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二十章 安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二十章 安王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对朱聿键很是欣赏,大明宗室虽多,却都是贪图享乐的酒囊饭袋之辈,真正有能力者屈指可数,而朱聿键作为曾经的唐王却是不同,他明明当年可以置之度外不冒任何风险,和其他王爷一样呆在封地悠闲度日,可偏偏因忧心国家社稷毅然做出了那番举动,虽然他的举动在朱慎锥来看太过莽撞,也毫无作用,可仅凭这一腔热血和那种坚持就让朱慎锥刮目相看了。

而且朱聿键在见面后所说的一番话和表现出来的态度让朱慎锥很是满意,原本朱慎锥以为既然能做出带护卫勤王的朱聿键是一个愣头青性格的人,再加上这些年一直被关在凤阳,关了这么久恐怕性子也被磨平了,但没想朱聿键的话语中虽有谨慎,却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坚持,只不过没有最初的锋芒毕露罢了。

看来这些年他在凤阳也改变了不少,这个改变不能说错,反而让这个唐王变的成熟了许多。

笑罢,继续之前的话题,朱慎锥问了问朱聿键在凤阳的情况,朱聿键大致说了说,同时也对皇帝的关心表示感谢。此外,两人还聊了些关于宗室的事,朱聿键对许多事也不遮掩,更不隐瞒,基本是皇帝怎么问他就怎么答,双方聊的很是不错,等到中午时分,朱慎锥特意留了他一起用膳,简单用过膳后,朱慎锥开口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

朱聿键一时间也不知怎么说,这个问题他自然是考虑过的,按理说他应该回南阳去,可现在他已不是唐王了,自从被崇祯皇帝问罪贬为庶人后,他的唐王爵位就被夺了,眼下唐王已由他弟弟朱聿鏼来继承。

一个宗庶人,哪里还有什么资格再回南阳,南阳是唐王的封地没错,但他已不再是唐王。而且朱聿键和弟弟朱聿鏼的关系很好,既然唐王之位已由朱聿鏼所有,他这个当哥哥的总不能夺了自己弟弟的王爵吧?何况以朱聿键的性格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

来京的路上,朱聿键曾经想过皇帝可能会重新安置自己,而且在凤阳被放出来的时候谷国珍私下告诉自己有恢复爵位的可能,但这在朱聿键来看并不切实,亲王爵位哪里是这么容易恢复的?再加上唐王已有人继承,朱聿键对此已不奢望,唯一所想的只是能够当一个普通人,在他看来王位不王位的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彻底恢复自由能和妻子在一起。

“陛下放臣自由,臣已是求之不得,臣不敢有太多奢求。”朱聿键小心回答道。

“你就不想回南阳去?”朱慎锥反问。

朱聿键苦笑摇头:“南阳乃唐王封地,臣如今只是庶人,何必再回去呢?”

“那你对王爵又是如何想的?”

“臣丝毫没想过这事,其实在臣看来,当一个庶人未尝不是好事,唐王之位虽好,但臣已不合适再为唐王,如陛下允许,可随意安置臣居住一地,臣以后当个普通人就是了。”

朱慎锥点点头,若有所思看了一眼对方,随后道:“既然你不想回南阳也好,如此就居住在京师吧,你现在所住的所在乃是前信王府,此处不适长居,朕这几日重新赐第于你。”

“另外,唐王之爵就依你所愿,依旧由朱聿鏼为唐王,你之前庶人之罪就此免了,宗人府重新恢复你的宗籍,朕再给你一个安王的爵号,但这王爵不再实封,仅遥领王俸,如何?”

朱聿键一愣,他怎么都没想皇帝居然会这样安排自己。虽然他丢了唐王的王爵,可现在却有了一个安王的爵号,虽然朱慎锥说的明白,他这个安王和大明其他藩王不同,因为没有实封只是遥领,可亲王爵就是亲王爵,这对于他一个曾经的罪人,甚至被贬为庶人的罪人来说已算是皇恩浩荡了。

回过神来,朱聿键连忙起身朝着朱慎锥伏拜谢恩,神情带着无比的激动,更是眼眶湿润。

“好了,以后你就安心住在京师,等过些日子去宗人府领个差事做做,朕听说你在凤阳经常读史书?这个习惯不错,你曾经为唐王,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的道理,当以此勉之。”

“谢陛下,臣听陛下的……。”朱聿键五体投地,连忙答应。

再安抚他几句,这场会面就算结束了。等朱聿键被领着离开乾清宫后,朱慎锥望向一直没说话的太子朱敏澜,笑问他今天对朱聿键的看法。

对于朱敏澜,今天见朱聿键全程他都在一旁,而现在问他对此人的看法,朱敏澜想了想说道:“孩儿觉得安王的确是个人才,宗室中如安王这样的少之又少,安王一腔热血却落得如此下场,不能不说有些可惜了。”

“但孩儿看来,安王这人虽有能力,却不如爹您甚多,要知道他当初身为唐王,乃我大明堂堂亲王,还实领安阳一地,可却因为区区勤王事就成了庶人。而爹您却以普通宗室身份却能入京掌控天下,安王根本无法同您相比……。”

“你这小子,我让你说安王,怎么扯到你老子身上来了?这能相提并论么?”朱慎锥越听越不对劲,直接打断他的话笑骂了起来。

朱敏澜嘿嘿一乐,接着又道:“孩儿这可不是拍马屁,安王的确不如爹,安王做事太过莽撞,又无准备,仅凭一腔热血执意而为,这才导致后来的祸事。依孩儿看,此人能力的确有些,在宗室中也算出色之辈,但要说有多大的本事却不然,假如当初爹您是唐王的话,自然不会和他那样的做法,以爹之能恐怕早就暗中准备,抓住时机一举发动了……。”

说到这,朱敏澜看了一眼自己老爹,发现朱慎锥的表情并无不悦,这才放心继续说道:“爹您这一次放他出来,又给了安王的爵位,恐怕真正的用意是想让他在宗人府任职,并让其搅动宗室内部之事吧?”

“哦,你为何这样说?”朱慎锥眉毛微挑,笑问。

朱敏澜撇撇嘴,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这还能难猜么?您是什么样的人孩儿能不知晓?这些日子您可没少招姑父入宫议事,虽孩儿不知姑父和您聊了什么,可孩儿却明白您和姑父的性子,你们两人之前暗中谋划把天下人都瞒了进去,就连孩儿和母后都上了您的当,真以为您要严厉处置姑父呢。”

“现在江南事差不多快完了,可姑父依旧半点不敢放松,而爹您也是一样,要说你们没些图谋孩儿是绝对不信的。再加上之前的一些事,孩儿判断十有八九和宗室有关,宗人府之前出事孩儿也听说一二,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消息,这些联想起来,再加上这一次你给了安王优待,还特意关照他入宗人府任职,这些全加在一起,孩儿还如何想不通?”

“哈哈哈!好小子!”朱慎锥大笑,他没想到朱敏澜能看明白这些,自己这个太子的确成熟了不少,尤其这敏锐性和对政治的敏感更让他欣慰。

虽然朱敏澜这番话大部分都是猜测,有些真实情况他绝对不会知道,可仅凭这些蛛丝马迹再加上猜测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这实在是不容易。

微微点头,朱慎锥也不隐瞒他,对于太子来说这件事还是需要让他知道的,毕竟太子是储君,而且朱慎锥现在已经逐步在培养太子了,今天带着他一起见朱聿键就有这样的用意。

朱慎锥告诉朱敏澜猜的没错,他的确是想对宗室下手。大明宗室的问题一直都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大明的藩王,包括亲王和郡王这些顶级宗室。

在朱元璋时期,大封藩王,用亲王塞边领军震慑地方,朱元璋这个做法是出于对文臣武将的不信任,意图用自家人来巩固军权,掌控地方。这样做虽然起到了效果,可也埋下了王朝未来不稳定因素的隐患,其中建文时期的朱棣靖难之役就是鲜明的例子。

建文帝之所以会闹到最后的结果,起因也是因为藩王的缘故。作为皇帝建文帝登基后就着手开始削藩,意图加强中枢的控制,把全国的军权都归于皇帝而不是像那时候藩王领军对中枢造成威胁的局面。

从道理来说建文帝这样做并没问题,削藩一事古就有之,最有名的就是汉初景帝时期因为削藩引发的七王之乱了,七王之乱差一点把刚建立没多久的大汉王朝实质分裂,好不容易花了巨大代价这才平定。之后汉武帝实施推恩令,逐步削弱藩王的实权和封地,用了近百年的时间,这才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实际上真正解决大汉藩王问题是在汉武帝之后的事了,当时只是把这种矛盾逐步削弱罢了,而后来的朝代中,这样类似的情况也多次发生,可谓数不胜数。

建文帝的用意是没问题,在当时大明的情况来看削藩也是势在必行。可惜建文帝太过理想化,所用的人也是眼高手低之辈实在不堪,而且建文帝做事瞻前顾后,既想削藩又担心激起强烈反对,既当又立不够果断,所用的手段也实在上不了台面,这才最终闹出了亲王不堪受辱自焚,宗室人心惶惶,最后逼的燕王朱棣反叛,靖难之役爆发的严重后果。

建文帝虽然失败了,朱棣也借靖难之役的成功登上了皇位。可他当了皇帝后转手做起了和建文帝一样的事,就是继续削藩。

以手中的兵权为震慑,再加上之前建文帝已把事做了一半了,朱棣之后推行削藩就顺利许多,再加上朱棣的手段可不是嘴上没毛的建文能比的,他的手段极其老辣,没花多少力气就基本达到了削藩的成果。

可就算这样,朱棣的削藩并没真正解决问题,只是表面上完成了削藩的状态,这样做朱棣也是无奈,毕竟作为藩王出身的他不敢逼迫宗室和其他兄弟太过,除了拿回军权,对藩王权力做了一系列限制外,后续朱棣就没继续做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