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零四章 孙承宗的谨慎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零四章 孙承宗的谨慎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教习堂每旬沐休一日,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劳逸结合了,不得不说朱慎锥对于皇子的学业不仅上心,更做了妥善的布置。

所以当外面的教习堂钟声敲响的时候,就表示上午的课业到点结束了,孙承宗回过神对太子和宋王说今天的课结束下课,让两人回去后再仔细对汉末的历史多做了解,这几日按照自己所布置的作业好好演习一番,等下旬也就是一周后,各自写一篇文章出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汉末各方面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判断,这篇文章不限字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等到时候自己再给他们进行最终评判。

太子和宋王应诺称是,两人起身恭恭敬敬对孙承宗行了一礼,这才离开了教室。

等太子和宋王走后,孙承宗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口润润嗓子,随后起身准备回府用饭歇息。

正当孙承宗准备离开的时候,乾清宫总管太监卢九德来了。

“孙大人,皇爷有请。”卢九德恭敬地对孙承宗道。

“陛下召见老臣?”孙承宗一愣。

卢九德微微点头笑脸说是,还说皇爷知道孙大人已下课了,在乾清宫安排了午时,先让孙承宗去乾清宫那边用食,等会皇爷有事要见孙承宗。

孙承宗不置可否点点头,跟着卢九德去了乾清宫,到了那边乾清宫的偏殿却没见朱慎锥的人影,而在一旁的桌上却摆好了简单的饭菜。卢九德说皇爷暂时去了后宫和皇后有些事要说,已经提前交代过了让孙承宗先自行用饭,过会就会回来。

孙承宗听后表示明白,他大大方方地就坐了下来,端起碗筷就大口吃了起来。虽然饭菜并不算丰盛,只是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不过大内的膳食自然不会差的,孙承宗的胃口不错,片刻就吃了两碗饭,把桌上的菜也吃的七七八八,等吃完后放下碗筷,卢九德在一旁递来手巾给孙承宗擦拭,孙承宗擦拭后来到一旁坐下等着,卢九德带着几个小太监把残羹剩饭收拾走后,也没在一旁停留,去了门口守候。

坐在那边闭目养神,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孙承宗睁开眼,朝着门口方向望去,果然不出所料朱慎锥的身影迈入了偏殿之中。

“先生午餐可用好了?本打算陪先生一起用餐的,没想皇后那边临时有事让朕去一趟,就在皇后那边用了膳,让先生久侯,实在是怠慢先生了。”朱慎锥进来后就笑呵呵地向孙承宗解释了一句。

孙承宗先向皇帝行了一礼,接着说无妨,作为臣子能有皇帝赐膳已是很高的荣耀了,他哪里还会有这等想法,感激都来不及呢。

两人寒暄了两句,朱慎锥走到孙承宗一旁坐下,招呼着孙承宗也坐,这时候卢九德进来端上两杯茶,顺手把孙承宗原本已经放的微凉的茶给撤了下去。

其实孙承宗的确如他说的那样根本就没怪朱慎锥怠慢,这不是皇帝和臣子的缘故,而是他已经猜出了赐膳时朱慎锥不在的真正原因。道理很简单,虽然孙承宗和朱慎锥真正认识的时间不长,可孙承宗几次交道下来就明白朱慎锥是什么样的人了。

皇帝赐膳虽是荣耀,可也是一种折磨,跟着皇帝一起吃饭可不是什么享受,就和后世普通老百姓和大领导一起吃饭一样,在饭桌上不仅要陪着小心,还得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了话,或者哪里做错了,这顿饭吃下来根本就吃不饱,还累的很。

朱慎锥让卢九德把孙承宗喊来,自己却去了皇后那边,这分明就是故意避开的。这样一来孙承宗吃饭就没必要顾及皇帝在一旁了,完全可以放松吃的尽兴。所以朱慎锥的这种做法非但不是怠慢,反而是一片好意,以孙承宗的聪明怎能猜不出来?

朱慎锥的这番安排虽然不起眼,可却不是普通皇帝能想到的,这让孙承宗心中多了几分感动。

接着,朱慎锥开口询问了关于太子和宋王学业的情况,对此孙承宗进行了回答,他告诉朱慎锥太子和宋王都很聪慧,学习基础打的扎实,皇后当年教的好,他作为总师傅不仅省却了不少力,而且还对有这样两个好学生很是高兴。

对于具体的学习情况,孙承宗既不夸大也不贬低,实话实说。仔细聆听着孙承宗的回答,朱慎锥时不时微微点头,其中还插话询问了几句,孙承宗对应做了回答,等孙承宗说完后,朱慎锥表现的很是高兴。

“先生大才!有先生这样的老师教导太子和宋王朕就彻底放心了,其实朕心里也明白,先生之才远不仅如此,让先生当这个总师傅是委屈了先生,还请先生不要怪朕才是。”

“陛下说的哪里话,老臣能有这个机会是多少人求之不得呢,而且太子和宋王无论性格还是为人,老臣都欢喜的很,国家有此储君是国家之福,更是我大明万民之幸。”

“呵呵,哪里哪里,这都是先生的功劳。”朱慎锥情不自禁笑了起来,作为父亲听到别人尤其是老师夸赞自己的儿子,他怎能不高兴呢?

就太子和宋王的学业聊了几句,孙承宗不由得说起了今天太子所言,谈到了今天太子对汉末局势的回答。朱慎锥很感兴趣的追问了几句,孙承宗没有隐瞒把当初太子的话讲给了朱慎锥听。等说完后,孙承宗还感慨了几句,说太子有这样的眼光和分析能力,别说一般学子比不上,就连许多官员也不一定能够和太子看的这样明白,实在是不易。

朱慎锥点点头,笑着说道:“太子还年幼,宋王也是,他们小聪明是有,可经验却是不足,纸上得来终须浅,这些还得先生多多教诲才是,可别让他们太过得意,自以为是了。”

“陛下此话虽有些过,不过也算是拳拳爱子之心,老臣自然明白,还请陛下放心就是。”孙承宗郑重回答道。

“对了先生,教习堂如今也逐步正规,文课的师傅眼下就先生一人,朕一直打算再找几位先生为先生分担一二,却没什么好的人选,不知先生可否有合适的人能为朕推荐?”

“这……。”孙承宗没想到朱慎锥话锋一转会突然提到这件事,这件事要说起来的确耽搁了些时日了,当初任命他为总师傅的时候就说过教习堂有文武之分,孙承宗抓总,下面分为文武两课,武课那边孙承宗没丝毫插手,基本都是朱慎锥安排的人,只不过名义上由孙承宗负责而已。

但文科这边,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朱慎锥一直没有直接任命,而且还在不少官员询问之下直接推给了孙承宗。而孙承宗也不傻,他当然明白朱慎锥这么做的目的,朱慎锥信任孙承宗不代表他会信任其他人,更不希望一些腐儒当教习教歪了太子和皇子,所以朱慎锥借孙承宗是总师傅的缘故把这事给推了出去,只是找的借口罢了。

至于孙承宗也是一样,之前就有不少人跑来找他的门路,意图毛遂自荐或者推举人进教习堂。可孙承宗同样一个都没答应,找了理由推了出去,时间久了就成了现在这番模样,孙承宗这个总师傅居然成了唯一的文课师傅,这的确有些不妥。

“陛下,此事重大,应该由陛下……。”孙承宗正想说自己的看法,可还没等他说完朱慎锥就摆手打断:“先生不必过谦,朕信得过先生,而且教习堂文课师傅一直空悬总不是件事,时间再久终究不好,以先生识人之能,还是由先生推荐合适,先生的人朕放心!”

孙承宗心中苦笑,什么叫你放心?这不是把责任全压在自己身上了么?想到前些时候各方面一直为教习堂师傅人选眼红的情况,孙承宗心里知道朱慎锥这边同样承受了压力,这件事恐怕再拖不合适了,这才会找自己商量。

既然话到如此了,孙承宗不推荐也不可能,他仔细琢磨了后说了几人的名字,这些人有的在翰林院任职,有的是朝中的中下级官员,年龄都不算大,学问算是不错,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几人都不是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中的任何一党人员,就连近来名气响亮的复社成员也不是,属于朝廷官员中的边缘人物。

朱慎锥认真听着,等听完孙承宗对这些人的介绍后微微点头:“既然是先生推荐,朕自然没有异议,这样吧,就按照先生举荐的人来,不过目前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先在其中挑选两人入教习堂如何?如不合适再另选人替换,或者后续陆续增添?”

“臣自当遵命。”孙承宗一口答应,这时候朱慎锥又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开口继续问:“先生,刚才你所推荐的人中似乎没有东林党的官员?就连浙党、楚党的人也无?朕可知先生出身东林,东林向来号称人才济济,要论文采可谓是大明第一,为何先生不推荐东林的人?反而选了这些人?难不成先生是为了避嫌?”

孙承宗拱手道:“老臣并非避嫌,老臣出身东林的确不假,可东林中鱼龙混杂,虽有才之人,但也有不堪之人,老臣身为教习堂总师傅,为国培养储君,自然要为陛下为大明着想。我大明党争已久,许多事坏就坏在党争之上,老臣本人受党争之苦身同感受,太子乃大明储君,宋王乃大明亲王,皇子教育当慎重才是,何况教育皇子以学时为重,千万不能牵涉其他,而且太子、宋王年幼,一旦受其影响往后就失了为君者的正道,这并非老臣所愿,所以思来想去,这才挑选了这些人,如陛下觉得不妥,还容老臣回去后细细盘算,再选合适人供陛下圣决。”

孙承宗坦坦荡荡,言语间丝毫不绕弯子,他这个态度让朱慎锥极为满意,尤其是这番话直接说到了他的心里去,更是高兴,当即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说也不用回去细想了,既然孙承宗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考虑,就按照孙承宗的举荐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