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七十九章 贪之心动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七十九章 贪之心动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杨德化的反应袁崇煜也不意外,如果今天杨德化一口答应下来反而不是什么好事,而现在不马上答应才是对的。

毕竟这不是小事,是一件大事,而且按照袁崇煜的建议是直接绕开山东那边和朝鲜贸易,但朝廷在山东莱州开海进行对外贸易不全是民间贸易,其主体是由内务府来主导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对外贸易商号的背后有着内务府在,一切都在内务府的控制下进行。

不光如此,还有大明皇家银行做为操作平台,所有资金的出入都需要通过大明皇家银行来进行,此外还有锦衣卫的衙门包括山东布政司在其中协调。

换句话来说,官方搭起平台,招来商人们进行运作,获得的利益中一部分是官方,一部分是商人,而官方这边不仅能从贸易中得到利润,更能直接通过平台获得大量的商税,这才是眼下大明开海进行海贸的根本所在。

如果绕开山东,等于绕开了大明朝廷,自然也没了这些监控和约束,但同时也能让原本的利益大幅度上升,得到更多的获利。

袁崇煜对此看的明白,杨德化也不是无能之辈,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不马上答应是对的,毕竟这件事一旦做起来等于和朝廷在北方开海的政策有所矛盾,甚至绕过了朝廷进行走私的行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就算这样袁崇煜也不担心杨德化会拒绝,因为这件事一旦做成了利益是极其巨大的。而且大明以前不都是这样么?大明南方各省世家大族私下出海进行海贸的事从未决断过,就算现在也是如此,只不过所走的航线是南海而不是北海罢了。

在许多人眼里,朝廷的规矩和税收算个屁啊!这些玩意都糊弄了两百年了,继续糊弄也不是难事。何况眼下北方的海贸如火如荼,南方许多人早就看的眼红了呢,可偏偏朝廷不知怎么的就是偏向于北方商人,这让南方商人群体心里憋着一口气,对此极度不满呢。

作为商人,又是官宦子弟的袁崇煜太了解这些人了,因为他当初就是其中一员。所以他直接从这件事入手,通过杨德化搭上大明在南京各大员的渠道,同时在他看来这件事一旦做成不仅能完成范文程给他的任务,挑起大明南北对立,更能依靠这件事从中给自己弄些好处。

毕竟在袁崇焕出事后,袁崇煜就没办法继续做买卖了,他在盛京虽不缺钱,可只看着银子出去而没进项坐吃山空总不是一回事。

他现在还有老婆孩子呢,而且他不是真正的女真人,哪怕已娶了女真八旗勋贵的女儿,又改了女真人的姓,可作为明人的身份是不会改变的。以后一旦家业败落,自己的后代怎么办?总不能落个普通人甚至去要饭的凄惨下场吧?袁崇煜早就盘算着要做点事,为子孙后代攒下一份足够富裕几代人的家业,并且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他的作用,提升在皇太极眼中的地位。

而现在这件事就是最好的办法,随着大明对大清的各处封锁,自锦州之战后大清这边的日子就有些不好过,再加上这几年北方的灾害虽然缓解却依旧没有恢复,大清的生产力不足,还要维持战争,已渐渐入不敷出了。

以前大清还能借着战争从大明那边掠夺物资,或者像当初袁崇煜借着哥哥袁崇焕的关系卖粮食给大清,可现在根本就不可能。大明那边的篱笆越扎越紧,当今天子永明皇帝朱慎锥可不是崇祯皇帝,这个人极不好对付,皇太极为此很是头痛。

如果能通过和大明南方商人群体,甚至南方的世家大族包括南方文官、士绅群体进行贸易,表面上是和朝鲜贸易,可实际上却是大清依靠这个办法从大明获得急缺的物资,尤其是粮草等物,那么他袁崇煜在皇太极那边的地位就完全不同,摇身一变成为皇太极的红人是肯定的,而且能借此机会在大清那边真正站稳脚跟,给子孙后代挣一份足够传家的家业,岂非两全其美?

老马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袁崇煜虽然没听说过这句话,但其中的道理却很清楚,他有足够的信心说服杨德化和他背后的人,而现在杨德化的反应也说明了这点,他没马上答应不是因为没有动心,而是利益和风险再加上需要和背后的人商议的缘故,这些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既然杨德化的反应在袁崇煜的预料之中,袁崇煜也就不再催促,当即表示希望杨德化能够在此事上多多帮忙,只要事成,他朝鲜朴家绝对不会亏待杨德化,同时还送上了另一件礼物表示他的心意。

等看到一支在锦盒中,年份至少八十年以上的老山参时,杨德化眼睛瞬间冒出了精光,脸上绽放出如同菊花一般的笑容,嘴里说着客气话,手中却死死捏着装人参的锦盒,一副贪婪之色可见一斑。

没有在杨府多留,谢绝了杨德化的留饭的好意,袁崇煜起身告辞。

等亲自送走了袁崇煜,回到屋里的杨德化仔细琢磨起了刚才袁崇煜的一番话,越想越是兴奋,高兴的在屋里转个不停。

“这件事绝对要干!而且不能小干,要大干!一旦干成了,我这一脉以后富贵就不缺了。”杨德化心里如此说道,自杨家三兄弟分家以来,他这一脉过的最不尽人意,到了他为家主的时候,就连考个秀才都没能考中,只能靠祖荫补了个秀才的功名。

这种秀才在普通人眼算是不错,可在真正读书人眼里根本就瞧不上,甚至还会被人取笑。可问题在于杨德化实在是考不上啊,如果没有秀才的功名就得失去免税的资格,家里这么多产业这么多田,总不能白白便宜了朝廷吧。

当了秀才后,有自知之明的杨德化知道自己这辈子都没可能通过科举出仕了,所以这才给人当了师爷。虽然靠着杨家的名气和自己在师爷上的天赋,杨德化的日子过的不错,可师爷毕竟就是师爷,不是官员,作为师爷根本就是无根之萍,靠的是东主,一旦东主出事或者丢了官,他这个师爷就没了任何可以依仗的东西,所以杨德化一直有着危机感,而今日袁崇煜的一番话让他看到了另一条金光大道。

当了这么多年师爷,又因为家族的缘故,杨德化的眼光比普通师爷长远的多,更想的更多。

他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而且他也有能力做到这点,再加上他太知道如今江南各级官员包括世家大族还有士绅阶级对朝廷的不满了,在这种情况下做这样的事非但不会有人反对,还会有不少人乐于参与。

越琢磨越是高兴,杨德化恨不得哈哈大笑几声,以发泄心中的兴奋。不过他还是忍了下来,仔细盘算着接下怎么做好这件事更为妥当,他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数十个人名,这些人名中有自己如今的东主,也有南京的各级官员,甚至还有在南京的勋贵比如魏国公等等,此外还有江南的世家大族和士绅,再加上几家有雄厚实力和背景的商人。

边写边想,等写完后他继续提笔勾勾画画,最终划掉了几个人,又添加了几个人,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才算结束,虽然还不能算是真正满意,可他觉得也差不多了。

随后杨德化还把袁崇煜给他的那个册子拿出来,重新抄录了一遍,但在后面的价格上面直接减去了两成,至于这其中的差额自然是杨德化自己给昧下了,当然不是他一个人,因为他做这个事还需要打点,得留点余地给其他人,可就算让出去一大半,只留一小半,杨德化也心满意足了,毕竟这可不是小数,而且一旦运行起来一年来往十几甚至更多次,每次的数额相加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足够杨德化捞得盆满钵满了。

“来人!”把手里的笔往边上一搁,杨德化就喊道。

话音刚落,守在外面的家仆就进来了,垂手询问老爷有何吩咐。

“安排一下,准备车马,明日老爷我要回南京!”

“是,小的就去安排。”家仆连忙应声,心里却觉得纳闷,不是说老爷要在家呆上半个月么?怎么这才几日就急着回南京了?不过杨德化的家教严,作为仆人也不敢询问怎么回事,既然老爷有了吩咐,他就照办就是了。

等仆人离开后,杨德化把写好的名单和重新抄录的册子整理好,放在一旁准备明天带着上路。做完了这些,杨德化心中依旧高兴,不由得对今日来拜访的袁崇煜好感大升,这家伙可真是送财童子啊,难不成前几日祭祖,自家祖宗听到了自己的乞求,这才安排这朝鲜人来寻自己?没错!一定是这样的,要不然早不早晚不晚的,自己祭祖刚刚完成,对方就自己找上门来了,要不哪里这么巧呢?

而且杨德化回忆时还发现,这个叫朴尚引的朝鲜人很是面善,似乎哪里见过一般。但杨德化却能确认自己肯定以前没见过这个人,如此似乎也能证明这是天意?是自家老祖宗的安排?越想越是高兴,杨德化一个后仰半躺在太师椅中,手指在扶手上有节奏地敲打起,嘴里快乐地哼唱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