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四十六章 矿山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四十六章 矿山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人成婚后,第二年这女子就给楼老二生了大胖小子,这可把楼老二给乐坏了。

等到朱慎锥正式登基后大封有功之臣,楼老二直接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的子爵,成为了勋贵中的一员。

但楼老二和老金、颜老四的想法不同,他的年龄要比老金小些,身子骨虽没颜老四那么好,可也不算差。而且楼老二是一个极其念乡的人,离家一晃十多年了,虽现在功成名就不仅成了子爵,还有了妻儿,胸无大志的楼老二就有了回乡养老的念头,在征得朱慎锥的同意后,楼老二辞去了新军中的职务,带着这些年朱慎锥给他的赏赐还有打仗的战利品,再加上妻儿就踏上了回乡之路。

随着离家乡越来越近,楼老二的心中就越来越迫切,他也不知道现在的家乡是否和自己离开时候一样,或者有了什么改变,当年那些熟悉的人还有多少还在呢。

“老爷,外面风大,您还是安心在车里歇着吧,等到了地头再看也不迟。”正当楼老二忍不住朝车外张望,在四周找寻自己记忆中熟悉的景色时,一个声音从车内传了出来。

楼老二扭头正要说什么,可当他目光落到车中那女子怀中抱着的才两岁的小娃娃时,一张老脸瞬间就如同绽放的菊花一般笑了起来。

“对对对,你说的对,这风呀是大,可千万别吹着我家小祖宗了,孩子还小,嫩着呢,这吹破了皮可是不得了的事。”说着话,楼老二把帘子放了下来,转身就朝着呼呼大睡的儿子看去。

老来得子,这个儿子他是越看越是喜欢,越看越是看不够呀,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他楼老二怎么都没想到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还能有这么一个后人,回想起来简直就和做梦一般。

“哪有老爷您说的这么夸张,这风吹着是不好,可也没吹一吹就破了皮的道理,老爷您可是上阵厮杀的汉子,就连刀枪您都不怕,您的儿子以后长大了自然肯定以后和老爷一样呢。”楼老二的夫人王氏笑盈盈地打趣道,王氏的年龄不算小,她嫁给楼老二的时候就二十六了,而且嫁楼老二之前王氏成过婚,还给前夫生了个儿子呢。

可惜她的前夫和儿子都死在了该死的建奴手里,要不是当初明军反攻,王氏趁乱逃走,说不定早晚也是这个结果。逃了性命后,王氏在京畿可是挨了好几年的苦日子,亏得后来运气好遇上了楼老二,这才有了今日。

当年委身给楼老二,王氏也只是打着找个人依靠,努力活下去的想法。可随着跟了楼老二后,王氏渐渐觉得楼老二这人虽年纪大又有残废,但人实在是不错,不仅脾气好,能赚钱养家,还有一份实在差事,更重要的是能疼人,时间久了王氏对楼老二自然就有了感情,两人成婚后的日子越发甜美,等到一年后儿子出生,王氏更几乎忘记了以前,死心塌地跟着楼老二。

可连王氏都没想到她本是找个依靠的,却没想楼老二居然有这样的气运。不久前当朝廷的旨意下来,皇帝封了楼老二为二等子爵后,王氏得知消息整个人都惊呆了,在她看来自己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子,还是一个曾经的寡妇,居然嫁了个爵爷,自己和楼老二生的儿子直接就成了爵位的继承者,这一切如同梦里一样,自己家祖坟冒青烟了啊!

要不是狠狠掐了自己一把,感受到身体传来的疼痛,王氏还回不过神呢,人生机遇就是如此,老天爷仿佛早就安排好的,王氏前半辈子凄惨无比,还差一点丢了性命,可后半辈子却有了实实在在的依靠,凭着楼老二的爵位和功劳,她和子孙的荣华富贵已不愁了。

这一次回乡,楼老二就没打算再回京师。京师再好也不是家乡,而且他的年纪已经大了,人老就希望叶落归根,尤其是现在他和离乡时已不一样,所谓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啊,他作为新封的子爵这次衣锦还乡也算人生圆满,而且回乡后他还得祭祖,把自己老婆儿子的名字写进族谱,以后楼家这一支就能在族谱中落下重重一笔。

虽然归乡心切,但从五指山过后抵达义乌还有百里的路程,他们马车走的再快也不可能一日就到,何况车上还有家眷和幼儿呢。

楼老二一行人过五指山后继续往前走了二十里地,就在官道的一处驿站歇了下来。

原本崇祯皇帝取消的驿站在朱慎锥担任监国后就恢复了,相比北方,江南的驿站恢复的更完善些,一切制度依旧按照以前。

住进驿站时楼老二没有亮出自己子爵的身份,他只是以军中百户的名头住进驿站。驿站的驿丞见楼老二年龄大身子又有残疾,特意腾出了上房给他居住,还鞍前马后帮着忙个不停。

楼老二虽已是爵爷,可他毕竟还是普通人出身,再加上常年在军中,他这个爵爷当的时间也不长,骨子里还没有那些大老爷的习惯呢。

何况这里离家乡已不远了,楼老二对家乡想念的紧,见驿丞忙的差不多了,楼老二特意就让人把他找来说话,煮上一壶茶闲聊,顺便询问如今义乌的情况。

这一聊才知道这驿丞也是当地人,得知楼老二居然也是义乌人后,顿时更多了几分亲近,再怎么说他们算是金华府的老乡,等再一深入交谈,发现居然两人还有些亲,当然这个亲戚关系离着有些远,绕来绕去隔着好几层呢,各自的家乡也隔着好几十里地,可亲戚就是亲戚,这个绝对不会有错,有了这么一层关系更是亲近,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听着熟悉的乡音,两人很快称兄道弟,越聊越是高兴。

“北方这些年不好,我们义乌这几年怎么样?”

“自天启年开始这老天就不知怎么的时不时折腾一下,北方不怎么清楚,我们南方这几年多少也受了些灾,而且前两年冬天来的特别早,又冷的厉害,日子实在不好过,去年开始这天气才略微好些。”

“那么地里庄稼的收成呢?”

“只能算勉强吧。”驿丞叹道:“老哥您是自己人,自然知道我们浙江这地方山多地少,原本就没多少适合种庄稼的地。天气不好,这收成哪里能好得去?但要比起北边却算好的,还能勉强度日,据说这北边尤其是西北前些年干旱的厉害,千里赤地无收?您从北边回来,这可是真的?”

楼老二听他这么问微微点头,这不是什么秘密,陕西包括山西一部分地区当年灾情严重,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流寇冒出来,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聚集造反的。

不过这两年西北几省朝廷减免了赋税,再加上流寇的剿灭百姓算是安定下来了,另外就和驿丞说的那样,自去年开始天气略微开始好转,灾情也得到了缓解,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呢。

“既然地方收成不好,官府那边可有措施?”楼老二随口问道。

“您这个话要问别人肯定不会给您说,可今日您问了我,大家都是亲戚,我也不能不瞒您。说实话,地方官府哪来的措施呀,那些当官的您还不知是什么玩意?朝廷年年加赋,这地里收成本就不行,大伙勉强度日,但这赋加了又加,百姓日子是越发难过,当官的为了多弄钱谁能管百姓死活?”

“不对呀,朝廷不是减赋了么?我记得两年多前朝廷就取消了增派,怎么还有加赋?”楼老二一愣,不解反问。

“老哥您说的是辽饷吧?”驿丞笑问。

“对!不就是辽饷么,当年的监国,如今的天子两年前就下旨取消辽饷增派了啊。”

驿丞摇头笑道:“朝廷取消了辽饷没错,可这赋除了辽饷还有其他不少呢,您也是本地人,怎么能不知各种杂税杂赋的厉害?辽饷没了,可老百姓其他要交的钱一个不缺,而且没了辽饷其他的赋税比原来收的还多,这一进一出,半点实惠都没落着。”

“还有这样的事?”楼老二很是诧异。

驿丞拍着胸脯对楼老二说自己半句假话都没有,而且驿站离他义乌的老家不远,等明日楼老二回乡一打听就能知道,都是亲戚,他何必在这个事上撒谎呢?

“那乡亲们这日子怎么过?这样还能过的下去?”楼老二忧心忡忡问道。

驿丞叹道:“还能怎么过,无非就是想办法过呗。这上有规矩下有对策,有门路的找门路,没门路的只能掏钱买太平,实在受不了就去矿上干活,虽然辛苦些却也有份收入,老百姓只要有口饭吃能活下去,也只能这样熬着啊。”

“矿上去干活?”楼老二眉毛一挑忍不住问:“怎么?现在还有开矿?这矿我记得不都停了好多年了么?”

“有!怎么能没有,要没这些矿,当地老百姓还能过得下去?说起来还多亏了这些矿开着呢,这才勉强能过日子。”

“你说的可是牛头山的矿?”楼老二越发疑惑,继续追问。

“当然是牛头山的矿,我们金华府这地界还能有其他啥矿?”

“牛头山这矿怎么又开了?什么时候开的?谁开的?”楼老二追问。

驿丞刚要回答,可话到嘴边突然一愣,他迟疑了下也不知应该说还是不说的好。

“你呀,说吧,今天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放心,就算你说了,我也绝对不会说是你讲的,而且你也不想想,等明日我回家一打听,这件事就算你不讲难道我就不知了?”

“嘿嘿,这倒也是。”驿丞点点头,这才告诉楼老二现在的矿的确就是他说的牛头山的矿,这个矿早在嘉靖年就在了,当年为了开矿义乌当地的百姓为争夺矿产械斗无数,打的狠着呢,也正是因为如此被戚继光看中后招义乌人为兵,从而有了后来的戚家军。

但这个矿开了不久后就收归了朝廷所有,等到万历年间,这矿就被万历皇帝所派的矿监给接管了,后来天启皇帝继位,万历帝所派的矿监停了下来,这个矿就不再采了。

等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继位后因为东林党的要求更取消了开矿一事,全面召回了所有驻派矿监、税监。这样一来这边的矿山就彻底停了下来,开矿一事也成了过去式。

可谁都没想到,就在崇祯三年左右,牛头山的矿不知怎么回事又悄悄开了,官府出面找了个不知哪位有背景的大人物重新开矿,这矿一开就是好几年,直到今日一直在开挖,算下来已重新开采快十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