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四十三章 蒙古公主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四十三章 蒙古公主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得不说大明的历代皇帝在这方面考虑的很是周全,而且终大明一朝从未发生过外戚乱政的事,所以说从宣宗开始实施的这个制度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问题在于没了外戚乱政,但不代表万事大吉。虽说皇室再也没和勋贵联姻,从而导致勋贵阶级从明初开始到后来的地位不断下降,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后,勋贵的脊梁一下子就被打断了,从而造成原来自朱棣开始逐步形成的皇室、勋贵、文官集团三足鼎立的局面被彻底破坏,随着文官集团的越发壮大,勋贵不堪重用,无奈之下皇帝只能通过司礼监扶持太监集团再加上锦衣卫、东厂、西厂甚至内行厂这些特务机构和文官集团争夺权利,造就了大明之后的新的政治格局。

也不能说这种制度就比外戚强大来的好,至少避免了皇权被外戚颠覆的可能。可同样也形成了文官集团强大力量的来源,尤其是后历代大明皇帝的后宫人选虽是小门小户,可他们身后所代表的文官集团和士绅集团性质不会变,更助长了文官集团的越发强大。

而且这种情况也使得大明在皇权更替的情况下,新皇帝往往缺乏强力的外援,只能依靠朝中大臣。

其他远的暂且不去说,就说天启皇帝吧。如果天启皇帝当时在外朝有一个强力的外戚(母族)存在可以作为依靠的话,那么当年的移宫案根本不可能发生,还没登基的太子居然被几个低级文官生生从乾清宫里抢走,其养母也就是先帝的妃子李选侍却被逼离开乾清宫甚至差一点丢了性命,这在历代王朝中是极为罕见的。

朱慎锥现在是皇帝,他的皇后徐静秋也是小门小户出身,但他们的性质不同,要知道他们成婚的时候朱慎锥还是一个小小的宗室呢,两家算得上门当户对,既不是高娶也非低嫁,至于后来当了皇帝和皇后,那也是现在的事。

可朱敏澜却不一样,朱敏澜现在已是太子了,他的婚事究竟如何安排朱慎锥必须谨慎考虑。朱敏澜不是朱慎锥,虽聪明却未经历过世事,一旦在这件事上被人算计后续的麻烦可是不小,朱慎锥绝对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以后陷入到这些破事中去。

除去朱敏澜外还有朱敏澄呢,在朱敏澜封为太子的同时,朱敏澄也封了王,他的封号是宋王,大明本没有宋王只有宋国公,宋国公冯胜为开国六公爵之一,但因为后来卷入蓝玉案被朱元璋赐死,冯胜死后其子一个没留,宋国公就此除爵,所以朱敏澄封为宋王毫无问题,而且宋国是大国之一,作为嫡子的他以宋国为封合情合理。

等太子大婚后,再过几年就要轮到宋王朱敏澄了,所以在之后皇室成婚的人选上朱慎锥必须慎重。再加上自宣宗朝后大明文强武弱,这个情况必须要有所改变,而且在朱慎锥来看,相比文官集团,与国同休的勋贵集团可要比文官更可靠些,或许从他开始改变一下皇室成婚的选择,由从宣宗朝所立下的规矩转为大明开国之初的选择,皇室联姻对象从小门小户的文官挑选改变成从勋贵高门中挑选,也许是一个破局的办法。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解决办法,毕竟当年之所以会考虑选择小门小户是考虑到避免外戚强大干政对皇室带来威胁,现在重新选择勋贵集团同样也有这个顾虑。

可一件事不可能完美无缺,难不成因为因噎废食就能万无一失?这也太离谱了。不能因为一件事有优点而不考虑缺点,也不能因为有缺点就全部放弃本身的优点,把握其间的平衡是最为重要的,换句话来说,作为皇帝治理天下靠的是手下的文武百官,而怎么用这些文武百官靠的是权谋和平衡,只要掌控住这个度就行,只要文官抬头就扶持勋贵,勋贵强大就利用文官进行打压,皇帝不就是干这个的么?

朱慎锥猜的没错,这才登基没多久朝堂上就有人提出皇帝后宫无人,劝朱慎锥纳妃的建议来。而且这个建议刚刚提出就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赞同,虽然徐静秋作为皇后已诞有两子,太子朱敏澜和宋王朱敏澄也近成人,但作为皇帝后宫无人终究是不妥,而且两个皇子也远远不够,为大明长久治安和血脉延续,皇帝多纳妃子不仅是皇帝自己的事,更是大明的国事。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慎锥再想继续拖延已不可能了,他只能顺水推舟表示同意,而就在他前脚同意后,就有人迫不及待把纳妃的候选人名单送了过来,随着送来的名册外还有画师所作的画册,看着这些玩意朱慎锥哪里还不明白这些人早就打好了算盘,巴不得把他们所挑选的合适人选送进宫呢。

翻看着这些册子,朱慎锥心中觉得好笑,他可不是天启皇帝,也不是崇祯皇帝,就算他们塞这些人入宫难不成还真以为能够影响到自己?只可惜塔娜不能留在京师,如果塔娜在京师以她的身份当不成皇后当皇贵妃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有了塔娜也能帮自己挡一挡现在这些麻烦。

不过塔娜自己不肯留下来,再加上假如塔娜真的入宫为贵妃,那么腾格尔和阿古达木的身份就显得有些尴尬了。虽说大明内部已有不少人知晓了腾格尔兄弟的真正身份,明白他们其实就是朱慎锥和塔娜的儿子,可只要朱慎锥不正式公开宣布,所有人都很自然地装聋作哑假装不知,毕竟蒙古土默特部的首领,大明的顺义王、顺宁王居然是大明宗室,还是大明皇帝的庶子,这件事宣扬出去对于大明没什么好处,而在蒙古同样也是一样。

为解决这个问题,朱慎锥没有马上从送来的名册中挑选人,私下却让人暗暗放出风去,很快京师就传言皇帝有意在勋贵中纳妃的消息。

当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勋贵们瞬间就坐不住了,要知道这么多年来勋贵们早就想把自己家中的女子送入宫中,和皇室拉近关系巩固其地位了,眼下机会终于来了,朱慎锥居然真有意从勋贵中挑选,这不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么?

所以过了没几日几个老牌勋贵就在朝堂上表示既然皇帝要纳妃就要一视同仁,勋贵中也有好女子,可以为皇帝充实后宫。这个言论一出瞬间就遭到了文官们的反对,在文官看来勋贵女子入宫不是形成外戚强大的根源么?自宣宗后皇室就再不纳勋贵女子为妃了,现在怎么可能改变这个规定呢?

可勋贵们却表示大明从来就没这个规矩,历代大明皇帝也从未宣布过这个说法,而且要论祖制,大明开国之初皇室娶勋贵女子的数不胜数,哪里有这个说法?

为此双方激烈辩论起来,一时间唇枪舌战热闹非凡,朱慎锥也不着急,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观着,时不时还让人暗中煽风点火让两派斗得不可开交,等双方斗的正热闹的时突然一个消息传来,让文官集团和勋贵们一下子全傻眼了,因为朱慎锥首先选定的后妃人选既不是文官们送上名册中的任何一人,也不是从勋贵中挑选的女子,而是一个来自草原的蒙古女子。

这个蒙古女子来头大名鼎鼎,她是林丹汗的四福晋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福晋之女娜仁托娅,林丹汗死后,其部属分裂,巴特玛璪福晋统管窦土门万户斡耳朵自立,但同娜木钟和苏泰不同,巴特玛璪福晋虽然在林丹汗八大福晋排名第四,但她并没给林丹汗生下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她的部落分裂出去后地位很是尴尬,没有儿子旁身,哪怕占据一片草原和部民,却犹如无根之萍一般。

之前漠北草原的朝克图台吉领兵南下进攻漠西,巴特玛璪福晋的部落虽不是首当其冲却也遭受了不小损失,虽说漠西一战最终以朝克图台吉兵败身亡结束,可战后巴特玛璪福晋的地盘不仅被破坏的一片狼藉,其部民也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巴特玛璪福晋要继续维持部落的独立性已很难做到了,她仅有两条出路,一条出路是投靠娜木钟或者苏泰,从而得到她们的庇护。但这条路并不可靠,同样作为林丹汗的福晋巴特玛璪福晋太了解这两个姐妹了,她们可不是好相与的人,投靠过去短暂的和平没有问题,但长远必然会被其吞并,一旦失去了部落,那她和女儿就再无栖身之地,只能寄人篱下任人欺凌。

还有一条路就是投靠东边的土默特部,也就是归化城的塔娜和腾格尔母子。可先不说她们是否会接受自己,就算接受了自己未来同样也有被吞并的可能,其结局也不一定投靠娜木钟和苏泰来的好。

就在巴特玛璪福晋两难的这个时候,归化城那边突然来了使者,这个使者是塔娜派来的,起初巴特玛璪福晋还以为土默特是想趁火打劫打自己部落的主意,可没想到塔娜让人带来了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消息。

塔娜告诉巴特玛璪福晋,大明天子有意纳妃,知道巴特玛璪福晋的女儿娜仁托娅今年十五容貌秀丽又尚未许配,如巴特玛璪福晋愿意,可将其女送至大明入宫为皇帝妃子。

巴特玛璪福晋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愣,接着就是心中狂喜。她正为部落何去何从苦恼呢,现在天上居然掉了馅饼,大明皇帝居然打算纳自己女儿娜仁托娅为妃?这不是天大的好事么?

大明可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大明皇帝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也最有权势的人,如果娜仁托娅成了皇帝的后妃,那么自己不就是和大明皇帝是一家人了?有大明皇帝这个女婿作为依靠,什么娜木钟,什么苏泰哪里还敢对自己不敬?如果自己女儿还能给皇帝生下一男半女,说不定未来大明皇位都有可能继承,退而求次当个大明的亲王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好事她怎么会拒绝呢?

就这样,巴特玛璪福晋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急急就把女儿娜仁托娅送去了归化城,同时还送去了一份厚礼,拜托塔娜帮着照顾,促成这件婚事。

就此,塔娜在娜仁托娅抵达归化城后和这个女孩见了一面,随后就派人把她送往京师,等到了京师后朱慎锥不等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争论还未结束就宣布了纳娜仁托娅为妃的消息,这个消息宣布后所有人瞬间目瞪口呆,谁都没想到朱慎锥居然会来这么一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