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三十九章 商税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三十九章 商税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去南京六部,恐怕方逢年……。”微胖男子有些为难道。

不等他说完,长须男子就道:“去了南京六部或还有回京的一日,也能避开京中旋涡,如不去以陛下的性子你觉得真能容得下方逢年等人?你可别忘了,京察一事还未结束,方逢年这些人的屁股本就不干净,说不定哪天就直接查到他们的头上,等到那时候就算想再去也无可能了。”

停顿了下,长须男子对微胖男子道:“此外,如今陛下已正式登基,为祸各省的流寇也已剿灭,我大明眼下只有辽东外敌,以陛下武功就算暂时收复不了辽东,但挡住建奴却是毫无问题的。”

微胖男子对此表示认同,长城一战和不久前结束的锦州之围之战,大明虽没能大败建奴,却先后赢得了这两仗的胜利,可以说这是大明自萨尔浒之战后难得的大胜。

除去残酷的浑河之战外,这两仗可以说大明无论是杀敌数量还是战绩都极其耀眼,要知道就算是袁崇焕当时的宁远大捷实际战果却是少的可怜,斩敌数量不过百人而已,而且这百人中真正的八旗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明白,而且所谓的宁远大捷真论起来就是个笑话,因为觉华岛惨案就是在这战中发生的,觉华岛被努尔哈赤攻破,岛上上万军民死伤殆尽,再加上粮食和物资的损失更是巨大,相比之下所谓的大捷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遮羞布罢了。

但朱慎锥的这两仗却是打的实实在在,不仅正面击退了建奴,还给建奴造成了极大损失。尤其是以新军为基础,组建山东水师渡海作战中,李佑和郑鸿逵两人把建奴后方搅得翻天覆地,战绩辉煌之下更引起了建奴八旗之一的正红旗反叛,从而逼得皇太极最终无奈从锦州撤军,解除了锦州之围。

而之后,明军乘胜追击,收复了原本东江镇的皮岛,重新控制了之前东江镇的防区,使得辽东战事从被动防守转为主动防御,并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这个改变是实实在在的,眼下大明这边对于辽东的战事已从悲观转为乐观,虽然大家不认为辽东问题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三位先帝都没做到的收复辽东之举能马上完成,可辽东的战事改善却摆在眼前,至少已不再需要对辽东建奴那么惧怕和担忧了。

长须男子继续道:“辽东战事短时间结束不了,但建奴也再也无法如己巳之变时那样威胁我大明。既然如此,陛下接下来要做的必然是控制江南,以江南税赋解决财政的问题了。”

“以兄长的见解,陛下会对江南下手?这……应当不会吧。”微胖男子迟疑反问。

“不是应当,是肯定!”长须男子比微胖男子看得更为清楚,他正色道:“这几年陛下已控制了北方各省,又以围剿流寇用兵掌控了中原腹地,但江南尤其是南直隶却一直不在陛下控制之中,这是为何不用老夫解释想来你也知道。”

微胖男子迟疑后默默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个原因,无非就是朱慎锥当初是以宗室起兵上位为监国,虽然控制中枢,替皇帝执政,但地方真正听从中枢号令的并非全部。

北方还好些,中原各省问题也不大,通过手段包括长须男子所说的围剿流寇,这些省份已逐步被朱慎锥掌控,可对于江南却不同,江南是大明最富庶的区域,也是东林党起家的地方,东林党中大部分人都是南人,对于江南的情况更为了解。

而且南京有六部在,南京六部的官员中心向崇祯皇帝的不在少数,虽现在朱慎锥已正式为帝,表面上臣服中枢,可暗中阳奉阴违者依旧有。

其他的暂时不说,就说赋税吧。按理说江南的赋税应该占大明的大部,毕竟这是大明最富庶的区域,无论农业还是商业或者手工业极其繁荣,南方商人富可敌国者不计其数,可实际上江南赋税包括整个大明东南的赋税却少的可怜,这几年朱慎锥考虑到政局稳定没有向江南伸手,可当初不伸手不代表着就能坐视江南视中枢如无物,成为独立王国,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容忍的。

随着朱慎锥现在已经是皇帝了,内患也已平定,那么在对辽东战争的持续同时把目标转为向江南下手是必然的。掌控江南,就能掌控天才财富,以朱慎锥的眼光不会看不到这点,更不会熟视无睹。

“兄长的意思,陛下是要在江南加税加赋?”

“或许吧,但我们这位陛下有些不同,别忘了山西和陕西的边贸,还有山东的海贸。我们这位陛下更看重的是商税,江南商贾如云,东南更是富甲天下,这田亩能弄多少银子,自然从商人下手更便利些。”

“这如何成!”微胖男子一惊,开口就否决道:“我大明一向实施爱商恤民之策,增加商税乃与民争利之举,如何能使得?而且商税增加,必然会使其加于货物之中,百姓们衣食成本就将提高,天下百姓何其之苦,我大明如何能从百姓口中夺食,这非仁政也,再者江南士绅不满,更会引起地方动荡,我等……。”

“行了行了。”不等他说完,长须男子就直接打断:“这里就你我两人,又非朝廷说这些作甚?这些话骗骗傻子还差不多,你我知根知底,用得着拿出来提?”

微胖男子一愣,神色显得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两声。

长须男子说的没错,这些言论无非就是他们东林党一直反对的老生常谈,看起来冠冕堂皇,可实际上根本就是歪理一通。

什么与民争利,什么增加百姓负担,什么地方动荡,全是胡扯。说白了就是影响到了本身的利益,东林党大部分都是南人,而他们本身或者身后的势力也都是地方士绅包括商人集团。

大明的商税本就低,大明开国时期朱元璋制定的商税比例是三十税一,也就是交易额的百分之三点三。但后来因为士绅集团和文官集团勾结,这个比例下降百分之一点五,如此低的商税比例简直是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可就算是这样低的商税比例在实际征收时却依旧寥寥无几。

大明天启年间,东南商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魏忠贤在天启皇帝的授意下对东南商税偷税漏税的情况进行严厉打击,从而造成商税在财政收入比例上的大幅度上升。

可到了崇祯皇帝登基后,东南尤其是江南的商税比例大幅度下降,等到崇祯二年时,商税在财政收入的比例从百分之六十左右直接跌到了百分之十二,等到崇祯五年时商税比例进一步下跌,居然降到了区区百分之八不到的程度。

如此悬崖式的下跌,使得大明财政收入也直线下降,这也造成了大明财政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崇祯皇帝不仅没有恢复天启朝时的商税政策,反而先撤裁了驿站,然后再加派辽饷,几次三番后再加上天灾频频,最终弄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从而流寇四起天下大乱。

大明朝没钱没银子,可大明的士绅和商人却是个个富的流油。在江南,商人和士绅团体哪个不是家财万贯的?许多人在秦淮河上一掷千金,却对交税却极其抗拒。

以江南的富庶和商业繁华,不用恢复大明的三十税一制度,哪怕就是百分之一点五的税收比例征收,每年收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银子轻而易举。可问题整个大明的商税南北各省全加起来却仅仅只有区区五十多万两,要知道这是整个大明啊!这怎么可能?

现在大明和蒙古的边贸一年的商税收入就百万两以上,山东的海贸才开了半年左右,不算贸易获利商税就已超过了一百二十余万数额,难不成整个江南乃至东南的商税还不如这两地的?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微胖男子说的这些话只能糊弄不清楚情况的人,像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怎么会不清楚真实情况是如何?

“商税一事暂且不去讨论,朝廷自有朝廷的旨意,而且接下来究竟如何谁都无法知晓,但以陛下的性子拿江南做文章却是一定的。”长须男子正色提醒道。

见微胖男子若有所思,长须男子又道:“让方逢年等去南京,不仅是让他们避一避风头,也是为了此事早做谋划,如他们在南京,一旦朝廷对江南动手也可有几分周旋。不过有件事我需提醒,那就是去了南京可不要像以前那样顶着干,适当的婉转还是需要的,就算朝廷要对江南征税,他们在江南也需作出点成绩给朝廷看看,如此也能让陛下对他们有所改观,便与日后回京再用。至于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这个他们自然明白,老夫也不必多言。”

微胖男子这才明白长须男子的真正用意,仔细琢磨后拍手叫好,这还真是一条出路,今天来找他商量此事算是对了。

见微胖男子一脸兴奋,长须男子心中却是暗叹,他虽出了主意,可真要做到却也不容易,而且他也有些担心方逢年这些人是否会真的按照他的提议去办,万一还是自以为是就麻烦了。不过他也考虑不了那么长远,反正他能做的都做了,该提醒的也提醒了,至于他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