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一十二章 传教士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一十二章 传教士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布日固德在那边,再加上王海领军率归化的新军增援,漠西那边的战事朱慎锥并不担心。

这一仗注定漠北军队失败,至于能打成什么结果就看后续的用兵了。不过罗刹人的出现让朱慎锥心生警惕,他很清楚哪怕这一仗赢了,漠北的军队撤退罗刹人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接下来依旧会想办法继续东进,侵略和对土地的渴望已深入到了他们的骨子里,就和永远吃不饱的貔貅一样,会不断朝东发展。

一旦让罗刹人拿下漠北,那么他们的触角就直接伸到了蒙古地区,而漠北再向东就是黑龙江流域的奴尔干地区,等到那时候历史本就有的一幕就会出现,一旦南下不仅威胁到整个漠南,更威胁到大明,朱慎锥怎能容得有这样的事发生?

宋太祖赵匡胤就说过一句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有如此强敌在,大明未来还有什么安生?而且沙皇俄国的贪婪不是一时,是他们的本性,之前如此,现在如此,甚至几百年后也是如此,或许朱慎锥在的时候可以遏制对方,发动战争把他们给打回去,可以后呢?等朱慎锥死后,他的子孙能确保都有这样的眼光?或者说都是明君?万一出一个败家子,让这些罗刹人有了可乘之机,岂非遗患无穷?

“让归化那边盯紧这件事,有消息立即来报!”朱慎锥正色对周安民吩咐道。

周安民应了一声,迟疑了下问:“漠西那边是否要插手?”

“无需插手,腾格尔部已参与此战,以王海和布日固德的能力再加他们所掌控的军队战力应该不会有问题。而且大明一旦插手性质就不一样了,漠西比不上漠南,各部对大明的态度无法预料,万一激起漠西各部的警惕反而适得其反。”

“臣明白了,臣马上增派人手去归化,并派人去青海那边打探情况,一有消息立即来报!”

“嗯,锦衣卫这边多多关注,不要轻视此事。”朱慎锥点点头,接着想了下问:“之前让你派人去奴尔干北部如何了?可联系上索伦各部?”

周安民面露羞愧,摇头道:“臣前后派了三批人去,但回来者寥寥无几,而且这两人都未能完成任务。主要是奴尔干北部实在太远,从大明过去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走漠南由察哈尔北上进入科尔沁,再从科尔沁北上折返向东北。这路程有千里之遥,不仅不好走,而且臣的人很容易暴露身份,一旦发现根本逃脱不了。”

“此外这一路上跋山涉水又有野兽出没,臣派去的第一批人就是因为碰到猛虎和狼群几乎全军覆没,只逃回两人。至于另一条路就更不用说了,就是走辽东,这需穿越建奴腹地,相比走草原更难。”

“不过监国放心,臣已经着手准备再派人去,但能否成事臣实在无法保证,而且臣从回来的人口中听说索伦各部为避建奴,已举族继续北迁,要想找到他们踪迹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周安民说的问题的确存在,这点朱慎锥心中也明白。而且他当初让周安民去办这件事的时候只是简单交代一番,并没有下达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所以锦衣卫在几次派人无果的情况也暂时把这件事搁置了下来。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罗刹人的突然出现,让朱慎锥感觉到了北方的危机,而且眼下皇太极忙于内部整顿,力图彻底掌控八旗的控制权和稳固地位,对于北方的索伦各部军事行动也就此放缓。

在这情况下,索伦各部的存在就和之前意义不同,索伦部的战斗力强大,仅仅因为生产力的不足和武器的缺乏,一直不肯屈服建奴却又打不过建奴,只能不断往北迁移。

如果把索伦拉过来为大明所用,不仅能在建奴北方成立一支强军,用来应付皇太极的八旗军队,还能作为罗刹人东进的屏障。只要索伦部,无论是建奴还是罗刹人都不可能轻易控制这片区域,这对大明有着莫大的好处。

思索了下,朱慎锥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陆路太远也不安全,索性就换其他路去寻更妥当。如是以前有些难度,但现在情况已不同,随着山东水师的成立和规模扩大,再加上郑鸿逵作为总兵统帅水师,他作为海盗出身的将领对海战和海路尤其熟悉,而且大明已拿回了皮岛,在北边有了水师驻地和中转场所,那么周安民完全可以通过水师的海船派人去奴尔干。

通过海路沿海岸线北上,绕过朝鲜半岛直接向北,一路而上就能抵达奴尔干北部,然后直接抵达当年的奴尔干都司卫所区域。

虽说奴尔干都司早就被大明放弃,那边已被女真人占领,但女真人崛起后在那边也没留多少人,大部分都已南下,毕竟北方实在太冷了,更没什么出产,哪怕地盘再大也没什么用处。

这条路的地图依旧在,去兵部或者户部的库房里翻翻应该能找得出来,锦衣卫衙门也有以前的记录,找出来不难。至于从海路过去也不是什么难事,除去冬天因为气候寒冷加上冰封的缘故不能走,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完全可行的。

如今已是春暖花开,北边的航道算时间差不多已可通行了,锦衣卫这边和郑鸿逵联系一下,让郑鸿逵挑选两艘海船,再加些优秀的水手,完全能用此路去寻索伦各部。

朱慎锥的这番话让周安民眼睛一亮,要知道他对这个任务一直头痛的很呢,先后三次派人北上,可没一次能够成功的,而且折损了不少人手,现在锦衣卫内部一听要去奴尔干以北联系索伦部就谈之色变,谁都不想去那个鸟不拉屎又危险的很的地方,毕竟这实在是太危险了,倒不是怕死,而是风险极大,成功的可能性又极小。

如果从海路走就完全不一样了,海路要比陆路安全许多,再加上能直接通航到奴尔干都司,不仅节省了大量路程,更能避开诸多的风险,这样成功率会大许多。

“监国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臣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周安民笑着连连点头。

“我说姐夫,你这个马屁拍的也太尬了点,你可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锦衣卫的职责可不仅是内部,以后还得多多注意外部才对,尤其是军中之事,锦衣卫虽不能插手,但关注还是必须的呀。”朱慎锥打趣笑道。

周安民愧疚连连称是,这的确是他的疏忽之处,心里琢磨着以后的确要多关注外部的情报不能只顾着眼前,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他的责任和担子可不小。

“对了,孤记得在京中有欧罗巴人居住?”突然,朱慎锥开口询问。

周安民微微一愣,马上反应过来道:“您说的是从欧罗巴来的外来和尚吧?”

“外来和尚?呵呵,对!就是这些人,准确说应该是传教士。”朱慎锥笑道。

周安民可不知道什么传教士不传教士的,但他对于天主教所派的欧罗巴人在京情况却是知晓一二,当即汇报道:“回禀监国,这欧罗巴来的传教士的确有几个,但自万历三十八年,其首领利玛窦在京去世后,剩余者已不多了。除同为入其教的徐光启等我大明等人外,其余欧罗巴来者似乎都不在京,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人叫龙华民,眼下已年过八十,但他常居于山东青州。至于其他人,臣只知有一人,于天启二年入钦天监为官,此人叫汤若望。”

朱慎锥听到汤若望的名字顿时就来了精神,没错!就是这个人!后世的时候汤若望的大名知道的人可不少,关键在于二月河所写的中几次提到此人,而且所拍的电视剧中也有他的身影存在,算是个知名人士了。

而利玛窦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名气更大,万历三十八年去世后就葬于京师,他的墓一直保留到后世,更是国家级的重点保护文物呢。可周安民所说的龙华民是何人朱慎锥却没听说过,而且听周安民说这人已年过八十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居然还活着?难不成他的身份不简单?

对此朱慎锥瞬间起了好奇心,追问龙华民的情况,不过对于这人周安民所知也不多,只是知道龙华民来大明的时间很长,已有五十余年,是利玛窦去世后的继任者,在传教士中的威望和地位都很高。

听到这回答,朱慎锥顿时就没了兴趣,在他看来在大明生活了五十多年的龙华民早就和大明人没什么区别了,更不用说对欧洲那边的情况了解。现在可不是后世,信息传递缓慢的很,许多消息也相对闭塞,龙华民来大明生活半个多世纪,哪里还知道欧洲的情况?哪怕他地位再高,身份再贵重,也不过是天主教内,对朱慎锥却是毫无用处。

既然这样,龙华民不见也罢,何况他这把年龄从山东来京万一半路上有个三长两短死了更是麻烦。所以朱慎锥直接询问汤若望是什么时候来的大明,当知道汤若望是万历四十八年到的大明后,朱慎锥决定见一见他,一是看看这个名气不小的历史人物究竟是什么样子,二来也是想从汤若望那么了解一下欧洲的情况,尤其是沙皇俄国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