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八十八章 解围和夺旗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八十八章 解围和夺旗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岳讬焦头烂额,在沈阳的代善也好不到哪里去,后院起火到处都是麻烦,他一方面要派兵驻防盖州到金州一线,以避免明军再一次从这个方向登陆搞事。同时岳讬那边也要增援,可代善手里的部队根本不足,如果把部队全部派了出去,沈阳这边就要空了,一旦明军找个薄弱的地方登陆直插沈阳,弄不好老巢就会危险。

无奈之下代善只能向在前线的皇太极求援,这时候皇太极也有些坐不住了,他原本打算让辽东后方的部队尽力维持住局面,而自己继续围困锦州,逼迫祖大寿投降。

要知道皇太极这一次打锦州是付出了极大代价,从开始围困锦州到如今已有半年,按照他的估计,锦州城内的粮食再多,这半年围困下来也差不多快吃完了,只要再抓把劲,努努力,等到锦州城粮绝,祖大寿走投无路之下唯一生路就只能开城投降。

眼看着胜利在望,后院却已起火,如果仅仅只是明军在后方骚扰也就罢了,可偏偏又出了正蓝旗反叛的大事。

随着京兀儿和关保投明的消息传来,皇太极哪里还能坐得住?正蓝旗反叛可不是小事,八旗之一的正蓝旗是八旗中最强大的一支,也是皇太极好不容易用各种手段才搞定的。

原本皇太极打算先弄死莽古尔泰,接着用德格类取代莽古尔泰担任旗主,然后再直接把正蓝旗归于自己掌控。

整个步骤皇太极早就考虑好了,前两步已经完成,就差最后一步了。

皇太极原本想在锦州之战结束后就彻底解决正蓝旗的问题,由他本人兼任正蓝旗旗主,并把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这三旗设为八旗的上三旗,同其余五旗进行区分,从而确定皇权所掌三旗在八旗中的绝对地位。

可没想到在这种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随着京兀儿和关保直接投明,还打出了“反清拥明”的口号,皇太极再不回援解决内部问题,八旗就要面临分裂的后果。

相比拿下锦州,作为大清根本的八旗更为重要,皇太极怎么敢赌?他根本就不敢。而且辽东的明军已有援军到来,来的主将是皇太极的老对手黑云龙,虽说明军兵力并不算多,和皇太极的十几万大军无法相比,可这些明军不仅都是精锐,战法也和以前不同,并不和八旗兵直接决战,只是一味地骚扰战和游击战,滑不留手让皇太极和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熟读《三国》的皇太极终于明白书中当年曹操为何会感慨“鸡肋”了,现在的锦州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没有后方的变化,皇太极自然会按计划拿下锦州,可后院起火尤其是正蓝旗反叛的情况发生,皇太极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最终,皇太极带兵猛攻了锦州城几日,试探看看能不能打破锦州城。可惜祖大寿在锦州守的严实,尤其是祖大寿已经得到了友军在辽东后方的战绩信息,再加上宣大、蓟州援兵已抵达辽东的消息后,祖大寿的部队虽缺少粮食,但还未达到真正断粮的程度,军士们眼看着解围有望,上下士气高昂,借城池和火器之利坚守锦州,让皇太极在锦州城下损兵折将,却依旧没能拿下锦州。

看着眼前高大的锦州城,还有依旧飘扬在城头的明军战旗,皇太极心中很不是滋味。

“传朕命令!撤军!”撤军这两个字艰难地从皇太极的嘴中说出,下完命令后,皇太极抿着嘴继续看着不远的锦州城,脸色极其难看。

第二日,当锦州城的守军发现城外的清军一夜间突然就不见踪影了,连忙汇报祖大寿这个情况。

得知消息的祖大寿亲自登上城头查看,看完后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又派人出城探查了一下,半日后,等出城的斥候来报,说外围的清军的确已全部撤军,没再见到敌人踪迹的时候,守了半年多的祖大寿这才终于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当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可笑着笑着,又不由得落下了眼泪。

皇太极撤军后没有马上全部快速撤回,而是分出一半兵力意图引诱祖大寿的部队尾随,打算来个回马枪,击破明军出口恶气。但没想祖大寿这家伙是属乌龟的,就算已证明了皇太极部队已经撤军,却依旧小心翼翼,除了只派斥候查探外,其主力继续守在锦州城内,等待宁远方向的援军抵达。

祖大寿的举动让皇太极彻底没了想法,等了两日后见面明军无懈可击只好把所有部队全撤了回去。而同时,宁远方向的援军也抵达了锦州,锦州之战就此结束,虽然在这战中祖大寿和他的部队吃了不少苦,还差一点就丢了锦州,可毕竟最后的结果是好的,锦州依旧在明军手里,依旧守住了。

带兵返回后的皇太极沮丧之下又是愤怒,他愤怒的不是因为明军在自己后方的游击战和袭扰战,互为敌手,采取这样的战术并不为过,当年毛文龙在皮岛的时候不也这样?每次老汗领兵去打辽军的时候,毛文龙都会从皮岛出兵骚扰其后方,让当时的后金上下苦不堪言。而现在明军故伎重演,如换成他皇太极同样会这样做。

打仗没问题,尔你我诈各使手段就行,甚至皇太极对偷袭自己后方的郑鸿逵和李佑颇为欣赏,这两人凭着一支水师和区区两千余兵力就能把自己后方搅的大乱,这样有能力的将领实在不多,哪怕在自己这边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大明不愧是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这样的底蕴是大清根本不能比的,想到这皇太极就不得不感慨,如果他是大明皇帝的话以他的能力必然能做出一番丰功伟业,甚至超越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只可惜他现在虽已是皇帝,可他这个皇帝却只是大清的皇帝,而大清所占据的地盘也不过区区辽东一地,哪里能和占有天下的大明比呢。

感慨之余带着羡慕,同时也有些向往。此外,皇太极对正蓝旗的反叛却是痛恨不已。他回到沈阳后立即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一方面派部队对各地驻防进行稳固,加强各驻防之所之间的联系,避免在明军登陆偷袭的情况下应变不及时。

第二方面,皇太极直接否决了岳讬的建议,岳讬所提出在沿海制造无人区的想法虽然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可皇太极却表示反对。

这种做法在皇太极看来根本得不偿失,尤其是一旦这么干了,他在辽东这些年好不容易通过各种政策安抚辽民,之前大搞满汉一家的策略就直接落空了。而且这种无人区等于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的招数,如果这么干了,明军不来了呢你怎么应对?难不成就当一个缩头乌龟置之不理?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女真人锐意进取的勇气去了哪里?堂堂大清居然被几千明军吓破了胆,主动放弃沿海地区向内陆撤退?那么大清还有什么脸面统治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子民呢?

至于第三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太极需要尽快解决正蓝旗的问题,同时避免其他各旗效仿产生分裂。

皇太极直接宣布夺去德格类的正蓝旗旗主,并把正蓝旗由他本人掌控,同时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这三旗以后作为大清皇帝直属的八旗,并同其他各旗进行区分,称为“上三旗”。

宣布完此事,皇太极就着手处置正蓝旗内部问题,把驻扎各地的正蓝旗立即调回沈阳,由其他各旗替换驻地,同时对正蓝旗内部的牛录章京、甲喇额真等进行大换血,以确保彻底掌控。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绣岩城,绣岩城的屯塔西闻讯大惊,他哪里不知道皇太极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一旦把他的牛录全部调回去,包括自己回到沈阳绝对没好果子吃,皇太极这个人向来就是心狠手辣,当年莽古尔泰是怎么死的尤在眼前,更何况他这个甲喇额真?

而且这些日子屯塔西一直在和大明那边书信来往,秘密商讨着投明的事。这件事他虽然做的隐秘,可要彻底瞒住是不可能的。哪怕绣岩城掌控在他的手里,可他也没办法确保城中的八旗兵丁全是和自己一条心的,甚至连手下五个牛录的牛录章京,他也没十足把握全部和自己同进共退。

原本屯塔西是想再和大明那边拉扯几次,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可没想到事情突然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皇太极直接从锦州撤兵,返回沈阳第二天就宣布了升正蓝旗为上三旗的命令,接着就派人来正蓝旗各部宣布旨意,让所驻各地的正蓝旗前去沈阳。

情况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等到屯塔西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皇太极所派的人已经到了绣岩城,并当众宣布了旨意。

磕头领旨后,屯塔西第一时间表示自己会遵旨带部队返回沈阳,不过回沈阳前还需要做些准备,毕竟作为驻军不是说走就能走的,至少要给他几日时间。对此使者表示没有问题,并告诉他这几日镶红旗的调防部队就会到绣岩城,屯塔西只需要做好部队开拨的准备即可,之后防务和调防部队交接,其他的不用多做考虑。

屯塔西当即一口答应,送走了使者后,屯塔西回到府中眉头紧皱,越琢磨心里越害怕,虽然他目前还没投明,可谁能保证他和大明那边勾勾搭搭的事不会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

如果不回去还好,一旦回到沈阳,他屯塔西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任凭处置了,等到那时候屯塔西再想后悔已不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