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五十七章 游击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五十七章 游击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鸿逵的这番话让众人茅塞顿开,尤其是朱慎锥更是喜上眉梢。

朱慎锥万万没想到郑鸿逵不仅精于海战,还懂得游击战术,他这一套战法不就是后世的游击战么?

游击战有十六字诀,那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郑鸿逵无师自通,深得这个精髓,如按郑鸿逵的建议,虽无法做到闪击沈阳,甚至直捣黄龙的程度,可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再加上海上的优势,给建奴制造麻烦绝对没有问题。

而且这个麻烦不是小麻烦,是大麻烦。

皇太极如今已称帝,之前的后金也成了现在的大清,皇太极这人雄才大略,意图拿下整个辽东以此为基,然后再入关和大明争夺天下,战略眼光的确深远,而且这些年皇太极也干的不错。

可皇太极的基础却依旧薄弱,先不说八旗的数量本就不多,就算从努尔哈赤时期到如今,建奴一直在想办法增加八旗旗丁的数量,通过捕获野女真,吞并辽东其他各部落充实自己实力。

但就算如此,整个八旗又能有多少人?如今八旗上下男女老少加起来也不过六十余万,其中编入军中的八旗人丁加蒙古、汉军旗大约在十万左右,从这点来说同人口基数庞大的大明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这个问题皇太极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也想快速充实八旗人丁,可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是简单就能完成的,哪怕八旗的老少再能生,拼命生,要从如今基数增长到百万以上,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何况一代人的长成至少十几二十年,皇太极哪里等得了这么久?况且他还要和大明打仗呢,所以人口因素是制约建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无法快速增加八旗人丁的情况下,皇太极只能通过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来进行人丁补充。

就算这样皇太极能补充的人丁也是有限,整个辽东皇太极治下所有人口加起来也不超过百万。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不少,可实际上并不算多,如在辽东还算勉强,可假如要打进关内,和大明争夺天下,这么点人哪里够。

除了人口外,就是生产力了。

建奴本就是渔猎民族,生存方式和农耕文明不同,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他依旧保持着原本民族的特征,所有的物资大多都是通过战争和掠夺方式而来的。这种方式虽能快速增强自己的实力,令其迅速发展起来,可弊端也是实实在在的。

一旦无法用这种方式掠夺到足够的物资,仅靠着渔猎根本满足不了自身需求,这就会造成极大的困境,到时候别说扩张了,连自己生存都成了问题。

当年孙承宗对辽东实施步步为营,以守代攻和封锁后金的一系列战术,让努尔哈赤是苦不堪言。如果不是孙承宗之后因为魏忠贤的缘故离开了辽东,袁崇焕接任辽东巡抚后改变了孙承宗的战术,说不定辽东的建奴早就被平了。

没有袁崇焕私下卖出去的那些粮食,建奴上下都要饿死了,哪里还能打什么仗?正是袁崇焕的这些举动,直接让孙承宗布局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最后让建奴缓过气来,这才有后来皇太极继位后的己巳之变发生。

皇太极的目光比努尔哈赤长远,很清楚自身的劣势在哪里。继位后不仅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还直接调整了对辽东辽民的政策,实施了善待辽民,鼓励生产,耕作开荒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他手里的后金也就是现在的大清逐步从渔猎转向农耕。

皇太极知道,仅仅靠掠夺生存是不能长久的,只有通过农耕才能保证自给,慢慢积蓄力量,在最好的时机先拿下整个辽东,然后再想办法图谋天下。

不过就算皇太极的政策再好,要马上产生效益也是不可能的。粮食这玩意不是你今天种下明天就能收获的,春种秋收这是一个长久持续的工作。再加上眼下又是小冰河时期,天气反常,夏日干旱,冬天来的又早,就连大明各省也多有灾荒频频,更不用说更北边的辽东了。

从各种情况来看,皇太极虽兵力强盛,在辽东稳压明军一头,眼下更是围困锦州,逼的明军不敢前来增援,只要耐心等着锦州城内粮食吃完,祖大寿坐困孤城弹尽粮绝,锦州必然到手。

可实际上皇太极不是没有弱点,他的弱点就是基础太差,底蕴不足。

大清的八旗兵虽然能打,可整体基础实在不行,物资储备本就不多,生产力也严重不足。这一次围攻锦州皇太极是花了极大代价,祖大寿在城中要吃粮,难道皇太极包括他手下的八旗兵就不吃粮了?

以辽东的这么点出产,皇太极根本支撑不起长久的战争,他采取这样的战术无非就是赌谁先支持不下去。凭借着大半个辽东的物资以满足前线的需求,先熬死锦州的祖大寿再说,假如明军按捺不住出兵救援那就再好不过了,皇太极正好能围城打援,以手中精锐八旗击破大明援军。

说句不好听的,假如祖大寿在锦州的物资储备足以支撑一两年的,皇太极根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围困锦州,因为皇太极这样做非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由于自己的物资不断消耗和不足最终无奈退兵。

郑鸿逵提出用游击战来袭扰皇太极的后方,实施破袭战和骚扰战,给敌人不断放血,这样的战术看起来似乎是小打小闹,可深思之下却是最好的办法。

皇太极掌控的地盘基础差,生产力低下,经济更是薄弱,用这些手段虽起不到大幅度消灭八旗有生力量的效果,可通过这种战术却能直接打击皇太极所控制区域的生产和经济。

一旦开垦的农田被毁,粮食被掠夺,八旗各驻地被攻击甚至占领,这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

要知道当年倭寇在大明东南横行时,以大明的国力和体量都是焦头烂额,更不用说实力和底蕴远不如大明的大清了。

只要这么做,皇太极绝对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更会直接影响到他在前线的布置。后院起火,物资被毁,人丁被杀,更会导致内部人心惶惶,到时候皇太极会怎么选择可想而知。

想到这朱慎锥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他追问了郑鸿逵又一些问题,包括登陆作战的一些细节,和万一皇太极调动皮岛那边的水师甚至朝鲜的水师又应该如何应付的可能。

郑鸿逵毫不迟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这些问题都不大,虽然皇太极手中也有水师,而且这个水师是从尚可喜投靠皇太极时带过去的,可这支水师的规模并不大,不会造成多少威胁。

而且郑鸿逵拍着胸脯说,尚可喜如果要和他打海战简直就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他们郑家兄弟要论海战从来没有怕过谁。至于朝鲜水师就更不用说了,朝鲜的水师全都是样子货,跟着打打顺风仗也就罢了,要真打起来,郑鸿逵闭着眼都能把他们打出翔来。

“微臣这次来京,带了几个随从,这些人都是海上作战的好手,微臣可把他们编入军中,保证绝无问题!”

“好!”朱慎锥眼中冒出精光,郑鸿逵既然如此表态他也放心不少,而且目前来看郑鸿逵的办法是最妥当的,以郑鸿逵来指挥水师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福建的郑芝龙,朱慎锥并不在考虑之中。郑芝龙这个人小心思太多,而且他也不一定肯北上,眼下辽东战事朝廷也等不了太久,与其让郑鸿逵去说服郑芝龙,一来一回耽搁时间,倒不如就以山东水师独自出兵作战更稳妥些。

“郑鸿逵!”

“微臣在!”

“郑鸿逵为莱登副总兵,挂总兵衔,统领山东水师!”

郑鸿逵身子微微一颤,脸上露出狂喜之色,他虽已是莱州镇抚,可副总兵之职却比区区镇抚高了许多,等于一跃就成了军中大将。此外,朱慎锥还让他直接挂了总兵衔,就等于直接告诉他只要这一仗打好了,这个总兵就是他的了。如此厚赏怎能不让郑鸿逵欣喜若狂?要知道他大哥郑芝龙眼下只是福建海防游击,授五虎游击将军之衔,这个官职听起来似乎不错,实际上五虎游击将军之衔只是杂牌将军,哪里能和正式军职相比?

“微臣谢监国千岁!千岁千千岁!”郑鸿逵毫不迟疑冲着朱慎锥跪了下来,五体投地叩谢。

朱慎锥笑呵呵地把他搀扶起来,勉励了几句,让他回去后做好准备,等明日朝廷正式任命后就前往山东准备,接管山东水师。另外此战重要,朱慎锥会派一员大将为其副手,郑鸿逵指挥水师,对方指挥陆军,双方配合,以击辽东,等战后获胜归来,朝廷更有重赏,希望郑鸿逵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

郑鸿逵激动的脸色潮红,拍着胸脯对朱慎锥保证,此战必尽全力,破辽东建奴,让朱慎锥放心就是,自己一定不负所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