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五十六章 解惑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五十六章 解惑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谁都没想到郑鸿逵会是这个结论,朱慎锥顿时紧皱眉头,周安民面露诧异,徐宪成意外之余有若有所思。

“为何?仔细说来。”朱慎锥虽对郑鸿逵的回答有些失望,却没生气,让他仔细解释。

郑鸿逵抱拳行礼,开口道:“微臣自幼就在海上讨生活,对于海战除几位兄长之外自认天下没几个人能比得过臣,渡海作战包括登陆也时常有,但情况不同,战事不等,不能一并而论。”

“我大明战船数量不少,福建水师暂且不提,眼下主要由我兄长掌控的战船为主,是我大明最精锐也最能打的一支水师。山东水师从规模和战力而言虽不及福建水师却也不弱,此次来京臣从山东登陆,在莱州停留了两日,虽未见山东水师全貌,但也有初步了解。”

“无论福建水师或山东水师,其战船最大者也不过千料而已,除去水手、首尾火炮,所载人员不过区区百人。而普通战船就更不足了,最多只能承载五十至六十人而已,如再小的船仅能载三十余人。”

“山东水师的战船有多少,微臣不知准数,但想来应该不会超过百十艘,不知微臣是否猜错?”

朱慎锥把目光投向徐宪成,这个问题徐宪成最有发言权,因为他本就是山东巡抚,山东水师是他的部下。

徐宪成沉咛了下,微微点头道:“郑大人估计的没错,眼下山东水师大小战船一百零三艘,其中千料大船五艘,其余大多都是普通的战船。”

“这就是了。”郑鸿逵道:“以山东水师所有战船数额,就算这一百零三艘战船每船承载六十人计,总计承载也不过区区六千两百人而已。而且渡海作战不是运兵,实际承载根本没这么大,以微臣估计,一次能出战兵力不会超过三千人。”

“为何?刚才不是还说六千两百人,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三千人了?转眼就成了半数?”周安民忍不住问。

“周大人,海上作战同陆地不同,就算是陆上打仗还有辎重后勤呢,这渡海作战难道不带军械?不准备辎重?一百艘战船中起码近半是为辎重准备的,真正能运兵者只是半数。如考虑到辽东作战还需骑兵斥候,这还得用大船装战马渡海,这样一来光一匹战马就占了至少四五个军士的位置,如此人数更少。”

这话一出周安民无话可说,他虽没领兵打过仗,可他在锦衣卫多年对于军事也不是不懂,当然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刚才倒是忽略了此事,渡海作战对后勤的要求极大,因为一旦渡海进入战斗,部队所依靠的后勤只能是随船携带的物资。

从莱州或者登州出海到褡裢,单程至少需要两三日的时间,一旦登陆的部队物资不足,那么不用打这部队也自溃了。如果打起来粮草物资不够,再从山东用船运输物资过去,装运和渡海的时间少说四五日之久,这么长时间过去,说不定物资还没运过去,登陆的部队就没了。

郑鸿逵指出了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大明水师的运输能力和一次投入战场的兵力限制。如果是海贸运输这个倒没关系,反正只要船在,一批接着一批运输就行了,可这是打仗啊!而且是在辽东和建奴开战,仅仅三千数量的军队又有多少作用?原本按照他们之前商量的,起码一次性运输上万部队才能在褡裢站住脚,然后快速集合至少两三万大军北上进攻,这才能给沈阳造成威胁。

可现在郑鸿逵的一番话打破了之前的幻想,一下子让他们发现渡海作战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此外郑鸿逵还提出了一点,这一次渡海作战关键不在于杀多少建奴,占领多少地盘,关键在于是逼迫皇太极回师解除锦州之围,所以用兵必须灵活机动,登陆的部队也能随时根据情况转移,甚至撤回海上。

假如做不到这点的话,等到建奴反应过来调集军队围攻,明军在岸上站不住脚,这时候因为战船运输的缘故又无法及时撤回,那么登陆的部队不成了对方囊中之物了么?到时候锦州之围没有解决,反而把自己的兵力白白丢失在了辽东,实在得不偿失。

大明战舰的实际情况就在这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现在的大明已不是永乐时期的大明了,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舰队规模庞大是现在无法想象的,郑和舰队拥有两百多艘能够远洋的大船,其中最大的宝船长度约152米,宽为62米,拥有四层甲板,甲板上可以直接跑马,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简直等于航空母舰。

这样的宝船在舰队中有六十三艘,其余小些的远洋战船也是如今大明的千料大船的三四倍有余,这样庞大的舰队别说一次性装载兵力几千了,就算是两三万也是绰绰有余,根本不同于日。

“依你这么说,渡海作战此事不可为?”徐宪成表情严肃问道。

郑鸿逵微微摇头,正当所有人以为郑鸿逵表示不可渡海作战的时候,他却说道:“这倒未必,渡海作战此举不是不可为,而是如何为之,如以监国和两位大人之前所想自然是不成的,但如让微臣来指挥,却未尝不可。”

朱慎锥心中刚沉了颗石头,觉得自己之前想的简单了,正当他觉得此策或许不行的时候,郑鸿逵突然说了这样的话,让朱慎锥瞬间就来了精神。

“郑爱卿有什么好计直说就是,此事重大,如郑爱卿能解辽东之围,救援锦州,孤定有重赏!”

“不敢,微臣能受千岁看重,召微臣入宫商讨此事,微臣就感激无比了,如千岁不看重微臣,微臣哪有在千岁面前说这些话的资格。再者,微臣乃朝廷命官,深受皇恩,自当为朝廷解忧,为监国分担才是。”

“好!”朱慎锥大笑道:“说的好!还请郑爱卿教孤,如要渡海作战究竟如何打。”

郑鸿逵连忙谦虚了几句,这才开口道:“如此,微臣斗胆说上一说,如有言语有差,还请千岁不要怪罪。”

“直言无妨。”

“如让微臣领军,人不需多,只需精,登陆兵员两千余人就行,多携带火器,再配于战马,乘虚而入,能打就打,不能打骚扰一番直接转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袭扰为主即可。”

朱慎锥的眉毛一挑,似乎明白了郑鸿逵的想法,不过他没说什么,让郑鸿逵仔细讲讲。

郑鸿逵解释道,这种登陆战绝对不能打成僵持战,因为辽东那边不是大明的主场,而是建奴的主场,哪怕建奴在褡裢的八旗兵力再少,可八旗兵依旧是八旗兵,八旗的战斗力大家都是知道的,一个八旗精锐足以和普通明军五六个相比,三百精锐八旗打两千普通明军轻轻松松,假如是八旗的白甲兵就更不用说了,三千明军说不定都被对方击溃。

所以兵力的选用非常重要,渡海作战首先要是精兵,而且不是普通的精兵。这些精兵还要携带相当的火器,用火器的威力来拉短和八旗兵的差距,这样的话才有一定的战斗力。

此外,这些兵力还需要有机动能力,客场作战信息很重要,登陆后需有斥候打探情报,收集信息,了解对方的布置和兵力调动,如果做不到这点,到了那边就是两眼一抹黑,别说打仗了,被对方包了饺子都有可能。

郑鸿逵还提出,登陆作战的目的不是真的要攻下沈阳,更不是在建奴后方建立一片根据地,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除锦州之围,所以要采取快进快出,快打袭扰的战术,千万不能固定一个目标。

相比陆地作战,登陆作战有着相当优势,建奴没有水师,或者说建奴的水师不足为患,那么海上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明军手里。就和当年倭寇在江南搅的半个大明不宁一样,今日从这里登陆,在对方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烧掉对方储备的粮仓,集中力量打掉建奴的一个据点。等对方反应过来后,明军直接撤回海上,然后再转移到另外一处,再用相同的战术故伎重演,给对方来一下狠的。

哪怕每次的战果不大,但建奴也受不了这样的消耗。只要这种战术执行的得当,建奴只能疲于奔命,根本抓不到明军的尾巴。

辽东半岛这么大,从西往东的海岸线足足有几千里地,建奴才有多少人?怎么可能防备如此长的防线?今天打褡裢,明天说不定就去打复州卫,后日再到盖州卫来下狠的,再后日又回到金州卫,或者直接跑到营口……。

声东击西,飘忽不定,建奴只能疲于奔波,却对明军无可奈何。这样一来,所有的主动权就掌控在了明军这边了,等到建奴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找个机会来个调虎离山之策,再给建奴来个厉害瞧瞧,这时候还怕皇太极坐视不理么?皇太极后院起火,他如果不回援,那么明军继续这样折腾,如果他回援,那么锦州之围不是解了么?

而且郑鸿逵还提出,这种战术可以长久实施,只要不贪功,行事小心,可以持续给建奴放血。要知道当年倭寇之乱让大明半壁江山苦不堪言,嘉靖皇帝用了数十年时间好不容易才解决掉倭寇问题,可皇太极不是嘉靖皇帝,建奴也不是大明,连嘉靖皇帝当年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他皇太极难道还有这个本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