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五十二章 宫中来人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五十二章 宫中来人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鸿逵是半月前刚到的京师,这一次来京师是受到了徐宪成的邀请,徐宪成在福建有一好友,当年他游历江南时认识的,两人意气相投,交情颇深。

之后徐宪成科举中榜,进士为官后步步高升,这些年也没和对方失去联系,平日里多有书信来往,一直相处的很是融洽。

这一次朱慎锥先开山西边贸,随后又打算在山东开海,以海贸打开局面,为了确保朝鲜、日本等商业航线的拓展和稳固,安抚住郑芝龙,徐宪成向朱慎锥提出建议可就此拉拢一番对方,如海贸有郑芝龙的帮助,那么山东开海之事必然事半功倍。

因为这个缘故,徐宪成提议通过用郑鸿逵的方式安抚住郑芝龙。郑鸿逵是郑芝龙的胞弟,但相比郑芝龙,郑鸿逵对朝廷的忠心更多些,而且郑鸿逵这人热衷于身份地位,是个官迷,这点和郑芝龙有所不同,如果郑鸿逵能介入海贸一事,郑芝龙因为弟弟的缘故自然不会对山东海贸有什么看法,甚至还会出手帮上一把,毕竟郑芝龙在日本的势力不小,日本航线原本大半就掌控在他手中。

对于这件事朱慎锥考虑之后就同意了下来,让徐宪成书信一封给福建的好友,由他邀请郑鸿逵北上,如郑鸿逵能够配合,不仅能在山东海贸上分一杯羹,更能加官进爵。

接到书信的郑鸿逵顿时就心动了,直接找到兄长郑芝龙和他说了此事,郑芝龙虽对朱慎锥之前的拉拢不置可否,可实际上郑芝龙并非是对朱慎锥有什么看法,而是作为一个屹立多年不倒,并从一个大海盗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官员的谨慎缘故。

在郑芝龙看来,虽然朱慎锥以监国掌控朝政,稳定了大明政局,眼下就差一步就能取而代之登上皇位了。可郑芝龙觉得现在的情况还不明了,北方他不清楚,南方对朱慎锥的态度却是知晓的,普通老百姓暂且不论,南方的士绅群体包括官员们真正听从京师号令的没几个,大多数都是阳奉阴违或者委以虚蛇,一方面是君臣礼教所至,认为朱慎锥的所作所为是在篡位,是乱臣贼子。

二来,也是一种旁观和试探,看看朱慎锥是否真的能和当年朱棣一样坐稳这个位置,如果这时候迫不及待地投靠过去,先不说违背礼教,万一朱慎锥最终倒台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更不是什么好事。

郑芝龙作为招抚过来的武将,身份地位本就有些尴尬,如果这时候正大光明投靠朱慎锥,必然会招致非议,而且福建各地的官员对于郑芝龙的态度也会大为改变,本来许多官员就看不起郑芝龙的出身,他再这么干,在地方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正是因为这些缘故,郑芝龙一直没有表态,但他却不拒绝朱慎锥的多次拉拢,打着两边都不得罪,坐观日后变化的想法。而这一次朱慎锥让徐宪成通过中间人给郑鸿逵写信,并且告知了山东开海和朝廷打算重用他的意图,郑鸿逵心动下找到郑芝龙商议,郑芝龙在搞明白情况后也动了心,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而且这件事由郑鸿逵出面最合适不过,郑鸿逵是自己的亲弟弟,官职仅仅只是百户,他去了京师和山东对自己造不成什么影响,就算传出去郑芝龙也能找理由推卸责任。

同时通过郑鸿逵去京师看看风头,顺便搭上那边的关系,未来一旦朱慎锥真的坐上了皇位,成为了大明之主,他也能借这个关系马上投靠过去,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山东开海的缘故,作为纵横四海的大海盗郑芝龙太清楚海贸的暴利了,何况朝廷开海和民间走私完全不同,集朝廷之力进行海贸的规模包括获利数额哪里是走私能比得上的。

假如这件事能办好,对于郑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而且趁此机会还能把触手从南海伸到东海去,何乐不为呢?

就这样,在郑芝龙的许可下郑鸿逵很快就动了身,直接坐海船北上没多久就先到了山东,然后在山东莱州登陆后先和李信见了一面,看过了山东开海的准备后就风尘仆仆赶往京师。

等到了京师,拿着帖子拜访了徐宪成,徐宪成亲自设宴招待了郑鸿逵,并在酒宴上同他好好聊了聊。

在徐宪成和蔼的态度和坦然告知山东开海示意后,郑鸿逵彻底打消了原本还尚有了一点顾虑,当即兴奋表示支持朝廷开海,并拿出了出发前郑芝龙写的书信递上,说郑芝龙愿意配合朝廷,派人疏通日本方面,让朝廷能在开海后快速打通日本海贸和商道。

对于这个态度不仅是徐宪成高兴,就连得知消息的朱慎锥也很满意,没过几天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郑鸿逵由百户升山东莱州镇抚,这可是正四品官职,要知道他原本只是一个区区六品的百户,直接由百户升镇抚一连跳了几级,这可把一向热衷于官职的郑鸿逵给乐坏了。

不仅给了郑鸿逵莱州镇抚之职,还让他在内务府都虞司领了一份差,有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

虽说员外郎仅是从五品,比起镇抚的正四品官职要低了三级,但这个官职却属于文官,大明文贵武贱,员外郎的官职含金量可比镇抚大了许多,这就让郑鸿逵更是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至于内务府如今不属于真正的朝廷六部之一,只是直辖于内廷,内廷所授官职和外廷不同,不被外廷所认可。可这对于郑鸿逵来说根本就不在乎,在他看来管他什么外廷内廷的,他又不上朝,只要这个官职是实实在在的就成,再说了,等山东一开海,他就去山东了,京师这边管他毛事。

这一日,郑鸿逵正在邀请亢有福,设下宴席还特意找来几个舞女陪伴,饮酒笑谈正在高兴呢。

郑鸿逵根本不缺钱,他大哥郑芝龙干了这么多年海盗,他们郑家说一句富可敌国丝毫不为过。到了京师后,郑鸿逵首先就给自己置办了一处宅院,这宅院可是不小,位置也是京师中极好的,置办包括家什和仆佣等足足花了他十多万两银子呢。

郑鸿逵虽是草莽出身,但却也读过几本书,而且如今身份不同,他不仅是镇抚,还是员外郎,意气风发之下心情也是颇佳。

亢有福是商人出身,他郑鸿逵虽是海盗出身,可郑家的海盗不同于普通海盗,同样也是大海商。所以两人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少共同语言,再加上亢有福是自己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以后要在内务府混着,怎么可能不讨好?

而亢有福也知道郑鸿逵的重要性,原本作为商人的他就长袖善舞,丝毫不在郑鸿逵面前摆架子,双方交往了一段时间,感情越发好,这不今日郑鸿逵特意设宴邀请亢有福,亢有福也欣然赴宴,给足了郑鸿逵面子。

桌上摆着的是京师最有名酒楼送来的上好席面,喝的是士大夫们最爱的好酒,还有婀娜多姿貌美如花的舞女作伴,郑鸿逵和亢有福笑谈风生,聊的很是高兴。

“亢大人,这杯酒下官敬您,以后还得请您多多关照才是。”郑鸿逵提起酒壶给亢有福满了一杯,拿起自己手边的酒笑着说道。

“郑大人说的哪里话,是本官以后需郑大人多多关照才对。别看本官是内务府大臣,可远比不上郑大人,郑大人如今可是莱州镇抚,这是卫所世职,仅此一点就比本官强多了。”

“此外,这一次监国决定在山东开海,本官对于开海一事一窍不通,此事还需郑大人多多费心,仰仗郑大人才对。”

“亢大人这话说的,让下官羞愧难当呀,亢大人是上官,下官如何受得起啊!”郑鸿逵满面堆笑,很不好意思道。

“受得起!受得起!”亢有福一本正经道:“郑大人如受不起,这天下还有何人能受得起?来来来,今天本官借花献佛,敬郑大人一杯!”

“不敢不敢,还是下官敬大人才对。”

“这样……你我同饮如何?今日既是家宴,就不用说什么大人不大人的,我年岁比郑兄弟稍年长些,就托大称你一声老弟,如何?”

郑鸿逵喜上眉梢,连连点头:“这个好,那兄弟我就不客气了,大人……不!兄长,小弟敬兄长!”

“共饮共饮!”

“哈哈哈!”

两人酒盅相碰,抬手同饮,干完了杯中的酒相互一亮,同时大笑了起来。

正喝的高兴呢,突然郑鸿逵的人来报,说是宫中来了人,要见郑鸿逵。

听到这郑鸿逵顿时一愣,一旁的亢有福先反应过来,提醒郑鸿逵让人马上进来看看怎么回事。

郑鸿逵从善如流立即让手下带人进来,人来后亢有福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是谁,不就是新任的御前侍卫定远侯邓文明的弟弟邓文远么?

朱慎锥改大汉将军为御前侍卫后,京中勋贵子弟不少入了其中担任御前侍卫,这些人虽大多都是勋贵的子侄或者兄弟,但影响却不小,而且他们许多不属于家族嫡脉,无法继承爵位,要想延续富贵只能靠自己出人头地。

以前京营最多就是找个差事混日子,充其量最后弄个世袭百户、千户之类的卫所之职,但现在有了御前侍卫这条出路,但凡有点上进心的勋贵子弟哪里会错过?

邓文远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定远侯家的庶子,哥哥邓文明继承了爵位后他在定远侯府中地位很是尴尬,亏得邓文明对自己这个年幼他十来岁的庶弟还算不错,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哪怕哥哥待他再好终究还是要靠自立,所以御前侍卫成立后,邓文远听说后动了心,找到邓文明帮自己推荐,朱慎锥让人查过邓文远的情况,邓文远相比其他纨绔子弟还算不错,为拉拢勋贵就答应了此事,眼下邓文远已是宫中二等侍卫,有了正式的军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