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五十一章 合适人选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五十一章 合适人选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褡裢?”

“就是褡裢!”

听完朱慎锥的话,徐宪成很是诧异,他入宫原本以为是因为监察司的事,可没想到朱慎锥却直接询问自己关于褡裢的情况,等搞明白究竟为什么后,徐宪成这才恍然大悟。

既然有问就有答,徐宪成在山东的巡抚不是白当的,何况之前他还是莱登巡抚,而莱登巡抚一职的设置当初为的就是辽东战事,直到徐宪成接管山东巡抚后,莱登巡抚这个职位才同山东巡抚重新合并。

“褡裢的建奴数量究竟多少有些不好说,但约莫着几千人还是有的。不过其中真正的八旗应该不多,充其量就数百人,其余为当地辽民、包衣和汉军。”

“这么说,真正建奴在褡裢的数量并不多?”朱慎锥略有惊喜地问道。

徐宪成点点头:“臣在山东任莱登巡抚之职,莱登负责皮岛事宜,来往都需渡海。虽航线不走褡裢,但水师却对褡裢的情况也有几分了解,不过水师从未登陆褡裢,所知信息真正究竟如何臣无法保证。”

停顿了下,徐宪成忍不住道:“此事监国可问过锦衣卫?锦衣卫那边如何说?”

朱慎锥一拍额头,要不是徐宪成提醒他差一点就忘记了,锦衣卫作为特殊组织一向承担情报工作,尤其是朱慎锥入京后对锦衣卫进行了大整顿,让周安民担任了都指挥使。

现在锦衣卫对外的情报工作已完全恢复,不再如同崇祯执政时期那样半死不活。

连忙,朱慎锥让人去传周安民,没过多久周安民就匆匆赶到。

周安民一到,不等他行礼,朱慎锥就急忙向他询问关于褡裢的情况,周安民顿时一愣,略思索了下就回答了朱慎锥的问题。

周安民告诉朱慎锥,褡裢原本有不少辽民生活,但自辽东沦陷后,褡裢就落到了建奴的手中。

努尔哈赤时期,对褡裢的辽民进行了几次屠杀,并迁移了一大部分去了北边,留下来的并不多了。但自皇太极继位后,皇太极对辽民的政策有所改变,对辽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抚,所以这几年褡裢的辽民人口有所恢复。

努尔哈赤在位时对八旗驻地进行划分,以沈阳(盛京)为中心,正黄旗驻防城东,镶黄旗驻防城北,正红旗驻防城东南,镶红旗驻防城西北,这也被称为内圈。

外圈的南部,也就是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和邻近朝鲜地区,为两蓝旗防区;外圈的西侧,即辽河沿岸、邻近关锦防线的地区,为两白旗防区。

而皇太极继位后重新调整了努尔哈赤当时的布置,并且因为皇太极为了巩固统治,加强手中力量,进行了“换旗”把自己原来的两白旗换成了两黄旗,也就是说四旗对换,以加强控制。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打乱了努尔哈赤的原本的八旗驻防区域,由最初的单一八旗负责一片区域改为混编和轮驻。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某一旗在驻地时间过长,产生懈怠和对地方的影响过大,从而不利于政务、军务包括旗务管理。

按照努尔哈赤定下来的规矩,从盖州到褡裢再至镇江堡的沿海区域都归两蓝旗负责,皇太极重新混编和轮驻后,眼下驻守褡裢的一个牛录为正蓝旗所部,由牛录额真(如今被称为牛录章京)兀儿特统兵,驻地为金州卫,管辖此处的辽民、包衣和部分汉军。

“这么说,褡裢现在的建奴只有一个牛录?”朱慎锥有些欣喜问。

“对!”周安民道:“兀儿特的牛录三百余人,再加部下汉军总计千人,大半在金州卫驻防,还有部分在金州左卫,如我军要渡海登陆褡裢,首先要拿下的就是金州左卫。”

“兀儿特这人如何?”朱慎锥继续问道。

周安民当即把此人的情况说了说,兀儿特是正蓝旗牛录章京,正蓝旗的旗主原本是莽古尔泰,不久前传来消息,莽古尔泰触怒皇太极被皇太极剥夺了旗主之位,过了没多久突然暴毙,而眼下正蓝旗归了莽古尔泰的胞弟德格类。

德格类虽和莽古尔泰是同胞兄弟,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而且德格类向来对皇太极惟命是从,当上旗主后皇太极让他干嘛就干嘛,整个正蓝旗已成了两黄旗的附庸。

兀儿特这人骁勇善战,是莽古尔泰的亲信,八旗建立时期就跟着莽古尔泰征战,深得他的信任。原本兀儿特的驻防不在褡裢,在莽古尔泰死后才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之所以会是这样情况很明显,那是因为德格类不待见兀儿特,这才把他发配到褡裢这个既靠海又鸟不拉屎的地方。

听到这,朱慎锥若有所思,假如周安民的情报没错的话,这个兀儿特倒好对付,一来他到褡裢的时间不长,对褡裢情况不像以前的驻军这么了解。二来,兀儿特虽是牛录章京,却因为他是莽古尔泰的亲信,因为莽古尔泰之死又同现在旗主德格类不合,这才被调到的褡裢。

从这些就能看出兀儿特对德格类肯定是有怨言的,再加上被边缘化,在正蓝旗的地位也由此下降,这样的人驻守褡裢,如果明军从褡裢登陆,他是否会出力抵抗就很难说了。

也许这正是明军的一个好机会,抬头望向挂着的地图,朱慎锥心中更坚定了几分跨海登陆作战的想法,假如这个战术成功的话,那么锦州之围就好解了,只要明军占领褡裢,得知消息的皇太极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领兵救援,由此锦州的祖大寿就有了机会。

“监国可是想跨海攻击褡裢,以围魏救赵之策解锦州之围?”周安民忍不住问了这么一句。

“你猜的没错,孤的确有这个打算,所以这才找你询问褡裢事宜。”这件事和周安民没什么瞒的,而且在场的两人一个是自己的姐夫,一个是自己的小舅子,都是自家人。

“此计似乎可行……。”周安民先表示认可,接着皱眉又道:“不过监国,渡海作战不同普通陆战,监国是打算动用山东水师吧?不知用谁来领军呢?如领军之人不善海战的话,恐怕……。”

周安民提出的顾虑是事实,大明能打的将领不少,无论是王晋武还是贺人龙、曹文诏叔侄,或者黑云龙、左良玉、秦良玉、吴三桂、黄得功、周遇吉等等,可谓是猛将如云。

就连能打的文官也有许多,孙传庭、洪承畴、陈奇瑜、卢象升、李信等哪个不是统帅三军的文官,大明根本不缺统兵之将,假如再加上一些名气不大可战绩同样不差的普通总兵、副将外就更多了。

但这些人都不善于海战,海战和陆战完全不同,朱慎锥这一次不是从陆路增援辽东,而是要率水师跨海作战,如领军者不精通海战的话是绝对不行的。

大明善于渡海作战的将领也不是没有,毛文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毛文龙在皮岛多年,他的部下中精通海战者也不少。可惜的是东江镇自毛文龙死后爆发了几次内乱,更因为山东兵变的缘故东江镇中几个有名的将领,比如毛文龙的义子毛承禄兵变失败后身亡,尚可喜投了皇太极,孔有德、李九成父子山东兵变后明正典刑,只有耿仲明因为徐宪成和李信的果断没卷入兵变,但因为耿仲明和孔有德等人的关系,他被调离了山东,直接打发到了中原战场,在陈奇瑜手下任职正在围剿流寇呢。

东江镇的旧部总兵沈世魁、金日观、楚继功等人虽也是毛文龙的部下,但他们并不精于海战,而且长城之战后,这三人因功都得到了升迁,再之后朝廷撤销了东江镇的编制,三人被朱慎锥另行安置,从山东调去了其他地方,眼下如果再调回来怎么看都不合适。

“莱登那边可有能用之将?”朱慎锥想了想对徐宪成问道。

徐宪成微微摇头:“山东水师渡海并无问题,但要说统帅水师作战之将并无好人选,如仅配合登陆,负责运输和后勤没有问题,但渡海作战却有不足。”

听他这样回答,朱慎锥眉头紧皱,一时间也想不出人选来,正当朱慎锥准备和徐宪成商议,看看能不能从原本东江镇的将领中选出一人来,军职低些没问题,只要精于海战即可,再挑选合适主将,由他来配合是否可行。

“臣倒另有一人或许合适。”就在此时,徐宪成开口道。

“你有合适人选?”

“臣自觉得合适,但是否可用还需监国来定。”

“无妨,此人是谁?”朱慎锥追问。

“此人正是郑芝龙胞弟郑鸿逵!”

“郑鸿逵?”

“正是!”

朱慎锥眼睛顿时一亮,对啊!怎么就把这个人给忘了呢?要说整个大明真正谁最善于海战的,郑芝龙当仁不让,这家伙可是纵横四海的大海盗,在南海赫赫有名,手下战船商船数不胜数,其实力最盛时整个南海都要看郑芝龙的脸色。

从海战的能力包括经验来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得上郑芝龙,就算毛文龙不死,把毛文龙和他几个部下捆绑在一起在海上作战的能力也不及他的一半。

郑鸿逵是郑芝龙的胞弟,从小就跟着郑芝龙干海上无本的买卖,就算海战能力比不上郑芝龙,可在大明懂海战的将领中依旧是佼佼者。如果让郑鸿逵统帅水师,那么渡海作战把握就大了许多,更重要的是这个郑鸿逵现在就在京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