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易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易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新甲迟疑了下,他倒对武将没什么偏见,甚至觉得王晋武是一个很合适的统帅。但见温体仁和杨嗣昌包括张至发都是这个态度,再想到由武将直接统帅三军的确有些不妥,最后也表明了同样的态度。

四人的态度让王晋武横眉立竖,他没想到四人异口同声都把自己排除在外,王晋武心中很是恼怒。

王晋武本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当年走私盐的时候一言不合就能拔刀相见,在蒙古草原时更是意气风发,带着一群蒙古人打遍整个土默特无敌手,手上更不知砍了多少人头。

现在的王晋武替朱慎锥统领新军,不仅是左都督还有宁山伯的爵位,已是勋贵中的头面人物。尤其是之前长城一战更是确定了他的赫赫战功,在他看来救援辽东非他莫属,今天他本就摩拳擦掌打算拿下这个任务,谁想会冒出来这个说法。

王晋武心里发怒,紧握拳头正要反问温体仁等时,朱慎锥先开口说了话:“此事不急如此,眼下辽东究竟如何处置,怎么派兵救援还在商讨中,现在就谈由谁统兵一事为时过早。”

“监国……。”杨嗣昌开口正要劝说,锦州被围已有一个月了,如现在调集军队再集合和救援起码一两个月时间,这样算下来就将近三个月。按照锦州的粮食储备,祖大寿守上小半年问题不大,从这个时间来判断如按陈新甲的计划解围也需要时间,整体下来这时间也差不多。

如果现在不尽快决定,那么拖延下去锦州那边人心浮动就很难预料了,谁都不能保证祖大寿在眼睁睁看着救援无果的情况下会是什么心态,一旦祖大寿投降了皇太极,半个辽东就落入敌手,朝野必然震动。

“兹事体大,此事还容孤好好想想,再急也不急得这几日。”不等杨嗣昌把后面的话说出,朱慎锥就摆手如此说道。

“陈爱卿的计划虽好,但动用兵力太多,后勤压力过大,眼下地方流寇未除,一旦调各地兵力增援辽东谁能保证流寇会不会因此逃脱?此外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尔等都是朝中重臣,当知眼下国家财政如何,这如何解决可不是小事,前不久朝廷刚下令减免税赋,如现在出尔反尔,再搜刮民间,这朝廷的脸面何在?天下百姓又如何看待朝廷?”

“孤知辽东军事紧急,锦州危在旦夕,但再急这几日的时间还是等得起的,不管最终如何,内阁同兵部多多谋划,拿一个全面的方案出来才行,既要解除辽东之围,又不能放松对流寇的围剿,更不能增加百姓负担,还请诸位先生多多费心才是。”

“监国远见,臣茅塞顿开,我大明有监国在,天下百姓何不感激监国之仁啊!臣身为首辅,却未能想到此些,实是羞愧难当,臣替天下百姓谢监国……。”温体仁老泪纵横,起身就朝着朱慎锥行大礼,脸上还带着羞愧的模样,让一旁的杨嗣昌看得目瞪口呆。

杨嗣昌心中暗骂这个混蛋不要脸,可这时候他的脑子转的也不慢,赶紧跟着温体仁也朝朱慎锥大礼,口中更是把自己的短见做了一番批判,并吹嘘朱慎锥高瞻远目,心怀天下之仁德。

随着这两个大佬的姿态,张至发和陈新甲也连忙做了同样的态度,就连王晋武也坐不住了,跟着他们四人说了一番相同的话。

挥了挥手,朱慎锥示意他们起身,随后又说了几句安抚和鼓励的话,让他们回去好好想想究竟如何用兵。

既然朱慎锥这样表态,众人也不再多言,就连提出方案的陈新甲也若有所思考虑了起来,也许还真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只不过自己没有想到,等回去后定要仔细琢磨琢磨。

这场讨论会就此结束,温体仁等人先告辞离去,朱慎锥特意把王晋武给留了下来。

离开文华殿时,温体仁和杨嗣昌这两个老对头下意识交换了下眼神,虽然他们政见不同,而且相互有仇,可对王晋武统领三军的态度却是一样的,在他们看来这是文官的根本,是以文抑武的基础,一旦越过这个底线不仅是自己承受不了,就连整个文官集团也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在这点上两人的立场相同。

“这些大头巾分明就是不想让臣领军,怕武人爬到文官的头上!”温体仁等人走后,王晋武再也忍不住,气呼呼地开口骂道。

“呵呵,你都明白的事,孤还能不明白?”朱慎锥笑道。

“监国,此事可由不得他们,您直接下旨就行,由臣直接领兵救援锦州,他们难道敢再反对不成?”王晋武嚷嚷道。

“下旨不难,难的是下了旨之后。”

“监国您的意思是……?”王晋武一愣。

朱慎锥淡淡道:“大明的文武之别早就有之,文贵武贱已有上百年了,在文官看来以文抑武是当然的,你上次长城一战大出风头,如此次再解了锦州之围,这些文官还拿什么来压制武将?”

“温体仁、杨嗣昌、张至发、陈新甲四人中,陈新甲还好些,他毕竟只是举人出身,本就不受正统文官待见,对文武之别也没那么多偏见。可其余三人却是不同,无论他们如今是否投靠于孤,又或者相互有着矛盾,但在文武之别的看法却是一致的。”

“孤以监国身份强压固然没有问题,命你领军最终也能成行,但如此大军增援,不仅仅只是你领军的问题,还有诸多事需各部配合,尤其是内阁和兵部调配合作。如果他们在此事上心有怨言,或不想见你再立功勋,暗中做些手脚,哪怕不那么积极,消极对待你在前线又当如何?”

“他们敢!”王晋武怒目圆睁,拍案道:“如有此事,臣的战刀可不是摆设!”

“哈哈哈,你固然是可以杀人,其实孤何尝不能杀人?可一旦这样做了,刚稳定下来的政局必然动荡,到时候朝野上下群起而攻之,孤如何自处?难不成高举屠刀把所有人统统杀了么?如是这样能解决问题倒也简单了,当初入京时就杀光这些人不更妥当?何必等到今日?”

“这……。”王晋武呆住了,他虽不懂文官的弯弯绕绕,可跟着朱慎锥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而且他如今已是大明重臣,武将中的佼佼者,对于大明政局情况也是知晓一二。

自从朱慎锥入京后,除了一开始处置和杀了几个人后,并没有对满朝文武动手,甚至连司礼监包括内阁、六部在很短时间内就恢复了正常,从而使得政局稳定下来,政令也得到了实施,大明各地也就此安稳。

朱慎锥不是流寇,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要想掌控住国家仅仅靠军队是不行的,文官群体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治理国家却缺不了这些人,这也是朱慎锥对文官群体,甚至包括东林党人网开一面的缘故。

如果仅仅杀人就解决一切问题,朱慎锥早就动手了,杀人还不简单?凭着手里的军队把满朝官员全部杀光都不难。但这么干的后果就是人心大失,更会导致天下大乱,想掌控大明更是不可能的事。

政治手段不仅是打击,更是妥协和权衡,朱慎锥一直都在往这方面努力。拉一派打一派,用正当的政治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治国的根本,包括他对东林党的下手和打击同样也是如此,难道朱慎锥不知道这些人尸位素餐?可有些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杀人简单,诛心才难,许多问题要一步步来,就像现在这样,当文官群体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哪怕就是投靠自己的温体仁等人也会站到对立面去。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应该如何?难不成真让臣坐观战场?另派文官统兵?”王晋武虽心中不服,可也只能听朱慎锥的,忍不住问了这么一句。

“急什么!”朱慎锥笑骂了他一句,站起身道:“刚才孤说的还不明白?孤让内阁和兵部再讨论方案就是为此。陈新甲的办法虽好,可这个办法孤却不会用,理由刚才已说了,除去这些理由外还有关键一点,就是孤绝不可能让文官统兵去辽东。”

“真的!”王晋武眼睛一亮。

“孤何尝骗过你?”朱慎锥不悦反问。

王晋武顿时嘿嘿笑了起来,摩拳擦掌问道:“既然监国已有打算,那么臣……?”

“你不能去!”

“为何?臣去再合适不过了!”王晋武一下子又急了,不让他去?这又有什么意义?

“你需坐镇京畿,压制地方,你一旦去了,孤在京中你就放心?”朱慎锥反问道。

“这……。”王晋武一愣,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朱慎锥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道:“你身份眼下不同,如你领军反对者甚多,而且辽东战事极有可能变化,我也不放心你去。”

听朱慎锥这么说,尤其是特意用了个“我”字,王晋武有些明白朱慎锥的顾虑了,他想了想长叹了口气,最终点了点头。

不过王晋武忍不住问了一句如果自己不去的话派谁去呢?这时候的朱慎锥微微摇头,这个人选他还没想好,而且辽东战事究竟如何救援,他心里虽有了个打算,可这个打算还不完善,需要仔细琢磨琢磨,现在暂时还不能说,等想通了后再讲也不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