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四十五章 如何救援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四十五章 如何救援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赞同救援锦州,但杨嗣昌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眼下皇太极的举动。

这一次皇太极起兵攻打锦州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可除了拔除锦州周围的明军据点,再加上拉拢了锦州以南的苏班岱蒙古部击退了祖大寿出战之兵外,皇太极至今都没正式攻打锦州。

这么久的时间,皇太极一直只是包围锦州,扫清锦州周边区域,如此举动摆明着就是围城打援之策。

这个招数已不稀奇,当年努尔哈赤就用过,皇太极之前也用过,眼下又拿到了锦州来。

皇太极清楚的知道锦州不是那么好打的,锦州城是当年孙承宗在辽东所建的重镇,当年建造锦州目的就是以守代攻,压迫后金的生存空间。所以锦州城的营建极为上心,城墙不仅高大深厚,城头还布置了众多火炮等军械,再加上城里的屯着大量粮食,还有好几万军民在,只要祖大寿坚守,八旗再能打想拿下锦州也不是件易事。

现在救援锦州不是不能救,是怎么救的问题。一旦从辽西走廊向北救援,这正中皇太极的下怀。

这么多时间过去了,皇太极恐怕早就做好了布置,等着明军来呢。只要大明的援军一到,皇太极围城打援的计谋就得逞了,到时候明军在野战不如八旗,被皇太极直接击溃甚至歼灭的话,非但锦州救不成,就连宁远乃至山海关都会陷入危机。

“依杨大人的意思,这锦州不能救?”张至发皱眉反问,杨嗣昌一个劲地说不能莽然营救锦州,这究竟是何意?难道因为皇太极的战术就怕了不成?白白看着祖大寿守着孤城不救?

如果这样的话,祖大寿怎么想?锦州的军民怎么想?一直等不到救援,万一祖大寿没了退路开城投降可怎么办?假如最终是这个结果,那么后果相比锦州陷落更为严重。

“杨大人的意思不是不能救,是怎么救,仅仅只是派兵援救,万一救不了锦州反而把援军也陷了进去,这实在得不偿失。”陈新甲在一旁解释道,他虽然官职最低,可在场中人除王晋武外陈新甲对于军事是最为了解的,而且他还有边关任职的经验,在这件事上极有发言权。

“不派援军又如何救?陈大人难不成有撒豆成兵或挥手退敌之能?”张至发忍不住讽刺了一句,这陈新甲话说的轻巧,既要救又不派兵,皇太极难道就能这么撤军?这不是扯淡么?

“宪松!这是就事论事的问对!”温体仁插言提醒了一句,张至发看不上陈新甲没问题,如果是朝堂上说这些也没问题,可现在却是在文华殿当着朱慎锥的面讨论辽东战事,没必要这样咄咄逼人。

张至发瞬间也反应了过来,表情微僵,下意识朝着朱慎锥望去,见朱慎锥并无怒色这才放下心来。

“陈大人,刚才宪松的话虽不中听,但却也是事实。依你所见,锦州之围如派援军恐把援军也陷了进去,那如不派兵的话,这锦州又怎么救呢?你既然说锦州要救,可又不派兵救,这究竟是何意?可否指点老夫一二?”温体仁和善地问道,不过他的话却一针见血,直接问到了点子上,而且当着朱慎锥的面给了陈新甲一个难堪。

杨嗣昌脸色微微一变,他和温体仁争斗多年当然知道温体仁可不是好对付的,温体仁表面上是呵斥张至发,实际上却是直指陈新甲失言,而且抓着一点猛打。

杨嗣昌还没来得及替陈新甲打圆场,陈新甲就先开口愤愤道:“首辅,本官何时说过此话?”

“陈大人,老夫年纪虽不小,但耳目还尚聪明,陈大人刚才所言在场都听的明白,难不成老夫误会了陈大人?”温体仁不悦反问。

“本官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本官刚才说的明白,要救锦州不仅只是派兵援救那么简单,建奴狡诈,如不安排妥当非但救不了锦州,甚至会把援军也搭进去,辽东战事需谨慎从事罢了。”

“哦,既然陈大人是这个意思,想来陈大人心中早就有所谋划,那么还请陈大人仔细说说如何救援?”温体仁微笑着继续问道。

陈新甲虽有才干,可要论嘴皮子却比不上温体仁,而且温体仁又是首辅,这里除了朱慎锥外他的地位最高,今日讨论的又是救援锦州一事,温体仁借这个机会针对陈新甲一方面是他和杨嗣昌不和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让陈新甲把这个事给揽过去,从而把自己包括张至发从中摘出来。

温体仁能在大明官场屹立不倒,自有他的本事,就如现在连消带打就把陈新甲架了起来。如果陈新甲有好办法,那么固然是好,一旦朱慎锥点头答应,这件事就和他温体仁没什么关系了。

假如陈新甲说不出一二三来,那么温体仁就能当着朱慎锥的面狠狠落陈新甲的脸,而且陈新甲是杨嗣昌的人,更是杨嗣昌的左膀右臂,这样一来也能让杨嗣昌在朱慎锥面前大大丢分。

陈新甲顿时被温体仁说的一愣,他刚才只是顺着杨嗣昌的话解释了一句,没想到就被温体仁抓住毛病穷追猛打,现在更是被他这一番话顶到了墙角。按照陈新甲原本的想法辽东之事很不好解决,需要从长计议仔细谋划,毕竟皇太极在辽东的布置不是那么好破的,一旦莽然救援弄不好非但救不出锦州,还会把援军陷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陈新甲知道直接派兵风险极大,可又不能不派兵救援,假如不救锦州难不成看着祖大寿兵败锦州陷落不成?说句实话,陈新甲来之前已心中盘算过此事,知道这个情况的棘手,却也拿不出好办法来。可现在温体仁咄咄逼人,把自己抬了起来,又不能不回了。

无奈,陈新甲沉咛了片刻,开口说起了他的想法。他的表示如要救援锦州首先是兵力的问题,皇太极这一次倾巢而出,重兵围困锦州,并在锦州外围做了布置,假如救援兵力不足就会直接陷到皇太极的布置中,从而被皇太极围城打援。

但假如救援的兵力足够,皇太极就想围城打援也不是易事,在军事上你要实现围城打援的策略前提就是能击破对方的援军。可如果援军的兵力雄厚,战斗力不差,你没办法击破,那么这个策略就不好用了。

按照目前从辽东传回来的消息,再以八旗的兵力和战斗力而言,救援锦州至少要十几万兵马才行,虽然这个数字不小,可却是很必要的,要知道这可是和八旗野战,明军在野战中的战斗力比不上八旗,现在围困锦州的八旗兵力至少有五六万人,以十万大军的规模前去营救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些不足呢。

其次,救援锦州不能着急,八旗的作战风格是骑射,建奴的军队多是骑兵,来去如风,更善于在机动中攻击明军的弱点,如一击而中就是穷追猛打,从而撕开一条口子击破明军。

和建奴交战这么多年,明军在野战中吃过这样的亏不少,这点更需要注意。所以在救援过程中千万千万不能冒进,需稳扎稳打慢慢推进,只要不给建奴可乘之机,以明军雄厚兵力为基抱成一团,那么皇太极就拿援军没有办法。

换句话来说,陈新甲的建议就是以守代攻,稳扎稳打,不露破绽,如此就能让皇太极的围城打援之策落空。这个战术虽说有些简单,却关键在于稳重,从目前来看是最好的法子了。

至于锦州那边暂时问题也不大,只要祖大寿不投降,以锦州的储备守上小半年不会有事。等到救援部队抵达锦州,破开皇太极的包围圈,那么锦州之围就算解了,到时候皇太极面对明军大部队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撤军一条路了。

随着陈新甲把他的见解一一说明,并着重讲了双方的优劣之后,众人一时间都沉默不语。就算是和杨嗣昌不对付的温体仁也不得不承认,陈新甲的这个战术的确是最为持重的,而且成功可能性是最高的。

但战术虽有了,计划听起来也不差,可问题怎么执行呢?眼下辽东的兵力不足,整个辽东虽关宁军号称有十万人,可实际上却没那么多,而且三分之一的兵力就在锦州,现在被皇太极围困着呢,剩余的兵力分别驻扎在宁远、山海关等各处,如果这些兵力全部集结起来非但达不到兵力的绝对优势,甚至一旦出现问题被皇太极击破,那么整个辽东就会有全部陷落的风险。

这个风险是谁都不敢冒的,从这点来说无论锦州是否可以救成,宁远、山海关一线的辽东只能抽调一部分兵力,大部分兵力需要保证各地的防御,以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

所以救援辽东的兵力要从其他地方抽调,比如刚刚重新组建的蓟州镇,或者宣府、大同、保定、山东甚至河南等地的兵力,由其组成援军开赴辽东救援。

这样抽调兵力组成救援大军不是几天时间就能完成的,光是调动和集合就需要至少一两个月的时间。此外还有后勤辎重问题,这些也都必须考虑,更重要的一点这样一支大军由谁来指挥?

想到这,众人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说话的王晋武,按理说王晋武作为领兵大将是最为合适的,而且王晋武之前还在长城战场领军击退了皇太极,现在再由他作为主将出征更为合适。

可王晋武毕竟是个武人,哪怕如今已是勋贵又深受朱慎锥信任,但让他领军众人心中还是有些不舒服,假如这一次王晋武再击退皇太极,解除锦州之围,那么王晋武就彻底成了大明军中的第一人了,这个结果就算是温体仁也不希望发生,毕竟文武有别,作为大明首辅,他可不想大明有这样实力雄厚又深受朱慎锥信任的武将压在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