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一十七章 以北抑南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一十七章 以北抑南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正在文华殿见亢有福。

亢有福从山西回来了,边贸一事已同那边晋商谈妥,框架就是朱慎锥给他的框架,但在具体细节中略微有些调整。不过这不损害整体利益,依旧在范围之内,而且这一次开边贸事宜晋商群体很是踊跃,能够正大光明地和朝廷一起做对外买卖,尤其是具体的操作还由晋商自己来负责,这在大明朝是从未有过的。

晋商能从元末兴起到如今,两百多年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可不简单,凡是目光短浅,或者没什么背景的晋商早就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留下来的晋商哪家不是几代人由小到大一点点积累成长起来,并经历了残酷竞争后的胜利者?

尤其是晋商中的张王两家,更是在地方和朝堂上有相当影响力,他们敏锐察觉到了这一次是边贸是朱慎锥对他们晋商释放的善意,主动给他们递出的橄榄枝。

在巨大利益之前,没什么不好谈的,哪怕恒通作为贸易货币平台的要求最终也得到了晋商们的同意,但晋商也提出了效仿恒通设立钱庄(银行)的要求,这点朱慎锥给过亢有福授权,和晋商讨论了一个初步方案。

至于商税这些更是小事,虽然商人以谋取利益为先,但在确保足够利益的前提下,如能缴纳一定税额就能得到保证,何乐不为呢?

亢有福带回了和晋商签署的协议,这份协议虽比不上后世的商业合同,可在如今也算得上独一无二了,而且参与的晋商全部在这协议上签字画押,而亢有福代表恒通也进行了签署,除此之外还有山西锦衣卫、卫所的印章,接下来只要朱慎锥点头,这协议就有了正式效力。

仔细看着这份协议,耳中听着亢有福的解说,朱慎锥脸上露出了笑容。

“做的着实不错,此事孤准了!”当朱慎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亢有福如释重负,这些日子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山西那边需多少时日可以正式开始?”朱慎锥问道。

“各家商议时就做了准备,随时可以开始。”亢有福回道。

“宜早不宜迟,你马上通知山西那边吧,早点进行,也能早些收益。”

亢有福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询问开海事宜,因为朱慎锥之前说过要在山东开海,并指示他在山西和晋商商谈的时候适当作为条件作为谈判筹码,亢有福已把消息放了出去。

当晋商得知朝廷要在山东开海,并以商行的模式来进行对外贸易的时候,晋商群体对此事的热衷甚至超过了边贸。

要知道海贸的获利实在是巨大,边贸虽然也获利不小,但边贸主要是和蒙古人贸易,蒙古人虽迫切希望通过边贸获得大明的诸多物资,可大多数蒙古人其实并没什么钱,他们的贸易基本只是以物换物的贸易方式,大多是用牛羊马匹这些,又或者皮毛等来进行贸易交换,这些东西虽是好东西,但也比不上实在的金银重要。

可海贸却不同,大明朝在初期的时候海贸异常兴旺,尤其是成祖朱棣时期郑和下西洋更达到了高峰。

大量的货物经过海船出海贸易,换来了无数金银珠宝和海外特产,一趟出海获利可以达到数十甚至上百倍,哪怕海贸的风险比边贸大许多,商人们依旧络绎不绝,争相出海。

可惜宣德年后,大规模的海贸朝廷就禁绝了,可实际上禁绝的原因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提出禁绝海贸的是文官集团,而那些文官集团大部分又都是南方人,他们之所以这么干的真正目的并非是要杜绝海贸,而是要通过朝廷来进行海贸的垄断,在表面上禁绝海贸,不允许官方甚至民间出海贸易,可实际上在南方当地,比如浙江、福建、广东这些沿海地区,这些文官集团背后的家族却垄断了海贸利益,私下出海,从而谋取暴利。

这种情况的发生导致大明名义上没有了正式海贸,纵横四海的郑和大船队也就此消失,就连大明原本已拥有极高技术和庞大规模的造船工业也就此停滞,最终彻底消亡。

但在南方,私下的海贸却是依旧,而且屡禁不绝,这种情况不是什么秘密。嘉靖年间,闹的异常厉害的沿海地区倭寇现象其实也是因为海贸的分账不均和地方士绅对民间的剥削过重导致。

所谓的倭寇中其实大部分都是沿海的渔民、海盗等等,真正的倭寇数量极少,倭寇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海贸利益导致的问题,而并非其他原因。

嘉靖之后,随着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出现,倭寇虽表面上被铲除,沿海地区恢复了正常,可私下的海贸却从未消失过,等到隆庆开海后恢复了一段时间,隆庆驾崩官方海贸又停滞,万历后期又产生了变化,南方地区海盗现象越发严重。

从最初倭寇变成了大小不一的海盗团体,这些海盗团体和南方士绅进行勾结,依靠手中的海船和武力垄断了整个区域的海贸,其中力量最强大的先是林凤,之后是李旦,再后是郑芝龙集团。

尤其是后者,郑芝龙实力最强大的时候拥有战船近四百多艘,手下六到七万人,再加上那些外围依附郑芝龙的中小海商(海盗)群体,最高峰时居然达到了三千艘船的规模。

要知道整个福建大明水师的战船也不过六十艘而已,兵员不超过万人。郑芝龙光自己直接掌握的实力就是福建水师的近七倍之巨,其势力范围从北到南,几乎直接控制了整个南海区域。

郑芝龙海上力量之强大可想而知,打着他旗号的船只在整个南海通行无阻,但凡要进入南中国海区域的所有船只必须得到他的允许,并以缴纳费用得到挂有他的旗帜才可航行的资格。

就连荷兰、西班牙这些海上强国,面对郑芝龙的强势也要低上一头,在南海被郑芝龙压的死死的,没有郑芝龙点头,任何船只都无法进入这个区域,一个海盗头子能做到这样的程度简直不可思议。

在郑芝龙的背后,是大大小小地方的士绅阶级,而在他们之后又是文官集团的各人。这些人已形成了一张极大的网络,依靠着海贸获取巨额利益,南方商人在其中赚的是盆满钵满,早就把北方的晋商给眼馋坏了。

虽然晋商一直都想南下,意图从海贸中分上一杯羹,可惜南北差异和地方力量太过强大,哪怕就是作为晋商代表人物的张王两家也做不到和南方商人争夺海贸的可能。

但现在这个局面开始打破,随着朱慎锥准备在山东开海的计划提出,晋商们瞬间就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旦山东开海成功,仅靠着山东和朝鲜、日本的海贸,晋商虽做不到和南方商人在海贸上直接抗衡的地步,但却打破了南方对海贸的垄断。

而且晋商都很自负,做买卖他们从来不怕谁,各凭本事,再加上背后有朝廷的支持,只要局面打开,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形成规模,等到那时候沿海南下,再开海路,就能有和南方商人直接在海贸上碰一碰的实力了。

“开海暂且不急,还有诸多准备要做,而且海上行舟不是那么简单的,晋商手上一无船只,二无水手,再加上信风的因素,至少也要半年后才能进行。”朱慎锥笑着如此说道,见亢有福若有所思,他继续道:“你告诉他们,让他们先准备起来,半年后从登州开海,此外海贸操作类同于边贸,但又有不同,海贸需各家联合进行,单独一家可是不成,此外为了安全起见,朝廷的水师也得提前做好准备,让他们稍安勿躁。”

“臣明白,臣会告知他们,让他们尽快先做准备,等时机成熟再进行。”亢有福应声答道。

“嗯,这个事你去办,孤信你能做好。另外,之前所说的内务府一事,你既然回来了,这几日就可以操办起来了。孤让张锡钧带人协助,另外朱求杞他们也已到京,孤已给他们在宗人府谋了个职,眼下宗人府没什么事,就先帮你去内务府打打下手,把架子给搭起来,借此次边贸和后续海贸两件事,把整个内务府先运作起来。”

亢有福连忙答应,同时神色中带着兴奋。内务府意味着什么,他亢有福太清楚不过了,而且未来内务府掌控的权利可是不小,虽说他这个内务府大臣现在还不算正式的朝臣,品级也不算高,可等内务府正式成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务府无论是品级还是职权,都会占据重要的地位。

聊了一会儿,见时间不早了,朱慎锥正准备打发亢有福离开,可就在这个时候外面隐隐传来喧哗声,朱慎锥眉头微皱,连忙喝人出去查看发生了什么,同时拉开抽屉把一直放在抽屉里的一支火枪带在身上,顺手又抓起了一旁的长刀。

片刻,出去查看情况的蒙古侍卫兴冲冲地回来了,见到他一副高兴的表情,朱慎锥心头微松,放开了已抓住的长刀。

“陕西大捷!奏报刚刚入宫,温阁老和其他几位阁老在外求见。”

“恭喜千岁,贺喜千岁!”亢有福很是机灵,连忙在一旁向朱慎锥道贺。

朱慎锥脸上也挂起了笑容,当即让侍卫把几位阁老给请进来,这时候亢有福起身告辞,朱慎锥想了想摆手让他暂时留着,既然人在就没必要马上走,陕西大捷是好事,亢有福顺便留着听听也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