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一十六章 捷报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一十六章 捷报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迎祥被俘的消息传到中军,一直等着消息的孙传庭和洪承畴终于放下了心,两人对视而笑了起来。

“恭喜伯雅兄。”

“恭喜亨九兄!”

两人异口同声向对方道贺,话音刚落,同时又大笑起来。

闹得大明翻天覆地,转战大明八省的闯王高迎祥终于落网了,这的确是天大的喜讯。

这一战不仅全歼了高迎祥的部队,还抓到了高迎祥本人,高迎祥部被灭,可以说大明流寇最大也最能打的一支没了,接下来张献忠、罗汝才等不入流者再一一解决掉,大明就再无流寇之患。

如此大功,说一句惊天动地也不为过。而这仗之所以能成功,和孙传庭的判断、果断逃脱不了关系,而且洪承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洪承畴的支援和信任,孙传庭就算猜到了高迎祥会走子午谷,也没办法在峪口拦住高迎祥。

现在高迎祥抓到了,大功已在手中,凭借此功,朝廷定有重赏。到时候孙传庭由陕西巡抚入中枢都有可能,而且孙传庭本就有兵部左侍郎加官,或许直接升任兵部尚书都是妥妥的。

再加上孙传庭和朱慎锥的关系,弄不好调回京师后直接入内阁担任阁老呢。至于洪承畴同样也是如此,他这个三边总督再升官就是一部尚书高位,至于入阁也不是没有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可是一片光明的前途啊!

两人高兴之下,接下来的反应就是尽快把这个喜讯报给朝廷,让朝廷得知他们这场大胜。至于抓到了高迎祥如何处置,还要看朝廷的意思,商量之后由孙传庭亲笔写奏折和捷报,洪承畴附应签名,尽快送往京师。

不过在送奏折和捷报之前,洪承畴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所俘虏的义军如何处置。黑水峪一战,高迎祥的部队折损了万人,剩余者包括伤者还有近四万人。

这些人可不是几百几千,是四万人啊!这么多人虽说有的是主动投降的,有的是最后一战被俘的,这些人怎么处理是一个难题。

按照洪承畴的建议是直接杀了了事,这些流寇手上都沾满了鲜血,不管是主动跟着高迎祥起兵还是后来裹挟而入的,都不是什么好人。而且这么多人养着,每天耗费的粮食可是不少,如果放了又不安全,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再闹事?好不容易解决了高迎祥,洪承畴可不想死灰复燃,他的打算是索性全杀光得了,以绝后患。

但洪承畴的建议得到了孙传庭的反对,杀几百上千人也就罢了,可问题杀足足四万人啊!这样做而且是杀俘的后果在是太大了。一旦消息传出去,他们就是众矢之的,朝中清流的弹劾瞬间就会淹没他们,而且杀俘一事向来不祥,当年白起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万赵军,这件事直接就把白起钉上了耻辱柱上,千年以来被人痛骂不休,孙传庭和洪承畴都是进士出身,是正经的读书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

见孙传庭反对,洪承畴想了想说要不把这个问题写在奏折里,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置。但是洪承畴认为不管如何处置,绝对不能轻易放过这些人,毕竟这些人都是高迎祥的部下,哪怕遣散为名也有可能继续反叛的情况发生。

这个建议孙传庭表示接受,在给朝廷的奏折中着重写了这件事,希望朝廷能够拿出方案妥善处置。

写完奏折和捷报,洪承畴在下面签字,以两人的名义派快马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等信使离开后,他们两个继续后面的事,战场还没全部打扫完,俘虏还要进行安置,另外这一战虽抓到了高迎祥,可高迎祥的那些部下是否全被寻到,这还要继续删查,以确保一个都不能落网。

京师。

现在的京师已早就没了几个月前朱慎锥攻城的样子,随着朱慎锥的地位逐步稳固,京师很快就恢复了平常,而且在朱慎锥的一系列举措下,京师无论是治安还是其他都比以前要好许多。

另外,因为恒通的缘故,京师的商业恢复极快,短短几月时间京师的繁华甚至超过了以前,老百姓的生活稳定后,他们早就淡忘了以前的事,并接受了朱慎锥监国的存在。

崇文门,是京师九门之一,也是通常入城的主要大门。

虽然京师拥有九门,这九门按理说都可以出入,但实际上真正正常入城的城门却是崇文门。而且在弘治年间,崇文门就设立了门税制度,所有入城商货只能从崇文门进城,而不得从其他门进。至于出城倒没这个限制,哪个门都是可以,这也是弘治年开始定下的规矩。

朱慎锥掌控京师后,就派人接管了崇文门的门税,他直接把崇文门的门税从顺天府拿了过去,也不归于户部管辖,而是单独设置了巡城御史和税丁,除之前保留的几个税丁外,大部分的人全换个了遍,门税暂由司礼监负责,再派城门太监监督。

未来,这个门税会继续从司礼监内分离,最终由新组建的内务府来负责。眼下只是过渡而已,但就算是过渡,朱慎锥对门税的勾结包括人员也是尤其上心,以确保门税的正常收取,同时也不会扰民和给百姓带来负担。

今天的崇文门和往日一样,进城的老百姓包括商货等排成长队,一个个有序地往里前进。

由于崇文门的特殊性,在崇文门外有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是因为入城的人多,再加上有时候等待的时间长,或者赶路的人没能来得及在晚上城门关闭前入城,只能在城外停留一夜。

所以这个小镇就渐渐形成了,小镇中不仅有供人贸易的集市,还有客栈和车马站,等候入城的人如果不赶时间,又或者其他原因,可以在小镇住上一夜或者歇歇脚什么的。

就像现在,靠近城门的一处有个茶铺,虽说这个茶铺很是普通,但喝茶歇脚的人却是不少,一个大子可以换三碗劣茶,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能喝得起。

“许久没来京师了,没想京师还是如此热闹。”茶铺这,一个穿着有些像是商贾的中年男子喝着茶,看着前方人头攒动的城门,忍不住感慨道。

“那是,京师乃我大明中枢,首善之地,自然热闹。”在这个中年男子边,一个同样商贾打扮的人笑着说。

“表兄,不是说之前监国入城……。”中年男子看看四周,压低声音问。

“表弟你都说是之前了,既然是之前就是过去的事,何况监国在朝,这几月京师越发热闹,我大明中兴有望呀。”姓赵的商贾很是得意道。

“那是那是。”中年男子连连点头,他虽是北人,但很早就去了南边经商,对于京师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上一次来京师还是天启年间呢,一转眼都好些年过去了。而且朱慎锥入住京师的时候他在江南,只是道听途说一些情况,却不太了解。原本以为京师经战火后残破,但今日一看完全不是那回事,如今的京师非但繁华,而且比当年他来的时候更甚一些。

“对了表兄,这次让我来京,信中所言之事当真?”中年男子低声问对方。

赵姓商人压低声音道:“自然当真,如不是你我相交多年,又是实在的亲戚,这件好事也不会轮到寻你。实话告诉你吧,山西那边都已谈妥了,各家已分好了贸易份额,这块肉你我虽直接吃不下,但跟着喝点汤还是可能的。”

“另外,这一次来京师还有件重要事,据说监国打算在山东开海贸,一旦这海贸大开,其中利益可想而知。你在江南多年,对海贸之事比我更熟些,而且能招到熟练的水手,这件事你我一起来做,各出一半本钱,到时候做成了,这金山银海不在话下啊!”

“开海贸?此事当真?”中年男子眼睛瞬间就亮了,原本他以为来京师只是为了山西边贸一事呢,谁想居然还有海贸的事。作为一直在江南经商的山西商人,他如何不知道海贸的暴利?可惜江南包括福建、广东那边的海贸都是由当地世家大族垄断的,他这样的小商人根本就钻营不进去,哪怕勉强跟着贸易,其中大部分利益也给那些大族给拿走了。

如果能在山东开海,这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山东开海走不了南洋,可问题能走朝鲜和日本啊!尤其是日本的海贸获利可是不小,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是朝廷第一次在北方开海,没有南方的世家大族插手,如果做好了,他们不就能一步登天?发达了?

“当然是真的,要不然急着让你北上干嘛?这里不是谈此事的地方,我们等会先入城,等到了城中安顿下来再细聊,这事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

“对对对,表兄说的对。”中年男子连连点头,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大口,压一下心头的兴奋,正准备起身招呼赵姓商人一起入城呢,突然这时候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扭头望去,就见一人一骑从远处飞奔而来,这骑兵穿着是军中服饰,而且背后还插着代表朝廷加急的旗号。

“八百里加急!陕西巡抚孙传庭,三边总督洪承畴合兵,在黑水峪大破流寇,反贼逆闯高迎祥五万大军全军覆没,高贼生擒!大捷!大捷!”

“什么?表兄,我没听错吧?高迎祥被俘?流寇给灭了?”中年男子猛然一惊,站起身来朝着来骑望去。

而赵姓商人同样也是诧异的很,直到快马再一次呼喊,而且直接从他们身边而过,径直朝着让开道路的城门跑去时,赵姓商人这才回过神,拍手大笑:“好!好!好啊!反贼高迎祥被灭,这流寇之患终于平了,太好了!”

不仅是赵姓商人,凡是在城门口听到这番话的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高迎祥这些年搅得大明各省翻天覆地,朝廷围剿多次都未能尽全功,而今日高迎祥居然被抓到了,他的义军也全被孙传庭和洪承畴给灭了,这实在是大好消息,这天下终于可以太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