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七十六章 出兵哈喇河套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七十六章 出兵哈喇河套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晋武口中念叨着的吴三桂在开战之初就悄悄从古北口出了长城,他的关宁铁骑和王晋武给他的骑兵部队出长城后并没有马上去攻白马川,而是先往北走,然后绕行向东至哈喇河套。

吴三桂虽然年轻,但用兵却是老道,他很清楚自己这一次身上的任务艰巨,更明白自己虽手上有着两千精锐骑兵,可这支骑兵哪怕战斗力再强必然人数也太少。

如果仅仅只是偷袭白马川,吴三桂虽然能做到袭扰敌后的程度,但要搅得皇太极后方大乱,甚至逼迫皇太极退兵依旧很难。

根据情报,驻守白马川的是多尔衮兄弟,这里不仅有一万八旗精锐,还有从喀喇沁、翁牛特等察哈尔各部抽调而来的五千多蒙古骑兵,再加上汉军旗,总兵力达到了近两万人。

凭借手上的两千骑兵,吴三桂要袭扰多尔衮并不容易,而且一旦不慎甚至会被对方抓到机会尾随追击。

别忘了无论是八旗或者蒙古人同样也是骑兵,骑兵对骑兵,而且还是敌后,吴三桂就算再能打也弄不过这么多敌人,所以出兵之后吴三桂果断采取了另一种战术,那就是先不打白马川,他打算先直接先攻喀喇沁、翁牛特部的老巢,打掉北方的敌人,然后再带兵南下。

之所以这样决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皇太极的缘故,现在喀喇沁、翁牛特两部大部分青壮都随八旗南下去打大明了,留在部落的人口并不多,如果部落本部这时候被攻破,凭借部落留守的老弱很难挡住吴三桂的骑兵。

只要打掉他们的老巢,消息传出去在外的蒙古骑兵必然坐不住,立即回援是肯定的,虽说这些蒙古人是跟随皇太极一起去打大明的,双方属于友军,可毕竟蒙古人和八旗不是真正一伙,他们能走到一起无非是利益驱使,察哈尔各部名义上臣服皇太极,但实际上依旧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在老巢被破的情况下,这些蒙古人会做出什么选择可想而知,哪怕多尔衮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离开。

一旦这些蒙古人离开白马川,多尔衮手中可用的兵力就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一,这样一来对方的实力就直接削弱了。同时,后方蒙古部落的遇袭也会让多尔衮为之警惕,为确保后路安全多尔衮必然会调兵向北,如此一来也就给了吴三桂一个好机会。

仅仅袭扰并非只是偷袭对方那么简单,只有让对方的军队按照自己的想法调动起来,并在运动中找到机会果断出击,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才是真正目的。

吴三桂这一次打的就是这个算盘,所以他出兵后就调整了方向,而且为了行踪保密他没有派人回报王晋武,更何况现在他都已经深入草原了,更联系不上在喜峰口附近的大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在吴三桂看来,反正王晋武已给了他灵活用兵的权利,何必纠结这些细节呢?战场变化瞬息万变,为将者不可能完全依照计划行事。而且别忘了,王晋武给他的一千骑兵中大部分本就是蒙古人,这些蒙古人对于蒙古草原并不陌生,而且白马川以北区域的情况也极为熟悉,吴三桂在和几个蒙古将领闲聊之下得知这个情况后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越琢磨越觉得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就此改变战术,调整了方向。

一路行来,依靠这些蒙古骑兵的带路,吴三桂很是顺路的就抵达了哈喇河套区域,当到这里的时候正有几个依附喀喇沁、翁牛特的小部落在这放牧,见此吴三桂果断下达出击的命令,两千精骑着甲,直接就冲了过去,那几个小部落还没回过神呢,骑兵就到了跟前。

短短小半个时辰战斗就结束,勉强组织起来的抵达根本就阻挡不了吴三桂的战刀,当杀溃临时组织的青壮抵抗后,吴三桂就控制住了这几个小部落的牧民,看着这些惶恐不安的牧民,还有抱着一团泪流满面身躯颤抖的妇孺时,吴三桂心中有些迟疑,一时间也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按理说,为确保行踪,吴三桂这时候应该高举屠刀把这些人全杀光才是,可这样做又有些于心不忍。普通的青壮也就算了,可那些老弱都全杀了岂非太过残酷?而且这几个小部落加起来有千余人,这么多人全杀了真有些下不去手。

现在的吴三桂还年轻,心肠也没这么硬,他沉默片刻,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既然已经动手就不能手软,只能让这些牧民去死了。

可就在吴三桂准备下达屠杀命令的时候,骑兵中的蒙古副将却找到了他,提出他可以让这些牧民投靠他们的说法。听到蒙古副将这么说,吴三桂很是惊讶,追问他能有什么办法?而且这些牧民都是喀喇沁、翁牛特的附庸部落,怎么可能轻易投靠?而且一旦消息泄露,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好事。

但蒙古副将却极有信心,笑着说先让他试试,如果不成再杀人也不迟。见此,吴三桂觉得或许可以试试,就这样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蒙古副将,而当这个蒙古副将带着人找到部落的头人和长者,叽里咕噜说了一番话后,让人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这些部落的头人和长者居然朝着这位蒙古副将跪了下来,亲吻对方的靴子,还神情激动的比划着说了一番话,最后更是连连伏拜。

“行了,已经和他们说好了,这些人不会对走露我们的消息,而且他们会把部落中剩下的青壮全部交给我们,跟随我们一起征战。”安抚了头人和长者后,蒙古副将回到吴三桂的身边笑呵呵对他说了这么一番话。

“这怎么可能?你……你如何做到的?”吴三桂大为惊讶,他没想到仅仅几句话对方就被说服了,甚至还主动派青壮加入他们的骑兵一同作战。

什么时候蒙古人这么好说话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明和蒙古之间近三百年的战争早就不复存在。

“呵呵,解决了就成,还管那么多干嘛?也许他们早就想投靠大明也不一定。”蒙古副将笑呵呵地冲着吴三桂挤挤眼,一副俏皮的模样。

这个平日里看着憨厚的蒙古汉子现在吴三桂怎么瞧都觉得他是只狐狸而不是草原上的野狼,心中更对这个变化为之奇怪。

接着,这些部落中一百多个青壮召集起来,自带弓箭和马刀加入了吴三桂的骑兵部队,考虑到这些新加入的骑兵是蒙古人的缘故,吴三桂让蒙古副将派人率领,这样更利于指挥。

对方也不推辞,直接接受了这个任务,把这些人编入骑兵,并派两人作为正副队长指挥。

至于其他的蒙古人,在保住性命后对吴三桂他们也没了惧怕,甚至还杀牛宰羊热情招待吴三桂他们,当日吴三桂和他的部队就在此地扎营留宿,吃着香喷喷的煮牛肉和烤全羊美美享受了一顿,第二日修整完后,吴三桂下令出发,丢下继续在此放牧的蒙古人,朝着东北方向而去。

吴三桂自然是不会知道为什么这些牧民会臣服自己,甚至还派出部落的青壮参与他们的军事行动。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是因为腾格尔部的缘故,在朱慎锥实际上统一了土默特草原后,并且入主归化城,腾格尔部的影响力就从土默特一地逐渐向土默特外传播了出去。

尤其是当年天花在传播蔓延,草原上人人自危的时候,腾格尔部却受到了长生天的庇护,得到了长生天的眷恋,凡是尊腾格尔为菊尔汗,并通过腾格尔派出的萨满赐福(牛痘),从而天花再也不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噩梦。

这是神迹,更是长生天的旨意,不管蒙古贵族是怎么想的,至少底层的蒙古是这样看待的。

就此,腾格尔的大名在草原如日中天,就连察哈尔各部也都多有传闻。

随后草原的那次大战,朱慎锥领兵击败了后金和蒙古各部的联军,更让腾格尔部的威名远扬。再加上之前在草原有极高地位的桑格上师包括其弟子对外宣传,腾格尔是拥有大智慧和大气运之人,是长生天在人间的使者时,所有蒙古人对腾格尔更是尊崇不已。

有这层光环,那位蒙古副将要说服这些普通部落头人和长者就容易多了,只要直接表示自己的身份,告诉他们自己是来自于腾格尔部,是腾格尔部的骑兵,这一次来察哈尔的目的是联合大明对付建奴,并受了菊尔汗的旨意时,对方的态度必然不同。

尤其是蒙古副将还拿出了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信物,就更让对方深信不疑了,所以当提出要求告诉对方,只要对方部落不阻扰他们的军事行动,并且给与配合的话,就不会伤害他们。

甚至如果他们愿意,可以离开此地,直接脱离原来的依附部落去土默特草原安置,他可以保证他们西行的绝对安全和妥善安置。

听到这些解释,这些头人和长者哪里会不同意?不仅能保全性命还能投靠腾格尔部,这对普通蒙古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更何况像他们这样的小部落原本就是在草原上挣扎生存的最底层,投靠谁不都是投靠呢?何必一意求死呢?

所以很容易就说服了这些蒙古人,并且在这得到了物资补充甚至上百蒙古青壮的投效,至于后者这些蒙古青壮的投效不管战斗力强弱,但作为带路人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再加上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假如拒绝反而会让对方生疑,所以当蒙古副将一口答应后,这些头人和长者更是高兴,兴高采烈巴不得马上成为腾格尔部的附庸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