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六十五章 指挥使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六十五章 指挥使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安民抵达京师已有近半月,山西那边的事他离开时安排的妥妥当当,毕竟周安民在山西多年,山西锦衣卫上上下下基本都是他的人,早就经营的水泄不通了。

而且周安民在锦衣卫的资格老的很,如果从他担任驿站驿丞时就是锦衣卫一员算起,历经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如果不是当年周安民多次拒绝魏忠贤让他来京,凭着周安民和魏忠贤、魏良卿叔侄的关系再加上张锡钧的运作,当锦衣卫指挥使或许有些难度,可当锦衣卫同知却没任何问题。

这些年,周安民执掌山西锦衣卫,官职已升到了锦衣卫指挥佥事,属于锦衣卫内部的实力派。而且他在锦衣卫内部的人脉也广,别看他一直呆在山西,可京师这边私下的联系和拉拢一直都有,要不然周安民怎么会京师一有风吹草动就能得到消息呢?

抵达京师后,周安民接替了骆养性的锦衣指挥使之职,短短几日时间就调整了锦衣卫内部结构,整个锦衣卫衙门上下都安排上了自己的人,有的是他从山西带过来的,有的是原本就埋在锦衣卫总部的自己人,还有的更是魏忠贤在位时的锦衣卫老人,因为魏忠贤的倒台这些人受了牵连,或被处置或被坐冷板凳,现在周安民大权在握,第一时间就从这些人中挑选可用之人官复原职,以为己用。

“眼下京师锦衣卫上上下下都已掌控,整个京师包括京畿之地都在微臣监控之中,再加上山东那边的进展也颇为顺利,最多两月后,山西、北直隶、山东这三处都无忧也。”坐在朱慎锥的面前,周安民侃侃而谈,汇报着锦衣卫的情况。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几个月前,那时候朱慎锥还只是普通宗室,而周安民还是山西锦衣卫的一把手。而如今时过境迁,朱慎锥已成了交城王监国,而周安民也成了锦衣卫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虽然一个是姐夫,一个是小舅子,两人的关系很好,但如今身份的改变让周安民在朱慎锥面前显得有些和以前不一样了。虽然还是亲戚,却多了点拘束和谨慎,同样还有一层若有若无的疏离。

对此朱慎锥也是无奈,他明白这是因为自己身份的改变所致的,其实他倒是想和以前一样,可周安民却怎么都不肯,而且仔细想想,周安民这么做也没坏处,毕竟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务很是要紧,周安民的这种态度反而有些好处。

“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南直隶还有其他几省你打算怎么安排?”周安民短短这些时间就做了这么多的事,说实话很不容易,不过朱慎锥还是询问他其他各省的安排。

“微臣的打算是先处置河南锦衣卫,撤换人员调整结构,尽快完成整合。不过陕西、湖广、四川这几个省份需要些时间,一方面离京师有些远,另一方面流寇眼下就在四川,陕西和湖广两地都在围剿流寇,因京师的变故,战事略有变化,微臣以为眼下当以战事为先,先集中力量处置流寇事宜,几处锦衣卫身负军情之责,不便先动,等内患解除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为稳妥。”

“至于南直隶包括南方各省,还需缓缓图之,那边的情况更为复杂,微臣在京师鞭长莫及,得腾出手来再想办法。不过以微臣所见,只要各地锦衣卫能效忠朝廷,先放一放问题也不算大,等日后再挑信得过的人逐一替换就是。”

周安民的回答有理有据,让朱慎锥很是满意。他也知道要重新整合整个锦衣卫不是那么容易的,京师这边还好,关键是各省的千户所和遍布全国的锦衣卫机构,别看锦衣卫不怎么起眼,可实际上大明的锦衣卫机构极其庞大,整个大明在编的锦衣卫号称十五万人,这些人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州府,哪有这么容易一下子全整合完毕的。

“陕西那边可有消息?”朱慎锥没有问北直隶最近的河南,而是询问陕西。

因为陕西眼下孙传庭在,孙传庭是王晋武的大舅哥,说起来不仅是朱慎锥的亲戚,两人还是不错的朋友。

山东的徐宪成早就投了过来,眼下山东已不再是问题,山西就更不用说了,王荣就在山西,现在已是山西指挥使司,掌控着整个山西的卫所,再加上潞州卫的军事力量,压制山西毫无问题。

更何况山西是朱慎锥起家的地盘,他在山西各州府早就有布置,就任监国后又以朝廷的命令传旨山西,几方面齐下,山西并没有什么波澜,只是边军那边略有些动荡罢了。

不过边军的动荡很快就消除了,黑云龙和其他几个边军将领在接到旨意后陆续表态遵从朝廷号令,没了边军出头,就算文官中有些人意图搞事也毫无办法,更何况山西锦衣卫不是吃素的,周安民第一时间就控制了几个刺头,解除了可能的隐患。

“孙传庭的态度有些吃不准。”周安民皱眉回道。

“哦,仔细说说。”

周安民当即告诉朱慎锥,孙传庭在得知朱慎锥突然起兵清君侧、靖国难,并拿下京师入主内宫后很是惊愕,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这样的变化。之后朝廷给陕西那边下旨,告知朱慎锥监国,各地依旧按照之前的策略剿灭流寇后,孙传庭也没表示出遵从朝廷的态度,更没主动给朝廷上书承认朱慎锥监国的事实。

“那么他在干嘛?”朱慎锥问道。

“据传来的消息说,孙传庭依旧在围剿各地流寇,眼下领兵驻扎关中,配合洪承畴、四川的秦良玉,湖广的陈奇瑜准备合击高迎祥部……。”

“哈哈哈!”朱慎锥大笑起来,边笑边摇头道:“伯雅还是那个伯雅,这个脾气是又硬又臭,不过他也不傻,知道孰轻孰重,既然不主动也罢,你无需是催促于他,让他安安心心在陕西呆着就是,只要解决了流寇,朝廷自有嘉奖,等到那时候伯雅受了朝廷之命,就无所谓承认不承认本王了。”

周安民听着眼睛顿时一亮,一拍大腿也笑了起来:“微臣怎就没想到这呢?呵呵,微臣还真是大意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你同伯雅未见过面,不知他的为人,更不知他性格也是自然的。”朱慎锥笑着说:“伯雅有大才,但有才之人也常有倨傲风骨,当年因魏忠贤事,伯雅就能弃官不做归乡读书,如此就能看出他的性格。如今我初为监国,伯雅向以国士自居,性子上转不过来也是自然的,既然他依旧领兵剿匪,心怀大义,其余小节就不必有什么苛刻了,等事成之后,自然水到渠成,尘埃落定。”

“王爷说的极是!”周安民抚掌大笑,接着又道:“倒是那洪承畴、陈奇瑜却都是机灵人,已表明态度,此两人算是拿下。此外,卢象升有些麻烦,虽接了朝廷旨意,却一直未能直接表态,要不要派人再去……?”

“不必!”朱慎锥摆手道:“卢象升和伯雅是一类人,这样的人强压并无意义,只要于国家有利,他们自然会默认于我。对了,我已让内阁和兵部下旨,调卢象升部北上。”

“什么?调卢象升北上?”周安民一愣,急忙追问怎么回事。

朱慎锥告诉周安民,他调卢象升北上是因为皇太极的事,接到消息皇太极领兵十多万人,号称三十万,不光八旗中六旗出动,还带了科尔沁和察哈尔各部的兵马,浩浩荡荡意图故伎重演再一次入侵大明。

前几日,王晋武已带兵先行一步去了遵化,不仅是王晋武,还有黑云龙的宣府军,再加上从山东调来的山东军和东江镇部队。

王晋武的兵力两万人,其中新军四千,骑兵三千,剩余部分是京营重整后编练的顺天军。山东那边山东军三千五百人,东江镇军队四千人,黑云龙的宣大军四千两百人,再加上北直隶的卫所军,包括当初保定、昌平的收编明军大约万人。

这些部队加起来总兵力约五万之众,相比皇太极的三十万大军远远不足,所以朱慎锥直接下旨再调卢象升的天雄军北上,归王晋武指挥,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兵力的缘故,另一方面是试探卢象升的态度,以朱慎锥对卢象升的了解,哪怕卢象升对朱慎锥就任监国不满,可作为忠于大明的臣子,在面临外敌的情况下卢象升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必然领旨出征。

朱慎锥判断的也没错,卢象升在接到调兵命令后很快就调兵开拔,眼下已入了北直隶,用不了几日就能抵达遵化、蓟州一线作战。这一次调卢象升作战,不仅因为卢象升的本事和他的天雄军能打,朱慎锥更是打着让卢象升和王晋武一起作战,消除双方隔阂的打算,只要赢得这一仗,卢象升对自己的态度一定会有改观,而收复此人为己所用也就毫无问题了。

听完朱慎锥的解释,周安民这才恍然大悟,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佩服之色,他没想到朱慎锥会利用这个事来收服卢象升,想到卢象升此人的传言,周安民觉得这个法子的确不错,不得不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