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五十九章 皇太极要拨乱反正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五十九章 皇太极要拨乱反正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见众人意动,甚至有耐不住性子的人直接表态支持济尔哈朗的建议时,多尔衮心中很是着急。他觉得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不先解决土默特就领兵去打大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还好,可假如不顺利的话,等到土默特联合大明向东出击,拿下察哈尔和大明南北夹击八旗的话,自己这边就尤其被动了。

多尔衮虽然年轻,但做事稳重,而且深谋远虑,他可不想这样的事发生。虽然多尔衮也承认济尔哈朗的建议有几分可能,可依旧风险太大。最稳固的办法就是如同他所说的那样,集中力量解决土默特,尤其是腾格尔部。

只要大明没了外援,大清就能来去自如,这样进可攻,退可走,不管怎么折腾都没问题。

可现在如果按照济尔哈朗的意思直接进攻大明,虽有可能成功,可一旦失败怎么办呢?多尔衮不能不考虑这点,当即有些心急。

他下意识朝着弟弟多铎望去,希望多铎能站到自己这边一起说话。可没想到多铎根本就不看他,反而神情也是跃跃欲试,一副兴奋的模样。

坐在正位的皇太极一手托着腮,歪着头看着下面嚷嚷不休的众人,心中不由得也有微动。不过他的目光还是朝着多尔衮看了过去,见到多尔衮的表情后,皇太极又凝神细想了起来。

片刻,皇太极咳嗽了一声,殿中的喧闹瞬间就平息了下去,所有人目光朝着皇太极望去,期盼这位皇帝能做出令大家满意的决定。

“豪格!”

“儿臣在!”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连忙站了出来,向皇太极行礼大声回道。

“济尔哈朗!”

“奴才在!”济尔哈朗挺胸凸肚连忙应道。

“你二人领镶黄旗、镶蓝旗两部先行,由辽东向西进军,入喀喇沁左翼然后走西南往白马川,为大军先锋。”

“奴才(儿臣)遵旨!”两人同时应道,瞬间喜气洋洋,一副兴奋的模样。

皇太极这句话一出,等于已经同意了刚才济尔哈朗的建议,决定出兵大明,给大明一个狠狠教训,同时借此机会扰乱大明内部,如能一举打破京师的话就更好了。

接着,皇太极逐一下令,调动各部准备出兵,其中中军由皇太极亲率,不仅动用了两黄旗、两蓝旗,还动用了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可以说八旗中六旗出动,只留下两红旗由代善驻守辽东,确保老巢。

除去六旗外,皇太极还调动了蒙古八旗和汉军旗各部,总兵力达到了十一万之巨,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由此足以看出皇太极这一次攻击大明的决心。

另外皇太极这次出兵打的旗号和以前不一样,他直接打出了救大明崇祯皇帝的旗号,表示对大明的兵变极为愤慨,大清虽和大明是对手,可从辽东的往事来说,大清的前身大金,包括大金之前的建州女真曾经属于大明治下,相互为君臣两百年,渊源颇深。

现在大明发生内乱,皇帝蒙难,作为大清皇帝的皇太极绝不能袖手旁观,当救大明崇祯皇帝水火之中,为大明正统拨乱反正,以安天下。

这个理由听起来很是可笑,一个对手居然说要救原来的对手,而且还正大光明打出这样的旗号,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皇太极这样做当然不是犯傻,更不是让天下人笑话,他是要利用这个理由挑起大明的内乱,让战争打响后大明内部朝廷上下,包括地方的官员们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反对朱慎锥罢了。

皇太极用的是明谋,以他对大明那些官员的了解,自己这个旗号一打出来,必然有人会蠢蠢欲动,如此就足够了。

只要自己能在战场上获得先手,压制住朱慎锥,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慎锥那边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等到时间成熟,大明必然内乱,到时候朱慎锥就控制不住朝政了,为了自保他无非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举起屠刀杀光反对者,镇压内乱。另一条路是弃京师而走,去其他地方暂避自己锋芒。不管走哪条路,大明都会崩溃,等到那时候拿下京师入主中原的时机就成熟了。

当然皇太极也考虑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多尔衮提出的土默特各部的顾虑。皇太极斟酌后决定由多尔衮兄弟驻守白马川,联合察哈尔各部防备土默特进攻的可能。

只要白马川在手,皇太极的主力进入大明就没后顾之忧,就算土默特各部领军来攻,以多尔衮兄弟的能力,只要不犯之前的错,守住白马川毫无问题,如此就能两全其美。

时间不等人,皇太极清醒的知道朱慎锥掌控朝政的时间越久,他的地位也就越稳固,现在出兵是最好的机会,一旦这个机会错过,以后恐怕就不容易了。

动员命令下达后,整个大清这台战争机器就开动起来,刚才从朝鲜返回的大军重新集结,第二日豪格和济尔哈朗的先锋部队就先行一步,皇太极的主力略微晚些,等到第四日这才动身,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天空俯瞰,气如山河,锐不可挡。

山海关。

祖大寿匆匆从锦州赶回,第一时间就去见了吴襄。

辽东的皇太极军队一动,在锦州的祖大寿就接到了消息,当得知皇太极出动大军后祖大寿可是吓得不轻。前几日传来消息,皇太极已拿下了朝鲜,还占据了皮岛,东江镇的军民已被全部撤至山东安置,也就是说眼下东江镇已名存实亡,皮岛更落入敌手。

皇太极班师回朝,祖大寿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皇太极解决了朝鲜和皮岛后接下来就要出兵对付自己。虽然锦州城城防甚严,还拥有威力强大的火器驻守,可祖大寿对守住锦州丝毫没有决心,这些年他和建奴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了,向来就是败多胜少,上次大凌河一战,祖大寿被困陷入绝境,最终还是假降这才只身逃回锦州。

可是他算是逃回来了,但他的子侄家人却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之后驻守锦州皇太极又多次来打,祖大寿龟缩在城中死活不出,凭借城池和火炮这才勉强守住。

双方的实力差距祖大寿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知道皇太极之前打锦州没有下死手,因为皇太极一直抱着招降自己的打算。一旦皇太极出动主力,围攻锦州的话,锦州再能守也是守不住的,城里的粮食再多终究有吃完的一日,而出城打野战就是送死,最终必然是兵败身死或者被俘的下场。

所以当得知皇太极的大军出动时,祖大寿差一点就吓尿了,急忙派斥候打探情况,还随时做好了死守锦州的打算。很快斥候回来报告说,这一次皇太极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可出兵后却没有向锦州而来,而是直接朝着西边去了,看样子是要去蒙古,当得知这消息后祖大寿脑海中灵光瞬间一闪,他马上就明白了皇太极的企图。

令斥候再探,以确定皇太极的大军行踪真的前往蒙古,两日后消息确定祖大寿再也坐不住,急急离开锦州直接就去了山海关,找到他的妹夫吴襄商议。

“你是说建奴意图故技重施?”吴襄听完了祖大寿的话后,神色严峻追问。

祖大寿重重点头:“正是如此,如我猜的不错,这建奴打着当年己巳之变一样的算盘,意图经蒙古绕路攻我大明。”

吴襄腾的一声站了起来,双拳紧握,神色愤怒:“这建奴实在是欺人太甚!来了一次也就罢了,眼下又故伎重演,难不成当我大明九边是纸糊的?”

“人家尝到了甜头,再来也是自然,谁让我大明野战不如人呢。”祖大寿叹声摇头说道,接着问吴襄现在怎么办,关宁军打是肯定打不过的,而且关宁军要驻守山海关,如果放弃山海关退往遵化、蓟州一线,那么山海关怎么办?何况山海关的东北方向就是宁锦防线,总不能把宁锦防线全部放弃了吧?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现在京师发生巨变,崇祯皇帝虽依在,可实际上失去了权柄,朝廷由交城王朱慎锥监国,也就是说大明真正的主人从崇祯皇帝换成了朱慎锥。

这个变动来的实在突然,关宁军上下之前毫无所知,当接到朝廷勤王诏令后才知道有宗室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可还没等关宁军上下商议出个名堂,决定究竟是起兵勤王呢或者是暂时看看风向决定,京师就被朱慎锥给拿下了,接着朝廷正式的旨意又来了,这一次旨意和之前勤王诏令完全不同,不仅不需要各地勤王,还昭告天下皇帝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理政,由交城王朱慎锥监国。

这个变化令关宁军上下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如何对应。众人商议后最终决定还是按照圣旨来,关宁军本就是军阀集团,其中大部分都是辽东将门,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或者监国都是一样的,只要保证关宁军的利益,管朝堂上坐的究竟是谁呢?

而且因为袁崇焕的事,关宁军上下对崇祯皇帝的感官并不好,尤其是作为领头人之一的祖大寿更是如此。在他看来朱慎锥监国不监国没什么关系,总不会比崇祯皇帝在更差吧?既然朝廷已有旨意,就装着之前的事不知道得了,依朝廷的说法默认即可。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就这样辽东这边的情况实际上没有受到京师的任何影响。谁想过了没多久,朝廷又来了圣旨,这一次圣旨中对关宁军驻守辽东多年,和建奴作战做出了肯定,不仅给了诸将赏赐,还带来了让祖大寿和吴襄惊喜莫名的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