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五十三章 交换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五十三章 交换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爷莫非是试探于吾?吾久居后宫,早就不问事,王爷眼下手掌大权,何必拿这等事来说呢?”李康妃虽年纪不轻,可实际上年龄并不算大。

她入宫被当初还是太子的朱常洛看上,当西李的时候只不过十几岁而已,二十出头成了天启皇帝的养母,后因为泰昌皇帝暴毙,移宫案发生,李康妃被赶出乾清宫去冷宫居住时,她也不过二十几岁罢了。

十多年过去,现在的李康妃也就是刚刚四十,虽说这个年龄在这时代对于女子来说并不算小,当祖母的比比皆是,不过李康妃虽久居后宫,待遇普通,但她自从高高在下跌落后经历了一段时间低潮很快就接受了现实,每日里平淡度日,放平心情,岁月的流逝反而在她脸上没留下太多印记,从容貌来看,现在的李康妃依旧有当年七八分的颜色,还是那位让泰昌皇帝曾经神魂颠倒的美人儿。

“臣不敢,臣如何会拿这样的大事来试探太后。”朱慎锥很是诚恳道:“臣之所以入京,是为清君侧、靖国难,拨乱反正,扫除朝政弊端,中兴大明,并无他意。这些日子,臣忙于政务稳定局势,未能及时拜访太后,已是臣的不是,何谈其他?”

“臣当年久居山西,虽远离京师,却也知太后往事,当年东林贼子以下犯上,驱逐太后出乾清宫,以至移宫发生,臣得知后时常为太后义愤填膺,却又无能为力。”

“先帝在时,就有意先封太后为皇贵妃,再进皇后之位,众所皆知。可谁想先帝去的那么快,而且先帝之事直到如今依旧让臣怀疑是朝中有奸臣所为,要不然以先帝壮年,如何会有此事?”

“先帝去后,太后本当临朝听政,扶持新君,坐镇后宫才对,但却又发生了那样的事,更令人切齿痛恨惋惜不已。说句不中听的,太后之位本就是您的,可如今您却只是区区一个康妃,如此无论是从法理或是人伦都说不过去。眼下臣身为监国,又为宗室之长,自然要依规矩还太后一个说法。再者,天启先帝在时,也有恢复太后身份的打算,只可惜未能做成,而今臣只是依造两位先帝遗命恢复太后名分罢了,这不理所当然么?”

朱慎锥的这番话说的情深意切,态度坦诚,让李康妃不由得心动。想起两位先帝,李康妃不由得落下泪来,当年万历驾崩,泰昌皇帝登基时,她是如何意气风发,自以为皇后之位就是自己的了。

等到泰昌皇帝突然驾崩,李康妃遭受重大打击,那时候她连触手可得的皇贵妃之位都没到手,名义上依旧仅仅只是一个选侍罢了。

为了自保和利益,李康妃只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她的养子朱由校身上,原本以为能死抓着朱由校不放,就有了和东林党讨价还价的筹码,先进太后之位,再扶持皇帝登基,这辈子也算有了依靠。

没想到东林党居然如此无耻,不仅勾结了锦衣卫和宫中太监,直接政变气势汹汹冲进乾清宫,从她手中把养子朱由校给直接抢走,然后逼迫自己移宫。丢了底牌,外无强援,内无帮手,李康妃一个弱女子根本无能为力,只能凄凄惨惨地离开了乾清宫,成为了一个失败者。

再之后,身处冷宫的她经历了人间冷暖,更受尽了宫中的欺凌,要不是因为运气好,再加上朱由校登基后还记得她这个养母之恩,她早就悄无声息死在冷宫中了。

过了几年,天启皇帝突然册封她为康妃,这给了李康妃一个希望,当时的李康妃兴奋莫名,以为苦日子总算熬过去了,自己的养子还记得她,对她还是有情义的,既然能封她为康妃,那么有朝一日或者就能封自己为太后,哪怕不是太后,给自己一个太妃的名义也不错,假如真有这一天,就算是真正苦尽甘来。

谁想天启皇帝也是个短命的,还没等做这些事呢就离奇驾崩了,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皇帝上位,崇祯皇帝对李康妃根本不管不问,任其在后宫生死自灭,这直接绝了李康妃心头侥幸,无奈之下只能继续熬这日子,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自己女儿乐安公主突然被崇祯皇帝指婚出嫁后,李康妃彻底绝了最后希望。

可今天朱慎锥却来见她,来见一个在后宫多年几乎被所有人给忘却的人,而且一见面就表示出要尊先帝遗命册封她为太后的话,这让李康妃惊愕之余不由得暗暗防备起来。

她已不是当年什么都不懂,二八年华的少女了,年已四十的她经历了许多人一辈子都没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这些年在后宫,她时时反省,回想往事,更有了诸多的领悟,所以对这个消息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喜,反而有了其他的顾虑。

深深看了一眼朱慎锥,李康妃是见过万历皇帝的,更亲历了泰昌、天启和崇祯三朝,可以说她是见过大明四代天子的女人。

相比这些君王,在她面前的朱慎锥无论举止和气度更如同一个真正帝王,尤其是他威严的容貌和不俗谈吐,更让李康妃为之感慨,怪不得朱慎锥作为一个普通宗室居然能做成这样的大事,实在是不简单。

“吾只是一个久居深宫的妇道人家,王爷如今才是监国,王爷既然说要尊先帝遗命,吾如何拒绝得了?不过王爷,吾想问王爷一句话,可否?”

“太后请问,臣绝不欺瞒。”

“王爷,如吾为太后,王爷这个监国又当如何?吾这个太后又该当如何?”李康妃开口询问道,目光朝着朱慎锥望去,神色凝重。

朱慎锥顿时笑了起来,他没想到李康妃会直接问出这个问题,原本以为李康妃不会问,大家只是心知肚明罢了,看来之前的几件事让李康妃的性格的确有了不少改变,她这样问倒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表示李康妃的真实想法,从本质来说也只是要一个明确态度和保证罢了。

当即朱慎锥直接告诉李康妃,李康妃进位太后并不难,而且这件事也是合理合法,合乎孝道。而且要说起来,太后之位本就是李康妃的,眼下只是还给了她。

至于进位太后后,李康妃只要做好本分,以太后之尊坐镇后宫即可,而国家大事这些不用太后烦劳,依太祖之命,后宫不得干政,自然会由监国朱慎锥领朝廷来处置。

另外,太后必须表现出明确支持朱慎锥的态度,直接下懿旨确定朱慎锥监国之位的合法性。只要太后做到这点就足够了,朱慎锥自当以礼相待,确保太后的身份地位,绝不辜负。

还有一点,朱慎锥婉转提出就是乐安公主的安排。

李康妃有一子一女,其中怀惠王朱由模五岁时夭折了,剩下的只有一个乐安公主。当年移宫案发生时,李康妃被从乾清宫驱逐去后宫,只身抱着还年幼的乐安公主惨淡退场,之后母女两人在后宫相依为命,一起生活了十多年。

两年前,崇祯皇帝指婚,把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指给了崇祯皇帝的表弟新乐伯刘文炳的好友巩永固,巩永固是四夷馆序班巩灿之子,巩灿的官职仅仅只是九品,仅比吏员略高而已,巩永固此人虽略有文采,却身无半点功名,又不是勋贵出身,以乐安公主的身份许配巩永固,无论从哪点来看都是委屈了她。

对于这门婚事,李康妃很是不满的,在她看来自己再如何也有康妃的头衔,而自己的女儿是万历皇帝之孙,泰昌皇帝之女,先帝天启皇帝名义上的亲妹,当今皇帝崇祯的异母妹妹,大明货真价实的公主。

如此身份的公主,就算不看在她的出身,看在两位先帝的份上也得许配给合适的人家吧?不说勋贵的侯伯之家,下嫁世袭武勋或书香门第之家是至少的。可偏偏崇祯皇帝给自己妹妹嫁了这么一个人,一个九品小官又没功名的儿子,如此羞辱,让李康妃一直愤愤不平。

虽然婚后乐安公主和丈夫巩永固之间还算和睦,两人已孕有一子,可皇女下嫁这等人家依旧是李康妃心头的一根刺。但面对崇祯皇帝的横蛮指婚,她又无可奈何,早就没有丝毫权利的更做不了什么,更不用说改变这一切现状了。

可话说回来了,就算接受了现实,心中的委屈和不忿依旧,而现在朱慎锥主动提出只要李康妃愿意接受太后之位,并对其支持的话,不仅能给她后宫之权,更能为乐安公主妥善安排。

李康妃不是一直对巩永固的身份耿耿于怀么?这很简单,巩永固现在只有一个驸马都尉的头衔,根本就是一个闲人,但他朱慎锥却能让他一步登天,只要他的监国身份稳固,到时候给巩永固一个世袭武职是轻而易举的,甚至封他一个伯爵也不在话下。

如此一来,乐安公主和巩永固子嗣就有了出头之日,不再是普通外戚,直接迈入勋贵阶级,也算是了却李康妃的一个执念。

“如此……甚好……。”李康妃心中盘算,最终还是答应了朱慎锥的建议,一方面朱慎锥说的实在,也给出了足够利益。另一方面太后之位也是李康妃这一生梦寐以求的,何况她这个太后不是虚的,朱慎锥承诺给她统领后宫之权,这就足够了,至于国家大事,李康妃也有自知之明,她很清楚别说朱慎锥绝对不会让她插手,那么让她去管她也管不来。

只要自己当了太后,自己也算真正苦尽甘来了。之前那些看不起自己的宫人太监,包括崇祯皇帝的皇后、贵妃等,到时候不一样要向自己低头,哪怕是崇祯皇帝也是一样,作为太后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到那时候自可一扫往日之郁,扬眉吐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