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五十一章 监国交城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五十一章 监国交城王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也不绕圈子,当即询问温体仁对现在局势有什么建议。

温体仁迟疑了下,开口先询问了朱慎锥一件事,那就是崇祯皇帝的情况。

听他这么问,朱慎锥自然明白对方的用意,的确崇祯皇帝的生死和之后处置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决定了接下来究竟怎么去做的关键。假如崇祯皇帝死了,那么朱慎锥所作所为就和当年朱棣没什么两样,都是打着靖难的旗号谋反篡位。

可如果崇祯皇帝没死,朱慎锥暂时也没想杀掉他的打算,那么这其中可做的就太多了。

早在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就是手里攥着汉献帝号令天下么?而现在只不过从曹阿瞒改成了刘皇叔罢了,同样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性质没有变。

“陛下这些年操劳国事心力交瘁,如今龙体违和,略有抱恙,御医诊治后建议宜多静养。”

这话一出,温体仁彻底放下了心。

温体仁向朱慎锥行礼道:“既然陛下暂不能行国事,臣以为眼下当以安定京师,稳定地方为上,臣请主上暂替陛下监国,统领朝纲,安抚天下。”

“监国?”朱慎锥眉毛一挑,略有意外。

他没想到温体仁居然会直接说出让他监国的话,监国制度早在西周时就有了,一般是指君主外出,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理事时,由他人代理朝政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而监国者基本是由太子担任,这种制度相比摄政而言更进一步,原本朱慎锥的打算只是摄政,但温体仁却直接提出监国,不由得让他很是心动。

“监国恐怕不妥吧?”朱慎锥摆手道:“陛下虽暂不能理事,但膝下却有皇子在,如要监国,也应以皇长子监国才是,宗室监国恐有非议。”

“不然!”温体仁起身道:“陛下虽有皇子,但几位皇子均年幼,皇长子如今仅九岁如何能替陛下监国?如把国事交于小儿手中,与国并无益处。再者,宗室监国早有先例,先有周公监国,替天子理事,后有郭太后命威监国,蒙古时,成吉思汗崩,指窝阔台继位,但也有拖雷监国三年的故事,主上乃大明宗室,太祖嫡系,又是陛下皇祖,如今大明天下内忧外患,地方动荡,更当以年长宗室为国家分忧,主上监国并无不妥。”

“这……。”朱慎锥想了想摇头道:“宗室中德高望重者不知凡凡,爵位高者甚者更多,哪怕宗室监国,也当在亲王、郡王中挑选,如何能轮得着我这个辅国中尉?”

温体仁正色道:“如让亲王、郡王监国,先不说能否服众,能力就先不足。主上之能却是人尽皆知,为我大明天下,如由主上监国更为妥当,另以宗室内论,主上爵位虽低,但身份却是贵重,相比福王、潞王等宗室,臣以为主上更为合适。”

“何况依臣所知,早些时候陛下就有意复交城王之爵,并垂询于内阁。眼下主上可先复爵,再监国。”

“复爵?”朱慎锥哑然失笑,这个温体仁还真是会钻空子,绕来绕去居然说到了复爵这件事上去,这倒是他没想到的。

朱慎锥的确是交城王后裔,而交城王乃晋王之后,交城王的爵位在正德年间就没了。由于当时的交城王绝嗣,大宗无人,小宗冒封,兄弟争夺王爵,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被武宗下旨除爵。

交城王爵位被除后,朱慎锥的祖上就以普通宗室身份归于晋王系宗人,直至如今。现在温体仁突然说崇祯皇帝早就打算恢复交城王的爵位了,还信誓旦旦讲这件事并垂询过内阁,这分明就是捏着鼻子胡说八道呢。

不过这话说假也假,说真也真,要知道眼下崇祯皇帝就在朱慎锥的手里,而温体仁又是内阁首辅,他对外这样宣言,就算旁人不信也是无用,只要朱慎锥手里拿出崇祯皇帝的旨意,交由温体仁代表内阁批复,那么这件事就是铁板钉钉的。

温体仁不愧是一个聪明人,这么短的时间不仅想出了让朱慎锥监国的主意,更直接借崇祯皇帝和内阁之手把交城王的这爵位摆在了朱慎锥的面前。

不得不说温体仁这个法子很不错,只要朱慎锥点头,温体仁自然会帮朱慎锥去办,先复交城王爵,然后再以交城王的身份监国,从法理上来讲挑不出毛病。

不过朱慎锥琢磨了一下,觉得这样还是有些不妥,毕竟监国就算由崇祯皇帝下旨,一旦传出去后依旧会有人说闲话。朱慎锥哪怕不是那种迂腐之人,更不在乎有些东西,可有些事还是准备的稳妥些好。

当朱慎锥问出这点顾虑的时候,温体仁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

温体仁道,君王暂不能理事,由皇子或宗室监国从法理上一般是两方面,一个是君王直接下旨,指定其人监国,另一个就是太后下旨令其监国。

崇祯皇帝这边没有问题,反正大家心里都明白。至于太后早就没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五岁时,其生母就病逝了,登基之后崇祯皇帝特意下旨封了他生母为孝纯太后。

不过崇祯皇帝的生母虽早就去世,但宫中依旧还有长辈在,这个长辈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号称西李的李康妃。

说起李康妃,这个女子本早就应该是太后了,早在泰昌皇帝继位后,就准备册封李康妃为皇贵妃再进皇后,但因为一些事临时耽搁了。接着因为红丸案的爆发,泰昌皇帝突然去世,从登基到驾崩连一个月都不到,由于泰昌皇帝死的实在突然,李康妃没能坐上皇贵妃的宝座,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泰昌皇帝驾崩后,由皇长子朱由校继位,李康妃作为皇长子的养母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太后。不过那时候因为东林党的缘故爆发了一件大事,东林党诸人联合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和司礼监大太监王安,直接逼迫李康妃搬出乾清宫,更直接进宫抢夺当时为太子的朱由校,导致朱由校被从李康妃身边掠走,从而造成了移宫案的爆发。

李康妃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抵抗东林党和锦衣卫再加上司礼监的三方联手,无奈之下只能从乾清宫搬走,从而丢失了原本应该是她的太后之位。这件事发生后,李康妃一蹶不振,身处后宫还差一点遭人暗算,亏待天启皇帝多加维护,这才安然保全。

天启皇帝继位后很快就看清了东林党人的嘴脸,为了加强皇权开始重用魏忠贤,组成阉党打压东林党。

几年后,天启皇帝一方面为了打击东林党,另一方面也是为弥补养母的遗憾,下旨册封了她为康妃。如没有意外的话,等天启皇帝彻底解决了东林党问题,大权独揽后,会进一步册封李康妃为太后,可惜天不假年,天启皇帝莫名其妙落水染病而亡,最终这件事也没做成,至于这位当年泰昌皇帝的宠妃,原本皇后和太后的唯一人选,而今在宫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康妃罢了。

温体仁说,按照法理,李康妃是先帝的养母,再加上泰昌皇帝早就有立其为皇后的想法,早就应该是太后之尊,眼下朱慎锥入京,自当拨乱反正,恢复李康妃的太后身份。

只要李康妃进太后之位,那么后宫就是太后为尊,在崇祯皇帝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理事的情况下,由太后下旨指定交城王朱慎锥监国,从法理来讲绝无问题。

何况这件事对朱慎锥也有极大的好处,李康妃此人并非吕后、武周这样的女人,这个女人政治上没什么手段,要不然当年也不会被逼移宫丢失太后之位了。现在朱慎锥掌控皇宫,册封李康妃为太后不仅能拨乱反正,同时还能令其感激,以温体仁所知,这些年李康妃在宫里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天启皇帝驾崩后崇祯皇帝上位,李康妃在宫中是被人冷遇,其待遇连普通嫔妃都不如,心中没怨恨是不可能的。

用这个法子扶持起李康妃,在法理上不光能站住脚,更能联合李康妃联手稳定后宫,消除朱慎锥在宫中的后顾之患。以李康妃的性格和这些年所受的委屈,一定能全力支持朱慎锥,各得所需,何乐不为呢?

听完了温体仁的话,朱慎锥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温体仁这个家伙的确不简单,能够从几句话里就揣摩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为自己提出了这么一个解决方案实在是厉害。

而且这个家伙胆子也大,行事更不择手段,作为臣子居然敢给自己出这个主意,一般人根本就是不成的。

不过这也证明了温体仁的态度,他是想用这办法来表示自己对朱慎锥的投靠,或者是爬上朱慎锥的这条船。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更是一个无极不用的家伙,不过这恰恰也是朱慎锥用他的缘故,假如温体仁是一个道德君子,朱慎锥要用他还会三思后行,可现在却毫无顾虑,这个人一旦用好了不仅是自己的得力臂助,更是一把锐利的刀。

“先生这几日还需多多辛苦,朝廷大事需先生为本王多多承担才是,有先生在,本王就放心多了……。”

温体仁顿时大喜,他说了这么多,又出了这些主意不就是为取得朱慎锥的信任么?现在朱慎锥的态度证明他没押错宝,有了朱慎锥的支持,他这个首辅不仅无事,还有了实权,这可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