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三十七章 劝阻无用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三十七章 劝阻无用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惟英的话说到了崇祯皇帝心里,当得知朱慎锥起兵叛乱时,崇祯皇帝大惊之余只是恼怒,可当看了那篇檄文后,崇祯皇帝已恨不得把朱慎锥抽筋剥皮了。

堂堂大明天子,居然被一个小小宗室骂成这样,更让人愤怒的是朱慎锥居然还在檄文中直言清君侧、靖国难这句话。要知道当年朱棣就是靖难得的皇位,崇祯皇帝作为永乐一脉,最容不得别人说他们一脉得位不正了,可现在朱慎锥打出了和当年朱棣一样的靖国难旗号,等于直接按着他的脑袋在地上摩擦,其中的羞辱程度让他差一点把肺气炸。

现在的崇祯皇帝唯一的念头就是抓住朱慎锥,好好看看此人究竟是如何狂徒,然后再千刀万剐才解心头之恨。

在这种情况下,执掌京营的吴惟英和李国桢主动请缨,这让崇祯皇帝很是欣慰。看了一眼没怎么说话的首辅、阁臣等,崇祯皇帝觉得还是勋贵体贴啊,毕竟是与国同休的侯伯,到关键时刻能给自己排忧解难的也只有他们了。

“好!”崇祯皇帝大声道:“恭顺侯吴惟英!襄城伯李国桢!”

“臣在!”

“朕命尔等出战,领京营击溃叛军,捉拿贼子朱慎锥!”

“臣遵命!臣必将朱慎锥活捉来,任凭陛下处置……。”吴惟英和李国桢异口同声道,两人神色飞扬,一副底气十足的模样。

“不可!”此时,阁臣范复粹连忙劝阻,说道:“陛下,如今敌情不明,臣以为不可轻举妄动,当以严守京师,下诏令九边来援,等外军抵京后再同贼战更为稳妥……。”

“范大人此言可是看不起我京营将士?”不等范复粹的话说完,吴惟英忍不住就开口打断,脸色极为难看:“宗室朱慎锥造反,侥幸占了保定,兵逼京师,京师有京营二十万,却要求助外军?这岂非是笑话?何况朱慎锥名不经传,其部充其量只是些流民、土匪、地痞罢了,最多再有一些游侠儿,又能成什么事?”

“这又不是建奴来犯,区区乱贼何足挂齿?如避敌不战,我大明脸面何在?陛下威严何在?陛下!臣愿立军令状,领京营出征,定然生擒贼子朱慎锥!”

“陛下,臣也愿领军令状!”吴惟英话音刚落,李国桢也连忙如此说道,他同时还不屑一顾看了眼范复粹,直接出言讽刺范复粹太过小心,不过区区乱臣贼子哪用得着调动边军?难道他们的京营就是吃素的?

不用边军来,凭着京营他就有把握拿下朱慎锥,在他看来朱慎锥无非就是一个落魄宗室,狂妄之人罢了。居然大言不惭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要清君侧、靖国难?实在是可笑之极。

朱慎锥拿下保定虽让人意外,可在他看来保定丢失肯定是非战之罪,要知道保定不仅有杨文岳,还有曹鸣雷呢,光手上的兵力就有四五千人,就算不敌至少也能及时递出消息来,怎么可能半点风声都没就丢了呢?

李国桢对崇祯皇帝说,他觉得保定丢失无非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就是朱慎锥偷袭所至,也许是朱慎锥以宗室的身份麻痹了杨文岳和曹鸣雷,突然发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才使得保定落入贼手。

至于第二个可能就是杨文岳和曹鸣雷投敌,或者说他们和朱慎锥根本就是一伙的,早就商议好了等朱慎锥一到保定就献城投降,以共谋大事,图富贵。

但这个可能很小,毕竟从杨文岳和曹鸣雷两人的情况来看,他们在没丝毫把握情况下去投靠一个造反的宗室,实在有些无法理解。而且这两人和山西那边都没什么关联,尤其是杨文岳此人是正牌子进士出身,其官声着实不错,对朝廷忠心耿耿又有能力,要不然崇祯皇帝也不会让他担任保定总督。

所以李国桢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最大,保定丢失完全就是一个意外,朱慎锥手上根本没什么能打的军队,充其量就一群乌合之众罢了。现在拿下保定,这么短的时间内朱慎锥也不可能彻底收复保定的明军为其所用,而且考虑到驻守保定,朱慎锥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摆在保定,那么他手中的兵力就更少了。

如果现在只是严守,等待九边援军抵达再战,这其中起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这半个月能做不少事,如果不快速击溃朱慎锥,夺回保定的话,说不定保定的明军就能被朱慎锥收编,到时候就成了朱慎锥手中的力量了。

此消彼长,不仅让大明威严大跌,更让崇祯皇帝丢了脸面,而且之后再剿灭朱慎锥部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更要命的是,这件事必须极快解决,千万拖延不得,假如消息传到大明四面八方,不仅地方震动,更会引得各地已缓和了的流寇叛乱再次发生,更不利于大明统治。

由此可见,以京营为主力立即出兵,给朱慎锥迎头痛击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击溃叛军,拿下朱慎锥,这场闹剧就算平息了,拖的时间越久越麻烦。

李国桢这人本就能言善辩,平日更深得崇祯皇帝信任,不久前崇祯皇帝还招李国桢至宫中,和他商议打算整顿京营一事,虽然此事还没最终决定,但眼下李国桢已是京营的二号人物了,职权仅次于提督吴惟英。

对吴惟英,崇祯皇帝或许有几分担心,可对李国桢却是绝对信任的,而且他觉得李国桢的话很有道理,这个绝对不能拖延,要拖延下去等上十天半个月,再等到边军来援开战,就算最终剿灭了朱慎锥,至少也近一个月过去了。

假如这样,那么天下人会怎么看待自己这个皇帝?又怎么看待大明呢?别忘了,朱慎锥打出的可是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如果其他宗室觉得大明朝廷外强中干,或者地方流寇和将领也有如此想法的话,到时候有样学样,他崇祯皇帝会面临什么可想而知。

当即崇祯皇帝再不迟疑,直接下旨让吴惟英和李国桢提点京营兵马出战,必须一举击溃叛军,生擒朱慎锥。

内阁诸阁臣、兵部、户部、工部等做好配合准备,上下一心,平定叛乱。

说完后,崇祯皇帝也不再多言,直接让人马上就去准备,此事宜早不宜迟,他已急不可待要看着朱慎锥被捉拿而来,他倒要瞧瞧这个胆大妄为的宗室究竟是什么模样,又哪里来的勇气举兵叛乱,搞什么清君侧、靖国难?

“首辅,刚才你为何不发一言?”离开乾清宫,看着吴惟英和李国桢匆匆离去,范复粹忧心忡忡对首辅温体仁道。

刚才御前议事,温体仁除一开始说了几句话后,在之后根本就是在当一个泥塑菩萨,尤其是当崇祯皇帝同意了吴惟英和李国桢主动请缨,命京营出征平叛的时候,温体仁更是一言不发,这让范复粹很是不解。

温体仁看了一眼范复粹,微微摇头没有说话。他叹了口,也不解释挥了下衣袖径直就走,见此范复粹急忙上前正要追问,却被次辅张至发拦住,张至发把他拉到一旁,低声说:“玉坡何必逼首辅?你难道刚才没见陛下的模样?陛下的性子你也知晓,如今陛下已有决断,吴惟英和李国桢的话只不过顺水推舟罢了,其关键还在于陛下的想法。”

“首辅为人向来谨慎,怎么可能在此时触怒陛下?哪怕你范玉坡再劝,陛下也绝不可改变主意,既然如此,何必触这个霉头呢?”

范复粹脸色微变,他忍不住道:“宪松公之言我自然知道,可此事重大,不可不小心从事啊!而且贼军远来,既能转眼间拿下保定,恐怕没想的那么简单,一旦京营战败,情况就不可收拾。吴惟英和李国桢是何样人,别人不知难宪松公还不知晓?”

“依我之见,此事再小心也不为过。京师乃天下中枢,一旦京营战败,京师动荡,天下皆惊!到时候就不是灭贼那么简单了,说不定这京师都难以防御。如此,令边军来援,先由京营驻防九门,严阵以待等援兵抵达再战最稳妥不过,何必冒这样的风险?”

听了这话,张至发不由得笑着摇摇头,他觉得范复粹太过小心,也太过谨慎了。在他看来京营再不能打,可这体量还是在的,而且京营的装备可比普通明军好了许多,就算战斗力不如边军,那也比卫所军强。

让京营去打一打,未尝不是件好事,哪怕略有损失,同样可以给朱慎锥迎头痛击。而且在他看来,朱慎锥区区一个低级宗室又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军队?无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更重要他张至发向来就是首辅温体仁的人,凡是温体仁支持的他都会支持,温体仁反对的他都会反对,既然温体仁都不说什么,他张至发何必找这样的麻烦呢?

轻飘飘同范复粹敷衍了几句,张至发就拱手告辞,瞧着张至发的身影远去,再回头看看身后巍峨的乾清宫,范复粹心中苦涩又是担忧,可他一个普通阁臣却又无能为力,最终只能长叹一声,迈步渐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