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二十二章 只是开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二十二章 只是开始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杜勋和吴孟明来势汹汹,却落了一个虎头蛇尾的结果。

不过准确的说他们此次来山西倒也不是没有收获,毕竟介休范家的倒台能给崇祯皇帝一个交代,而且查抄了范家,可是弄了不少财物的,这些财物虽因为介休范家老宅之前的缘故要比预料中少了近半,但也是一大笔银子了。

崇祯皇帝弄到这笔银子,手头瞬间就宽裕了许多,也算没白来。不过因为范家一事牵扯实在太广,崇祯皇帝考虑到安抚宗室的想法最终没能查下去,也令恒通一事暂时压了下去。

但无论周安民或者朱慎锥心中都明白,这件事只是暂缓并未有结束,而且他们所用的手段也略有粗糙,掩饰过于明显,根本骗不了杜勋和吴孟明,尤其是后者,因为无功而返甚至回京后还会惹上麻烦,吴孟明作为锦衣卫同知恐怕不会这样善罢甘休。

“杜勋是个老狐狸,不过他只是皇家的家奴,得了好处自然会替我等说话,可这吴孟明却是一条毒蛇,不得不防啊!”

送走杜勋等人,周安民回到锦衣卫衙门,朱慎锥已等在后堂。

“无妨,能拖延多少时日就拖延多久,吴孟明此次回京,山西的事也够他喝一壶了,就算腾出手来继续追查也需些时日。”

“这是自然。”周安民点头道:“不过他离太原前悄悄见了几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人虽回京师,却在山西留下了耳目。”

朱慎锥对周安民笑道:“既然姐夫都已知道他留下了耳目,这些耳目还有什么用处?想来姐夫自能解决吧?”

“哈哈哈,解决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暂留着更为妥当,等京师那边有了结果再说,区区几个耳目而已,不值一提。”周安民信心十足道,接着突然想起什么,低声问朱慎锥:“现在杜勋和吴孟明都已回京,此事也暂告一段落,这范永斗怎么处置?是杀还是继续关着?”

“继续关着吧,这人杀了容易,可活着更有价值。你可别忘了,范永斗事牵扯不小,眼下处置的仅仅冰山一角,留他一命,说不定日后还能有用。”

“那就听你的,留他一命,让这老小子再多活几日。”周安民当即表示同意。

在抓捕范家成员的时候,对外是说范永斗提前得知了消息从地道逃脱,随后不知所踪。可实际上周安民第一时间就派人抓到了范永斗,原本打算把范永斗交给杜勋和吴孟明的,可朱慎锥却让周安民把范永斗秘密扣了下来,对外宣传范永斗潜逃,实际上却把人关在了谁都不知晓的隐秘之处。

审讯后,从范永斗口中挖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仅是范永斗向建奴走私的证据,还有范家在大明的一系列合作者包括参与此事的许多人。

从范家查抄出来的那些书信证据等只是一小部分,许多并不在其中,但作为范家的家主范永斗却是全部掌握,而且范永斗为了保命,没花多少力气就全交代了出来。

所交代的内容着实令人触目惊心,范永斗这么多年和建奴勾结,大肆走私,牟取暴利,根本不仅只限范家一家,其他几家有名的晋商,包括地方官员、宗室乃至京师的官员甚至连宫中都有参与,这些人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要不然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

这一次要不是周安民掺和,再加上朱慎锥果断,范永斗也不会被挖出老底来。而且朱慎锥已从范永斗处得知,之前的猜测是对的,关于恒通之事的确是范永斗所为,更准确的说是皇太极所为。

几个月前在辽东,皇太极的亲信范文程亲自接见了范永斗,通过察哈尔一战敏锐察觉到了恒通的问题,再加上当时范永斗本身也对恒通有所怀疑,此事上报给皇太极后,皇太极为搞明白究竟,同时也是打击对手,故意指示范永斗回大明后派人在京师散布谣言,再加上京师中本就有人暗中和建奴勾结,一来二去,这才有后来的事发生。

因为这些,朱慎锥也证明了范永斗就是当年暗中对恒通下手的幕后黑手,包括商队在草原的遇袭、阿失帖木儿部落的内乱等等,这些全是范永斗干的,他这么干的目的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因为商业竞争,预防恒通做大,意图垄断辽东包括草原的走私贸易,可没想恒通的反应这么快,追查的又那么紧,要不是范永斗当时果断掐断了线索,说不定几年前朱慎锥就顺藤摸瓜追查到他的身上去了。

可就算这样朱慎锥也没放过范永斗,虽然没有证据,可范永斗的疑点却是最大的。这也是后来朱慎锥决定对介休范家老宅下手的原因之一,虽说范永斗在这件事上还意图掩饰,一开始并没招供,可吃了没几下拷打,这老小子就哭爹喊娘全招了。

留范永斗一命,倒不是朱慎锥改吃素信了佛,而是觉得范永斗还有些利用价值罢了。反正他这个人关着也逃不掉,养着无非就是浪费些粮食。虽然眼下大明各地依旧粮荒,不少省份因为闹流寇粮食减产严重,但这么点粮食还是能拿得出来的,暂留他一命,也许不久后还能派上些用处。

范家的事在山西闹了好一阵,被牵连进去的人也是不少。虽说崇祯皇帝最终喊停,可却没饶了已被捉拿的几个地方官员和将领。

杜勋等人回京后不久,朝廷就下了旨意,介休县令和汾州府知府被夺职,至于那位参将直接削籍为民,而游击将军和几个百户也没落得好处,官是没得做了,直接被下了大狱,恐怕还要掉脑袋。

对于杜勋,崇祯皇帝在见过他后,听了杜勋的汇报并没为难他,毕竟他是皇帝的家奴是皇帝身边的人,而且这件事中杜勋也没做什么,他去山西的作用仅仅只是代表皇帝监视此案而已,所以杜勋很快就回到了原来岗位,继续当他的大太监。

但吴孟明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因为死了一个中高级的宗室,崇祯皇帝在遭受极大压力下对吴孟明的感官很差,虽说吴孟明给崇祯皇帝的回报中直指周安民有问题,山西锦衣卫不听指挥擅自做主,这才导致后来的情况发生。

可先一步听了杜勋所言,崇祯皇帝根本不信吴孟明的话,尤其是当杜勋暗中告诉崇祯皇帝,山西锦衣卫一把手周安民对吴孟明曾经有恩,但吴孟明非但不报恩还打算暗中坑害周安民的事后,崇祯皇帝对吴孟明印象顿时大坏,觉得吴孟明这人根本不讲忠义,居然连救命恩人都坑,那么他口中所谓的对自己忠心是否真实呢?崇祯皇帝自然是要打折扣的。

何况这一次派他们去山西查案,周安民仅仅只是辅助,后来周安民的所为也是得到崇祯皇帝同意的。杜勋和吴孟明都是崇祯皇帝点的将,尤其是后者作为锦衣卫同知,这个机构的最高二把手,居然把责任推到下属身上,更让崇祯皇帝对吴孟明此人大失所望。

最终崇祯皇帝找了个理由把吴孟明打发回去,几日后指挥使骆养性依圣意调整了吴孟明的职权,虽没夺吴孟明的职,依旧还是同知的身份,可吴孟明自此在锦衣卫的权利大减,更直接把他发配到了诏狱去当了“牢头”,堂堂锦衣卫同知,二把手的吴孟明居然调去管诏狱,这让吴孟明愤慨之下对周安民恨得牙痒痒,发誓这件事不算完,等有机会一定要让周安民好看。

京师的事起了个波澜,渐渐就平息下去了,但表面上的平息,暗中却依旧暗流涌动,谁都清楚这件事只是暂时平息,却根本就没结束。

果然没过多久,又一股谣言在京师开始散布,这一次谣言依旧指向恒通。不光是恒通,还同时指向了山西锦衣卫的周安民和周安民有所联系的宗室,甚至还有直指朱慎锥的传言。

周安民的妻子是宗室,这不是什么秘密,朱慎锥是周安民的小舅子,虽在宗室中地位不高,仅仅只是中下级的宗室,但毕竟也是正儿八经的宗室。

而且朱慎锥祖上的封地在平阳,恒通商行的总行也在平阳,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有所联系了。再加上恒通的起家时间又和周安民在锦衣卫平步青云的时间有所重叠,此外还有当年魏忠贤让周安民和恒通一起主导边贸事宜,这些全部联系起来,谣言说的有鼻子有眼,不能不让人不信。

这些谣言是谁传出来的暂且不知,虽说还没造成极大影响,但张锡钧得知后丝毫不敢怠慢,急忙向山西那边警示。

接到张锡钧的急信,朱慎锥并没慌张,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他早就有所准备,之前所做的那些仅仅只是拖延时间罢了,只要不从苗头上掐死,这些谣言就不会断绝。

羊头山。

自当年李虎在羊头山落草后被朱慎锥收复,羊头山就成了朱慎锥的重要基地之一。早些年朱慎锥所住过的破庙依旧还在,可如今这座庙已修缮过,庙宇虽然不大,但已不同往日的残破样子。

在这庙的不远处,有一处规模不小的村落,这个村落最初是落户在羊头山的流民居住地,眼下已是青砖黑瓦宛如世外桃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