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二十一章 不管了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二十一章 不管了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安民早就知道了杜勋和吴孟明的打算,怎么可能让他们置身度外?他在严厉调查案情的同时不断给各王府、宗室施压,可表面上又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在山西这么多年,周安民和各王府宗室明面上井水不犯河水,可要说没联系也不可能,毕竟大明宗室虽没实权,却有特权,作为锦衣卫不可能避免和他们的来往。

施压的同时,周安民暗中派人给几个王爷和宗室中的头面人物递话,告知自己也是身不由己,而且他虽是锦衣卫,可说起来也算是半个宗室,要知道他周安民是娶了宗女的,自己两个儿子身上还有着一半朱家的血脉呢。

这一次完全是皇帝派人来查案,他作为山西锦衣卫的一把手只是配合。而且他早就和杜勋、吴孟明提过,希望这件事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偏偏这两人为了立功根本不搭理自己,还直接逼着自己严查。

除了这事外,还有恒通的事呢。恒通这些年已是晋商中的豪商,而且在成立恒通钱庄的时候,朱慎锥就想过把宗室拉拢其中的念头,分了一些股份给晋王府和其他王府。

虽然这些股份不多,也对恒通的经营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钱庄的不断扩大,银票的使用极为方便,作为恒通立足根本的山西,银票已成了许多商人包括大户人家交易的首选,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各王府和宗室。

现在介休范家的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一旦继续追查恒通,恒通一旦倒下那么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这个损失程度包括损失面可是不小,也是所有人无法承受的。

得知周安民暗中递来的消息,各王府、宗室包括地方官员对杜勋和吴孟明是恨得牙痒痒的,尤其是在经过调查后的确证明了周安民所说的一些情况后,更认定了之所以会闹成这样,完全是这两个小人所为。

为了脱罪,这些人一方面恳求周安民不要继续严查,至少帮忙拖延些时间。另一方面发动关系找皇帝求情,同时让京师的官员上书皇帝,为他们说话。

周安民答应了他们,表面上大张旗鼓,可实际上却放缓了调查,给了他们充裕的时间。而等到这些人开始发动,利用宫内宫外包括朝堂的能力给崇祯皇帝施压,以让崇祯皇帝把这件事到此为止的时候,在京师的崇祯皇帝马上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一时间,朝廷包括宗室内的群起沸腾,各种奏折雪片一般朝他涌来。这些奏折有的是为宗室求情的,有的是指责杜勋和吴孟明办案有着私心,意图扩大化以打击宗室和官员为自己捞取好处。还有的是恳求崇祯皇帝看在同为宗室的份上,哪怕宗室有问题也不至于穷追猛打,毕竟大家都是老朱家的自己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何必给外人看笑话?

面对这些情况,原本意图严查严办的崇祯皇帝开始犹豫起来,崇祯皇帝本就是一个刚愎自用性格犹豫的人,一开始有多决断,现在就有多迟疑,一时间也不知道是继续还是高举轻放的好。

可就在这个时候,在山西的周安民又一次发动了,他借着严查的名义暗中摆了吴孟明的人一道,居然吓得西河郡王一系的镇国将军重病不起,几日后不治而亡。这件事顿时激起了山西各宗室的人人自危和愤慨,得知消息后崇祯皇帝为避免激化矛盾,只能把此案叫停,并且下旨让杜勋和吴孟明立即返京。

旨意传到山西,杜勋和吴孟明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到了这时候,他们再察觉不到是周安民算计了他们就白吃这么多年的米了。

终日打雁,反叫雁啄了眼。一口闷气憋在心中却不知道往哪里撒,实在是难受的很。

“这个周安民,居然给老子来这么一招?好!好!好!”吴孟明气急而笑,相比他,反而杜勋要冷静的多,也更为沉稳。

看了一眼吴孟明,杜勋暗暗摇头,他认为这种事说起来也不能怪周安民,毕竟是你吴孟明先算计的对方,但没想反而被对方算计了,这又能怪的了谁呢?

而且说起来周安民还是吴孟明的救命恩人,你吴孟明不报恩反而如此算计周安民,周安民知道后不挖坑把你给埋了就算不错了。现在事闹到这种程度,查肯定是查不下去了,崇祯皇帝在京师已经喊停,并下旨让他们回京,等到了京师后,吴孟明肯定没好果子吃。

杜勋不是官员,只是太监,太监是皇帝的家奴,自然以皇帝的想法为主。主子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至于其他根本不用多想。而且这一次来山西虽是自己为主,可做事的却是锦衣卫,吴孟明作为锦衣卫同知,不管如何责任肯定是跑不了。

杜勋觉得等回到京师后吴孟明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弄不好丢了差事下狱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死了一个宗室,还是镇国将军这样的中高级宗室,又得罪了那么多王府包括地方和朝堂上的官员,他们能放过吴孟明?自然是不可能的。

杜勋在宫中这么多年早就学会了如何自保,这时候的杜勋已经想好了怎么把责任全部推到吴孟明头上的办法。常言说的好,死道友不死贫道,他杜勋总不能跟着吴孟明一起倒霉吧?

当即附和着骂了几句周安民,杜勋叹道:“既然皇爷已经下旨,你我还是遵旨尽快回京吧,等到了京师向皇爷复命,至于之后的事由皇爷决断就是了。”

“杜公公,此事难不成就此作罢?难道你不觉得这周安民必然有问题?下官觉得恒通更没表面那么简单,恐有大事在其中……。”吴孟明有些不甘心道,意图想让杜勋帮他想想办法,如果可以的话杜勋以太监的名义给崇祯皇帝那边递个消息,让他们暂缓回京,接下来的案子他吴孟明亲自出马,必然查一个水落石出不可。

反看了吴孟明一眼,杜勋摇头道:“大事?什么大事?你有证据?不如此你又能如何?吴大人,你是锦衣卫,如何查案是你的事。咱家是皇爷的奴婢,既然皇爷有旨,咱家自然要以皇爷的旨意从事。”

“吴大人如想继续追查,咱家是管不着的,反正咱家明日就动身回京,等见了皇爷,皇爷问起吴大人事,咱家自会着实禀报。”

“公公!”吴孟明顿时就急了,他很清楚要就这么打道回府,杜勋或许没事,可自己说不定就得倒霉。

不等吴孟明继续说,杜勋摆手道:“吴大人请便吧,咱家有些累了,明日还得启程返京,这路途可是不近,咱家得先去歇息。”

说完,也不再理会吴孟明,杜勋起身就走,转眼就看不见身影了。

见杜勋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又做出如此举止,吴孟明张口结舌不知如何是好,他愣愣地看着杜勋离去的方向,好一会儿紧握拳头挥手砸在大腿上,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杜勋回到自己住处,刚进屋没一会儿,轻轻的敲门声就传来。

清了嗓子说了一声进,一个小太监从外走了进来,进屋后回身先关上房门,接着小跑两步来到杜勋身边,把嘴凑到杜勋耳边轻声嘀咕了几句。

“周大人如此说?”杜勋听完眼睛顿时一亮,急忙问道。

“回爹的话,儿子不敢欺瞒,周大人就是这么说的。”小太监点头,然后从怀中取出两件东西递上:“这是周大人让爹替他给皇爷的折子,还有周大人给爹的孝敬,另外周大人还说了,这一次多亏了爹周旋,对爹感激不尽,以后如有差遣,只要递个话即可……。”

杜勋微微点头,接过后并没有马上看,而是摆了摆手。那小太监很是知趣,当即就转身离开。等他出了房间,关上房门后,杜勋这才细看这两件东西,其中一件是以山西锦衣卫给崇祯皇帝的折子,打开折子看了里面内容,看完后杜勋彻底松了一口气,周安民在折子里替自己说了不少好话,而且还把一些问题全部把他从中摘了出去,推给了吴孟明。非但如此,按照折里的说法,他杜勋这一次不仅无过,还是有功的,其他不说,仅仅是查抄范家的家财包括和几个地方官员的财产,就给崇祯皇帝带去了不少的好处。

至于另一件东西,打开信封一看杜勋就笑了,里面居然装着厚厚一叠恒通的银票,清点了一下,居然有一万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银票私下交给他意味着什么?杜勋自然心知肚明,此时此刻他更为清楚恒通必然和周安民有瓜葛,要不然周安民也不会这么做。

可就算知道又如何呢?他杜勋又不是吴孟明,何况眼下崇祯皇帝都已有了决定,继续追究这些对自己非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麻烦,杜勋又不傻怎么会这么干呢?

现在收了好处,装着不知,甚至在崇祯皇帝面前掩饰一番岂非更妥当些?而且恒通一事本就是空穴来风,根本就没真凭实据,现在又出了介休范家的事,他杜勋早就想好怎么回禀崇祯皇帝了,以他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宠信程度再加这三寸不烂之舌,把这件事遮掩过去并非难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