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五百一十章 师爷爷来了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五百一十章 师爷爷来了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兴祚因为没把孙承宗的警告放在心上,或许是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当他得知有小股的八旗和蒙古兵押送物资和人丁出现之后,他根本就没多想就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这仗和刘兴祚预料的差不多,打得很是顺利,阵斩几十八旗和蒙古兵外,还缴获了物资和解救了被建奴掠走的百姓。

打完这一仗,刘兴祚的步兵押解着缴获先行一步,自己带骑兵在附近搜索了一番,搜索到翌日这才回军,但他根本不知道就在他往回走的时候阿巴泰已经先行一步去堵他的后路了,而济尔哈朗也没闲着,领军在后面不急不慢地追赶,等着刘兴祚自己钻进埋伏圈。

刘兴祚带着部队对此丝毫无知,由于回军的原因他的行军速度并不快,而且加上刚刚打了一场胜仗,刘兴祚根本就没想过建奴会算计自己。在部队行至两灰口的时候,前方突然出现了阿巴泰的兵马,直接堵住了他的去路。正当刘兴祚惊愕之下仓促应战的时候,后方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济尔哈朗从他的部队后面出现,两支建奴精锐八旗军一前一后直接把他夹在了两灰口内,令他进退两难。

面对这样的变化,刘兴祚一瞬间就明白自己中计了,可这时候他没了其他选择,唯一可能做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投降,一个是死战。

投降是绝对不可能投降的,作为满清叛将刘兴祚很清楚皇太极早就想杀他后快乐,投降同样也是一条死路,既然如此倒不如死战,集中力量和对方拼杀一番,说不定还能冲出去。

就这样,大战爆发,刘兴祚带着他的精锐骑兵和阿巴泰、济尔哈朗两部殊死决战,由于战事爆发突然,正在行军过程中的刘兴祚连盔甲都没来得及穿,直接就带部下应战。

这一仗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刘兴祚虽然作战勇猛,他的骑兵也悍不畏死,可面对早就有准备,无论从人数还是战斗力都强过自己的八旗精锐,最终刘兴祚还是败了。

奋战到底,刘兴祚最后中箭身亡壮烈殉国,他的精锐骑兵百不存一,就连刘兴祚的弟弟刘兴贤也没能逃脱,被阿巴泰生俘。

战后,阿巴泰等人在战场上找到刘兴祚的尸体,把其尸带了回去给皇太极看,皇太极看见尸体后很是高兴,当即下令把刘兴祚尸体碎尸万段,以泄心头之恨。

可怜刘兴祚死后不仅给建奴开膛破腹,更没能留下全尸。

刘兴祚死后,孙承宗很快就得知了消息,孙承宗心中悲痛不已,更为刘兴祚的忠义深感之德。为此孙承宗亲笔向崇祯皇帝写了奏折,以奏明刘兴祚兵败身亡的经过,同时恳请崇祯皇帝善待刘兴祚余部,让其弟刘兴基统帅余部,继其参将之职,同时朝廷给与刘兴祚身后恩德。

崇祯皇帝接到消息后同样也心中悲痛,更为刘兴祚的遭遇感动。崇祯皇帝下旨升刘兴祚三级,授予他的儿子刘大缙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职。此外,崇祯皇帝还热议为刘兴祚赐祭六坛,造坟安葬,以示身后荣恩。

因为孙承宗的缘故,京师情况得到了极大好转,随着皇太极的主力把注意力从京师转移到蓟州到遵化一线,在京畿纵横的八旗兵逐步离开了京师,这让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其他各地的勤王军也开始陆续抵达京师,使得在宣大军遭受巨大损失后的兵力得到了补充,也让黑云龙等人的心彻底放了下来。如果一切按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的话,京师安危不再会有太大问题,恐怕过不了多久皇太极就要回军了,等皇太极北出长城后,大明面临的这场危机就能渡过。

“先生,您说建奴还会回来么?”营帐中,黑云龙忧心忡忡对朱慎锥问道。

这个问题朱慎锥也在考虑,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皇太极已放弃了继续进攻京师的意图,其原因有三。

第一,京师不是那么好打的,哪怕打残了宣大军,可关宁军还在,再加上京师的城高墙厚还有火器之利,皇太极要拿下京师的可能微乎其微。

第二,孙承宗的战术变化已经打到了皇太极的痛处,皇太极把主力从京师附近撤走就是担心孙承宗切断他的后路。虽然建奴回师后战场从京师转移到了蓟州到遵化一带,而且建奴还有意图进攻山海关一线的意图,从这些举动来看,皇太极头脑很是清醒,他之所以这样打就是避免孙承宗把这一线连成一片,封锁自己的退路,从而造成关门打狗的姿态,他现在在和孙承宗抢时间,以点破面猛攻永平等地,打破孙承宗的布局。

至于第三就是各路的勤王军已经陆续抵达京师了,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皇太极的八旗再厉害,连同蒙古兵加起来也不过六万多人,之前和明军作战还有损失,就算临时拉附庸兵参战,皇太极前前后后也损失了好几千人,实力已没有最初攻进长城时那么强大了。

综合上述情况判断,朱慎锥认为目前京师的困局已经基本解了,皇太极应该不会再掉头来打京师,必须先保证自己的退路安全。不过这个判断虽然可能很大,但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准确,毕竟战场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万一忽略了京师防御被皇太极抓到机会掉头再来攻也不是没这个可能,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皇太极找到破绽的机会,配合孙承宗继续给皇太极施加压力,逼迫建奴回军。

“先生说的有理,这几日我推算战局也是如此认为,如能早一日逼得建奴离开,也能彻底放下心来。只是……哎,可惜了……可惜了……。”黑云龙边说边摇头,长吁短叹。

黑云龙心中在想什么朱慎锥很清楚,因为他也觉得可惜。

话说现在的局势改变完全是因为孙承宗的缘故,如果不是孙承宗在满桂战死后果断调整战术,皇太极恐怕还在围攻京师呢。

联想到之前孙承宗给崇祯皇帝出的主意,当时孙承宗就建议崇祯皇帝采取自己的办法,调集大军直接堵住建奴的退路,然后以在京师的宣大军和其他勤王部队为力量拖住皇太极北逃,只要争取到时间,一旦彻底拿下蓟州到遵化一线,那么皇太极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优柔寡断,根本就没接受孙承宗的建议。而且他前几日给了孙承宗最高的军事指挥权,过了几日后突然又出尔反尔,直接把孙承宗给打发到通州去了,这才导致了之后满桂临时接管京师各部,被催促着出兵作战,仓促之下宣大军惨败,满桂等人战死的恶劣后果。

虽然现在孙承宗采取的战术和他之前建议崇祯皇帝的相差不多,可实际上此一时彼一时,效果完全不同。

当时宣大军主力还在,满桂等人也都活着,孙承宗的谋划成功率极大,手中能调用的兵力也比现在强上不少。一旦发动,孙承宗完全可以通过宣大军暂时拖延皇太极北上的时间,再加上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和行军速度,也可以配合山海关的明军和马世龙等部快速占据蓟州到遵化一线,直接赶在皇太极反应过来之前关上大门。

可现在呢?宣大军残了,满桂没了,孙承宗已没了拖住皇太极阻拦对方及时北上的强大军力。再加上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一直都在京师,也没北上,孙承宗手里只能依靠马世龙的部队再加上临时从山海关调来的辽东二流部队去堵口子。

这些部队无论从人数还是战斗力都不算强,面对建奴在蓟州和遵化一线的留守部队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相反,两者相比明军还差一些,这也是孙承宗一开始两战皆败的缘故,可就算这样他的意图也让皇太极吓了一大跳,接到消息后火速丢下京师回兵北上,因为皇太极太了解孙承宗这个老家伙了,这可不是一般人,一旦被堵住后路,他的大军就岌岌可危了。

从这些来看,孙承宗现在的战术对于之前的谋划而言天差地远。如果按照之前的谋划是可以全歼至少也能给与建奴沉痛打击的。可如今至多也就做到了围魏救赵的结果,把战火从京师转移到了蓟州到遵化一线,让京师脱离了险境罢了。

接下来情况会有什么变化,皇太极又会怎么做,谁都无法知晓,他们只能静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

正当黑云龙和朱慎锥探讨之后战局可能的时候,李佑来了,他在帐外通报了一声,入帐后见黑云龙在,迟疑之间却没有说出来意。

“军中还有军务,如此就不打搅先生了,末将先告辞。”黑云龙也是有眼色的,见李佑这样子分明就是有什么事要说,自己在不方便开口,当即装着什么都没看见,笑着起身说道。

“我送送黑帅。”朱慎锥笑着也起身,开口道。

黑云龙也不推辞,两人说着话出了帐,到了帐外双方拱手行礼,黑云龙快步就朝自己的中军走去,等黑云龙离开后,朱慎锥这才收回了目光,低声问李佑何事。

“六爷,王指挥使到了。”

“王指挥使?”朱慎锥一愣,李佑点点头轻声提醒:“就是王老爷子,俺的师爷爷……。”

朱慎锥瞬间回过神,连忙问:“老爷子来了?人呢?什么时候到的?快!快带我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