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五百零九章 永平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五百零九章 永平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黑云龙升了官,可心情却不怎么样,也许是因为满桂等人的战死缘故,又或者是朝廷对将士们的苛刻再加上崇祯皇帝对臣子的这种态度让黑云龙心中很是不忿,可这又能如何呢?作为大明的将领,面对如今这样的局面,他也没有其他选择。

一壶酒喝完,黑云龙起身离去,刚经历了一场大败,他作为现在的主将还有许多事要安排,尤其是皇太极依旧虎视眈眈,不得不防。

送走了黑云龙,朱慎锥心中暗暗叹息,不过眼下不是想其他事的时候,大敌当前,关键还是要解决建奴问题,可凭着大败后的宣大军残部再加上关宁军,现在的明军只能勉强维持守势。

宣大军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通州,正在通州整顿军队的孙承宗得知后神色凝重,他没想到自己离开京师后才这几日就发生了这样的大事,而满桂的战死更让原本能够固收的京师明军损失惨重,如果皇太极继续猛攻京师,京师的危险不言而喻,尤其是崇祯皇帝的态度更会让战局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

这时候孙承宗再也不迟疑,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来给京师解围。孙承宗直接带兵从通州北上,然后西进,和马世龙的部队合兵一处,此外传令山海关的辽东军队对关内进行增援,以加强手中的军事力量。

等孙承宗率部赶到蓟州附近,和马世龙合兵后,双方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此外辽东军也向西增援,约有一万七千人的军队,两部加起来三万两千人,从军力而言可以和建奴打一打了。

援兵抵达位置后,孙承宗下令各部明军对蓟州附近的八旗实施作战,双方围绕蓟州开战。

连续两战,明军先后不敌八旗被击败,不过孙承宗不愧是孙承宗,虽败却不乱,而且通过这两仗给予了八旗兵不小的杀伤,其中褚英之子杜受负伤,阿济格所乘的战马被击毙,其本人差一点阵亡。

除此之外,八旗中高级将领战死七人,给气焰嚣张的皇太极一个狠狠打击。

因为孙承宗主动在蓟州挑起战端,逼迫皇太极的主力把目标从京师转移到蓟州、遵化一线,摆出一副要不顾一切代价截断皇太极后路的姿态。面对明军这样的变化,皇太极不得不抽身回兵应对北边的孙承宗,因为皇太极很清楚,一旦蓟州到遵化一线被明军占据,那么自己退往草原的退路就断了,没了退路他的大军在大明腹地极其危险,身经百战的皇太极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只能调转头来先对付孙承宗再说。

可孙承宗哪里是这么好对付的,这两场败仗早就在他预料之中,虽从战况来看明军败了,可同样也给了八旗带来了损失,尤其是借着在蓟州开战,孙承宗直接把皇太极的主力从京师吸引到了蓟州方向,变相缓解了京师的困境。

两战之后,孙承宗让马世龙率部驻守蓟州城,严密监视八旗的动向,摆出一副随时截断皇太极退路的姿态。同时,孙承宗向前来增援的刘兴祚下令,让其驻守永平,配合在蓟州的马世龙一东一西,摆出夹击之势。

但没想到刘兴祚带兵抵达永平的时候,永平城的官员却拒绝刘兴祚的军队入城,理由是城中粮草不足,无法供应大军。

刘兴祚心里明白这是永平的官员故意所为,可又对此无能为力。

刘兴祚原本就是降将,是最早跟随努尔哈赤起兵的辽东明人之一,曾经受过努尔哈赤重用。

但因为努尔哈赤骨子里看不上明人,又很防备刘兴祚,使得刘兴祚之后对努尔哈赤很是不满,自天启二年起刘兴祚就暗通大明,私下投靠了毛文龙,给大明不断输送情报。

后来因为事发,刘兴祚差一点就被努尔哈赤砍了脑袋,考虑到他之前的功劳这才留下一命,却剥夺了他大部分权利。等到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皇太极为巩固政权对八旗内部进行清理,排除异己打压对手,刘兴祚在那边的日子更不好过。

一不做二不休,这时候刘兴祚知道自己继续留在皇太极那边终有一天会给皇太极要了性命,为此他诈死脱身,直接就投了皮岛的毛文龙。

投降毛文龙后,毛文龙对刘兴祚很是看重,并予重用,可谁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年袁崇焕就杀了毛文龙,毛文龙死后为安抚东江镇和分化而治,袁崇焕特意奏朝廷给刘兴祚升了参将之职并实管副将事,并让其统领东江镇四协之一。

从这点来说,刘兴祚原本就不是根正苗红的明军将领,他之前的经历复杂,在明军中属于一个异类。

毛文龙倒是信任刘兴祚,可毛文龙现在已经死了。袁崇焕也重用过他,不过当初重用他的目的是为了分毛文龙原本部下的军权,用刘兴祚作为棋子变相掌控东江镇的一协军力。

至于其他明军将领和刘兴祚关系好的寥寥无几,更不用说那些原本就看不起武将的文官了。

孙承宗这一次调刘兴祚增援关内,对刘兴祚还是很信任的,可惜孙承宗虽有节制刘兴祚的权利,可他却没有直接命令永平官员的职权,而且孙承宗现在人也不在永平,没办法给刘兴祚撑腰,在永平城的官员拒绝刘兴祚入城之后,刘兴祚无奈只能带着兵在永平郊外相机作战,同时把此事派人汇报给孙承宗。

刘兴祚在永平城外收拢明军残部,率军同八旗进行周旋。当发现建奴一部正押送着从京畿掠夺而来的物资和人丁准备由遵化返回草原的时候,刘兴祚果断察觉到了战机,他连忙召集部队准备趁此机会偷袭建奴,给建奴来一次狠的。

因为刘兴祚的准备充分,押送物资和人丁的建奴也不是八旗的真正精锐,刘兴祚的这次偷袭很是顺利。这日深夜,刘兴祚率部悄悄摸到了建奴大营附近,趁建奴毫无防备之下突然发动进攻,在攻进大营的时候,刘兴祚还利用了自己和其部下原本就在努尔哈赤手下的优势,一边放火杀人,一边用满语大呼“败了败了!快逃命啊!”之类的话,黑暗中建奴根本就搞不明白明军来了多少人,耳边又听到熟悉的满语此起彼伏,一时间全都惶恐不安,争相逃命,被刘兴祚顺势杀得大败。

此战,刘兴祚以八百人的精锐骑兵再加上一千多步兵直接打垮了三千建奴,杀了对方五百多人,剩余的建奴狼狈之下四处逃窜。

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明军的威风,更救下了被建奴掠走的百姓数千人,缴获物资无数,让刘兴祚扬眉吐气。

战后,刘兴祚把捷报送往孙承宗处,孙承宗接到捷报极为高兴,同时派人提醒刘兴祚不要因为这仗胜利就过于轻视,让刘兴祚谨慎从事,千万别擅自出击,他的主要任务是驻守好永平,只要永平在手,建奴就拿他没有办法。

可惜孙承宗的提醒刘兴祚并没放在心上,一战而胜的刘兴祚为了证明自己并没有按照孙承宗的意思以永平为基固守,相反他打算继续找寻战机,用建奴的人头来洗刷自己以前的耻辱。

两天后,又一个战机来了,当刘兴祚得知有一小股八旗和蒙古军队正在北上,同样携带了物资和掠夺的人丁后,刘兴祚很快就做出了再一次出击的决定。这一仗和前一仗一样打的很是顺利,刘兴祚亲自领兵冲阵,几个回合之下就斩杀了几十八旗和蒙古兵,驱散了其余建奴,缴获了物资和人丁。

战后刘兴祚再一次向朝廷请功,并让部下押送这些物资和人丁返回永平,而自己依旧带着主力在附近搜索逃散的八旗和蒙古兵,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让刘兴祚后悔莫及,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股被他杀的大败的建奴和蒙古人其实是皇太极给他设的套。

之前偷袭后,皇太极很快就得知了刘兴祚再永平的消息,对刘兴祚此人皇太极是恨之入骨,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了。为了解决刘兴祚,稳住自己的后路,皇太极决定先把蓟州的明军放一放,调转头先弄死刘兴祚。

就这样,皇太极派遣阿巴泰和济尔哈朗率其部下各将,领五百精锐八旗白甲再加普通八旗、蒙古附庸兵总计约四千余人星夜奔驰抵达永平附近,打算围歼刘兴祚。

到了永平附近,阿巴泰接到部下汇报,说捉到了一个明军,让部下把人带来后询问得知这明军居然是永平城的一个驻军,这个明军是从永平城逃出来的,主动投靠建奴。

询问了对方才得知永平城拒绝了刘兴祚入城驻守的要求,所以刘兴祚和他的部队一直不在永平城里,而是在永平城外。当知道这个情报后,阿巴泰和济尔哈朗同时大喜,两人一瞬间都想到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也是一个弄死刘兴祚的好机会。

区区一个永平城和刘兴祚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后者给建奴带来的威胁远大于前者。只要刘兴祚没了,那么永平城根本不足为虑,眼下关键就在刘兴祚身上,为引诱刘兴祚上钩,阿巴泰和济尔哈朗商议后决定以小股部队押送物资和人丁的方式诱骗刘兴祚出击,并且让投降他们的永平城驻军士兵给刘兴祚送去假情报。他们相信以刘兴祚的性格,一旦得知了这个消息绝对会迫不及待地出兵,只要一出兵,远离永平城,那么机会就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