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孙承宗起复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八十八章 孙承宗起复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袁崇焕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根本就没想到这点,又或者说因为突然下狱袁崇焕的心乱了,心一乱,所想的也就失去了往日的沉稳。

拿到袁崇焕的书信后,成基命连忙去见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看完这书信脸色铁青,作为大明的天子,他居然调动不了大明的军队,居然需要一个下狱的罪官靠一封书信来召回军队,这对崇祯皇帝来说不仅是耻辱,更是皇权的挑战。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太早了,眼下最要紧的是让祖大寿等人把关宁军给带回来。崇祯皇帝把信交回给成基命,让他尽快派人去追祖大寿,把这信送过去。

这时候成基命对崇祯皇帝道,为表示朝廷态度,是否可以把袁崇焕从诏狱提出来转到刑部大牢去?此外,由内阁派人出面有些不妥,最好还是让崇祯皇帝派一个可靠的太监去办这个事,更能取信于祖大寿等人。

崇祯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转狱也是一种态度,这个可以有。至于派去的人选嘛,他直接问王承恩派谁去合适,王承恩给崇祯皇帝推荐了王永祚,王永祚是大太监,司礼监成员之一,而且之前没去过关宁军中,和关宁军包括祖大寿也没矛盾,他的分量够重,是最合适的人选。

崇祯皇帝表示同意,让人把王永祚找来,直接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除了王永祚外,还有游击石柱国,这人是成基命建议的,由他带兵护送王永祚一路会安全许多。

处置完这些后,等成基命走后崇祯皇帝还是不放心,他担心万一袁崇焕喊不回来祖大寿可怎么办?眼下各地的勤王部队虽然陆续抵达京师,可京师的防御依旧薄弱,满桂虽然忠心耿耿,但满桂毕竟是武将,又是蒙古人,让他节制诸部效果并不好,如果他有足够的威望,那么关宁军也不会在祖大寿的挑唆下离开京师了。

因为这个缘故,崇祯皇帝已经在考虑由谁来节制诸部的想法了,可把朝中的诸臣从上到下都想了一遍,崇祯皇帝也没挑出合适的人选来,越想越是犯愁,眉头紧蹙,很是为难。

“皇爷,何不召回孙大人?”在一旁的王承恩见崇祯皇帝愁眉苦脸的模样,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孙大人?那位孙大人?”崇祯皇帝下意识反问。

“自然是前蓟辽督师,孙承宗孙大人。”王承恩回道。

这句话让崇祯皇帝眼前顿时一亮,对啊!怎么把他给忘了呢?

孙承宗是自己哥哥天启皇帝的老师,也是之前的蓟辽督师,更是东林党的大佬,无论在朝中还是军中威望甚高。尤其是在辽东,孙承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有人说关宁军是袁崇焕一手打造的,可实际上关宁军最早出自于孙承宗之手,因为关宁军初建的时候孙承宗就是蓟辽督师,而那时候袁崇焕仅仅只是孙承宗手下的兵备道。

当年孙承宗去了辽东后没多久就稳住了辽东局势,不仅一手创建了关宁军,还设置了固若金汤的宁锦防线,以守代攻压得建奴苦不堪言。假如不是魏忠贤进谗言逼得孙承宗去职,以孙承宗的能力恐怕建奴问题早就解决了。

而且作为袁崇焕的老上级,孙承宗出山完全可以控制住关宁军,如果他能出马,那么摆在面前的难题迎刃而解。

天启年孙承宗去职后就告老还乡了,不过他的家乡离京师并不远,就在北直隶的高阳。从高阳到京师也只不过三百里而已,快马一日就能抵达,而且高阳位于京师的西南方向,来往京师的道路并未断绝,让孙承宗火速来京委以重任,这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想到就做,崇祯皇帝越琢磨越觉得孙承宗是最合适的人选,他马上就让人拟旨,下令急召孙承宗入京,同时还拜他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召孙承宗入京起复的旨意很快发出,但从时间来看孙承宗要回到京师起码五日左右,在孙承宗没抵达之前,京师防御还要靠满桂。不过幸好这两日皇太极并没有对京师发动进攻,双方虽有小规模的战争,可八旗那边正抓紧掠夺京畿各地,没有抽调主力进攻京师,倒给了京师明军喘息之机。

王永祚在游击石柱国的护送下出了京师,马不停蹄就朝关宁军走的方向追赶。等到第三日,一行人终于遇到了关宁军的后队,连忙上前表明身份,要求见祖大寿。

祖大寿听闻王永祚带着袁崇焕的书信来追自己,下令关宁军暂缓行军,并在中军接见了王永祚。见到祖大寿后,王永祚递上了袁崇焕的书信,还有崇祯皇帝赦免关宁军诸将的手令,同时表明自己的来意,开始劝说祖大寿回军。

一开始祖大寿是不愿意回去的,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都带着队伍走了还回去干嘛?可在看完袁崇焕的信后,又看了崇祯皇帝的手书,祖大寿不由得犹豫起来,心中摇摆不定,不知道应该是回还是继续走。

这时候王永祚的三寸不烂之舌起了作用,他费心极力劝说祖大寿回心转意,同时摆事实讲道理,让祖大寿不要自误,更不要害了袁崇焕。

如果祖大寿带兵回去,那么一切既往不咎。假如他执意要回辽东,那么许多事就没办法挽回了。无论是袁崇焕或者祖大寿自己,甚至包括关宁军上下,都会被朝廷视为叛乱,关宁军再能打,难道能和朝廷抗衡?而且祖大寿和其他辽东将门都是大明臣子,难不成他们要抛弃自己的身份投靠建奴?

辽东军中将士和建奴谁没仇?辽东将门更和建奴仇深似海,为了完全可以挽回的这事赌气,从而做出不智的选择,这根本不是好选择。

在王永祚的极力劝说下,祖大寿最终还是同意了返回京师,他当即召集众将说明情况,拿出袁崇焕的书信和崇祯皇帝赦免的手书给众人传阅,等大家看完后,祖大寿告诉大家自己决定返回京师,继续和建奴作战。

这时候,众人也都表示同意,毕竟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也明白之前所为的后果。他们之所以跟着祖大寿离开京师返回辽东,那是因为担心袁崇焕下狱后牵连到自己,更担心朝廷会向关宁军下手。

从这点来说,所做的无非是自保而已。而现在不仅有了袁崇焕的书信,还有了崇祯皇帝的手书,这样一来就再也没后顾之忧了。

既然这样,那么回去也是应该的,更何况他们来京师就是和建奴作战,身为将领,尤其是辽东的将门,和建奴作战理所应当,怎么能够拒绝?

修整一日后,祖大寿带着关宁军掉头返回京师,等军队浩浩荡荡朝着京师开去时,王永祚终于露出了笑容。不管怎么说,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也没有辜负崇祯皇帝所托,等回到宫中崇祯皇帝必然会重赏自己。

在祖大寿回到京师的前两日,接到圣旨连夜启程的孙承宗也终于赶到了京师。

抵达京师当天,风尘仆仆的孙承宗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崇祯皇帝派来的人接入了宫中,在平台见到了崇祯皇帝。

“老臣孙承宗,叩见陛下……。”见到崇祯皇帝,孙承宗连忙大礼参拜,还没等他行礼,崇祯皇帝急忙就起身上前把孙承宗搀扶起来。

“孙老师不必如此,快快请起!”虽然孙承宗是天启皇帝的老师不是自己的老师,不过孙承宗当初教天启皇帝读书时那时候年龄还小的崇祯皇帝因为兄弟情深,陪同天启皇帝听过孙承宗几堂课,所以现在崇祯皇帝以老师称呼孙承宗倒也不为过。

“老臣谢恩……。”

“王承恩!”

“奴婢在!”

“给朕的孙老师搬个凳子来。”

“是!”

话音刚落,王承恩就亲自搬来一个锦凳摆在崇祯皇帝的下首,孙承宗再一次谢过崇祯皇帝,又冲王承恩点头表示谢意,这才稳稳坐了下来。

崇祯皇帝先问了孙承宗的身体情况,孙承宗表示自己身体不错,虽然年纪大了可吃得下睡得着,就算是提兵上阵也是没有问题。

孙承宗人老成精,哪里不知道崇祯皇帝起复自己的目的?他在家乡时就听说了建奴围攻京师的消息,等到崇祯皇帝的旨意一到,他就知道朝廷的想法。

此外,还有袁崇焕下狱一事孙承宗在来京路上也听说了,得知袁崇焕被打入诏狱,孙承宗许久没说话,最终长叹一声。

对于袁崇焕的下场,孙承宗实在是不看好,他很清楚这一次袁崇焕恐怕过不去了。想到当年袁崇焕在自己手下的往事,孙承宗不由得感慨和惋惜,在他看来袁崇焕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可同样也有着极大的性格缺陷。

早些年,袁崇焕身上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如果不是孙承宗护着袁崇焕哪里会有后来的步步高升?可现在孙承宗有些后悔自己当年过于护袁崇焕了,如果知道今天,孙承宗必然不会再这么做。

其实早些时候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的消息传来,孙承宗就被袁崇焕所举惊的目瞪口呆,他怎么都没想到袁崇焕会如此大胆,以蓟辽督师名义居然斩杀一品武将,而且还是毛文龙这样的大将。

当时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缘由别人不清楚,但孙承宗看得明明白白,更知道袁崇焕之所以向毛文龙动手完全不是因为蓟辽大局,而是出于私怨和盯上了毛文龙的贸易运输线。

当年袁崇焕当兵备道的时候就干过类似的事,为此孙承宗就痛骂过袁崇焕,直接斥问袁崇焕胆大妄为擅杀将领,尤其是没有经过任何程序,也没有尚方宝剑和王命旗牌的情况下就杀人,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当时袁崇焕认错态度不错,可没想袁崇焕其实根本没把自己的警告放在心里,他倒是记得自己所说的后两句话了,现在杀了毛文龙,尚方宝剑和王命旗牌却是不缺,可他这样大胆却不想想哪怕有这种玩意,像毛文龙这样级别的将领是能他杀的么?从那天起,孙承宗就不看好袁崇焕,担心袁崇焕这样玩火终究有一日会引火自焚,果然结果不出预料,这一次袁崇焕被下狱十有八九逃不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