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圣旨到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七十五章 圣旨到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元化的这番话让袁崇焕顿时心动,说句实话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从目前收到的消息,从蓟州而入境的建奴八旗就是皇太极亲领的,而且是八旗的精锐和主力。

既然皇太极和八旗主力都在遵化到蓟州一带,那么辽东必然空虚。如果这时候集结辽东的明军主力反其道而行,挥师进攻辽东,哪怕八旗兵再能打也不是军力强盛的辽东各部对手。

再加上皮岛的东江镇配合,两路夹击直取沈阳,哪怕最终拿不下沈阳,收复之前的失地也不难。而且一旦这么做了,皇太极的老巢就危险了,就算皇太极不顾老巢去打京师,如果能拿下沈阳,整个辽东建奴必然崩溃,到时候皇太极就算打下了京师也成了无根之萍,别说六万八旗兵了,就算是十万、二十万又如何?

一旦丢失了老巢,建奴在大明境内根本不足为惧,等到四面八方的勤王兵马一至,把北进草原的大门一关,形成关门打狗姿态,皇太极和他的八旗精锐进退两难,其结局只有败亡的可能。

当然,这么做的话等于放弃了救援京师,风险极大。可俗话说的好,风险越大回报越高,能一战解决辽东问题,冒点风险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京师哪里有这么好打的?要知道京师还有三大营在呢,这是拱卫京师的京营部队,足有十多万人。

虽然袁崇焕也知道如今的三大营早就不是最初的三大营了,战斗力低下,吃空饷的情况严重,可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不堪凑合凑合拉出三四万人马肯定是有的。

再者,京师周边还有其他卫所军队,紧急调动还能凑出好几万人,而且整个京师内有三十五万人口,如果加上京城郊区的人口足足有八十万。

这么多人,抽调青壮又能组织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凭借这些军队野战虽然干不过皇太极的八旗精锐,可仅仅是守城的绝对没有问题。

大明建国以来,京师不是没被围过,先不说土木堡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仅仅嘉靖二十九年的蒙古军队兵临京师,那时候京师同样缺兵少将,不一样挡住了蒙古人么?

此外袁崇焕已经得到消息,蓟州和遵化的情况京师那边已经知道了,崇祯皇帝已开始调动各地军队来京,等到四面八方的勤王明军赶到,皇太极要靠手里的八旗打破京师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越琢磨,越是心动。袁崇焕仿佛看见了他所承诺的五年平辽成了事实,假如按照孙元化的建议,成功的可能极大,一战而解决辽东,彻底灭掉建奴,那么他袁崇焕必然名留青史。

就当袁崇焕为之动心,差一点准备开口同意孙元化的建议时,突然有军士来报,说皇帝派来的天使到了。

连忙中止会议,袁崇焕急急出了帅府,到了外面一眼就看见几个风尘仆仆的人刚刚下马,其中领头的一个是个太监。

“蓟辽督师袁崇焕何在!”那太监一手托着明黄布囊装着的圣旨,用略有尖锐的嗓音开口道。

“臣袁崇焕见过天使……。”袁崇焕连忙上前行礼。

那太监高声说道:“陛下有旨!”

袁崇焕应了一声,这时候下人已抬来香案等物就地摆开,袁崇焕带着部下朝圣旨跪倒,太监取出圣旨展开当众读了起来,圣旨内容并不长,意思也很简单,崇祯皇帝在圣旨中告诉袁崇焕京师方面已做好了准备,兵部已调大同、宣府和各地军队快速赶赴京师,如果来犯的是建奴,那么袁崇焕正好利用“彼劳我逸、彼客我主”的主场优势予以歼灭敌军。

此外,为统一指挥,崇祯皇帝授于袁崇焕调度各路援军之权,务必做到对敌人着实剿杀,令贼人匹马不回的地步。

宣读完圣旨后,袁崇焕磕首领旨,太监正色把圣旨交给了袁崇焕,并叮嘱袁崇焕几句,意思无非是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寄予厚望,希望袁崇焕不要让崇祯皇帝失望等等。

接着,袁崇焕派人把来使带下去休息,等太监和前来的人走后,他手拿着刚刚接到的圣旨沉思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出兵蓟州,把皇太极拦在蓟西。

“袁大人!”孙元化没想到袁崇焕没有选择他的建议,反而要带兵千万蓟州寻皇太极交战,顿时大惊。正要再劝,却被袁崇焕严厉的目光给制止了。

接着,袁崇焕直接调兵遣将,点名让最信任的祖大寿领关宁军主力由山海关出兵,直接前往蓟州堵截皇太极的八旗兵。

同时袁崇焕因为有了崇祯皇帝全权指挥的圣旨,他连续又发出了几道命令,让斥候快马把命令下达增援京师的各部军队。

其中命令已出发蓟州的昌平总兵尤世威返回昌平,保护皇陵,宣府总兵侯世禄前往三河防守,防止后金向西奔袭,大同总兵满桂退护京师,只留下保定总兵曹鸣雷同自己和祖大寿所率的关宁军在蓟州汇合。

一道道命令下达后,袁崇焕的目光在众人面前扫过,特意交代大家除了跟随自己前往蓟州的军将和部队外,其余留守各部不得擅动,安心做好辽东的防御,等待后续命令,如有违背,他袁崇焕必然不饶。

说着这些话,袁崇焕最终把目光落到了孙元化的身上,孙元化心中一沉就明白袁崇焕这话表面是说给大家听的,实际上却是告诫自己。

等安排完后,袁崇焕摆手让众人退下各自准备,两个时辰后先锋先行,主力半日后出动,众人应声称喏,陆续离开了帅府,而这时候正要跟着一起离开的孙元化却被袁崇焕给喊住了。

“初阳!”

“大人对下官有何吩咐?”孙元化停下脚步,转身问道。

袁崇焕向他招招手,示意孙元化在他身边坐下,孙元化走到近前,在袁崇焕的下首坐下。

“初阳是否埋怨我未采纳你的建议?”没了外人,袁崇焕的语气很是缓和,轻声问。

孙元化默默摇头,却不说话。

袁崇焕叹了口气:“初阳呀,你的建议的确不错,如能成,不仅能直捣黄龙,甚至还可一战而定辽东。可是刚才天使送来的圣旨你也看见了,陛下已有决断,命我火速增援,并统领各部军力歼敌建奴,我虽是蓟辽督师,可陛下才是大明天子,我身为臣子,陛下的决定如何能违背?”

“可是袁大人,如果回援京畿先不说能不能在蓟西挡住建奴南下,哪怕就算勉强挡住,以建奴八旗凶悍,我关宁军必然损失巨大。此外,建奴也不会傻傻等着我军截断其去路,一旦提前西进或者南下,直接进入京畿,以骑兵的速度根本不是我步军能追得上的,到时候必然被建奴牵着鼻子走。”

“袁大人,您领兵已久,同建奴交手多年,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建奴主力就在蓟州,哪怕我关宁军不回援,以京畿我明军各部力量守住京师绝对没有问题,而建奴倾巢而出,辽东空虚是必然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只要我部趁此机会挥师东进,辽东必平!”

“我知道,我知道……。”见孙元化依旧想劝服自己,袁崇焕叹声点头,他安慰了孙元化几句,说道:“伱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可身为臣子却又不能这样做,如陛下未有圣旨,或尚可一试,可陛下的圣旨都到了,难不成我能违旨行事么?如这样的话,陛下必然不会饶我,等到那时候,我就算有再大功劳也必然获罪夺职啊!”

孙元化急道:“袁大人,如抗旨不尊,固然有这个可能,但集结辽东军力一举平定辽东的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如果放过就再也不会有了。而且只要袁大人能在辽东一战而定,皇太极其八旗主力肯定不战自溃,京师之危也就解了。到时候哪怕陛下怪罪袁大人,那也是值得的,更何况陛下对袁大人一向信任有加,只要袁大人能做到平定辽东,付出一些代价,想来陛下最后也能想明白,不会问罪于大人啊!”

“万一呢?”袁崇焕反问:“万一不救京畿,挥军东进却未能灭掉建奴,而京畿又被建奴围攻,陛下会如何想?满朝文武又如何想?这天下人又如何看待我袁崇焕?难道你能确保不救援京畿东进沈阳一定能胜?如到那一步,我袁崇焕如何向陛下,向大明,向天下交代?”

“初阳呀,天下事哪里有你想象的这么容易,尤其是眼下的事不仅仅只是兵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身为蓟辽督师,不能随心所欲,只看着眼前战局啊!”

袁崇焕的话带着一丝无奈,其实他如何不知道孙元化的建议是对的呢?可就和他说的那样,他只是蓟辽督师,不是大明的皇帝,他根本不敢冒这个风险,一旦出了点差错,那么大明就完了,而他袁崇焕也必然被世人所唾弃。

自从来辽东领军以来,从最初的监军做到兵备道,再从兵备道做到巡抚、经略和现在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几乎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拥有的越多,顾虑也就越多,考虑方方面面,他已没有刚刚来辽东时候的冒险精神了,更何况崇祯皇帝又给了他这么一道圣旨,假如他抗旨不遵不顾京畿安慰硬要去打辽东的话,先不说能不能达到目的,就算真的赢了,仅凭这点他袁崇焕就落不到好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