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六十四章 明哲保身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六十四章 明哲保身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元化之所以能被袁崇焕重视,并且亲自向崇祯皇帝讨要此人根本原因是孙元化在火器上的本事。

袁崇焕心里很清楚,以辽东明军的军力要和八旗交战野战是不成的,唯一能有优势的就是防守。而在防守之中,火器的运用最为重要,作为火器专家的孙元化是他目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了,而且孙元化和自己共过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算不错,这才会把想办法把孙元化弄来辽东。

孙元化来辽东之前是带着信心和抱负来的,毕竟他对袁崇焕的感官不错,而且袁崇焕在崇祯皇帝面前五年平辽的事他也听说过,等到袁崇焕正式成为蓟辽督师后,在孙元化的心中更对袁崇焕抱有极大期望。

孙元化觉得能够在这样一个人手下干是件好事,平辽不仅是国家大事,更能在辽东战场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火器专家的他更期待自己能在辽东战场上通过火器给与建奴最大的杀伤,等到平定辽东那天,他作为袁崇焕的部下,说不定还能名垂青史呢。

可到了辽东后没多久,孙元化就有些后悔来辽东了。先是在宁远呆了几日就突然听说了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的消息,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孙元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还以为是玩笑呢,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开这样的玩笑?

等确定是真事时,孙元化当场就傻眼了,和其他人相比孙元化没有半点高兴的想法,作为曾经的兵部主事,孙元化怎么会不知道毛文龙在辽东的重要性呢?而且孙元化还是不折不扣的文官,他和那些丘八们不一样,作为正统文官出身的他当然明白袁崇焕这样做的违法性。

堂堂正一品大将,在没有皇帝圣旨,也没经过三法司审判下,直接动用尚方宝剑,用那些根本没有实据的罪名斩杀,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这种事可以说是闻所未闻,就连当初魏忠贤权势滔天的时候也没这么干过啊,可偏偏袁崇焕就这么干了。

等袁崇焕回到宁远的时候,孙元化就直接质问袁崇焕为何要这么干,为什么一定要杀毛文龙。虽然袁崇焕给出了一些理由,事后崇祯皇帝也替袁崇焕遮掩一二,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可在孙元化的心中,他依旧认为毛文龙不应该杀,就此对袁崇焕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

而现在袁崇焕又卖掉了辽东大批军粮,这些军粮明面上是给蒙古人,可实际上却落到了建奴手里。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袁崇焕对赵率教的打压和排挤,这哪里是为国为民的君子所做的事?在孙元化看来,袁崇焕的这些作为完全背离了初衷,现在的袁崇焕已经不是自己所印象中的袁崇焕了。

失望,失落在孙元化内心滋生,可惜他没有赵率教的勇气,更不可能明着反对袁崇焕。孙元化向来是一个好脾气的人,这个性子实际上也是有些软弱的,从个人能力和对火器的技术各方面来说孙元化都不差,只可惜孙元化的性格注定了他并不适合当一把手,更不可能和赵率教那样采取激烈反对甚至举报的反应。

所以在面临这些情况时,孙元化最终采取了装聋作哑的姿态,他虽然没有同流合污,可却也没有勇气去反对袁崇焕,只能当一个把脑袋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心中的苦闷和矛盾让孙元化很不好受,他只能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这些情况告诉自己的好友徐宪成。

不久后,徐宪成就接到了孙元化来的信,起初打开信的时候还是很高兴的,自从上次送孙元化去辽东离别之后,两人已有近三月未见了,也不知道孙元化在辽东的情况如何,眼下好友来信,当然是让人开心的事。

可当打开信细看,看了没多久后徐宪成的表情就严肃起来,等把信看完,他的眉头更是紧皱,脸色很是难看。

“怎么了?孙兄在信上说了什么?你怎么这副样子?”李信见他神态凝重,忍不住问道。

“你自己看吧。”徐宪成随手把信递给了他,李信接过信一目三行就看了起来,等他看完信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怒色,抬手一巴掌就重重拍在了桌几上。

孙元化在信中并没有直言,只是婉转地说了一些事,并阐述了他面对这些的苦闷和纠结。但徐宪成和李信可不是普通人,他们两人对于朝局很是了解,而且因为孙元化的缘故,近期对辽东的情况也一直密切关注,随着信中所说的那些,再加上实际的印证和猜测,基本情况就八九不离十了。

“原以为袁崇焕是个能臣,有他在辽东我大明安然无恙,可谁想到他居然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此欺上瞒下胆大妄为,所作所为简直令人发指!”

李信毫无顾虑地骂道,李信虽是读书人,可性格脾气却直爽的很,而且他少年好武,不仅有一身好武艺,而且还熟读兵书,对军事颇有研究。

一直以来,他对袁崇焕的感官还是不错的,毕竟当年袁崇焕在宁远大捷不仅守住了宁远,还以炮火击伤了老奴,最终老奴伤重而亡。去年时,朝廷重启用袁崇焕,任命他为蓟辽督师主持辽东军政,袁崇焕更当着崇祯皇帝和大臣们的面说出了五年平辽的许诺,让满朝上下对袁崇焕抱有极大期望。

可没想到袁崇焕去了辽东才几个月前后就折腾出这么多事来,毛文龙的事就暂且不提了,现在居然私下和建奴议和起来,甚至还贩卖军粮给建奴,这不是资敌是什么?

五年平辽?他袁崇焕就是这么平的?先杀了大明在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被建奴视为眼中钉的毛文龙?接着又和建奴和谈,在己方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还给建奴送去粮食?如果这都能平辽?难不成建奴是傻瓜不成?李信熟读兵书,更对史书颇有研究,他还从来听说过交战双方还有这样的操作呢,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更让李信愤怒的不仅如此,还有袁崇焕对异己的打压,其中赵率教的遭遇更让李信心中不平。有这样的人担任蓟辽督师,这辽东怎么能够平得了?别说五年了,恐怕五十年都难平,说不定此消彼长之下,建奴把大明在辽东的军队给平了也有可能。

大骂几句,李信更是坐不住,站起身来就在屋里转着圈子,一副愤慨的模样。

相比李信的激动,徐宪成虽然脸色难看,可却还能坐得稳。

“徐兄,你可是朝廷命官,如今不仅是工部郎中,更有监察御史之职,眼下袁崇焕欺君罔上,暗通建奴,伱难道就坐视不管么?”见徐宪成稳稳坐着,李信忍不住就问道。

“李兄,坐……坐下来说话。”

“坐?我现在哪里还能坐得住?有这样的蓟辽督师在,辽东平定简直就是妄想,还什么五年平辽?呵呵,哈哈哈!痴人说梦呢。”李信根本不坐,挥舞着双手唾沫横飞,差一点就喷了徐宪成一脸。

徐宪成往一旁躲了躲,这才避开被“洗脸”的结局。他苦笑着起身,拉着李信强行把他按回座位上,这才劝说道:“此事的确令人气愤,可再生气又能如何呢?眼下袁崇焕圣眷在身,陛下对此人宠信无人能比,先不说这个事能不能弹劾,虽御史有风闻弹劾的权利,可一旦弹劾上去,陛下是否信也是两说。”

“你可别忘了,孙兄信中提到赵率教之事,此事你不知,我却听闻过一二,赵将军以总兵之职奏报陛下,可陛下却根本不为所动,还下旨训斥了赵将军一番。眼下如再以这事弹劾袁崇焕,陛下依旧不会为其所动,甚至会误会……。”

“怎么?你徐宪成还怕这个?身为御史,不知也就罢了,可现在事实如此,难不成你也要同光合尘坐视不理?当年你求学之时的勇气和抱负哪里去了?难不成我认识的徐宪成成了现在的样子?”李信冷冰冰地反问,看着徐宪成的神态很是严肃。

“你呀你,这脾气还是这样直,亏得你没在官场,要不然这官当不了几日就得被赶回家去。”见李信这样,徐宪成苦笑着摇头。

这话刚说话,李信开口又要反驳,徐宪成连忙安抚住他,耐心和他解释。

徐宪成告诉李信,眼下情况弹劾袁崇焕并不是好时候,袁崇焕圣眷在身深受重用,而且这个事崇祯皇帝已经知道了,也做出了结论,就连赵率教也拿他没办法。

徐宪成虽有监察御史的职务在,可他这个御史只是挂名,说实话他并不属于真正的御史,弹劾朝廷大臣,尤其是袁崇焕这样的重臣不是那么容易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就算他徐宪成上书弹劾也是没用,崇祯皇帝总不能出尔反尔吧?更不用说凭他的弹劾就能把如日中天的袁崇焕给拉下马了。

再说了他们手上也没真凭实据,哪怕风闻弹劾到时候也要查实,等到查实的时候必然会把孙元化给牵扯进去,到时候他徐宪成或许没什么,可如果因为这个事牵连到了孙元化可怎么办?

别忘记孙元化现在可是在袁崇焕的手下,辽东又是战场,一旦被袁崇焕知道他徐宪成的弹劾是因为孙元化的缘故,孙元化会是什么结果谁都无法保证。

袁崇焕心狠手辣,就连毛文龙这样级别的大将说杀就杀,赵率教这样的总兵说排挤就排挤,更不用说一个区区孙元化了。万一孙元化有个三长两短,不久等于害人好友么?难道你李信愿意眼睁睁看着孙元化倒霉?甚至不明不白的死在辽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