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二十章 阉党覆灭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二十章 阉党覆灭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崔呈秀罢官倒台后,崇祯皇帝就开始对魏忠贤下手了。

十月初,陆澄源、钱元悫、钱嘉征等陆续弹劾弹劾魏忠贤罪状,言辞极为激烈,列举了“并帝”“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克削藩封”“无圣”“滥爵”“掩边功”“朘民”“通同关节”十条“滔天之罪”,要换在以前魏忠贤根本就不担心这些,因为他背后站着的是天启皇帝。可现在崇祯皇帝不仅没有训斥陆澄源、钱元悫、钱嘉征等人,反而拿着他们的弹劾斥问魏忠贤,这让魏忠贤惶恐不安。

为了保住自己,魏忠贤在崇祯皇帝面前痛哭流涕,大喊冤枉,说自己根本没有做这些事,完全是他们的污蔑。可崇祯皇帝丝毫不为动,朝会让人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这些弹劾奏折,这一态度让魏忠贤“震恐丧魄”,再一次提出辞职。

这一次崇祯皇帝没再挽留,直接答应了魏忠贤辞职的请求,顺手也批准了徐应元养病。

说起徐应元,按理说他是崇祯皇帝的人,因为他和王承恩一样都是信王府的老人。

崇祯皇帝继位后,把徐应元和王承恩都放到了司礼监,其目的是为了分魏忠贤手里的权,替自己做事。

可看不清局势的徐应元是个彻头彻尾的草包,到了司礼监非但没有和魏忠贤争夺权利,反而依附起魏忠贤来。或许是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态度不仅蒙蔽的魏忠贤本人,就连徐应元也给骗了,自以为崇祯皇帝会和天启皇帝一样宠信魏忠贤呢,屁颠颠地直接靠了过去。

这才过了多久,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崇祯皇帝开始出手对付魏忠贤,徐应元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一切。可此时再后悔已经晚了,随着魏忠贤的辞职被批准,徐应元忐忑不安中向崇祯皇帝提出自己身体不好得了重病,需要休养,无法再胜任司礼监的职务。

看在信王府服侍自己多年的份上,崇祯皇帝还是放了徐应元一马,同意了他养病的请求,随后把司礼监的职务给了刚从南京回来的曹化淳。

逼迫魏忠贤辞职后,崇祯皇帝乘胜追击,仅过一个月不到就正式下旨将魏忠贤之罪昭告于世,贬魏忠贤至凤阳祖陵管理香火,客氏送至浣衣局收管。

就此,权势滔天的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魏公公彻底倒台,旨意下达后,魏忠贤带着随从离京,离京之日魏忠贤心情复杂,回头眺望京师,不由得黯然泪下。

离开京师,魏忠贤一路南下,朝着凤阳而去。三日后行至阜城,突然就有锦衣卫快马由京师赶来,带来了崇祯皇帝抓捕魏忠贤的旨意。

旨意中说魏忠贤“将素畜亡命之徒,身带凶刃,不胜其数,环拥随护,势若叛然”为由,下令将其逮捕至京。

听到这个消息,魏忠贤面如死灰,明白崇祯皇帝这是要自己去死,没有给他留半点余地,自己一旦回京必死无疑。

当日,魏忠贤和其党羽李朝钦两人痛饮一番后双双自缢,随着魏忠贤这么一死,天启皇帝在位时威风八面的阉党就落下了帷幕,崇祯皇帝登基才三个月不到就弄死了哥哥留给他的亲信,把这把天下对付文官集团最锋锐的刀自毁,却不知其作为埋下的帝国崩塌的隐患,而暗暗自得。

魏忠贤自杀的消息传来,崇祯皇帝立即就让人去浣衣局处死了客氏,接着下旨夺去魏良卿的宁国公爵位,再以谋反之罪名抓捕,明正典刑要杀掉魏良卿。

魏良卿被抓后还一脸茫然,他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等关进天牢,有人告诉他自己叔叔魏忠贤已经自杀,崇祯皇帝现在要对他下手,还给他扣了谋反的罪名准备砍他脑袋时,魏良卿吓得瑟瑟发抖,更是大喊冤枉。

明正典刑一日,魏良卿五花大绑被押上刑场,即将行刑时魏良卿哭喊叫嚷道:“我就是一个种地的普通农民,原本在老家呆的好好的,虽然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但日子也能勉强过去。”

“因为自己叔叔魏忠贤的缘故,突然天上降下富贵,从家乡被接来了京师。在京师这些年自己没做过什么坏事啊,安安稳稳在家呆着,无非就是吃好点喝好点,又睡了几个漂亮女人罢了。何况这些富贵从来不是自己要的,而是你们硬塞给我的。”

“就拿自己这个宁国公来说吧,自己从没想过当什么国公,完全是你崇祯皇帝强行封的我。你昨天给我爵位,把我捧上天去,今天突然说我谋反?不仅夺了刚封的国公之爵,还要砍我脑袋,做人不能这样啊!要实诚啊!就算皇帝伱也要讲道理,没你这么干的,我实在是冤枉啊……!”

可再喊冤也是无济于事,魏良卿就这样被砍了脑袋。

魏良卿伏诛后,崇祯皇帝大获全胜,随着阉党的倒台一时间满朝都是称颂马屁之声,文官们评论崇祯皇帝英明神武,是大明开国以来难得的英主,更评论崇祯皇帝诛杀魏忠贤此举“不动声色,潜移默夺,非天纵英武,何以有此”。

登基不到三月,就扳倒了权势滔天的魏忠贤,大获全胜的崇祯皇帝在一阵吹捧声中洋洋得意,自觉得当皇帝似乎也没什么难的,自己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

要不是自己比哥哥天启皇帝年幼几岁,兄弟中又排名老五的话,假如把自己换成天启皇帝当年就当了皇帝,这大明恐怕在自己手里就兴盛起来了,更不会发生什么阉党祸国殃民的事。

现在魏忠贤已经伏诛,接下来就是清除阉党余孽,一扫朝堂了。

年轻的崇祯皇帝此时此刻已被东林党和文官吹捧的晕晕乎乎,决定做出一番事业来,当一个堪比太祖、成祖的英明君主,中兴大明。

接下来,崇祯皇帝开始着手清理阉党余孽,对这件事他极其热衷,只要和魏忠贤有所联系的人,文官集团的弹劾他无不应允,一时间朝堂上受到牵连的官员无数,打击面也从清楚阉党一脉延伸到了各方面的党争。

因为崇祯皇帝受到东林党等文官集团的影响太大,他也不管那些官员和魏忠贤的牵涉有多深,更不顾这些官员是否有能力,凡是牵连到阉党的,根本不做考虑,抓的抓贬的贬杀的杀,转眼间朝堂上斗争激烈,不断有官员落马,时间一久崇祯皇帝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随着阉党的清理和许多官员的落马,各部官职缺口极大,尤其是最重要的内阁更是如此。

要知道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内阁已被阉党把持,上上下下基本都是魏忠贤的人。现在魏忠贤完了,这些阁老自然也逃不掉罢官的结局,可没了这些阁老,内阁就没办法运转了,而且其他各部也是这样,缺少的官员必须尽快补上,要不然大明怎么统治?

面对这个情况,崇祯皇帝只能着手挑选新的内阁成员,可盯着这些位置的人不少,死灰复燃的东林党和其他文官集团的成员都眼红着呢,一个个巴不得马上上位,成为下一任内阁成员。

因为这个缘故,一时间推举的内阁人选达到了数十人,这些人中近半是东林党推举的,而另一半是其他派别文官们所推举,代表着各方面的利益。

这份推举名单送到崇祯皇帝手上后,崇祯皇帝看后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刚刚当皇帝的他对这些人丝毫不熟,恐怕连面都没见过,更不知道他们的能力和实际情况。

不过,这些人都是支持自己的各方推举上来的,崇祯皇帝也不好反驳,可粥多僧少,大明的内阁人数有限,一般是三人以上,少的时候就和万历时期,内阁一人的情况也有。

数十人的名单,崇祯皇帝总不能全部同意吧?可不同意的话让他从其中挑选出合适的人入阁他也毫无头绪,因为他对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至于询问推举的各方,自然也是白搭,各方当然会向自己人说话,毕竟魏忠贤倒台后原本的内阁已经完了,内阁重建等于权利的争夺,成为阁老甚至首辅,就等于自己这边势力的增强,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己人不上台被别人抢了位置,这如何甘心?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谁入内阁的选择权交给老天爷来决定。

换而言之,就是用抽签方式来决定内阁人选。

堂堂大明帝国,仅次于皇帝,行政官员最高权利机构的内阁和其成员居然以抽签来决定人选,这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所未有的,更是历代皇朝中极为罕见的。

这样离谱的事的确就发生了,被吹捧成英主,更是大明中兴之主的崇祯皇帝开始了他戏剧般的操作,在乾清宫当着百官的面先是沐浴更衣,然后祭拜天地乞求上天保佑大明,接着把所有候选人名字写在小纸条上,放进一个金瓯中,双手捧着金瓯摇晃一番,嘴里念念有词,拿着筷子从里面夹出纸条,以确定最终入阁人选。

通过这个仪式,崇祯皇帝先挟出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群臣觉得人数太少,为了让自己人多几分入阁的把握,纷纷建议说时局艰难,请皇帝扩大阁臣数额,于是崇祯皇帝又挟出周道登、刘鸿训二人。

自此,这六人就成了崇祯皇帝登基后亲自选定的第一任内阁人选,其中选谁为首辅又经历了一番波折,最终还是以同样的方式来决定,挑选出李标作为内阁首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