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一十九章 崇祯动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一十九章 崇祯动手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战虽胜,朱慎锥这边也不是没有损失,毕竟对方是三万精锐骑兵,战斗力还是有的。

战后清点损失,朱慎锥的新军战死十五人,伤者二百一十六人,这些伤亡主要发生在正面迎敌的时候,从整个战损情况来看完全可以承受。

至于骑兵的死伤就略多了些,伤亡者达到了六百八十多人,大多是双方短兵相接时作战产生的。

再加上王海那边的伤亡情况,总伤亡近千人,达到了朱慎锥总兵力接近十分之的程度。

相比伤亡,此战的战果却是巨大的。

先后三战,林丹汗南路三万精锐骑兵有两万多人或杀或俘,当场战死者就有五千多人,更不用说负伤和被俘者,就连统兵大将因特塔布囊在最后一战也死在了王海手里。

对于俘虏者,朱慎锥没有手软,直接都杀了一干二净。

倒不是他不想把这些俘虏收为己用,可问题在于这些俘虏根本就不可能为他所用,他们都是林丹汗的精锐骑兵,也是大汗本部部落的勇士,他们的家人全在林丹汗的手上,哪怕就是当了俘虏也不可能真正成为自己人,再加上蒙古各部虽然是同一民族同一语言,但相互的习惯和风俗却有着差别,再加上这些人都是从察哈尔来的,腾格尔部却是土默特的部落,两者要融合不可能短时间就能完成。

留下这些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有着隐患,一旦发生哗变和叛乱,还会让朱慎锥顾此失彼。所以考虑之下朱慎锥索性做了直接屠杀的决定,留着他们也是麻烦,放归更不可能,唯一的选择就是送他们去见长生天了。

逃掉者近万,这些逃离战场的骑兵去了哪里谁也不清楚,有些跑到了丰州回到了林丹汗那边同时也带去了南路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有些被卜石兔给抓到,也让卜石兔得知了林丹汗南路军被灭的信息。更多的人脱离战场后四面八方乱窜,有的往察哈尔方向跑,意图回到家乡。有的不顾东西南北埋头狂奔,最终不知所踪。

更有些小股的骑兵走投无路,最终索性在草原上当了马匪,靠抢掠小部落生存,这些就是后话了。

战后,朱慎锥打扫战场,做了休整,等到王海的部队回归后,这场大战才真正落下帷幕。

接下来朱慎锥并没有往丰州去,也没向东向察哈尔方向,而是带着部队向西南方向撤退。转眼间这支军队就消失在了草原之上,谁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就连留在部落的塔娜母子也只能通过来往的斥候得知丈夫行动的方向。

南路军覆灭后,林丹汗按兵不动了几日,这才决定和卜石兔开战。

可此时卜石兔已经趁这个间隙完成了丰州粮食的收割,把粮食和人全部西撤到了归化城。

没了后顾之忧,再加上林丹汗南路军的覆灭让卜石兔压力大减,虽然他的实力依旧不是林丹汗的对手,可现在至少可以和林丹汗周旋一二了。

大战开始,林丹汗以雷霆万钧之势举兵而出,意图一战击败卜石兔。可卜石兔哪能让他如愿?正面打不过,卜石兔又不傻,他不可能明知道实力不如的情况下还和林丹汗正面决战。

解决丰州的后顾之忧,卜石兔周旋的余地就大了许多,他很聪明地和林丹汗展开了游击战术,把主力分兵避开锋芒,骑兵飘忽不定专门打林丹汗的薄弱之处,先后几次交战,各有损失,林丹汗虽占就上风,可始终无法彻底拿下卜石兔,这让林丹汗难受的很。

转眼就到了十月,林丹汗依旧没能拿下卜石兔,随着战争的持续,卜石兔应对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虽说几战下来损失也不小,可林丹汗那边也没讨得了好去,更重要的是归化城依旧在卜石兔的手上,凭借着归化城,林丹汗要彻底打败卜石兔还需要时间呢。

土默特草原上的战争刚刚开始,察哈尔草原的战争却已经结束了。

随着林丹汗西迁土默特后主动放弃额察哈尔本部,皇太极和蒙古各部的联军大获全胜,直接占领了原本属于林丹汗的察哈尔本部。

拿下察哈尔后,满清的声望在草原上达到了顶峰,尤其是皇太极在战后兑现了他之前的承诺,把整个察哈尔草原全部分给了跟随自己出兵的蒙古各部,让他们的实力和所拥有的草场面积大增。

这样的结果更让这些蒙古人对皇太极感恩戴德,更坚定了和皇太极站到一起的信念。

皇太极这么做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他之所以打察哈尔并不是要占据察哈尔,而是要对付林丹汗。

满清不是蒙古人,虽说皇太极继位以来一直鼓吹满清和蒙古一家,双方都是兄弟,可大家心里都明白满清怎么可能和蒙古人是真正的兄弟呢?更不可能是同一个民族。

亲如兄弟仅仅只是说说罢了,充其量就是统战的手段。皇太极要解决林丹汗这个后顾之忧,必须要借用蒙古各部的力量,仅靠他自己是根本不行的,而且就算拿下察哈尔,满清也不可能直接取代林丹汗来统治蒙古草原。

虽说现在的蒙古人四分五裂,林丹汗这个名义上的大汗已经名不副实,可外来者要统治蒙古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皇太极真打着这个算盘,取林丹汗而代之,那么他的那些盟友说不定马上和他翻脸。

既然做不到取而代之,那么就扶持代理人,同时挑动蒙古各部内部的矛盾,再加上用联姻和其他手段来拉拢蒙古各部,同样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皇太极就是打着这个算盘,很大方地把林丹汗的草原直接分给了下面的小弟们。做完这些事后,皇太极也没在察哈尔多停留,直接带兵就回了辽东,这样的姿态更让那些蒙古部落竖起大拇指称赞皇太极这个带头大哥实在是够意思。

不过在回去之前,皇太极和各部的头领见了面,协调划分了双方的实力范围,并且提出了让各部抽调部分能征善战的勇士加入满清。

按照皇太极的说法,大家既然是兄弟,你们也认我这个带头大哥,那么以后就是自己人了。他们满清有八旗,八旗是满清的根本,作为自己人,皇太极决定在满清八旗基础上建立蒙古八旗,作为蒙古人加入满清大家族的一种优待,只要蒙古各部同意这个要求,那么大家就是真正的自己人了。

面对皇太极的这个说法,蒙古各部很快就同意了下来,尤其是早就和满清眉来眼去又通过联姻穿了一条裤子的科尔沁部更是举双手赞同。

就这样,各部挑选部落的勇士交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在这个基础上组建了蒙古八旗,同时也彻底把这些蒙古各部拉上了自己的战车。

做完这些,皇太极返回辽东,通过察哈尔一战满清不仅得到了蒙古各部的支持,还就此组建了蒙古八旗,使得满清的在政治和军事上实力大增。

此外,林丹汗的西迁也让满清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至少身边没有了林丹汗这个战争疯子,皇太极就能彻底腾出手来做其他事。

在征服察哈尔的同时,满清也从蒙古获得了大量牛羊和其他物资,让满清物资缺乏的情况有了好转。等回到辽东后,皇太极就把目光盯上了北方索伦三族,现在解决索伦三族的机会成熟了,只要拿下索伦三族,满清不仅能解决掉黑龙江流域的隐患,更能收服能征善战的索伦部为自己征战,简直一举两得。

皇太极的目光从西转移到北方,开始布置征服索伦三族。而这个时候,南边的大明朝廷也发生了变化,此时崇祯皇帝已经登基一月有余,随着权利交接的稳固,崇祯皇帝也开始考虑处置魏忠贤一党了,这时魏忠贤也感觉到了情况很是不妙。

崇祯皇帝登基后表现出了超过他年龄的沉稳,对魏忠贤并没有马上下手,而是在魏忠贤和其党羽的试探下摆出一副继续信任的姿态,以麻痹对手。

几次试探下来,崇祯皇帝达到了目的,使得魏忠贤和阉党放松了警惕。可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暗中联合朝廷非阉党的文官集团成员开始了行动,他的目的很明确,没有直接针对魏忠贤,而是先拿魏忠贤的左膀右臂下手,也就是崔呈秀和田尔耕。

对于锦衣卫,崇祯皇帝没马上拿下田尔耕,而是任命了靠得住的人担任指挥同知,从而分了田尔耕的权利,同时也掌控了部分锦衣卫的职能。

接着,崇祯皇帝指示御史杨维垣和通政史杨所修弹劾崔呈秀,这二杨本也是阉党中人,但他们是后来投靠的阉党,实际上却一直暗中和东林党等私下交往,换句话来说他们两人是彻头彻尾的墙头草和二五仔。

由他们出面而不是东林党出面弹劾,这能避免明面上的党争,同时也挑起阉党内部的争斗,这个办法还是东林党的文官私下给崇祯建议的。崇祯一听下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当即就同意了下来,让人告诉二杨领头弹劾,只要弹劾成功,崇祯皇帝不会追究他们之前阉党的身份,不仅无过还有功,未来必定重用。

有了皇帝的承诺,二杨顿时就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在九月十六日和九月十九日两次朝会上公开弹劾崔呈秀,列举了各项罪名。

弹劾之后,崔呈秀忐忑不安,向崇祯皇帝提出了回家守制的要求,原本这种反应是官员弹劾后最正常不过的程序,一般表示避嫌态度罢了。可没想崇祯皇帝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丝毫不做挽留,直接就答应了崔呈秀的请求,这一下把崔呈秀给打懵了,一下子就成朝廷大员成了没有官职的普通人,丢掉了所有职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