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宁远之战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六十八章 宁远之战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做完这些布置后,袁崇焕召集宁远守军训话,在训话中袁崇焕慷慨激扬表示自己同宁远同存亡的决心。

战前动员上,袁崇焕不顾身份向众将士下跪,高呼“苟能同心死守,吾为牛羊以报,亦所甘也!”刺血为书以表决心,还特意弄来一把稻草放进嘴里大嚼,以表示自己所言不虚。

袁崇焕这一套如果面对读过书的人恐怕没多少用处,可对付这些头脑简单大多数连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丘八却是效果颇佳。当即宁远守军士气大振,心中无比感动,叫嚷着要和袁崇焕同生共死,坚守宁远。

安抚完将士,袁崇焕回到帅府第一时间就去了屋里,把手指往嘴里一抠就抱着恭桶哇哇吐了个昏天黑地。

直到把吞下去的那稻草全吐出后,袁崇焕这才松口了气。这些稻草可不是什么好玩意,他所谓的牛马以报也只是说说罢了,难不成他袁崇焕还真成牛马了?自己的胃口可没消化这些的可能,要不早点吐出来,弄不好得大病一场不可。

休息一晚,第二日袁崇焕亲自穿上铠甲巡视城防,每到一处不仅仔细观察城防情况,还和士兵谈话打气,这样的姿态更让满城将士为之感动。

几天后,也就是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的大军终于抵达了宁远城下,面对后金大军的抵达,站在城头的袁崇焕身子微微颤抖,这倒不是怕的,而是他心情激动所至。

在镇守宁远这几年里,袁崇焕不是没和后金交过手,作为前沿防线的宁远是后金建奴要打破封锁的第一道壁垒,这几年中后金几次来犯,双方互有交手,从整体来说明军这边依靠着宁远城坚固反而占了些便宜,使得后金几次都是无功而返。

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后金老奴努尔哈赤亲自领军,而且是倾巢而出。

宁远虽是孙承宗花了大量银子用了极大的代价几年修成的坚城,也是明军在辽东战场上向后金腹地打下的一颗钉子。但整个宁远城的兵力其实不多,眼下宁远的守军也不过一万而已,而面对的却是后金的主力,更重要的是带兵的人是努尔哈赤。

一直以来,袁崇焕都认为自己文武全才,其才能丝毫不亚于孙承宗。虽然他不仅被孙承宗看重,如今更投了魏忠贤,在孙承宗去职后,袁崇焕没能接替蓟辽督师职务,而朝廷也撤掉了蓟辽督师之职,再以辽东经略替代。

按理说,高第担任经略后,辽东巡抚的位置应该落到他的头上。可惜的是袁崇焕之前刚刚升官,眼下朝中争斗激烈,魏忠贤告诉他辽东巡抚的职位要等一等,眼下再升袁崇焕的官有些难度,不过让他放心,辽东巡抚暂时不会给别人,这个位置肯定是留给他的。

吃了这么一颗定心丸,袁崇焕自然心里高兴,可同样也有些不满足,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最适合接班孙承宗的人,可现在就连一个区区辽东巡抚都未到手,魏忠贤如此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气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天下人看看他袁崇焕的本事吧。现在努尔哈赤领军来犯正是时候,只要坚守宁远,打退努尔哈赤,那么自己的功劳足以有资格坐上辽东巡抚之职,甚至替代高第也不是没有可能。

袁崇焕向来胆大,得知努尔哈赤领兵渡过辽河的时候他就有了这个决定,因为他很清楚一旦放弃宁远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前途,退回山海关后,自己巡抚之职就彻底落空了,更不用说当辽东经略甚至蓟辽督师了。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袁崇焕权衡利弊之下决定坚守宁远,毕竟宁远是他亲手所建,又是亲手布防,对于宁远的坚固和火力之猛袁崇焕比任何人都清楚,何况宁远还有一万精锐守军在手,只要自己死守,未免不能成功。

努尔哈赤抵达宁远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向袁崇焕劝降,并声称自己拥有二十万大军,区区宁远小城如不开城投向,那么必然是城破身亡的结局。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袁崇焕肯投降,他努尔哈赤必然重用,到时候不仅会给袁崇焕高官厚禄,还会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袁崇焕,让他富贵传代。

对于努尔哈赤的劝降信,袁崇焕是嗤之以鼻,当即回信就把努尔哈赤嘲笑了一番。

他告诉努尔哈赤自己是大明官员,深受朝廷重用,怎么可能投降他一个小小建奴头领?至于什么高管厚禄更是可笑之极,他好好的大明官不做去部落当官?脑子进水了才会有这样的想法。而努尔哈赤要把女儿嫁给他更是不屑一顾,一个建奴的女儿再贵重也是建奴,先不说长的漂亮不漂亮,仅仅身上的那股子骚味自己就吃不消,这等福分还是算了。

至于努尔哈赤吹嘘的二十万大军更是瞎扯,自己又不是三岁小儿不识数,难不成还看不明白城外军队的规模么?你后金满打满算才多少人?二十万大军?除非你老奴能把所有八旗人丁加包衣全拉出来还差不多。

现在你手上能用的兵力撑破天也就十三万人,而且这个十三万是打了引号的,去掉随军的辅兵、包衣什么的,八旗兵能有六万就算不错了。还二十万大军?伱以为是当年曹操赤壁之战那会?那时候曹操一共十五万人,就敢号称八十万大军,听说你努尔哈赤熟读三国,可却没学会曹阿瞒的精髓,你怎么就不号称五十万呢?

袁崇焕这封回信言语嘲讽,字句挖苦,看得努尔哈赤七窍生烟气得暴跳如雷。

见无法劝降袁崇焕,努尔哈赤当即下令攻城。

当日,后金大军以楯车和重骑兵猛攻宁远,摆出一副要一气拿下宁远的架势,见此袁崇焕仰天大笑,对左右道:“贼至也!”随后淡定自若,指挥部下坚守城池,用火炮还击。

战前袁崇焕还有些担心,可一开战袁崇焕守住宁远的信念瞬间就增加了几倍。道理很简单,八旗虽然凶悍能战,可问题在于这不是野战,如果是在野战,袁崇焕自然是没有把握和努尔哈赤的大军对抗的。

但现在是攻城战,明军占据宁远有着地利之便,靠着坚固的城墙你八旗兵再厉害总不见得长了翅膀飞进城吧?想要破城,必须先占据城头,拿下城头后再打开城门,这样八旗兵才能拿下宁远。

可问题在于八旗兵的骑兵你上不了城头,重骑兵再猛也只能在地面上驰骋。在没有火器的情况下,仅仅靠着手里的弓箭加上楯车这种原始攻城的玩意就想拿下严阵以待的宁远?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宁远拥有最先进的红夷大炮十几门,除此之外还有佛郎机、一窝蜂、火铳等各类火器,城中的粮草火药充足,就算守个一年半载都没问题,他倒要看看努尔哈赤这个老奴能和自己拼消耗拼多久。

事实也是如此,缺乏火器的八旗就连攻城的楯车也没几辆,用原始的作战方式和严阵以待的宁远明军进行攻城战实在是不智的手段。当天攻城,从早上到傍晚,努尔哈赤发动的一波连着一波的攻击,可就算这样连城头都没摸到,在城下损失极其惨重。

哪怕这些损失大部分不是八旗精锐,只是一些其他部落的辅兵和包衣等,可这样的损失也看得努尔哈赤眼皮直跳,脸色难看不已。至于楯车这玩意,更是在明军猛烈的炮火下被击毁多辆,没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日,不甘心的努尔哈赤继续指挥部队攻城,但这一日从早上打到晚上依旧拿宁远毫无办法。后金这一边损失极为惨重,两日交战下来后金的人马居然伤亡数千人,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八旗精锐。

等到第三日的时候,随着前两日的防守成功,宁远守军打得更是得心应手,心态也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现在的士气如虹。这一日努尔哈赤的损失更大,等太阳落山收兵后清点损失,三日努尔哈赤这边损失实在不小,虽说大部分都是辅兵和包衣,可其中也有不少八旗精锐,如此巨大损失让努尔哈赤心痛不已,而宁远城那边却毫发无损,明军的伤亡更是远少于己方。

如此结果,实在是让努尔哈赤无法接受,自起兵以来他哪里打过这样憋屈的仗?这十几年他带着八旗横扫辽东,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现在偏偏在一个小小的宁远碰了钉子。

看着不远处的宁远城,努尔哈赤气得咬牙切齿,简直要把牙全给咬碎了。正当他决定第二天调集更多的军队继续猛攻宁远,非得把宁远拿下来不可,几个贝勒极力劝阻努尔哈赤,说宁远坚城拥有火器之利,眼下后金军队没有能攻城的火炮,仅仅靠目前手段要打下宁远恐怕很难。

就算最终不顾一切代价拿下宁远,那么八旗的损失也必然极其重大。这三日,交战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辅兵和包衣的损失惨重,再打下去就得直接消耗八旗兵了,可八旗兵是后金的基础,也是后金能够存在的依托,一旦八旗没了,那么后金也就完了。

再说了,八旗的优势是骑射,不是攻城战。把精锐的八旗消耗在无意义的攻城战中根本就没这个必要。既然拿不下宁远城,倒不如就此罢兵撤军,常言说的好,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风水轮流转,等以后他们后金拥有了火炮这样的攻城大杀器,再来对付宁远也不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