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代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代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蠢虫!”

听完张锡钧的讲述,朱慎锥气得脸都黑了,东林党真是无所不用,居然拿大明的国运来作为赌注,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么?

虽说这些年朱慎锥一直暗中准备,可在朱慎锥的心里他却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朱慎锥是想在乱世到来之前积蓄力量,不仅能够自保,如有可能还能争一争这天下。

另一方面,作为炎黄子孙,朱慎锥却不愿看见历史上那样野蛮战胜文明,建奴入关,烧杀抢掠,毁我衣冠,去我精神,让泱泱中华大国成为后人所耻笑的东亚病夫,而自己子孙后代剃掉前额的头发,留着可笑的金钱鼠尾,被打断了脊梁骨,张开奴才闭口主子的模样。

在朱慎锥看来,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他们再怎么争斗只是内部的争斗,两方面实际上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管谁赢谁输,这天下依旧是大明的天下,也是汉人的天下。

可引入外敌,借用外力来打击政治对手,甚至以出卖国家的利益来达到目的,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东林党如此所为完全只顾自己私利却不顾国家安危,实在该杀!

“此事魏忠贤可知晓?”朱慎锥追问道。

“魏忠贤当然知道。”

“既然他知道,难道没采取措施?”朱慎锥继续问。

张锡钧微微摇头:“魏忠贤的阉党虽占上风,可要说彻底击垮东林党却还未到这个地步。更何况,阉党中人做实事还是可以的,但要论耍政治小手段,东林党那些伪君子却更胜一筹。”

“此事东林党做的正大光明,一切程序丝毫挑不出毛病,更拿孙承宗在辽东一事大做文章,说什么既然当初孙承宗在辽东多年耗资无数,却未能解决辽东建奴,所设防线更被评击,再有之前的柳河之役,辽东策略得失已有定论,既然孙承宗是错的,那就应该拨乱反正,重新调整辽东战略,放弃宁锦防线,后撤山海关。”

听到这回答朱慎锥哑然失笑,东林党看来也有聪明人啊,这是以阉党之矛去击阉党之盾呢。

当初孙承宗被迫去职不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么?为了搞掉孙承宗,借着柳河之役战败,阉党一伙人在朝中大肆评击孙承宗,弹劾的奏章满天飞。无不指责柳河之役孙承宗负主要责任,而孙承宗这些年在辽东耗资何止千万,却始终没有解决建奴,除了搞军事和经济封锁外,花了朝廷那么多银子,用了那么多时间,只是在辽东铸了几个城罢了,如此下去辽东什么时候能够评定?建奴又什么时候能够消灭?

其实满朝上下的人心里都清楚,孙承宗在辽东的战略部署是没有问题的,所谓的柳河惨败其实损失也不大,明军虽然有伤亡,但后金建奴那边也是一样,更何况此战还杀了建奴一个固山又带回了几百辽民,不能说没半点战绩,从这点来说只是明军吃的亏比后金建奴更大些罢了。

此外,柳河之役和孙承宗也没什么直接关系,当初做决定者是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孙承宗根本就不知道马世龙的安排,更不是直接责任人。

但为了搞走孙承宗,魏忠贤的阉党借题发挥,在柳河之役上夸大其实,硬生生就把帽子扣到了孙承宗头上,顺手还把辽东巡抚喻安性给牵连了进去。

这样做的目的大家都清楚,无非就是要整走孙承宗,从而给东林党进一步打击罢了。

当时的东林党据理力争,为孙承宗争辩,可柳河之役的“惨败”却是事实,何况魏忠贤做这个事的时候早就禀报过天启皇帝,拿掉孙承宗,这一步是天启皇帝默许下进行的,在这种大势下,孙承宗的去职已是铁板钉钉,再也无法改变。

虽然孙承宗事后告老还乡,可魏忠贤也不傻,他很清楚孙承宗在辽东的战略是正确的,因为自从孙承宗去了辽东之后,辽东的战局就稳固了下来,这几年来后金建奴在大明的封锁和以守代攻战术下过的极为艰难,孙承宗的战略部署继续沿用,用不多几年恐怕辽东建奴就再也支持不下去了。

这也是魏忠贤搞走孙承宗后,又意图用袁崇焕来替代,并支持袁崇焕在宁远继续驻守的真正原因。可魏忠贤万万没想到,前脚刚用那些理由解决了孙承宗问题,后脚东林党就用同样的理由借题发挥,提出了战略后撤直接放弃宁锦一线的建议。

这样让魏忠贤很是难受,毕竟扣在孙承宗脑袋上的帽子还在,孙承宗去职也只是刚发生的事。既然你们阉党拿这些罪名和问题逼迫孙承宗去职,那么东林党现在用同样的理由提出这些建议不是理所当然的么?难不成孙承宗在的时候他所做的事是错的,他一去职这些事就变成对的了?如此双标,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你魏公公权势再大,也不能这样不要脸吧?现在我们东林党只是用你们阉党提出的问题进行纠正,难不成伱们阉党还要反对?没这样干事的!这不等于把天下人都当傻瓜了?如此不弹劾你才怪。

东林党这一招弄的魏忠贤很是难受,他虽然是地痞混混出身,更对所谓的道德不屑一顾,为了达到目的,魏忠贤可以不择手段。可再怎么说,魏忠贤还是要点脸的,何况他现在的身份早就不同了,当着所有人面捏着鼻子去否定自己的话,甚至在朝堂上指鹿为马,魏忠贤还做不出来,他毕竟不是赵高。

如此,双方对于辽东问题的态度上一时间形成了僵持,此外孙承宗去职后朝廷不再设立蓟辽督师,任命了高第为辽东经略。

高第不属于阉党,魏忠贤对高第的影响不大,而高第虽然也不是东林党,可在政治观点上却靠近东林党,再加上作为传统文人,高第先天就亲近文官集团疏远阉党,所以高第上任以来所作出的姿态也是赞同东林党看法的,意图放弃宁锦防线,后撤军队至山海关。

如此,东林党和阉党就这事开始扯皮,再加上东林党眼下虽然损失不小,可在朝堂上依旧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各部中东林党的人也有不少,不直接对抗私下做点小手段,给对手制造点麻烦,这点东林党还是能够做到的。

搞明白了这些,朱慎锥也是无语,只能摇头长叹。

他曾经读过历史,历史上提到大明实亡于党争,还真是一点都没说错。如今的党争已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为了斗倒对方无所不用其极,更不惜以损失国家的利益作为代价。

这些事朱慎锥也插不上手,更没可能影响到两党的决定,作为一个旁观者,他无非只有感慨罢了。

朝堂上的事朱慎锥无能为力,也管不了那么多,不过自己的事他还是要和张锡钧仔细交代一番。

除去同张锡钧说了些事外,最后朱慎锥还把徐宪成的情况告诉了张锡钧,让张锡钧在适当的时候关照一下徐宪成。

这所谓的关照不是要让徐宪成升官,如果是这样的话朱慎锥就不用刻意交代了,只要书信一封就能让张锡钧找魏良卿办到。

以目前阉党的权势提拔一个新科进士毫不费力,可朱慎锥并不想这么做,他要做的是让张锡钧不受阉党和东林党两党注视,最好是游离两党之外,安安稳稳在工部当一个小透明即可。

之前和徐宪成的谈话,徐宪成的回答让朱慎锥很是欣慰,自己这个小舅子很聪明,局势也看得明白,更没有少年人的那种冲动,这也让朱慎锥放心了不少。

同时朱慎锥也觉得徐宪成打算留在工部的想法不错,与其之后授官去了其他衙门,倒不如在工部这个能够做点实事的衙门呆在,也能避免卷入政治旋涡。

但徐宪成之后要留在工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新科进士在六部观政是一回事,可观政结束后正式授官又是另一回事。一般来说,正式授官都会调离原来观政的部门,留下来的只是少数,所以徐宪成想继续呆在工部,背后还需要运作一番。

让张锡钧今天来的目的除了要见张锡钧外,徐宪成的事也是其一,这个事张锡钧出面是再好不过。以张锡钧如今在京师的身份地位和关系网,要帮徐宪成留在工部不难,张锡钧有无数个办法能够做到这点,同时也能帮徐宪成撇清和阉党、东林党各方面的关系。

听完了朱慎锥的要求,张锡钧表示这个事没任何问题,他一定会妥善安排,徐宪成留在工部铁板钉钉,而且不会有人知道徐宪成背后的背景,另外如有党争牵连到徐宪成的,他张锡钧也会出手助,替徐宪成解决到这些麻烦。

“如此甚好,此事就拜托了。”

“主公说的哪里话,这是我应当做的。”

点点头,对张锡钧的态度朱慎锥很是满意,他默默想了想又对张锡钧道:“你是聪明人,眼下京师的风云你也看得明白,如未来有变,无需顾虑太多,成大事不拘小节,当以保全自身为首。”

这句话一出,张锡钧神色中略有感动,他什么话都没说,起身郑重其事向朱慎锥行礼,朱慎锥也不拒绝,微微颔首,受了他这一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