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三十九章 魏公公的进击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三十九章 魏公公的进击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回到客栈,袁崇焕懊恼万分。

原本今日面圣他是打算在天启皇帝面前露个脸的,加深一下皇帝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如能就此再进一步,最终有取孙承宗代之的可能更好不过。可没想到,自己疏忽大意之下说错了话,居然被天启皇帝问了个哑口无声,这可是大大失分。

出了皇宫后,袁崇焕就恨不能抽自己几个嘴巴子,让自己嘴贱说什么不好偏偏说的兴起夸夸其谈讲什么五年平辽,还弄出了屯田和军民合一的想法。

原本这些话是袁崇焕想在天启皇帝面前吹个牛逼,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在他觉得天启皇帝听后肯定会觉得高兴,毕竟袁崇焕知道天启皇帝一直关注辽东战事,只要能解决辽东问题,彻底打败建奴,天启皇帝恐怕干啥都会愿意。

但他小看了这个年轻的天子,袁崇焕万万没想到天启皇帝居然如此不好糊弄,当即就以反问把他所提出的五年平辽之策驳了回去,而且还问得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

露脸不成反而了露屁股,袁崇焕后悔的不行,早知道这样就应该管住自己这张嘴少说几句,可谁又能想到外面谣传爱好木匠不问政务的天启皇帝居然是这样一个主子?

谣言害死人啊,袁崇焕不由得哀叹不已,可事已如此他也没了任何办法,只能期望天启皇帝放自己一码,当成之前的事没发生过。现在的他也不奢望升官了,安安稳稳回到宁远就行,到了宁远低调做事,用实际行动改变天启皇帝对自己的印象,或许未来还有再进步的可能。

当天晚上,袁崇焕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等到第二天天蒙蒙亮,顶着一双熊猫眼的他就跑去见了魏忠贤,等到了魏府,魏忠贤今日似乎早就知道他要来一般,得知他上门拜访就让人领他去了书房,等见到魏忠贤后,袁崇焕很是低调地承认了自己昨天的失误,希望魏忠贤能替自己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

让袁崇焕意外的是,魏忠贤并没有对他态度冷淡,反而和颜悦色安慰了袁崇焕几句,告诉袁崇焕皇帝觉得他还是有能力的,至于夸夸其谈什么的都是小毛病,只要用心做事把事做好就行了。

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他袁崇焕这点小毛病无伤大碍,只要以后记得脚踏实地就成。至于其他的,袁崇焕也不用多想,早日回宁远去,好好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即可。

这番话让袁崇焕心中顿时大定,更对魏忠贤感激不已,走的时候袁崇焕还留下了厚礼,虽然袁崇焕第一天到京的时候就见了魏忠贤送上礼物,这一次临行又送了厚礼,魏忠贤也不推辞,心安理得就收了下来。

在魏忠贤心里,袁崇焕的重要性比之前低了不少,这自然和天启皇帝见过袁崇焕后的态度改变有关。而且天启皇帝私下又对袁崇焕有了如此评价,作为皇帝身边的人,自然是要跟着皇帝的意志走,袁崇焕也从魏忠贤的心目中由取代孙承宗的第一人选落到了更低的位置,至少在短时间内,袁崇焕已失去了主政辽东军政的可能。

更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昨天天启皇帝突然下旨起复前兵部左侍郎高第,高第今年刚刚致仕,回家养老才几个月,现在突然起复为工部右侍郎这意味着什么,对天启皇帝最为了解的魏忠贤当然心里明白。

看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高第回京,他这个工部右侍郎应该不会做太久,接下来天启皇帝一定会把高第重新放到兵部的位置上,也许是之前的左侍郎职位,又或者直接是兵部尚书,等有了这个官职,那么天启皇帝就会把高第从京师调任辽东,接替孙承宗为下一任蓟辽督师。

这就是天启皇帝对袁崇焕的态度,用可以用,但是不能大用,更不能让他全面主持辽东战事,在他上头必须要有一个靠得住的老臣压着,之前是孙承宗,一旦孙承宗去职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高第。

高第是大臣中的老前辈了,官声一直很好,做事稳妥又担任过兵部左侍郎,对军事也颇有了解。而且高第年纪大了,这一次起复用他只是用来压住袁崇焕,辽东真正的大权掌控在天启皇帝手上,这样一来也不怕袁崇焕在辽东瞎搞,从而闹出麻烦来。

魏忠贤对这个事不太上心,尤其是现在袁崇焕在他的心目中地位降低后,魏忠贤就更不在意了,反正天启皇帝都有了决断,按照天启皇帝的意思去办就行。

此外,魏忠贤这些日子更忙着另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和东林党的争斗。

眼下阉党和东林党不仅是水火不容,更是斗争到了极其激烈的程度。在几个月前,东林党的骨干杨涟写了一封奏折,上书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罪名分别是迫害先帝旧臣、以宦官身份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等,最后还指出魏忠贤专权的恶果是“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也。”

这奏折原本杨涟是打算在朝会时当着皇帝和大臣的面直接上书的,可没想到当天朝会因为天启皇帝身体不适临时取消了。杨涟无奈就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递交宫内,这奏折直接就先落到了魏忠贤的手里。

看完奏折内容,魏忠贤心中大恐,却不敢隐瞒,连忙带着奏折去见了天启皇帝。

见到天启皇帝后,魏忠贤递上杨涟的奏折,跪地大呼冤枉,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得凄惨无比。

天启皇帝取过奏折翻开,看完后并没生气,杨涟奏折里所说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无稽之谈,根本没影子的事,至于有些事的确有,但天启皇帝心里清楚,这些事根本不管魏忠贤的事,是他授意魏忠贤干的,魏忠贤只是为自己背了黑锅罢了。

魏忠贤从一开始就是天启皇帝的一把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天启皇帝的授意。天启皇帝又不傻,怎么可能因为杨涟弹劾魏忠贤就办他呢?自己这条忠狗还要留着咬人呢,杨涟告状告到了狗主人头上,简直就是可笑。

不仅如此,天启皇帝还从这奏折看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借题发挥搞垮东林党的良机。

这几年里,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斗的不可开交,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而随着时间推移,不少官员的陆续投靠也使得阉党的势力越发壮大,东林党从最开始的占据上风渐渐成了势均力敌,并开始有落入下风的迹象。

这是天启皇帝乐于看到的结果,杨涟这一手看似狠辣,直接打中了魏忠贤的要害。可实际上杨涟这么做是再蠢不过的举动,在政治上斗不过魏忠贤,就拿那些捕风捉影的玩意来陷害对手,还挑拨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的关系,简直就是可笑。

这点也证明了东林党已逐渐失去了主动,开始狗急跳墙了。天启皇帝看得明明白白,心里更是清楚的很。合上奏折,天启皇帝好言安慰了魏忠贤,让他不必惧怕,有自己在,他不会有任何事。

魏忠贤见天启皇帝这个态度顿时心中大定,有了天启皇帝撑腰魏忠贤哪里会惧怕区区弹劾?并且因为杨涟的举动更让魏忠贤恨之入骨,就在前不久魏忠贤抓到了杨涟一个把柄,直接以“大不敬”的罪名把杨涟革职为民,杨涟丢官后,魏忠贤心中大大出了一口恶气。

杨涟被革职后,首辅叶向高见势不妙提出请辞。作为三朝元老的叶向高两次担任首辅,这个老狐狸政治嗅觉灵敏的很,马上就察觉到了局势的危险。作为东林党的一员,叶向高位高权重,如果继续在首辅位置上呆下去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

叶向高已经老了,也没了精力卷入政治纠纷中,并且叶向高比其他东林党人更明白魏忠贤背后是天启皇帝,东林党和魏忠贤争斗实际上是东林党和皇帝的权利斗争,有天启皇帝给魏忠贤撑腰,这场斗争东林党无论如何都是赢不了的。

与其再在首辅位置上呆着,倒不如急流勇退离开这个政治旋涡,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只要主动退出去,天启皇帝是不会拿自己怎么样的,至于魏忠贤就更不用担心了,只要天启皇帝不发话,魏忠贤这条狗就不会随便乱咬人。

但没想求辞后,天启皇帝迟迟不给予回复,这让叶向高坐立不安。接下来接连又发生了几件事,先是工部郎中万燝弹劾魏忠贤被仗刑而死,接着御史林汝翥也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被仗刑,他的运气好些没给打死,可也吓了个半死,为了保命直接从京师逃到了遵化巡抚衙门躲了起来。

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找不到林汝翥,魏忠贤的党羽直接上门让叶向高交人,使得叶向高焦头烂额。见情况不妙,再不走自己老命恐怕不保,叶向高继续请辞,一连上了二十道请辞折子,天启皇帝这才看在他老臣的份上同意了让叶向高致仕。

就此,双方暗中达成默契,叶向高以彻底退出政治舞台让出首辅之位,再不掺和东林党的事后天启皇帝和魏忠贤高抬贵手放了他一码,并且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锦衣卫护送他离京返乡。

叶向高去职,东林党受到了重重一击,没了叶向高这个中流砥柱,东林党在朝堂的实力大损,接替叶向高的韩爌干了没多久就被朱国桢取代,朱国桢当了仅仅一个月的首辅又被魏忠贤的人弹劾去职,随后首辅的位置就落到了阉党一系的顾秉谦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