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启皇帝给袁崇焕升了官,魏忠贤心中暗喜,接着他刚想进一步再给孙承宗再上点眼药,如果能顺便把孙承宗直接搞下去就再好不过了。

可他刚提了个话头就被天启皇帝给打断,天启皇帝似乎根本没有打算听魏忠贤继续进谗言污蔑孙承宗的想法,这让魏忠贤心中嫉妒不已,都到这个程度了,孙承宗在天启皇帝心目中依旧如此重要,作为天启皇帝身边最忠心的太监,魏忠贤不由得也感慨要弄掉孙承宗还真是不容易呀。

端起茶喝着,天启皇帝的目光在魏忠贤身上扫过,见他的不忿表情就明白魏忠贤心里的想法。

天启皇帝暗笑,魏忠贤这奴才虽然好用,却没什么城府,而且有时候做事也过于心急。不过这对自己来说不是什么坏事,一个太监而已,如果魏忠贤不是这样的性格,甚至喜怒不动声色的话,自己也不会这么信任他了。

虽然没打算让魏忠贤给孙承宗继续上眼药,但天启皇帝还是要照顾魏忠贤的情绪。就和养狗一样,一条自己喂大的狗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要它去咬谁才能咬,主人不发话绝对不能乱咬,有时候也要丢块骨头给它啃啃,让它能更欢快地冲着自己摇几下尾巴。

“边贸的事如何了?”天启皇帝换了个话题问。

听皇帝提到边贸,魏忠贤瞬间就来了精神,当即就向天启皇帝汇报了南方海外贸易的情况。根据他所说,南方的贸易尤其是壕镜那边进展不错,现在福建战事已经结束,荷兰人也被打退,至少十几年里荷兰人应该不敢再来找麻烦。

随着荷兰人的退却,壕镜的海外贸易航线已经得到了恢复,按照估计今年的收益是非常巨大的,再加上各地的赋税收入增长,朝廷的银子暂时不缺,足够满足开支。

“皇爷,奴婢奴婢仔细计算过了,如到年底,各地收上来的银子比去年再增加三成,这些银子去掉辽东军费和其他开支,还能剩下不少。”

“好!”天启皇帝听了很是高兴,手里有银子比什么都强。当了几年皇帝天启早就明白了,就算自己是天子没有银子屁事一样干不成,有了银子就有了底气,只要自己手里银子不缺,辽东那边的建奴总有一天能彻底解决,等到那时候外患解决,内部的东林党也一举扫除,他大权在握,必能开创一个天启盛世,从而让大明重现往日的辉煌。

“这事办的不错……。”天启皇帝一高兴,伸手摸了摸,掏出随身的玉佩就丢给了魏忠贤:“这玩意赏你,好好用心办事,朕不会亏待你。”

“奴婢谢皇爷赏赐……。”魏忠贤连忙跪下磕头,双手举起毕恭毕敬接过玉佩,这可是皇帝的贴身之物呀,魏忠贤一时间感动的眼泪都下来了。

魏忠贤的反应让天启皇帝更是满意,他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开口询问。

“朕记得之前下旨册封蒙古腾格尔部,许于其边贸一事,这事现在又办的如何了?”

“皇爷,奴婢正要和您说呢。”魏忠贤弯着腰帮天启皇帝茶盏里添了水,笑眯眯道:“皇爷的交代奴婢自然当用心办好,这事奴婢早让东厂和锦衣卫去办了,下面的人做的不错,刚传来的消息,已为皇爷您赚了这个数……。”

说着,魏忠贤伸出个巴掌晃晃,又吐口讲了个数字,天启皇帝一听瞬间就来了精神,连忙追问这数没错?

“绝对不会有错!”魏忠贤赌咒发誓:“奴婢亲自盯着呢,下面那些人怎么敢欺瞒皇爷。而且这些银子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过几日就能到京师,奴婢已安排好了,等银子一到奴婢就送去内库,皇爷您就放心吧。”

“好!好!”天启心里更是高兴,他怎么都没想到一个和蒙古的边贸这才过了多久就赚了这么多银子。这笔意外之财比天启前面听到江南赋税和海外贸易的增长还高兴,毕竟前者的钱是进户部的,是国家的钱,而后者进的是内库可是他皇帝的私房钱。

怪不得当年自己爷爷万历皇帝热衷于派太监去地方当矿监、税监,顶着压力直到驾崩才松口。万历可是皇帝,是大明天子,当年自己年幼的时候还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这样做,现在自己当了皇帝才彻底弄清楚爷爷的用意,而且这么多银子入了内库,自己手里也会宽裕许多,心里实在是开心不已。

不光如此,魏忠贤还告诉天启皇帝,通过和腾格尔部的贸易,大明这边还弄到了不少军需物资,这些军需物资除去马匹外,还有牛皮、牛筋等等。

这都是好东西啊!大明一直缺马,之前大明自己搞过马政,用来解决战马的问题,但这马政没折腾多久就歪了,最终弄的不了了之。

无论和蒙古人还是辽东建奴作战,战马都是极为要紧的资源。要知道对付蒙古人和建奴这样的游牧民族,仅仅靠步兵是不成的,大明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以骑兵对骑兵,再加上步兵的配合才有取胜的可能。

至于牛皮、牛筋这些同样重要,前者是制造盔甲的主要材料,虽然大明有纸甲、棉甲这些,可这两种甲并不能取代传统的盔甲,传统的盔甲依旧是以牛皮作为主要材料制造的,无论防护力还是耐用性根本不是纸甲、棉甲能比。

至于牛筋就更重要的,牛筋可是制造弓弦的主要材料,没了牛筋大明就造不出合格的强弓,在战场上就发挥不出弓箭手的作用。虽说现在火器得到了广泛运用,可因为大明官方制作的火器质量太差,使用故障频率太高甚至还经常炸膛,大明军中还是更喜欢使用传统的弓箭。

和腾格尔部的贸易进展顺利,不仅给自己弄回了大批银两,还弄到了稀缺的战马和其他物资,从而加强明军军备,天启皇帝听后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他当即称赞了魏忠贤几句,表扬他这个事做的不错,要在这事上多多上心,做好了定有重赏。

魏忠贤想也不想就拍着胸口大表忠心,表示自己一定会按照皇帝的意思好好办这个事,给天启皇帝,给大明多弄银子和东西回来。

说实话,当威远卫那边传来收益数额时,魏忠贤见了也是吓一跳,他原本以为这个边贸虽然赚钱,但充其量也就只能赚个上千两银子罢了。可谁想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边贸的获利就超过了预料的数十倍,而且这还没包括下面人孝敬自己的,如果加起来一起算的话,这个总数实在是惊人。

现在天启皇帝拿了大头,自己和下面的人也没少拿,从上到下一个个全都乐开了花。

魏忠贤又不傻,如此好买卖他怎么会放弃呢?别说用这个事让天启皇帝高兴了,就以自己到手的银子来说吧,他也不可能让这笔财富白白溜走。

见天启皇帝心情不错,魏忠贤顺势又提了一句建议加大贸易的建议,他对天启皇帝说,如果能进一步调动江南的制造潜力,不仅能在对海外贸易中获利更多,对于腾格尔部的贸易也能进一步增长。

对此,天启皇帝觉得魏忠贤建议有道理,当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魏忠贤心中暗喜,高兴之余还不忘记提醒了天启皇帝一句,随着边贸的展开,朝廷中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搅局,尤其是那些东林党人更见不得别人好,一定会打着各种理由阻碍边贸继续。

这个事不得不防,万一东林党咬着不放,打出与民争利的旗号,甚至说和蒙古人贸易有“资敌”嫌疑,说不定会惹来麻烦。

天启皇帝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其实不用魏忠贤提醒他就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这件事哪怕东林党再上蹿下跳也没用,他又不傻,怎么可能凭着东林党人的几句话就放弃这么大的利益?这些东林党一不能做事,二不能给朝廷和自己弄钱,嘴上喊着仁义道德实际上干的却都是搅屎棍的活,哪能让他们如意?

不置可否笑笑,天启皇帝摆手让魏忠贤放心就是了,只要自己不点头,东林党闹的再凶又能拿这事如何?再说了,不还有魏忠贤顶在前头么?这奴才不就是派这个用的么?到时候东林党真闹起来,魏忠贤自然会替自己出头,而他这个皇帝只要坐山观虎斗即可,适当时候拉拉偏架,根本不用担心东林党那边。

说完这事,天启皇帝又想起了南居益,问魏忠贤这一次澎湖之战后怎么赏赐南居益好些。

魏忠贤笑着说,南居益虽然有功,但也有过错,之前耍小聪明欺瞒皇帝,皇帝没让他罢官去职就算不错,现在只不过是戴罪立功罢了。

而且福建之战虽然赢了,可大明这边的损失也不小,整体来说南居益只能是将功折罪罢了。他建议天启皇帝没必要升南居益的官,勉励几句即可,充其量再赏他五十两银子就算皇恩浩荡。

天启皇帝哈哈大笑,点头同意了魏忠贤的建议,魏忠贤连声说皇爷英明,心里却是得意非凡。他之所以故意说这些话,压着不让南居益升官其实原因很简单,当初南居益第一次上折子的时候魏忠贤替他说了好话,按理说南居益应该感激魏忠贤才对。

这一次大胜,南居益的确有功,可偏偏他的捷报中半句都没提到魏忠贤,这让本满怀期待的魏忠贤气的不行。在魏忠贤看来,他南居益之前能逃脱罪责戴罪立功完全是自己的功劳,而且福建一战中魏忠贤坐镇京师,指示手下帮了南居益不少忙,尤其是为福建那边提供了大量军械和其他物资,以确保战事的顺利。

现在到了论功行赏的地步,你南居益上捷报的时候再怎么也得提自己几句吧?魏忠贤实际并不稀罕什么战功,他一个太监要这玩意干嘛?但提和不提的区别不一样,提了自己就能在天启皇帝面前多几分信任,在朝堂上也能凭这事多几分面子,可南居益倒好,半句不提自己的功劳,简直不把他魏公公放在眼里。

伱南居益能做初一,魏忠贤就能做十五,魏忠贤可是小人,小人报仇从早到晚,这不马上就直接上眼药了?可怜此时的南居益在福建还不知道呢,仅仅因为一个疏忽就让自己的功劳成了泡影,至于升官什么的更是没了下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