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零四章 张王两家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零四章 张王两家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婶、六婶(叔婆)给您拜年了……”。

外面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这叔侄三人,不过除了他们外,还有女眷和孩子的声音。

今天是大年初四,正是走亲戚的日子。倒不是他们叔侄不提前来,主要是因为习俗的缘故,一般来说山西这边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初二先去姥姥家,初三走舅舅家,初四才去其他亲戚家,规矩就是规矩不能改,哪怕他们和朱慎锥这几年很是亲近。

朱慎锥在自己屋里看信,徐静秋和嫂嫂张氏在正屋那边忙活着,巧儿和弟弟在炕上玩耍着,朱敏澜这小家伙现在正是好玩的年岁,被巧儿逗得咯咯直笑,巧儿也乐此不疲,手里拿着拨浪鼓和弟弟念叨着说着话儿。

外面的仆人听到拍门声开了门,就见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这叔侄三人带着家人孩子过来拜年,闻声徐静秋和张氏连忙迎了出去,见到他们来也很是高兴。

听到外面的动静,朱慎锥把手的信收了起来,起身整了整衣袍推门而出,等出了屋,他们几个也进了院,一眼看见朱慎锥连忙上前行礼。

“六叔(叔爷)新年好。”

“新年好新年好,你们几个怎么一起来了?”

“呵呵,反正我们住的近,年前就商量好了今日一起过来给您拜年。”朱敏沣乐呵呵地笑道,一旁的朱敏汌和朱求杞也连连称是,接着他们招呼着自己家人给朱慎锥拜年行礼。

三家人来的可不少,他们叔侄三人除朱求杞刚成婚没多久还没孩子外,其余两家都是好几口子,尤其是朱敏汌一家不包括老娘有六口人,最大的孩子今年已经快十五了,最小的和巧儿差不多大。朱敏沣这边稍少些,但也有两个孩子,大的十三,小的九岁。

朱慎锥虽然年轻,可辈分不低,再加上这几年他们三家多受朱慎锥的照顾,要不然日子也不会过的比以前好许多。要知道早几年的时候三家可都不怎么样,尤其是朱敏汌家里日子过的实在紧巴巴,平日里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吃肉了。可现在呢?不仅有田有地,每月还有丰厚的收益,日子早就不同往日,这都是靠的朱慎锥才有的改变。

对于朱慎锥他们叔侄三人可是感激无比,如果没有朱慎锥他们三家也不会有这样的好日子。

朱慎锥笑呵呵地受了他们的礼,一旁的徐静秋早就准备好了红包,把红包一个个给了几个孩子,孩子们接了红包脸上的笑容更甚,叫的也更亲热几分。

“这是你家求楷?”看着最大的朱求楷,朱慎锥笑着问道。

“是呀六叔,您有些日子没见他了吧?上次见着还是去年的时候呢。”朱敏汌笑呵呵地点头。

“一晃就这么大了,这个子也窜起来了,要是在外面碰上初一下还认不出来呢。”朱慎锥打量着自己面前的这个半大小子说道,第一次见朱求楷的时候还是三年前呢,那时候的朱求楷一副瘦不拉几的模样,十二岁左右的孩子看着就和十岁的模样。

毕竟那时候家里吃饭都成问题,一家老小就靠朱敏汌那点微薄俸禄过活,而且朝廷对宗室的俸禄不仅折扣还时常拖欠,别说朱敏汌了就连朱慎锥在贩卖私盐前家里日子也不好过。

亏得宗室里几个要好的亲戚帮衬着,要不然朱敏汌一家非得饿死不可。眼下就不同了,随着日子的好过,吃饭早就不成问题,再加上时不时有荤腥什么补营养,孩子也长的快,一年没见,这小子个子高了不少,脸上虽还是稚气,却隐隐有些小大人的模样。

恭恭敬敬给朱慎锥行了礼,喊了一声叔爷。朱慎锥很是高兴地点点头,把红包塞进他的手里。朱求楷和他爹一样是个老实孩子,接了红包下意识朝他爹看了一眼,直到朱敏汌点头示意,这才安心收了起来。

相比自己哥哥,朱敏汌的大女儿倒很是大方,清脆地喊了叔爷后很是高兴地收下了红包,还特意询问小叔也就是朱慎锥儿子朱敏澜,说要给小叔和小姑姑拜年什么的,这话让朱慎锥哈哈大笑,看着这小丫头很是喜欢,打趣问朱敏汌给她找婆家了没?这丫头却抢着说自己还小,不急找婆家,还想在家里多伺候爹娘几年,大伙听了更是大乐。

说笑了一番,见过礼后招呼他们进正屋,几个小的让他们自己去里屋玩,巧儿和朱敏澜都在里屋呢,有嫂嫂张氏照看着不会有事。

让仆人上了茶,徐静秋招呼着三家女眷也去了里屋,外面就留下几个爷们喝茶聊天。

端起茶喝了口,朱慎锥和他们闲聊了几句,无非就是问问今年过年家里的准备,前几天走亲戚的情况等等,就这样聊了没几句,朱求杞就说起了正事。

“叔爷,亢掌柜前些时候来了信,说北边的准备差不多了,这接下来等过完年边贸那边就得做起来,我们这边的货您看什么时候送过去合适些?”

朱求杞说的是和腾格尔部落贸易的事,自从这个事落到周安民的手里后朱慎锥就做了安排,现在周安民在威远卫落实这事,亢有福也被朱慎锥派去了威远卫协助负责。

恒通商行在平阳的买卖目前交给了二掌柜负责,这个二掌柜是亢有福这几年培养起来的,虽不如亢有福那么有经商天赋,也不如当年张锡钧,但独当一面是没问题,而且为人忠厚老实,也值得信任。

因为亢有福暂时去了威远卫,再加上之前朝廷调查朱慎锥和商行的往事,现在朱慎锥明面上已经和商行剥离了,可实际上商行依旧还是朱慎锥的产业,只不过外人并不知晓罢了。

亢有福不在,普通的买卖就由二掌柜负责,再加上边贸马上展开,后期的草原贸易方式也会改变,由自行组织商队成为正常的边贸模式。此外朱慎锥还需要恒通商行负责货源整合和物资转运的工作,这样一来就和以前大不相同了,考虑到这点,朱慎锥在从草原回来后就找到了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这叔侄三人,让他们协助商行来处理这事。

这叔侄三人中,朱求杞原本就跟着在恒通做事,朱敏沣也在朱慎锥的安排下做些辅助工作,只有朱敏汌因为性格的缘故很少碰这些事,但人总是会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兄弟侄子跟着朱慎锥把买卖做的红红火火,朱敏汌不由得也动了心,所以这一次他也主动加入了其中。

“等过正月吧,你这几日给亢掌柜再去个信问问,具体时间伱们商量着办。”这个事朱慎锥自然是知道的,当即想了想说道。

“成,这事暂且就这么定,要有变动再同叔爷您说?”

点点头,朱慎锥应了一句,接着问整合山西商人的情况如何,有没有碰到什么麻烦。

朱求杞汇报说因为边贸的事由东厂和锦衣卫主导,实际上操作又由恒通这边负责,所以这些日子不少商人主动找了过来要和恒通合作,按照朱慎锥意思商行这边按照定下的规矩,只要肯按规矩来的商人基本是来者不拒,既然要做就做大些,边贸是一笔很大的买卖,恒通作为主导先不说自己的货物,哪怕就是转个手利润也是不少,这货量越大,赚的银子也越多。

但肯合作的商人不少,观望的也有,另外还有几家大商却一直没有动静,其中就包括山西这边的几家大豪商家族。

这其中就包括两家赫赫有名的家族,一家是周浦张家,还有一家是静升王家。

说起周浦张家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自张居正死后的大明首辅张四维。

张四维就是周浦张家的代表人物,早在张四维中科举之前,张家就是晋地的豪商之一,靠着盐茶买卖积累起了巨大财富。

张四维当官后,周浦张家更进一步,等到张四维成了首辅,整个山西晋商更是以周浦张家马首是瞻。虽然张四维早就去世几十年了,可周浦张家依旧是晋商中支柱的存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至于静升王家是在元朝时期落户于此,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渐渐做大,后人由农及商,再由商到官,积累了千万财富。

张四维的舅舅王崇古同样也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静升王家虽然不是王崇古的直系后人,但也是在同一个宗谱上的亲属,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有了王崇古和张四维的背景,静升王家和周浦张家一样成了晋商中最重要的一支。

“这两家可递了消息?难道就和没他们说明白这事?”听到这两家的名字,朱慎锥微微皱眉,开口问道。

“消息早就递过去了,不过却没回信,我让人想办法打听了一下,据说是这两家觉得这个事恐有变数,暂时不想掺和。再者,张王两家家大业大,商路也不缺,也许是觉得和我们合作获利不大的缘故吧……。”

朱慎锥冷哼一声,朱求杞的回答在他听来无非就是托词,说起来就是张王两家看不上恒通而已,自仗着底蕴在琢磨其他花招。这当商人的哪里有不为利益所图的道理?张王家世代经商根本不可能不知道边贸的重要性,可偏偏用这样的托词来糊弄自己,弄不好私下里在想着取而代之的打算。

他们难道还以为现在是张四维和王崇古在世的时候?朝廷有着强大背景?此一时彼一时,眼下可是天启朝了,张四维和王崇古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