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零三章 京师传信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零三章 京师传信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看着从京师送来的信,张锡钧在京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自己来信,把京师的情况仔仔细细进行汇报。

虽然天寒地冻路不好走,但有着朝廷的驿站再加锦衣卫的渠道,从京师向平阳递信还是很容易的,而且张锡钧给朱慎锥都是密写,就算信落到旁人手里也看不懂里面的内容。

这一次张锡钧的信比较长,接到信后光是“译信”就花了些时间,等看完信后,朱慎锥眉头紧锁。

魏忠贤如今和东林党斗的不可开交,随着魏忠贤的权势越大,历史上所谓的阉党已有了模样,现在的魏忠贤还不是那位权势滔天的“九千岁”但也相差不多了。

围绕着魏忠贤的人越来越多,阉党的权势也就越重,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天启皇帝在背后扶持的缘故。

在天启皇帝的指示下,魏忠贤一步步从一个普通太监走到了今天的地位,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魏忠贤等羽翼大成,阉党和东林党的争斗才会真正开始。

张锡钧判断,现在的阉党还不是东林党的对手,但两者的差距已拉近了不少,再加上天启皇帝刻意维护阉党的举动,别看东林党现在依旧把持朝政,可实际上朝堂上已隐隐有了激烈的迹象。

张锡钧告诉朱慎锥,如果他判断的不错,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魏忠贤必然会和东林党决出胜负。而且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后只有一个赢家,但这个赢家绝对不会是东林党,也不会是魏忠贤。

那么这个赢家又会是谁呢?正是谁都没注意到的,躲在皇宫大内的天启皇帝。

对天启皇帝这个人,在去京师之前张锡钧并不了解,甚至刚到京师的时候还因为这样那样的传闻使得张锡钧对天启皇帝的感官不怎么样,只觉得这个少年皇帝是一个宠信身边人,沉迷于木匠的帝王。

历史上这样的帝王不少,有名气的也有许多,其中号称词宗的后唐李煜就是如此,还有大名鼎鼎善于书画的宋徽宗赵佶也是。

在大明类似的皇帝也不少,宣宗爱斗蟋蟀被称为蟋蟀天子,武宗朱厚照吃喝玩乐,嘉靖皇帝沉迷修道,就连天启皇帝的爷爷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躲后宫里当宅男……。

如此林林种种,丝毫不为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京师的张锡钧渐渐发现这位被传闻的木匠天子并不是那么简单,他所做的一切都有深意,尤其是重用魏忠贤扶持出所谓的阉党更是一着妙棋,而这步棋现在的威力也越渐越大。

在外人看魏忠贤是手握权势的大太监,可实际上他只是天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这刀把子一直都握在天启皇帝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于天启皇帝的授意。

张锡钧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他在京师和魏良卿又是好友,还通过魏良卿结识了魏忠贤包括魏忠贤的那些干儿子,比如田尔耕、崔呈秀、冯铨、许显纯、倪文焕、孙云鹤等人。

在同他们的接触下,张锡钧这才发现了一个外人不知的情况,那就是所谓的阉党实际上是帝党才对,这些人包括魏忠贤在内都是天启皇帝的棋子,下棋人正是这位被称为木匠皇帝的天子。

等搞明白这些后,张锡钧不得不感慨天启皇帝的谋划之深,手段之老道,用人看人之准。一个二十岁都不到的少年天子居然做出这样的安排来,实在是让人感到意外,而他身上笼罩的“昏庸无能”和沉迷木匠的爱好只是他的一层保护色,为的只是麻痹他的政治对手——东林党罢了。

张锡钧告诉朱慎锥,天启皇帝是一个英主,他所谋划的一切无非只要巩固皇权罢了,而且在他的谋划中随着魏忠贤的势力不断膨胀,隐隐已借魏忠贤的力量达到了一定目的,虽然眼下东林党还暂时掌控朝政,但张锡钧判断东林党失败只是时间而已。

一旦东林党彻底斗垮,朝堂上就成了阉党的天下,可这所谓的阉党又是掌握在天启皇帝手里的,也就是实际的帝党。到那时候,天启皇帝手中的皇权就再无对手,大明朝廷也能以天启皇帝的意志开始运行,不会再有类似东林党这样的政治团体从皇帝手里夺权了。

等到这个时候,天启皇帝再慢慢削弱魏忠贤手里的权利,又或者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弄掉魏忠贤,最终大权就彻底掌控在天启皇帝手中了。

至于天启皇帝能否解决魏忠贤?这个问题张锡钧并不担心,大明和其他王朝不同,大明太监的地位和生死一直都在皇帝的手里,当年武宗朝时号称“立皇帝”的刘瑾如何权势?哪怕现在的魏忠贤也比不上刘瑾势大,可刘瑾的下场又是如何?只是武宗随手写的一张小小的纸条罢了,瞬间就把刘瑾从云端打翻地上,落了个千刀万剐的结局。

在张锡钧看来,等到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那或许也就是魏忠贤走下政治舞台的那一日了。到时候朝堂上强横的东林党被魏忠贤一扫而空,天启皇帝又借着魏忠贤收拢了皇权,朝廷内阁、六部乃至地方都会是天启皇帝的人,天启皇帝也不需要杀掉魏忠贤,只需要适当地限制他的权利,又或者再扶持一个人替代魏忠贤,那么一切就和如今完全不同。

张锡钧判断,一旦事成天启皇帝会成为大明历代帝王中少有真正握有大权的帝王,当这个答案从张锡钧的脑海中浮现的时候,张锡钧自己都吓了一跳,深思之下对天启皇帝更是佩服不已。

在给朱慎锥书信里,张锡钧婉转地告诉朱慎锥,天启皇帝非常不好对付的人,他所做的一切如此老道,根本就不像是少年天子的手段。

当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朱慎锥一时间也陷入了深思,作为一个后世人,对于明末还是有所了解的,尤其是天启皇帝这位木匠天子和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更是如雷贯耳。

但前世的时候朱慎锥只是从冷冰冰的文字中对这段历史有大致的了解,又或者是通过影视剧知道一些,但真实的历史并非这样,尤其是当自己身处于真实历史中的时候,一切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他承认张锡钧提醒的有几分道理,不过张锡钧对天启皇帝的未来也过于乐观了,按照朱慎锥的记忆,天启皇帝是英年早逝的,假如他死的不是那么早的话,历史恐怕的确会不一样,可惜的是天启皇帝的命很短,就在他扶持阉党达到顶峰的那时候就突然死了,而随着他的去世,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也跌下了云端,一切都成了云烟。

朱慎锥打算事后给张锡钧去一封信,信里安抚他几句,告诉他自己绝对不会轻易而动,更不会如他想象的那样莽撞。

除去这些外,张锡钧还告诉了朱慎锥两件事,一件事是魏忠贤意图拉拢袁崇焕以替代孙承宗的谋划。

当看见袁崇焕这个名字的时候,朱慎锥颇为意外,这个名字可是大名鼎鼎,对于此人朱慎锥当然知道,可他怎么也没想到魏忠贤会有这样的打算,拉拢袁崇焕以取代孙承宗?这个操作令他实在意外。

还有一件事就是有关于东林党散布谣言一事,张锡钧在信中告诉朱慎锥,东林党近日在京师大肆散布皇后张嫣之所以生下死胎是魏忠贤和客氏联手下的毒手缘故。

这个谣言令魏忠贤勃然大怒,天启皇帝更是气得不轻。虽然天启皇帝和魏忠贤都没办法彻底阻止谣言的传播,不过也同样做出了反应。

这个反应先是在后宫,在天启皇帝的授意之下,皇后宫中的宫人全部更换,魏忠贤还对此事进行了彻查,在调查中仅仅打死的宫人和太监就有好十几个,后宫现在是人心惶惶。

这还不算,天启皇帝突然下旨册封了李选侍为康妃,给了她名义和待遇,而且还召回了前御史贾继春令他回京官复原职,这两个动作就不能不耐人寻味了。

李选侍是谁天下人都知道,这可是当年移宫案的主角,也是天启皇帝的养母。由于移宫案所至,李选侍非但没有拿到太后的封号,反而被赶出了乾清宫,甚至还扣上了谋害天启皇帝生母的大罪名。

按理说李选侍这辈子只能呆在冷宫里熬日子,最终如此了却残生了。可如今天启皇帝突然尊封了李选侍,虽说没有给李选侍太后和太妃的封号,但把康妃的封号给了李选侍,这其中就不能让人感觉到政治信号了。

张锡钧判断,这是天启皇帝对东林党给魏忠贤泼脏水的报复,用这个方式来告诉天下人李选侍当年所谓的谋害自己生母罪名根本就不存在,作为天启皇帝的养母,李选侍在移宫案中因为东林党的缘故遭受了不公待遇,现在天启皇帝要给李选侍平反。

同样,御史贾继春官复原职也是如此,贾继春当初之所以丢掉官职和移宫案也有着关系,当初东林党逼迫李选侍离开乾清宫,杨涟等人冲入乾清宫抢走天启皇帝,同时逼着天启皇帝下旨给李选侍扣上罪名,意图至李选侍死地时贾继春强烈反对。

那时满朝中唯有御史贾继春站了出来,严厉反驳东林党的不臣所为,为李选侍叫屈喊冤。而他这个举动也触怒了东林党一派,在东林党的逼迫下天启皇帝罢免了御史贾继春的官职。

时过境迁,现在天启皇帝突然封李选侍为康妃,又起复了贾继春,这些动作意味着什么?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