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异曲同工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三十六章 异曲同工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冬天来临,山西一地大雪纷飞,四处望去白茫茫一片,眼看着天启二年即将过去。

冯铨前日已经回京了,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除了朱慎锥和少数人外,根本就不知道冯铨这个人曾经到过山西,更不清楚冯铨的来意。

御史刘策引起的这场麻烦终于摆平,冯铨走的时候虽然没明说,不过他用其他方式告诉朱慎锥这事到此为止。不仅如此,冯铨回京后非但不会给朱慎锥招惹麻烦,相反还会帮着山西宗室说些好话,比如说山西宗室因为欠俸问题生活困难等等。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就连朱慎锥所记录的那本小册子冯铨都做了备份,回京后回递交皇帝。而宗室走私的问题自然是查无实据,不过冯铨却查到了山西有些商人和朝廷官员勾结私下贩卖私盐,向长城外偷运走私的情况,这证据同样也是实实在在,当然证据的来源如何就不用多问了,反正不是靠冯铨自己查出来的,就是“有心人”好意透露给他的。

牵扯进去的朝廷官员虽然品级不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东林党的影子。当然了,冯铨不傻,不会直接说这些官员就是东林党,又或者说是东林党和地方商人勾结,甚至原本就是这些商人的后台。

但手里有了这些证据,深挖下去自然能挖出些东西来,至于接下来如何深挖,又由谁来挖这就不是冯铨的责任了,就得看皇帝的意思。

或者说不仅是皇帝,还有魏忠贤魏公公的意思。

没错,冯铨终于找到了如何搭上魏公公这条线的办法,当然这个办法肯定不是朱慎锥亲自帮忙牵的线,但朱慎锥的这份人情冯铨却是心里记得,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话没必要说的如何明白,心照不宣即可。

送走了冯铨,朱慎锥的心中也彻底放下了心,这次亏得张锡钧提前通知自己,要不然就摊上大事了。当年让张锡钧去京师这步棋还真是对了,张锡钧虽远在京师,可他的作用丝毫不差,如果不是张锡钧在那边,说不定这一次朱慎锥就得跌个大跟头。

不仅提前告知了消息,冯铨父子的事也是张锡钧帮着传回来的,甚至朱慎锥还怀疑冯盛明的事早不出晚不出偏偏这个时候出,说不定背后也有着张锡钧的影子在。

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巧?前脚冯铨刚刚出京去山西,后脚就有人弹劾冯盛明?

不过真相究竟如何朱慎锥没想过去追问,虽说张锡钧是他的人,但他并不会过于严厉控制张锡钧,他只需要知道张锡钧是为他做事即可,至于怎么做朱慎锥不会在意,关键是结果如何,就像一桌佳肴你吃的好吃,难道还要去认识做菜的厨子么?甚至搞明白这厨子是怎么做出了的么?

刘策的事虽说已经过去,最终有惊无险。但这个事同样也给朱慎锥提了个醒。

说起来这个事蹊跷的很,按理说朱慎锥在山西搞恒通商行,私下贩卖私盐并和蒙古那边进行走私的确是破坏了朝廷的规矩,可这种事山西做的人可是不少,恒通仅仅只是其中一家,而且不是最大的那家,远没达到极其庞大和彻底垄断的规模。

大家都是做生意,都有自己的渠道,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相互井水不犯河水。可偏偏这一次刘策借着弹劾山西巡抚徐绍吉的机会直接把自己给牵扯进来了,这就很不一般了。

再联想到之前商队在草原被袭击的一事,和至今为止还没查到结果的背后指示者,朱慎锥不由得把这几件事联想到了一起,他越琢磨越觉得这些事的背后有同一双黑手,而这双黑手的目标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巧?前些时候商队在草原遭受袭击,接着又牵扯出一个小小的商人买通商队的队副,而当线索指向这个小商人的时候,这小商人一家老小突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接着就是御史刘策借弹劾的由头把自己给扯了进去,从而招来冯铨。

虽说这些事一件接这一件摆平,但这事从根本上来讲并没结束。冯铨是回去了,可挑起这些事的人又是谁呢?朱慎锥怀疑过这些事真正的主使者应该是山西的同行,可在山西大大小小的晋商多如牛毛,有实力的商号也不少,一一排除下来,能有能力做这些的,并且还能勾搭上东林党的更有好几家。

总不能是这些晋商一起干的吧?这想想都不可能,但究竟是谁呢?是其中的那家?朱慎锥一时间却没办法调查,虽然他知道刘策肯定晓得,毕竟那折子是刘策上的。

刘策一个在京御史怎么会知道自己的?更把自己事向皇帝打小报告?如果没有人告诉他这些,刘策绝对不会清楚,只要刘策说出是谁给他的这些消息,又是谁意图往自己身上泼脏水,那么背后的影子就能显露出来了。

可惜的是,刘策是绝对不可能把这个真相说出来的,所以从刘策那边下手这条路行不通。

“姐夫,该伱了!”心里有着心事,朱慎锥的精神一时间走了神,正和他对弈的徐宪成落子已有了一会儿了,可坐在他对面的朱慎锥却一直没有落子,手里拿着棋子凝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等了一会儿,徐宪成忍不住提醒了他一句,朱慎锥回过神来目光这才望向棋盘,伸手落下一字。

“姐夫,你有心事?”见朱慎锥这一手平平淡淡,根本不是长考后的落子,徐宪成在一旁应了一手,抬头关切地问道。

朱慎锥笑笑,摇头道:“琢磨些买卖上的事呢,一些小事。”

“哦……。”徐宪成回了一声,想了想问:“姐夫店铺那边的买卖不是一直不错么?难不成还有烦心事?”

朱慎锥本想随便找个借口搪塞过去,毕竟恒通商行的事知道的人不多,徐静秋是知晓的,但却也没和徐宪成说过,在徐家这边只知道朱慎锥有店铺的生意,还有城外的百亩地产,至于更多的就不太清楚了。

但话到嘴边朱慎锥心中微微一动,这些日子接触下来他对自己这个小舅子也颇有了解,别看徐宪成年龄不大,却少年老成,尤其聪明,有时候言谈之下经常会有些颇有新意的想法,现在这个事朱慎锥暂时也没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倒不如听听他的意见。

当即朱慎锥就以商业上的事把发生在恒通商行的事说了说,当然他不会提到什么商队遇袭还有刘策的情况,更不会说之前冯铨奉命前来山西调查。他怕这些说了徐宪成会过于担忧,假如传到徐静秋那边去就更不好了。

所以朱慎锥只是讲了自己店铺因为生意不错,却引来了同行的嫉妒,导致有同行私下在背后搞鬼,意图给自己找麻烦。虽然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应对得当暂时没出什么问题,可长久如此下去终究是件麻烦事。

所谓只有千里做贼从没有千里防贼的道理,一直被动总不是件事。可问题在于现在没能查到最终搞鬼的人究竟是谁,而且对方背后也不是没有背景,这就让朱慎锥有些难办了。

静静听着朱慎锥的讲述,徐宪成微微侧耳思索着,等朱慎锥的话说完后,徐宪成想了想反问:“姐夫,听你之言无非就是有人找你麻烦对不对?而且这个找麻烦的人查不出来究竟是谁?”

“差不多吧,虽然麻烦不大,可时不时就出几件事来,时间久了也是问题。关键究竟是谁在搞鬼一时间也查不出来,这才让我烦忧呢。”

“呵呵,我以为是何事,闹了半天姐夫是为这事烦恼。”

“怎么?你有办法?”见徐宪成笑了起来,朱慎锥开口询问。

徐宪成淡淡一笑:“如说要查案,我一不是县太爷,二也非精通刑事之人,调查此事自然是不精通的,要查背后之人究竟是谁,这个我可办不到。不过嘛,要想解决姐夫你现在的烦恼倒是有些办法,就不知姐夫是否想听上一听?”

“哈哈哈,都是自家人还和我故弄玄虚?小弟有话尽管说就是了。”朱慎锥大笑道。

徐宪成顿时也乐了起来,和朱慎锥一同大笑了几声,接着他又道:“我并不懂商事,但此事我觉得也并非难解决。这些日子看了姐夫的不少兵书,对军事颇有感悟,这天下大事无非就是利益二字,商事如此,兵法同样如此。”

“孙子兵法有言,知之胜者,不知之者不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有言,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对方以有算对姐夫之无算,吃点亏是自然的,姐夫既然如今有算,对方之算也就起不到太大作用。”

“诚然,无论算否,其关键在于胜负。兵法如是,商道想来也是如此。而今算计之人为谁暂时无法得知,虽有些麻烦但要解决却也不难。”

“姐夫身为宗室,其身份地位自然不同,而且姐夫背后也并非没有人,这是姐夫你的优势。再加上对方心有顾虑,只能暗中下手,要不对方也不会如此算计。既然如此,姐夫何不换一条思路?能追查到幕后之人固然是好,但追查不到也没必要在此纠结,用其他办法应对就是了。”

“你说的其他办法是何办法?”朱慎锥追问道。

徐宪成端起边上的茶水喝了一口,不慌不忙道:“我听闻萨尔浒之战时,后金老奴曾有一言,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其言虽简单,却深得兵家精髓。集中优势对敌弱势,各个击破,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打仗不就是如此?再者,兵书中也有言,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声东击西、无中生有、釜底抽薪……不都可以为之?再不济敲山震虎、杀鸡骇猴,难不成别人能做姐夫就不能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