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十八的牢骚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二十五章 十八的牢骚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叔,您实在是太客气了。”吃席差不多了,天渐渐黑了,来祝贺的宗室们也相继离去。等他们走后,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被请到了偏房,送完客人的朱慎锥亲自接待,上了壶好茶。

“你们和我客气什么?怎么?有些日子没见了,你们几个不会是去读了书打算考秀才了?说起话来一股子酸腐味呢?”朱慎锥拿着茶壶给他们倒茶,边笑着打趣。

“哈哈哈,叔爷您这话说的,不就是客套一下么?怎么扯考秀才上去了?再说了,我们可是宗室考什么秀才,宗室参加科举这种事是怎么个事,外面不知道,您能不晓得?要真是一条路子,大伙早就去了,还能等到今天?”朱求杞乐呵呵地接过茶水说道。

宗室科举着玩意出来已有些年头了,还是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搞出来的。不过宗室科举名义上是给大明宗室开一条路,毕竟大明建国二百多年,宗室越来越多,大明每年要养宗室的开销就是很大一笔。

因为这个缘故,朝廷决定开宗室科考,让普通宗室也能参加科举,从而脱离宗室被供养的情况,使得朝廷减少对宗室这方面的开支。

这个措施听起来似乎不错,可实际上根本没卵用。

朝廷一方面说允许宗室参加科举,可另一方面又做了限制,其中最主要第一点就是参加科举的宗室必须是将军、中尉爵位之下的宗室才有资格,这样一来就等于把绝大部分宗室全排除在外。

就像朱慎锥他们,身上不是奉国中尉就是辅国中尉的爵,按照宗室科举的规定是根本不能参加的,要想参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上奏朝廷主动去爵。

可问题在于谁肯这么做?一旦去了爵就成无品的闲散宗室了,到时候所有俸禄全都没了。虽说朝廷一直对宗室的俸禄发放克扣,每年到手的俸禄越来越少,可就算这样这依旧是一笔稳定而有保障的收入啊!

一旦去了爵,这笔收入就彻底和自己家无缘了,未来子孙后代也不再有袭爵的可能。而且你能保证自己能够科考成功么?科举一途艰难无比,每年全国上下不知道有多少学子为了科举这独木桥熬白了头,真正能过的说万里挑一绝不为过。

宗室中读书好的根本就没几个,再加上只有去爵才能参加科举,这种冒巨大风险的事傻瓜才会干?再加上后来朝廷宗室科举前前后后也只是举办了四次,这四次都是万历年间举办的,最后一次是万历三十三年,至今已经好久过去了。

这么多年下来,宗室科举早就成了一个笑话,哪怕今年朝廷又出了新规定,说不再限制爵位宗室科举,也就是说将军和中尉爵位的宗室也可以参加科举,而这一次科举就是今年的秋苑。

但这么多年下来,突然来这么一个通知,谁又做过准备?所以这次秋苑宗室参加的人寥寥无几,其他的地方不清楚,至少在平阳府,一个参加的宗室都没。

众人对这个事说笑了一番,都说所谓的宗室科举简直就是瞎扯淡。如果朝廷真要放开,为什么不直接宣布宗室和普通人有一样科举的权利?不再做半点限制,更不特别注明宗室科举呢?

这样无非就是既当又立罢了,盯着宗室口袋里的那些银子,不肯想让朝廷和以前那样养着宗室减少开支。同时又对宗室八百个心眼防备,怕宗室通过科举出人头地从而威胁到皇权。

大家都是一个老祖宗,都是老朱家的人,谁不知道谁呀?玩这样的把戏有意思么?有这样的心思不如琢磨琢磨怎么把大明搞的好些,从那些该死的文官和士绅手里多收点税上来,然后把欠他们宗室的俸禄发下去不强些?

在座的四个人都不是外人,而且他们之前都是过的不如意的宗室。朱慎锥还好些,朱敏汌是个老实人,朱敏沣虽然稳重却也有怨言,至于朱求杞就不用说了,本就是一个大胆的家伙,一说起朝廷对宗室的亏欠,还有皇帝这些年欠下的俸禄,朱求杞就气不打一处来,说着说着忍不住就破口大骂起来。

“十八,慎言!”听他越说越离谱,朱慎锥忍不住提醒了他一句,这话要是传出去可落不到好去。

“六叔说的对,十八,这种话就不要说了,何况这些年伱的日子也比之前强了许多,还说这些干嘛呢?”朱敏沣在一旁点头道。

“凭什么不能说?这家当的不好还不给人说了?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朱求杞梗着脖子说了这么一句,这话出口众人微变脸色,他也马上醒悟过来这句话实在太过了。

接着喝茶的间隙,朱求杞掩饰了一下尴尬,随后打了个哈哈把话题岔开:“叔爷,您这回如愿以偿了,给侄孙生了个叔叔,十八在这恭喜了。”

“哈哈哈!”大家同时大笑起来,这小子这话说的,听着怎么就不是味呢?

笑了片刻,朱慎锥问他这媳妇也娶了,什么时候打算要孩子?成婚也有一年了吧?怎么就没动静呢?

“快了快了,嘿嘿嘿……。”见扯到自己身上,朱求杞嘿嘿笑着搪塞过去,见他不想细说这事,朱慎锥也就不问了,转而问起了他们三人的近况。

说起了正事,三人把最近的情况同朱慎锥讲了讲。其他他们的情况朱慎锥都清楚,毕竟他们三人合办的商行当初还是朱慎锥给他们出的点子,后来又让恒通商行给了他们一部分业务,这才扶持着弄起来的。

从这点来说,三人的商行属于恒通商行的分支,和朱慎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之所以这么做,朱慎锥也是考虑到恒通商行贸易的特殊情况,恒通商行除去在平阳府的正经生意外,绝大部分收入都是灰色收入,其中两大块是最重要的。

一块就是私盐,另一块就是和草原上的贸易走私。这两块收入占据了整个恒通商行包括朱慎锥收入来源的重要部分。假如没了这两处财源的话,朱慎锥靠商行正经生意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更不用说用来支撑他所做的那些事了。

私盐这部分现在已经和卫所勾当上了,靠着拉拢卫所各千户所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从而把触角伸了出去。虽然私盐的单利相比以前少了许多,可因为渠道的扩张和出货量的猛增,整体利润却在不断上升。

至于草原上的贸易走私,无论是向草原或者是草原向大明,货物的增长也是惊人的。现在不说一年,仅仅单次走私的货物数量就比得上普通一家商行整年出货量了。而靠着这个模式,朱慎锥也赚取了大量金银。

可在贸易走私方面仅仅靠恒通一家太过引人注目,再加上从草原贸易交易回来的皮毛等物资在大明还要销售,恒通虽然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可毕竟也无法满足全部销售能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和恒通有密切来往的外围商行存在就很有必要了,这个商行不仅能帮恒通进行一些物资采购,减轻恒通的采购压力,还能对销售的货物进行分销,从而加快资金回笼。

朱慎锥不是商人出身,但他的眼光却是超越时代的,对于商业的许多看法和判断也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不一样。一块肥肉自己吃,就算能吃得下也吃不快,说不定还会吃的太急给撑死,大家一起吃肉,这样就能分担自己的压力,把蛋糕越做越大,远比吃独食来的更强。

这就是朱慎锥当初扶持他们成立商行的主要原因,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达到了朱慎锥的目的。

背靠着恒通商行,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的小日子过的很是滋润,随着恒通的发展,他们的商行也渐渐壮大,对朱慎锥的感激之情也越甚。

“叔爷,听说恒通的商队之前出了事?”说了一会儿商行的事,朱求杞突然开口问道。

随着他的开口,其他两人也露出了关切的表情。

“哦,一些小事,已经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朱慎锥轻描淡写回答道,商队在草原出事,这个事是瞒不住的,何况那么多人受伤,又损失了不少货物。恒通内部知道的人不少,既然如此他们的商行和恒通有合作,自然也听到了一二。

但这个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朱慎锥并不想多说,毕竟这事背后太过复杂,现在刘大由给处置了,可问题背后的人还没找到,代州的穆昌瑞一家下落不明,线索断了。

眼下锦衣卫还在追查,可能不能查明连朱慎锥心里都没底。虽然他隐隐有猜测,可猜测根本没有依据,而且这个猜测是否真实就连朱慎锥自己也没绝对把握。

所以朱慎锥不想把他们牵扯到这个事里来,他们三人和自己不一样,都是普通的宗室,希望的只不过把自己家的日子过的更好些罢了。一旦牵扯进去反而不好,这个事自己处理就行了。

“叔爷,您……。”见朱求杞开口要说些什么,朱慎锥摆了摆手。

“老四、老五,还有小十八,恒通的事就不用多问了,这个事已经处置完了,只是小事罢了,你们好好做你们自己的事就行,至于其他的没必要插手。”

朱慎锥这话让三人若有所思,三人默默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他的想法。但朱求杞点头后又忍不住说了一句,意思说都是自家人,不管如何要是用得上他们的尽管开口,他们有今天这样的日子都是靠朱慎锥来的,哪怕朱慎锥要他们做任何事都没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