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章 淬炼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章 淬炼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烟花工坊要完工还需要几天,朱慎锥去炼铁工坊和矿山转了一圈后就先回了百户所,继续看老金他们的训练。

打骂的确有效,吃了皮肉之苦,几天下来这些乌合之众渐渐有了些样子,队列也看起来比他离开之前整齐的多。

但这只不过是勉强而已,哪怕吃了打有时候还是有人会做错和忘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继续高举“霸王鞭”。

按照老金的解释,这已经算是好的了,毕竟这挑选出来的人中近半都是军户子弟,如果全是农家子弟的话,要达到眼下这个程度还需不少时间。

这样反复的训练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哪怕就算成了队列如指臂使后,这种基础训练在戚家军中也是每日要操练的。这样做是让他们形成条件反射,一个命令下达后不需要通过大脑,直接就以肌肉记忆来完成。

当然了,老金他们自然是不懂什么叫条件反射的,这只是戚家军传下来的经验罢了,其目的和效果却是相同。

王晋武和陆义生也在队列中,他们同样要经受这种枯燥乏味的操练,虽然相比其他人来说,他们两人的表现要好许多,其中还包括李佑等几个朱慎锥特意交代过塞进队伍中的人。

可就算如此,他们吃的打也不少,就拿王晋武来讲吧,这小子头脑灵活,武力超群,单论起来在所有人中都是拔尖的。可这小子也有他的弱点,就是爱出风头喜欢显摆,毕竟年轻嘛也能理解,可在整体中你一旦显摆就容易破坏队形,为此王晋武没少挨打,老金三个老兵可不是省油的灯,再加有了朱慎锥的交代,他们根本不管你王晋武是什么身份,别说你是一个百户了哪怕就是一个将军也照打不误。

更要命的是,老金三人手里的棍子别看细打起来特别疼,而且打人总冲着肉多的地方狠狠抽,让伱疼的哇哇叫却又打不坏,今天打完,第二天依旧活蹦乱跳,根本就没偷懒的机会。

几次下来,王晋武也反应过来了,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又不傻,好好的吃打干嘛?就这样,王晋武收敛起了自己的脾气性格,安安稳稳地跟着队列操练,表现也越来越好。

对于练兵,朱慎锥只看结果不看经过,更不会去插手具体的安排,这些他已全部交给了老金他们三个老兵。而老金三人也没辜负朱慎锥的期望,当朱慎锥从工坊那边回来后看到现在操练的情况,心里是很为满意的。

接下来的几日中,朱慎锥一直呆在百户所,每日陪着老金等人操练这些人,空闲时也会和老金他们聊些以前戚家军作战的往事,从中讨教一些临战的指挥经验。

大规模的指挥,老金三人自然是不行的,但小规模的作战他们却是这个时代顶尖的行家。通过和他们的聊天、沟通,朱慎锥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尤其是有些东西不经历真正的战争是根本感受不到的,更不可能凭空想象出来。

不仅是朱慎锥,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慎锥索性把王晋武、陆义生、李佑等人也喊了过来,让他们一起听听老金他们的战阵经验,明白一些在战场上所需要知道的和注意的要点。

虽然知道这些只不过是理论,真正要领悟还要靠以后自己在战争中摸索结合,可就算这样,这些经验也是相当宝贵的,根本不可能是从书本中得来,现在懂这些,未来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我爹说的没错,不上战阵,没在战场上杀过人就不能算真正的好兵。你武艺练的再好,到了战场上也是无用。”王晋武感慨地说这样的话,这些日子他算是彻底服了,原本他以为练兵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当初王家村那边不是没练过兵,王晋武作为王荣的独子,自然也是亲自参与过的。

可他万万没想到练兵和练兵有着大不同,老金等人的练兵之法和那些经验之谈让开了眼,通过这些才彻底明白在战争中依靠的是整体,个人的武勇根本就成不了决定胜负的因素。

在之前,萨尔浒之战战败的消息传来时候,王晋武还纳闷过为什么赫赫有名号称大明第一猛将的刘綎刘大刀会兵败身亡。

刘綎在大明的名气极大,被称为第一猛将可不是浪得虚名,要知道他之所以会有刘大刀的称号,那是因为他善使一把重达一百四十斤的镔铁大刀。

一百四十斤的大刀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明军制式雁翎刀的重量才三斤半而已,长兵器比如长枪等大约在五斤不到,就算是戚家军使用的铁制狼筅重量也不会超过七斤。

演义中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这已经是吓死人了,可要知道刘綎的大刀足足有一百四十斤啊,都超过关二爷的刀五十八斤了。这样重的大刀刘綎居然能挥舞如车轮,其武勇可想而知,用一句碰着就伤挨着就亡来形容丝毫就不为过。

王晋武自认自己武艺高强,可他再自大也明白自己这点本事根本连刘綎的一只手都比不上。可就算这样,如此勇猛的刘綎居然战死沙场,战争绝不是一个人的武勇能改变的,没有一支靠得住,能发挥出巨大战斗力的军队,别说是刘綎了,就算是项羽、吕布复生也毫无用处。

王晋武的想法改变,这是值得欣喜的事,也不愧朱慎锥特意把他安排进练兵队伍中了。

不仅是王晋武一个,还有陆义生、李佑等人,他们多少也有进步,这些都是看在眼里的。这些人都是朱慎锥信得过的班底,他们的成长是最好不过的,但究竟能够成长到什么程度,未来是否能真正独当一面,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转眼间半个月就过去了,烟花工坊那边早就完工,姚家兄弟所需要的材料赵大也给了他们,这些日子姚家兄弟都在工坊那么忙碌着,按照朱慎锥的要求制作烟花。

这一日,工坊那边传来话,说是姚家兄弟已经制出了一批烟花,请朱慎锥过去瞧瞧。得知消息后朱慎锥马上动身,下午时分就赶到了那边。

“这就是你们制出的烟花?”到了地方,姚家兄弟闻声出门迎接,跟着他们进了工坊,看着已经制好的一大堆摆放的烟花,朱慎锥开口询问。

“回东家,这些都是。”姚良点头,他告诉朱慎锥这些就是他们兄弟二人这些天赶制出来的,都是最寻常的烟花。因为时间紧,而且烟花只是看效果,所以他们没有在外表上下功夫,如果需要售卖的话会在烟花外再糊上一层花纸,考究的还要画上图案什么的。

朱慎锥问了问烟花有那几种,姚良指着烟花一一作答:“东家请看,这是金盏银台、这是白牡丹,这是松竹梅,这是水瓶花,这个是紫葡萄,这是大梨花,这个是金盆捞月……。”

姚良一一为朱慎锥解释,除去这些较为考究的烟花外,还有最寻常的“地老鼠、起轮、流星等”林林种种有十六种,除去烟花,还有朱慎锥要求的鞭炮和爆竹,满满一大堆。

朱慎锥对烟花并不了解,他之前虽然是宗室,可那时候家里穷的要命都去贩私盐了,哪里有多余的钱玩这种东西?

何况山西这边可不是繁花似锦的江南,更不能和南直隶这种地方相比,除去大富大贵的人家,普通人一年到头都不会买这玩意使,充其量到过年的时候买上一串鞭炮,再弄两个爆竹放一下,顶天了再买个最便宜的地老鼠,就算是过瘾了。

后世的烟花品种朱慎锥见过不少,但没想大明如今的烟花也不差居然已发展到这个程度,这还是朱慎锥给姚家兄弟这么短的时间,再加上时间和材料的限制,一些更繁琐精巧的烟花没能制作出来,按照姚家兄弟所说,除去几个特殊的烟花外,大明眼下90%的烟花品种他们兄弟都没问题。

看着烟花,朱慎锥心中颇为高兴,他倒不是要玩耍,让姚家兄弟做这些是想看看他们实际的本领如何。

眼看着再过一个多时辰就要天黑了,朱慎锥打算等天黑后就试试这些烟花。他索性就在工坊留了下来,喝着茶和姚家兄弟请教起烟花制作的技术来,虽然许多技术都是烟花匠人的不传之秘,但朱慎锥是他们的东家,何况朱慎锥也不会学这些去抢他们的饭碗,除了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稍做保留外,姚家兄弟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聊了许久,朱慎锥也是受益匪浅,虽说作为烟花匠人的姚家兄弟在一些技术问题上大多都是靠着传授和经验,要从理论上来说根本说不出一二三来,可不得不承认传统匠人的本事依旧是有的,而且这些经验和办法都是一代代人不断摸索出来的,也算得上理论出实践的典范了。

天渐渐黑了,见着太阳已经落山,朱慎锥中止了谈话,要试试他们做的烟花。

东家既然有要求,姚家兄弟自然不会拒绝,而且他们对自己制作的烟花质量如何很又信心,当即把烟花搬到了外面,等摆好后征得朱慎锥同意,这才用火折子点燃。

烟花很漂亮,也很有特色,姚家兄弟本事不是吹的,虽然比不上后世那样绚丽多姿,可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值得令人惊叹了。

等烟花放完,再把鞭炮和爆竹也点了,听着噼里啪啦和砰砰砰的声响,山风吹来,一股硝烟味扑鼻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