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不打不成才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不打不成才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之所以和姚家兄弟聊这些,只是用这种方式打消他们的顾虑,安他们的心罢了,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姚家兄弟的脾性。

从现在情况来看,朱慎锥用的法子不错,姚家兄弟从一开始的谨慎小心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问话也一五一十回答,而且两人的回答中也让朱慎锥了解到了他们兄弟的脾性。

老大姚良相对稳重些,老二姚远要跳脱些,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人的手艺是实实在在的,再加上他们又年轻,也更适合朱慎锥的需求。

又聊了一会儿,朱慎锥问姚家兄弟各自擅长的烟花制作,两人想了想做了回答。听了他们的回答后,朱慎锥笑着说如果给他们点时间,是否可以制作出一些烟花看看呢?

对于这个要求,姚家兄弟表示没有问题,只要材料齐全,他们做出些平常的烟花不难,不过假如是特殊要求的烟花话,这就麻烦些了,因为工艺比较复杂,所需的材料和时间都比寻常的更多更长些。

“无妨,就弄些寻常的,你们擅长做的就成。对了,除去烟花外,爆竹这些也做些,如果做的好,我可是有赏赐的。”朱慎锥半认真半开玩笑道。

姚良正色打道:“请东家放心,这个我兄弟二人一定尽力,不过东家,制作所需之物……。”

“赵叔!”

“六爷,您吩咐。”

“这个事就交给你了,姚家兄弟这边需要什么,你这边一力提供,如有没有的,就直接去寻陆百户……对了,晋武现在也在百户所,百户所没有的话就让他派人去一趟卫所,就说是我的安排,自然有人会帮忙弄来。”

“六爷您放心,这个事我来办,保证妥妥的。”赵大连连点头,现在的赵大可不是之前在王家村的赵大了,如今他不仅是工坊的管事,身上还有着知事的品级。

虽然知事只是从八品的芝麻小官,可怎么说也是官啊!赵大祖辈都是匠户,如果不是遇到朱慎锥,他这辈子都脱离不了匠户的身份,自己的儿子、孙子甚至子子孙孙都会是匠户,根本就没出头的日子。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赵大有了官身,哪怕这个官身再低都是阶级的飞跃,这是赵大以前从来就没想过的,更是不敢想的。

所以在赵大心里朱慎锥简直就是他的再生父母,能为朱慎锥做事他敢不用心?更何况,作为王家村的老人,赵大比外人更清楚朱慎锥的身份,跟着朱慎锥好好干,说不定等儿子大了,还能帮着儿子也弄个小官当当呢,到时候他们老赵家就彻底起来了,再也不是以前被人看不起的匠户人家,成为真正的官宦之家了。

“东家,有几句话还荣小的细说。”姚良又开口道。

“伱说,还有什么要求。”

姚良告诉朱慎锥,如果要制作烟花的话必须先准备工坊,而工坊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烟花工坊和普通工坊不一样,烟花的主要原料是火药,而火药这玩意是有危险性的,一旦出问题伤者人是小事,弄不好还会死人。

就像他们姚家之前出事就是如此,要不然姚家也不会败落。既然朱慎锥要他们做烟花,那么这个事就不能疏忽,把烟花工坊建在这边肯定不成,需远离这里的工坊区域另外择地。

此外,还需要防水、防潮、防火等各项设施,这些也必须安排好。

至于人手嘛,一开始还不需要,他们兄弟两人就成,可如果后面要大规模制作的话,就得加派人手了,无论是火药的调配还是矿粉的研磨等等,这些凭他们兄弟两人大规模制作根本就不可能,具体需要多少人,还需看朱慎锥最终要做哪些烟花,又多少量来决定。

这些都是合理要求,朱慎锥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他问赵大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用的,毕竟工坊这边的地形赵大比自己更了解,赵大询问了姚家兄弟的具体要求后思索了下,开口说离工坊大约两里地倒是有一处地方,那边地势开阔平坦,要不是整个位置面积不算大,当初工坊设立的时候那边倒是个好位置。

不过烟花工坊和这边的工坊不同,和这边相比烟花工坊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工坊,不需要太多建筑和投入,而且现在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只需要建像姚家兄弟住的院子面积大小就行了,然后再造一个库房即可,所以那边比较适合。

既然这么说了,朱慎锥想了想就提议现在就过去看看,如果合适就让这边的人尽快把工坊搭建起来。

东家发了话,姚家兄弟自然不会拒绝,当即大家起身,赵大带路,一行人就往他所说的地方而去。

两里地不远,很快就到了,到了地方一看的确如赵大说的那样。

姚家兄弟在这片区域转了一圈,又商量了几句,随后告诉朱慎锥这个地方可以。既然他们说没问题,朱慎锥就把这个事给定了下来,让赵大尽快带人来这建房子,等房子建好,烟花工坊也就算有了。

建房需要时间,不过是因为只是建工坊不是造院子,花的时间不会久,这边各行的匠户一应俱全,材料也不缺,几天就能完成。

接下来的几日里,朱慎锥在工坊、矿山、百户所这三处转悠着,视察着各方面的进展情况。

百户所那边暂且不说,工坊和矿山这边比起之前来的时候要强上许多,尤其是矿山那边的壮劳力人员经过几次补充后,开采的产量和速度加快了不少。

原料的供应无缺,工坊的炼铁炼钢也初具规模,眼下每月的生铁产量已是不少,器械的打造等等也有了应有的样子。这些日子工坊这边按照老金他们的要求,已经开始制作鸳鸯阵所需的器械了,经过几次调整尝试后,制作出来的器械也已得到了老金他们的认可。不过这些打造出来的器械暂时入库,等待那些新兵的操练到一定程度后再逐一装备。

说到这些新兵的操练,别看就只有四队人,但正操练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今的人文化水平低的很,尤其是老金他们挑选的人中基本都是最底层的军户、农户,这些人里可没几个认知识字的,文盲比例说百分之百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这也是很寻常的事,在大明朝读书人算得上特殊阶级的底层,士农工商排在第一,能认知识字的是稀罕人,家里没点底子的那里有钱去学这些?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在当时丝毫不为过。实际上几百年后也是如此,真正识字率提高还是全民义务教育推行之后呢,就算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民间还有大批有些岁数的文盲半文盲呢。

后世都是这样,更不用说现在这个时候了,别说普通农户军户,哪怕就是武将群体中文盲也是比比皆是。有些武将都已经当到三四品的高级将领了,却连自己的名字怎么写都不会,这也是文官看不起武将的缘故,在饱读诗书的文官眼里,这些武将只是粗鲁的丘八罢了。

要训练这些人,把他们从一盘散沙捏成团,听从指挥可不是那么容易。这些人可不是后世参加军训的大学生,至少文化程度高,哪怕不懂这些,命令下达的意思还是搞得清楚的。

可这些人一个个全是文盲,一个命令的意思是如何一句两句他们还听不明白,必须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说上几次才能勉强理解,其中最简单的一处,就是左右不分,前后不明,走个队列都能闹出笑话来,几个命令下来,一开始还排得整整齐齐的队伍瞬间就乱了套,这里一堆那边一团,还有人孤零零站在原地一脸茫然,着实令人头痛。

亏得老金三人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对于这种情况自有应对措施。左右不分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脱掉一只鞋光着一只脚,让穿鞋的迈腿或者光脚的迈腿就成,至于手臂上也是如此,在其中一条手臂上绑上布带区分左右,下达命令的时候用此替代。

左后这样可以解决,但前后什么的就没办法了,这个只能靠拿棍子打。只要有做错的就直接指头粗的棍子抽下去,抽的对方嗷嗷直叫,多狠狠抽上几回,让他们记忆深处牢牢记得这些,从而形成肌肉反应,这样反复多来几回,时间久了自然就明白了。

朱慎锥从百户所去工坊的时候,操练还是一团乱麻,时不时老金他们就叫停,谁做错了,手里的棍子一下接着一下丝毫不客气,嘴上更是骂骂咧咧不停。

对于这情况朱慎锥没有半点阻止的想法,什么官兵平等不得打骂士兵?这根本就没有的事,当兵吃粮听指挥天经地义,只要不打残打死,做的不好的尽管狠狠抽。

老话不是说么,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军中可比自己家里严格多了,自古以来这天下练兵哪有不打骂士兵的道理?花了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天天还让他们吃米面管够,时不时来顿荤腥,难不成朱慎锥是大善人钱多了没地方使,白白养着这群废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