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百八十章 头痛的皇帝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百八十章 头痛的皇帝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辽东的经抚之争越演越烈,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现在天启着实有些后悔当初答应东林党升迁王化贞为辽东巡抚的决定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辽东现在也不会闹的如此不可开交。

说起来熊廷弼和王化贞真正的矛盾主要对辽东战事的观点不同,再加上双方权利的争夺。

袁应泰在辽东战败后,大明丢失了辽东大片土地和城池,辽东局势再一次发生变化,之前熊廷弼在辽东布置的防线已全部没了。

天启重新启动熊廷弼,熊廷弼去了辽东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重新布置防线,最终决定以广宁为基础,在广宁一代设置新的防线。

从理论上来说,熊廷弼是辽东经略,也是辽东战场最高的统帅。但从官职上来讲,王化贞又是辽东巡抚,巡抚一职大明本是没有的,是后来才设置的,所谓的巡抚就是代天子巡察安抚地方的中央派遣官,王化贞的巡抚官职虽从品级不及辽东经略,可双方却没有直接统属,而且其职权还有不少交叉重叠之处。

再加上王化贞在担任辽东巡抚之前,广宁这个地方就是王化贞管着。也就是说,王化贞才是广宁真正的指挥官,现在王化贞又升任了辽东巡抚,广宁的指挥权并没有交出来,依旧握在王化贞的手里。

这样一来,熊廷弼虽是上级,却没有直接指挥王化贞的权利。王化贞的品级虽不如熊廷弼高,可他这个巡抚不仅有独立性,还握着广宁的军权。这个情况就造成了先天的矛盾,作为辽东统帅的熊廷弼根本指挥不动王化贞,王化贞又不鸟熊廷弼,两人怎么可能没有矛盾?

如果两人相互配合还好的,但现在两人根本就没配合的想法。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是围绕广宁一地的防线设置,两人的观点就截然不同。

王化贞主张在三岔河(辽河下游)岸上布防,以图进取。

熊廷弼对此明确反对,认为辽河狭窄,后金军骑马就能渡过,到了冬天,河水结冰,渡河更加容易,而且沿河堡垒小,难容重兵,这种防线十分脆弱。

熊廷弼的意见是在河岸布置小股侦察兵,然后多置烽火台,保持预警系统畅通;大部队集结在广宁附近,构筑若干营盘,互为掎角,围绕广宁坚城进行防守。

从双方各自观点就能看出各自的不同,先不说布防的设想不一样,就连辽东战事的战略意图也是截然不同。

王化贞是进攻派,他的布防意图是建立在进取和收复失地的基础上的。熊廷弼是防守派,因为他认为辽东两次惨败后以大明如今的军力根本不足以主动发起进攻,眼下稳住才是最重要的。

广宁坚城,大明需要围绕广宁打造防线,慢慢恢复明军在辽东的元气。等元气恢复后,再步步为营,依托大明比后金强大的资本实力来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这才是上策。

从战略意图来看,两者截然不同,监军御史方震孺站在熊廷弼一边,认为稳扎稳打才是最好的选择。可内阁和兵部却赞同王化贞的建议,这样一来双方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最终各干各的,王化贞直接抛开熊廷弼,依造自己的想法去设置防线,熊廷弼拿王化贞根本就没办法,气得暴跳如雷。

除去防线一事,对其他事两人也有分歧。

其中包括毛文龙的安排和使用,袭击海州的意见上,借蒙古林丹汗的大军为后盾,还有辽东目前大明是“平辽”还是“平东”的等等问题上,都意见相反。

先不说这两人谁对谁错,仅仅这些矛盾所导致的经抚之争就让辽东明军不可能有统一的指挥,再加上时间的推移,两人越发对对方不满日积,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至此天启才醒悟过来之前让王化贞担任辽东巡抚是一个错误,可皇帝是不能错的,而且王化贞任辽东巡抚的时间不长,从任命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半年时间罢了。

如果天启现在就撤销王化贞的辽东巡抚一职,先不说皇帝的脸面过不去,更重要的是这么干东林党也不肯。

这些日子,魏忠贤刚在自己默许下弄垮了内阁首辅刘一燝,给了东林党一记闷棍。假如现在就把王化贞去职,又或者调任回京,东林党绝对不肯罢休,一定会跳出来强烈反对。

如果是这样,天启就把自己架在火上了,这可不是天启愿意看到的结果,现在因为王化贞的事去再一次挑拨东林党不是好的选择。

此外天启也不想现在对东林党做的太过,魏忠贤干的不错,不过这些日子魏忠贤的权利渐大,天启虽在后宫也听闻了些消息,他清楚知道魏忠贤好用归好用,但这把刀绝对不能失控,在用这把刀的时候,还是要做些限制的。

东林党的实力有多雄厚,势力又有多大,天启心里一清二楚。所以面对现在辽东经抚之争,天启虽然很是生气,也明白过来之前的错误,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天启暂时还不能动王化贞。

“传朕旨意,司礼监拟中旨,予辽东熊廷弼、王化贞二人,辽东经略、巡抚皆是国家重臣,辽东事乃国家大事,托付二人不可轻视,令二人抛弃前嫌,精诚合作,当以国事为重……。”天启开口说了这么一番话,魏忠贤仔细听着,天启的意思无非就是劝告熊廷弼和王化贞他们不要闹了,你们都是为大明做事的,你们的矛盾自己作为皇帝心里都明白。

现在关键是辽东战局,你们闹来闹去何必呢?联手好好合作,不要小家子气,等平了辽东,他这个皇帝重重有赏,如果继续这么闹下去,影响了辽东大局,他这个皇帝也不会客气,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魏忠贤仔细听完,把天启皇帝的话牢记在心,等天启说完后,他的神色欲言又止。

“魏伴伴,伱有什么话要同朕说?”天启敏锐地察觉这点,开口询问。

“皇爷,奴婢以为这两人继续这么闹下去仅凭皇爷这一份旨意恐怕平息不了。倒不如调任其中一个,辽东如只有一人的话,这事自然就解决了。”

天启问:“依你看,调任谁?谁留下来更合适?”

魏忠贤想了想道:“回皇爷,奴婢觉得把王化贞调离辽东更合适些。”

“哦,为何不是熊廷弼?”

“皇爷,熊廷弼之才举朝皆知,而且此次熊廷弼复出再次经略辽东也是满朝认可的。之前先帝任用熊廷弼,他在辽东就做的不错,如果不是后来……。”

说道这,魏忠贤猛然觉得自己的话说的有些过了,连忙住了口。

天启苦笑起来,魏忠贤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可他那里不知道魏忠贤后面要说什么,无非就是他之前用袁应泰取代熊廷弼一事的问题。

熊廷弼去职,袁应泰经略辽东,这个事是天启登基后下的旨意。原本以为用袁应泰取代熊廷弼无非就是辽东换了个人,而且袁应泰在朝廷名望甚高,也经历过军事,虽是文官但不是半点不懂军事之人。就算他比不上熊廷弼,去了辽东后有之前熊廷弼打下的基础,守住辽东局势不成话下。

但天启万万没有想到后来的情况会发展到这个样子,袁应泰名气响亮的确,可他实在不是辽东经略的好人选,到了辽东才多久就瞎搞一通把辽东丢失了大半国土,就连大明在辽东的精锐也损失惨重。

这个事是天启做错了,这点天启自己也承认,要不然也不会把熊廷弼复职重用重新经略辽东了。

魏忠贤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是照顾自己这个皇帝的面子,天启心里很是清楚。

示意魏忠贤继续说,魏忠贤没再提之前袁应泰的事,而是说起了现在辽东的情况,他说自己也不懂战事,更不了解两人的观点谁才是正确的。不过既然熊廷弼的能力之前已经证明,那么从这点来说熊廷弼还是靠得住的。

王化贞是文官,之前仅仅只是驻守广宁,和后金打交道的经验远不如熊廷弼。从这点来看,魏忠贤建议倾向于信任熊廷弼的选择,所以如果两人中必须有一个人要走的话,魏忠贤认为把王化贞调离辽东是最好选择。

此外魏忠贤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王化贞是东林党人,是东林党大佬叶向高的弟子。现在刘一燝去职在即,刘一燝一滚蛋,接下来的首辅应该是重新回到朝堂的叶向高接替。

把王化贞从辽东弄走,就能斩断东林党在辽东的手臂,从而把东林党在辽东的影响力给消除,这对魏忠贤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天启默默想了想,觉得魏忠贤的话有道理,心里已经认可了魏忠贤的建议。但就和前面说的那样,因为东林党的缘故,天启不可能乾坤独断就把王化贞的辽东巡抚一职撤销,哪怕他是皇帝也做不到。

“此事等过了年再说吧,年后开朝会,把此事交于朝堂讨论,毕竟这是国家大事。”天启意味深长地说了这么一句,虽然没能挑唆天启马上撤职王化贞,可听到天启已有了这个想法,魏忠贤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低头道皇爷英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