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纷乱的京师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纷乱的京师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锡钧已到了京师,他还是第一次来到京师,这个大明的中心,皇城的所在。

虽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抵达京师的当日,心中还是被这座宏伟无比的城市所震撼了。

太原府是大明的大城,从小在太原府长大和生活的张锡钧自认为自己有所见识,但也总觉得京师再繁华充其量也就比太原府更大些,人更多些罢了。但没想,当他看见京师巍峨的城墙,亲眼目睹京师的车水马龙和繁华时,张锡钧这才知道为何京师才是京师了。

一直以来,张锡钧都有一日能去京师的想法,在之前他这个想法是建立在科举赴考之上的。作为读书人,哪个不想着自己金榜题名一日?他张锡钧也是一样,等到考中举人,有了赴京赶考的机会,他张锡钧就能和前辈一般昂首挺胸前往京师,从而在科举上一显身手,最终功成名就迈入仕途。

这是张锡钧一直以来的梦想,三十岁之前他也是朝着这个梦想努力的。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如其来的祸事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梦想的破灭和家人的离去。

被打成乱党,白莲教徒,转眼间张锡钧家破人亡,如此大的打击让张锡钧甚至起了跟随家人同去的念头,可心中的坚持和仇恨却让张锡钧咬牙挺过了这一关,侥幸活了下来。

如今的张锡钧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读圣贤书,一心要走科举的读书人了。经历巨变后的张锡钧心中满怀仇恨,更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充满愤怒,他要报仇,要拿回失去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理想,可凭着他自己是绝对做不到的,而投靠朱慎锥是唯一的选择。

而今,张锡钧终于得到了朱慎锥的信任,并且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和他当初所想的略有不同,但张锡钧却很好摆正了自己心态,他并没觉得朱慎锥是对他大材小用,相反在仔细琢磨之后,张锡钧坦然前往京师。

用周安民帮他弄的户籍身份顺利进入了京师,看着京师的宏伟和繁华,张锡钧心里波澜起伏。

但他表面上却一副平淡的模样,仿佛来过京师多次一般。

进了城里,张锡钧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在京师的住处。

这个地方还是当初周安民来京师时候买下的,位置普通,面积也不大,只是一处二进的小院。

到了地方,看了看环境,院子不怎么起眼,因为有些时日没住人了,再加上眼下又入冬季,看起来略有萧条。

不过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张锡钧对这个地方还是颇为满意的,一来院子看着不起眼,不太引人注目反而清静。二来这个院子虽然普通,却靠近中城,无论去哪里都很便利。至于其三,里面的家具用具一应俱全,除了添置一些被褥等生活用品外,就能在此安家。

当天,张锡钧在附近打听了下,随后通过中人买了一家奴仆。这奴仆是一家三口,都是老实巴交的失地农户,为了讨生活来到的京师。

其中男的作为仆人,负责一些杂物和力气活。女的做些打扫厨娘的活,至于这夫妻两人的儿子年轻力壮,正好能当个长随,出入还能派上些用处。

这一家人都张锡钧直接签了身契,买下后就直接带了回来。接着,经过一番收拾后,这个小院就变得焕然一新,随着张锡钧和这家仆人的入住,院里也有了人气。

张锡钧是以普通商人的名义留在京师的,为了这个身份张锡钧还花钱盘了小铺子,请了两个伙计帮忙。这样的小铺子在京师比比皆是,并不引人注目,而且张锡钧在商行干了一年,对这方面也熟悉的很,操作起来更是有模有样。

弄完这些,眼看就到了年底,张锡钧也渐渐在京师落下了脚。这些日子除去忙着住处布置了店铺的事外,张锡钧经常出入各处场所,同三教九流接触,别小看这些,要知道这可是京师,天子脚下普通老百姓也和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不同,这里的老百姓有些看起来普普通通,可真要追寻,说不定就能和那位朝中的大人或者大人家中的仆佣搭上关系,一些消息灵通的很。

通过这个方式,张锡钧没花多少力气就大致了解了京师的情况,等知晓之后张锡钧才知道如今京师的局面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的多。

朝堂之上,依旧是东林党一家独大,其余各党和东林党明争暗斗,却被压的死死的。至于内廷,据传天启皇帝根本不管事,平日里不是在后宫和皇后妃子逍遥快活,就是呆在乾清宫的偏殿做木匠活。

皇帝喜欢干木匠活,这倒是令人意外之极,当张锡钧听说这个情况时也是一愣,他怎么都没想到作为九五之尊大明天子的皇帝居然会爱上这种“贱业”。

不过仔细一想又释然了,大明的历代皇帝中各式各样的奇葩多了去,比如说喜欢斗蟋蟀的,爱比自己年长十多岁女人的,有沉迷修道成仙的,更有正德那种不住皇宫偏要住在豹房,不爱后宫美人却喜欢民间寡妇,到处收义子,自封大将军,随心所欲想尽办法玩耍的。

至于当年的万历皇帝就更不用说了,几十年不上朝呆在后宫当宅男不管政务,历史上哪个皇帝是这么干的?眼下这位天启皇帝可是万历的亲孙子,基因所至有些自己特殊爱好也是很自然的事嘛。

张锡钧还在市井中亲眼见过天启所制的木工物品,据说是宫内的太监弄出来的,拿到一些店铺中去售卖。不得不承认,天启在木工上的手艺的确不错,设计精巧制作精美,如果不是知道这玩意是出自皇帝之手,一般人还以为是那位木工大匠的作品呢。

皇帝不理政事,许多事都直接丢给了司礼监代办,而司礼监的大佬就是魏忠贤魏公公。

而今魏忠贤执掌司礼监和东厂,虽然他不是掌印,却是名副其实的内相。天启皇帝对魏忠贤极其信任,魏忠贤手中的权利也越来越大,隐隐已有和朝堂上的东林党抗衡的迹象。

这些日子,市井中有不少读书人在谈论皇帝的所作所为,其中也对包括魏忠贤的权势日甚极其不满。

这些读书人慷慨激扬,对皇帝不做正事,重用太监,坐视阉党做大极为愤慨。言语中多有不忿之意,甚至有人还嚷嚷着魏忠贤就是当朝第二个刘瑾,如此阉党不除,将来恐有祸患。

皇帝就应该近君子远小人,更不能玩物丧志,堂堂皇帝做木工活简直就是离谱,更离谱的是居然还当街售卖皇帝的木工制品,历朝历代哪有这样的事?

至于魏忠贤,一个区区太监居以内相自称,而且处处和东林党对着干,这不是祸国殃民的阉党又是什么?

在读书人看来,皇帝就应该好好做皇帝,改掉这些毛病,杀掉魏忠贤,近君子远小人,垂拱而治,把朝政交给东林党来全权处置,如此大明才能蒸蒸日上,从而天下大治。

说道慷慨之时,有人甚至还说起了东林党顾宪成所在东林书院提下的那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他们看来,大明如今唯东林党方是君子,其余人无论是阉党还是浙党、楚党、齐党等都是小人。如想恢复大明盛世,解决辽东问题,唯有让东林党一言而决才是最好选择,就算是皇帝也是如此,作为皇帝根本不用做其他,把国事交付东林党,安安稳稳在宫中坐镇即可。

当有人提到这样的想法时,瞬间就会引来一片喝彩叫好声。不仅是这些读书人,在他们的谈论之下,普通老百姓倒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一时间东林党名声大噪,魏忠贤的名气在士子包括京师的百姓耳中越来越臭。

张锡钧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又听在耳中。

如果是早年的张锡钧话,或许会和这些读书人一样,被如此言语所挑动,认为东林党是好人,魏忠贤是祸害天下的阉党,而只知道重用阉党会干木工活的天启皇帝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但现在的张锡钧可不是以前单纯的张锡钧,在经历了巨变后,张锡钧早就不是当初的读书人了。

早在山西的时候,张锡钧就留意到了朝堂上的一些事,知道的一些内幕远比这些读书人更多。再加上张锡钧有着自己的判断,冷眼旁观之下从这些讨论中嗅到了不一般的味道,心中暗暗冷笑。

在张锡钧看来,这些读书人的背后无非就是东林党在指示鼓动,东林党之所以这么干无非就是想用这种手段获得更高的民间声望,从而用这样的影响力来排除异己,打击政治对手。

东林党这种做法犯了大忌,虽说东林党一直以清流自称,可东林党内真正称得上清流的根本没几个,大部分东林党人和其他党人没什么不同,无非就是看着更高洁些,口号更响亮些罢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

历朝历代,党争这个玩意从没好下场,朝中结党更是上位者所忌惮的。眼下东林党如此肆无忌惮,看起来是声望日隆,可同时也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张锡钧一眼就看出东林党的问题,对东林党这些花招嗤之以鼻,更断定东林党越是如此,天启皇帝就越会重用魏忠贤。

道理很简单,如果张锡钧自己是天启皇帝的话他也会这么干,这天下哪有臣子如此压制皇帝的道理?如果把天下交由东林党,那么皇帝又算什么?皇权威严何在?任何一个皇帝但凡有些智商的,都会做出天启一样的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