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帝师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百一十五章 帝师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启之前没有正式进过学,等当了皇帝后才有进学的机会。

孙承宗是内阁次辅刘一燝推举的左庶子,也就是名义上的帝师。

刘一燝虽然只是内阁次辅,但他很快就要当首辅了。

之前的首辅是方从哲,这位首辅在万历在的时候就是独相,等到万历驾崩到泰昌帝驾崩,再到现在的天启继位,方从哲一直都是首辅。

不过方从哲的首辅已经当到了头,连续两任皇帝驾崩,朝堂上的局势已经和万历在的时候完全不同。文官集团趁着万历和泰昌帝驾崩的机会,迅速瓜分了朝堂的势力,如今东林党更是一家独大,从上至下基本掌控住了朝政,而刘一燝就是东林党推出的代表人。

要彻底控制住朝政,方从哲就从之前的盟友转眼变成了拦路石,东林党早就想把方从哲赶走,因为只要方从哲一走,那么次辅的刘一燝就能接替首辅,这样的话内阁也就完全落入了东林党之手,再也没有什么势力可以和东林党抗衡。

方从哲自己也非常清楚这点,自熊廷弼去职后,以东林党为首的科道官就开始盯上了自己。如果方从哲继续赖着不走,东林党绝对不会罢休。

其实在万历年间,方从哲就已经有致仕的想法,只不过一直被万历挽留罢了。既然如此,那就不如早早归去,当了这么多年首辅,方从哲也不眷恋这个位置,你们东林党要,就给你们便是。

所以方从哲已经上折子给皇帝请求告老还乡了,天启适当地挽留了两次,见方从哲请辞的决心不改,就此答应他告老的请求,再过两日方从哲就会正式离开内阁告老还乡,等他一走,刘一燝就成了首辅。

说实话,天启对东林党感官极差,尤其是他一想到自己当初被杨涟扛在肩头抢出乾清宫的那一幕,天启心里就涌起一股无名怒火。

而且登基之后,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之大又让天启内心感到恐惧,如果刘一燝就此成了首辅,那么东林党的势力就更庞大了,这让天启更是忧心忡忡。

但如今他也没办法,因为天启还没有和文官集团尤其是东林党抗衡的能力。虽说他现在通过魏忠贤已经控制住了司礼监和东厂,可魏忠贤的力量依旧薄弱,要想用魏忠贤来对抗文官集团和东林党,现在还没这个能力。

孙承宗是东林党推荐的帝师,对于这个老师天启没有能力拒绝,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但这段日子和孙承宗接触下来,天启从一开始从对孙承宗警惕到现在却慢慢改变了态度,虽然还不能做到绝对的信任,但在天启心里,孙承宗却逐渐改变了他最初的印象。

孙承宗的年龄不算小,他生于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如今已是年近六十的老人。

孙承宗的科举不是那么顺利,他少年进学,直到四十一岁才考中进士,不过那一年他却高中了榜眼。

中了进士后,孙承宗授翰林院编修,而后转拜中允,随后又当过科考官。这些年来,孙承宗在朝中的官职一直都不高,而且因为之前科考主持应天乡试的时候得罪了党人,被党人联手攻击,差一点丢官罢职,亏得好友刘一燝力保,孙承宗才得以豁免。

虽然孙承宗和刘一燝的关系很不错,外面也有传言孙承宗是东林党,可实际上天启接触此人后发现孙承宗并非东林一派,更不是浙党、楚党等派系。这个相貌奇伟,声如洪钟的老头子那一党那一派都不是,他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帝党,这实在让天启意外之极。

一开始,天启还以为是孙承宗故意掩饰,可后来却发现他的确不属于任何一党,在孙承宗心里,大明和皇帝才是他效忠的对象,他是如今大明朝廷中少有的帝党成员,这不由得让天启又喜又惊。

而且孙承宗这人文韬武略非常人能比,不仅能教授天启四书五经,也能为他讲解史书传记,此外对于民政、军事等各方面,孙承宗几乎无所不知,更有独到之见。

在向天启授课的时候,有时候天启也会问孙承宗一些关于军事方面的问题,孙承宗每次都是对答如流,深入浅出为皇帝详细讲解,并且提出他的看法和建议。

几次下来,再同之后的发展相印证,天启惊喜地发现最终结果居然和孙承宗判断的几乎一致,再加上孙承宗向皇帝讲课时毫无保留,用心认真,渐渐赢得了天启对他的好感和信任。

“今天先生的课朕并无不解之处,不过有其他事想请教先生。”天启放下书本,和颜悦色对孙承宗道。

“皇上请问。”孙承宗不亢不卑道。

天启说道:“昨日内阁上了折子,又提到了辽东兵事。辽东经略袁应泰上表,称辽东整军顺利,现又招募蒙古流民数万,新编入军,我大明在辽东军力恢复极快,如一切顺利,再过几月就可举兵同建奴一战以雪前耻,先生以为如何?”

孙承宗抚须沉咛。

“皇上,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已从辽东回来了吧?”

天启一愣,他没想到孙承宗突然提到了朱童蒙,一时间有些不解。

“几日前已回京。”

“那么朱童蒙对之前熊廷弼一事可有上折?”孙承宗又问。

“这……。”天启不由得皱起眉头,想了想当即就喊了一声,话音刚落,外面伺候着的小太监连忙进来。

“你去司礼监问魏忠贤,是否有朱童蒙对熊廷弼一事的上折?如有,立即取来给朕!”

小太监连忙应了一声,接着就急急离去。

片刻功夫,魏忠贤就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个折子,见了天启就磕头谢罪,说朱童蒙的折子昨日刚刚上来的,因为这个折子不那么重要,所以司礼监没有马上递程皇帝,还请天启恕罪。

天启不置可否摆摆手,让魏忠贤把折子给自己。拿到折子后,天启翻开细看,看了没几行,天启的眉头就又皱了起来。

“此折内阁为何无批示?”看完,天启发现折子后面没有内阁批示,当即问魏忠贤。

魏忠贤回道:“这份折子是内阁直接送来的,因为没有批示,奴婢这才没敢直接递给皇爷。”

“哼!”

天启冷哼一声,把折子往桌上重重一拍,魏忠贤连忙跪下磕头,目光不经意朝着坐在一旁的孙承宗撇了一眼,心里暗骂孙承宗这个老家伙今天又弄什么鬼,每次给皇帝讲课不好好讲,总得会扯到朝廷的事上来,这一次突然又要朱童蒙的折子,究竟打算干嘛?

这个老家伙,不会是借着机会让皇帝敲打老子吧?魏忠贤心里这么想着,越想越是不爽,恨不能骂他几句出出气。

不过皇帝面前,他那里敢这么干,只是心里这么想罢了。而且这个事究竟什么来龙去脉他也不知道,更不清楚天启皇帝为什么突然脸色难看。

天启生着闷气,转眼又见魏忠贤跪在地上磕头,平复了下心情后就喊他起来:“起来吧,这事同伱无关,这份折子暂且留在朕这,你先回司礼监办差去吧。”

“奴婢遵旨……。”魏忠贤这才松了口气,从地上爬起来离开了内殿。等出了门后,他一把拽过看值的小太监,低声在小太监耳边说了几句,小太监连连点头,让魏忠贤放心就是,魏忠贤这才迈步朝司礼监而去。

魏忠贤走后,天启再一次拿起那份折子,右手握着,在左手心里拍打了两下,随后朝着孙承宗看去。

“先生是否早就知道这份折子的内容?”

“皇上圣明!”孙承宗起身,恭恭敬敬给皇帝行了个礼。

“内阁对此折不置可否,就连批示都未有直接就送去了司礼监,恐怕也是不想太多人知道此事吧?”天启淡淡又道。

“皇上聪慧!”孙承宗再一次行礼。

天启看着孙承宗,长叹了一口气,摆手示意孙承宗坐。

孙承宗坐下后,开口对天启道:“皇上既然已经看过折子,朱童蒙对熊廷弼一事也已有定论,想来也明白熊廷弼之‘罪’了吧?”

“呵呵,如此朕还能不明白?”天启自嘲笑了笑。

之前朝堂上对熊廷弼的弹劾满天飞,大有把熊廷弼视为误国奸贼的架势,不仅要夺了熊廷弼的辽东经略一职,还有要问罪的姿态。

可现在呢?熊廷弼已经丢官罢职了,接替他的人是袁应泰。而且朝堂也派人去辽东核实熊廷弼的罪证,挑选的人就是兵科给事中朱童蒙。

一般来说,去辽东核实罪证,朱童蒙这次回来应该上折说明他的罪证,以证实当初弹劾熊廷弼罪证确凿。

可谁都没想到,朱童蒙的折子里非得没有熊廷弼的罪证,反而通篇都在为熊廷弼说好话表功。

朱童蒙在折子里指出熊廷弼在辽东的决策其实并无问题,认为熊廷弼能保全辽东数万生灵有大功,而且他的战略部署结合实际是最好的选择,之前问题只在于任性使气,这话表示熊廷弼是性格有问题,心眼比较小,不能团结同僚罢了。

整体来说,熊廷弼在辽东功大于过,瑕不掩瑜,之前弹劾的许多罪名都不确实。这样的折子上来等于是打了朝堂诸公的脸,要知道当初派朱童蒙去辽东是查熊廷弼的罪证,眼下却成了给熊廷弼表功了?面对这样的折子,内阁怎么可能批示?一旦这么做了,不等于承认之前弹劾熊廷弼是错误的么?

可事已到了这样的结果,内阁也不能对这折子无视,想来想去只能把这份折子和其他折子一起转递司礼监。想来魏忠贤这个文盲也看不懂折子,到了司礼监后,大概率这折子就“淹”了。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今天孙承宗特意提醒,天启皇帝恐怕早就把这个事忘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