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六十一章 给这笔钱找个去处

这年头还会有人嫌钱多?

事实上,正是因为处在这个年头,才会有人嫌钱多!

越穷越光荣,这句话经过不断的曲解宣传,已经变成了一句时常被拿出来大讲特讲的口号。

李家台子账上躺着的那几万块钱,深思的话,还真有可能成为祸根。

“你看看吧!”

看不看的,李天明也知道大概的数字,毕竟每次送鱼,结账的都是他。

丁满意那次来的时候,账上还只有两万多。

现在呢?

后面又陆陆续续的送了13次,最后一次还涨了价。

现如今李家台子的村账上,单单是卖鱼的这笔收入,就已经多达56000多块钱了。

县革委主任眼红,也就不奇怪了。

“叔,村里是怎么定的?”

李学庆叹了口气:“支委会开了好几次会,大部分人建议分红的时候,把这笔钱一起分下去,按户分。”

李家台子现有324户人家,按户分的话,每一户都能拿差不多180块钱。

这可比村里的分红还要多。

“也有人说,这笔钱暂时不能动,县里指不定啥时候又惦记上这笔钱,要是分下去,可就收不回来了!”

有这份担心也很正常,李学庆能对着县革委主任拍桌子,可不是人人都敢这么干。

在一些村民心里,县革委主任,那就是以前的县太爷,正七品的高官。

“您是咋想的?”

“当然是分,苇海是咱李家台子的集体财产,有了产出就该归咱们村的全体社员,可就是……忒多了!”

说着说着又绕了回来。

“天明,你脑子活,帮着想想,这笔钱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李天明闻言,也在心里盘算开了。

这笔钱要是全都分下去的话,肯定会招来很多人的关注。

人家还在为口粮发愁的时候,李家台子的村民家家户户都能手握百元巨款,这还了得。

那还能是无产阶级吗?

“分,但不能全分!”

李学庆听了,不禁皱眉。

“要分就都分,这账目等分红以后是要公示的,到时候,乡亲们看着到手的钱不对劲,肯定得有人闹起来!”

“那咱们就提前给剩下的钱,找好去处!”

“你说明白点儿!”

李天明接着说道:“叔,往年咱村的公账上不是也会留下一部分钱应急嘛!”

“对啊!”

留下一部分钱在公账上,每个村都这么干,又不是独李家台子一个。

这笔钱的用途也会在年底分红之后,对着全体社员公开前一年的账目。

像去年留的钱,一部分用做村支部房屋的修葺,村小学更换门窗,还有就是村里有一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这些人都得由村里养着。

还好去年五保户没有过世的,不然的话,一口寿材,村里就得拉饥荒。

“卖鱼的这笔钱也一样,不过用途上面,咱们就得琢磨琢磨了!”

李学庆知道,李天明的脑子好使,连忙问道。

“你有啥好主意?”

李天明还真有。

“叔,咱村里的任务猪,都交上去了?”

呃?

说着钱的事,咋有扯到猪身上去了。

县里每年都会给各村下派任务猪,猪崽送过来,一部分由村集体喂养,还有一部分由村民认养。

村民认养猪崽,要向村支部缴纳一定的押金,等到年底猪出栏的时候,送到县城的屠宰点换了钱,再把押金退回去。

不过既然是任务猪,收购的价格肯定不会太高,现在市面上一斤猪肉八毛五,县里收购的价格,今年只给到了5毛。

“前些日子就交了,你问这个干啥?”

“叔,您觉得咱们村里办个养猪场,咋样?”

养猪场?

“村里每年不是一直在养吗?”

“这个不一样,那是任务猪,而且,乡亲们一分钱没出,等到交了任务猪,得了钱也是大家伙平分,数量也不多,您觉得谁会上心照料?”

李学庆还是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有话就直说,别绕圈子!”

一旁的马长山倒是听懂了,想帮着解释一下,想了想还是乖乖闭嘴了。

这风头,还是让李天明这位李家的风云人物出吧!

“我的意思是,咱们以村集体的名义,向县里的农业局买猪崽,办一个大型的养猪场,算咱们村的集体企业,企业就是……”

“合伙做营生?”

“差不多,您想啊!全村的人都往这集体企业里投了钱,等赚钱了,按照投入的多少分账,大家伙能不上心?”

李学庆想了想:“你要是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把乡亲们捆在一块儿。”

呃……

话糙理不糙!

大概其就是这个意思了!

“不光是养猪场,还有养鸡场,咱们还可以种果树,山上那么大片的地方,种什么不长。”

李天明真正想干的,其实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集体企业。

改开之后,李家台子响应上面的号召,还曾办过农机厂,只不过缺少技术型人才,农机厂只办了一年就黄了。

后来还办过模具厂,生产建筑模具,这个倒是干起来了,很是红火了一段时间。

只是没过几年,因为经营不善,倒给了个人。

只是眼下时机还不成熟。

乡亲们口袋里没钱,他的钱也不够。

要做成这件事,先要让乡亲们富起来,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不违反政策,而且,还不那么显眼。

“你这主意倒是不错,可还是得和大家伙通通气。”

做这件事可不能一言堂,大家伙要是都不同意的话,李学庆就算是村主任,也不能硬拍下去。

“叔!您要是这么干的话,我刚才说的,您只当没听见!”

“这叫什么话?”

“您好好琢磨琢磨,本来能攥在手里的钱,现在要拿出来一部分,谁能愿意?”

李学庆不解:“按你的主意,要是能把养猪场,养鸡场办起来,这是好事啊,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为啥不愿意?”

“您愿意,可别人未必。”

有些话说出来不好听,乡亲们的目光毕竟不长远,人人都盯着鼻子底下那一亩三分地。

谁都觉得把钱揣进自己的口袋才保险。

上辈子八九十年代,银行的储蓄利息那么高,老百姓照样不愿意把钱存进银行,宁可藏在炕洞子里,觉得这样更保险。

“你说咋办?”

怎么又来问我?

“这样吧,全分下去,每家每户能分差不多180块钱,村里先截留20,这样的话能有个6000多块,办个小规模的养猪场也够用了,如果要扩大生产的话,就让乡亲们自愿投资,就是投钱,按照每户投的钱多少,划分股份,就是……”

“不用解释,这个我懂!”

现在虽然没有股份制这个说法,但是大概其的意思,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投钱多的,等赚了钱,分的就多,投钱少的,分的就少,是这个意思吧?”

“对!”

李学庆心里又盘算开了。

要是按李天明的主意,倒是能解决一些问题。

时代洪流期间,并不是全国上下都在忙着闹革命。

上面也在一直号召发展生产,努力创收。

并且在这期间,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初级转型。

只不过具体到个人,因为政策上时常左右摇摆,让老百姓无所适从,就算是有心要做事,也怕做了出头鸟。

“这个不违反政策吧?”

“咱们办的是集体企业,响应国家号召,违反啥政策?”

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好光景,这要是都成了错误,才叫新鲜事呢。

“那就……干!”

李学庆终于下定了决心,钱有了去处,到时候上面问起来,就说都投到养殖场上面去了。

接下来就是应该怎么和乡亲们解释的问题了。

还有就是……

得挑出几个人来支持,只要有人响应,再把这里面的好处讲清楚了,就不怕乡亲们会反对。

“明天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天明,到时候你来跟大家伙说!”

这咋还有我的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