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六十章 谁能不眼红

腊月二十一是村里分红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总少不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壮劳力多的人家,分完粮食和菜,往往还能拿到一笔结余,而劳动力少,孩子又多,还要伺候老人的家庭就笑不出来了。

等分完来年的口粮,还要倒欠村里一笔钱,年复一年的这么欠下来,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还得清。

李天明顶着风雪走进村支部的会议室,李学庆正带着会计马长山,和五个生产队的队长,小队会计核账。

每家每户的基本保障粮需要支出多少,每家每户的工分的总计,都需要一遍一遍地核对。

小队会计的手里有一本账,社员们的心里也有一本账,自家该得多少,每个人心里都一清二楚。

等到分红那天,若是出了岔子,总免不了要干上几架。

今年的年成好,交完了公粮,留够了集体储备粮,剩下的结余足够支出了。

“天明来啦,你先坐!”

李学庆正忙着和五个生产队长打官司,顾不上和李天明说话。

谁家都有亲戚,记工分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些人情账。

“老三,你这是咋记的?老牛家里的生孩子,欠了二十三天工,你咋还给记了满工分?”

“崔玉庆,你这就更不像话了,你二哥家的老大腿都断了,他咋干的满工?”

“学柏,二狗子就算是你亲侄子,也没你这么糊弄事的吧?记的这都是啥?自打八月份,他有一天在村里吗?咋上的工?魂飘回来了?”

李学庆一边说,一边拍着桌子。

“谁家都有花账,你们一个个的心思,我也清楚,可就是别拿我当冤大头,集体的便宜就那么好占,都咋想的?你们有账,村支部也有账,谁也甭想着蒙混过关,滚,滚,滚,弄好了再给跟我对,弄不好,大年三十分不了粮,让社员找你们算账!”

生产队长们走的时候,全都是嘻嘻哈哈的,每年都来这么一出,他们也早就习惯了。

能糊弄过去最好,糊弄不过去,到时候亲戚朋友们也找不着他们的麻烦。

村主任火眼金睛,可不是我不帮忙。

“知青头儿!”

坐在角落里的谢建设连忙起身,走到李学庆面前。

“主任!”

“坐,你们知青的账,我看了,记得还行,不是我非得念叨你们,新来的也就算了,你们这些老知青在村里插队也有年头了,这庄稼活咋还能干成那样呢?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比你们强。”

各村各镇,知青这个群体都是被嫌弃的生物。

口号喊得震天响,一到干活就拉稀。

还时不时的犯些偷鸡摸狗的小毛病,今天李家丢只鸡,明天孙家少条狗,不用问,一准儿是知青嘴馋了。

农村人谁不知道鸡狗有多宝贵。

公鸡打鸣,母鸡下蛋,有的人家就指望攒些鸡蛋,拿去供销社换油盐酱醋。

不是狗食人家,谁会舍得吃?

“算了,也真是难为你们这些城里娃,握笔杆子的手,非得学着我们拿镰刀,来年好好干,今年你们知青点儿欠村里的粮,县知青办已经给补上了。”

“谢谢主任!”

谢建设闻言也松了口气,知青点所有人都欠着村里的粮,身上背着债过大年,心里怎么痛快得了。

“谢我干啥,对了,你们知青点儿那个姓张的知青,你给我盯住了,这小子不是个安分的,惹出事来,我只找你这个带头的!”

啊?

谢建设刚松了口气,听到这话,又是一脸的苦相。

之前张青森偷粮食的事情发生以后,倒是消停了一段时间,再加上农闲,每天闷在屋里,除了拉屎撒尿,连门都不出。

可最近又有点儿要找事的苗头,大概是以为大家伙把之前的事给忘了,不是和这个辩论,就是批评那个的思想。

整个知青点儿的人被张青森给烦得,都想找房搬家了。

“行了,你先回吧,有事我再找你!”

谢建设答应了一声,顶着风雪走了。

屋里这会儿只剩下了李学庆、李天明,还有会计马长山。

“叔,找我来有啥事啊?”

对上李天明,李学庆的脸上总算是有了点儿笑模样。

“先不忙说正事!”

李学庆接过李天明递过来的烟,点上吸了一口,这带过滤嘴的虽然没力气,但更柔和,还省的弄一嘴烟沫子。

“昨天夜里,郝老四的爹妈上我家去了!”

李天明也点上了一支:“想让您帮着求情?”

李学庆点点头:“是这码事,不过让我给推了,郝老四不守规矩,确实不能再带着他了,不过……天明,老郝两口子人不错,咱还是别一杆子给拍死了。”

“您说!”

李天明知道,李学庆肯定还有话说。

“我是这么想的,郝老三家的孩子多,日子过得艰难,往后要是再揽工,是不是能带着他去。”

这个面子可以给。

“行,听您的!”

见李天明答应得这么痛快,李学庆也就踏实了。

“这个说完了,您现在能说正事了吧?”

会议室里虽然生着煤球炉子,可还是冷得要命,李天明只待了一会儿,就感觉坐不住了。

“还能有啥事,不就是那笔钱嘛!”

现在卖鱼的那笔钱,已经成了李学庆幸福的烦恼。

上次丁满意来过一趟之后,这件事看似不了了之了,可前些日子,李学庆去县里开会,那个姓胡的县革委主任,话里话外的都在点这件事。

一会儿说个人要服从集体,一会儿又说干革命要从大局出发,最后还翻来覆去地哭穷,说县里财政困难。

现如今整个永河县,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了,李家台子往海城市的钢铁厂卖鱼,发了大财。

别人都还在为了社员的口粮发愁,李家台子不但保证了社员的基本口粮,甚至还能发下来一笔活钱。

这是要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啦?

历来只要涉及到利益的问题,总迈不过去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要穷大家一起穷,要忍饥挨饿大家也得一起扛着。

当年闹灾的时候,李家台子就仗着依山傍水,村里人团结,愣是把好处都给占了。

几年下来,连一个饿死的都没有。

现在更过分了,县里的财政都吃紧,李家台子的账上居然躺着好几万块钱。

谁能不眼红?

都盼着县里出面,让李家台子把卖鱼的钱拿出来,补贴给那些贫困村。

还有几个同样挨着苇海的,还在会上提出,苇海属于县里的共有财产,只要和苇海搭界的都应该有份。

“扯特奶奶的哨子,有他们的份,倒是把地契拿出来看看,现在一个个的都盯着咱们,就盼着咱们顶不住县里的压力,把这笔钱交出去,就算不能平分,也得充公。”

李学庆越说越气。

都什么人啊!

见不得别人好。

“叔,犯不上为了这个生气。”

李天明又递过去一支烟,帮着点上。

“谁为了这个生气,谁就是个傻子,钱是咱们村集体的,县革委又咋样,总得讲理吧!他想唬我唬不住,说啥集体,个人的,我就知道一个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嚯!

李天明还真没想到,李学庆居然知道这个。

“您只要坚持住这个,县里就拿咱们没办法。”

“说得是啊!既然都说了是单独核算,县里跟着添啥乱,啥叫自负盈亏,赶上荒年,村里要是亏了口粮,从集体储备粮里拿出来一笔,来年就得及时还上,要是还不上,县里还得三番五次的催,咋没见县里那些头头说不用还呢!”

李学庆发够了牢骚,抬手从马长山面前拿过账本,手指头在上面敲几下,面露苦笑。

“可就是……忒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