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抗战之特战兵魂 > 第768章 武汉危机

抗战之特战兵魂 第768章 武汉危机

作者:江南狂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9: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邵飞带着特战队沿江西进,而不是北上武汉,或南下崇阳与张冲汇合。武汉已经开始大举撤离,在去没什么意义;至于张冲,自己已经帮他打排市一仗,差点丢了小命。

现在,邵飞的任务已经完成,没必要在带着自己特战队去冒险。从安庆、潜山、马当、湖口、九江、金官桥、东孤岭、岷山,一路打到了排市,也算是有个交代。此时,邵飞要去另一个地方,去见证近代史上最大奇迹。

抗日的烽火依旧在大江南方燃烧这。在南浔战场,薛岳打的是风生水起,打的冈村宁次焦头烂额、寸步难行;可北线的大别山,日军势如破竹。

日军第六师团在大别山南麓攻克广济;在大别山北麓第三师团、第十师团攻克罗山直逼信阳。

两处要地都是武汉的南北门户。从总体战局来看,已经出现了对日军有利的态势。

委员长吸取了淞沪会战的教训,听取了中共的意见,不再死守一城一池。

早在9月16号下达的《武汉会战作战计划》当中,就明确指出:国军以自力更生持久作战为目的,消耗敌之兵源及物资,使其陷入困境,促其奔溃而指导作战。

然而,尽管中国军队奋死抵抗、重创日军,但是日军还是步步进逼到了武汉的外围阵地。

武汉守备司令陈诚投入了大量兵力修筑防御工事,准备与日军展开一场城市保卫战。但是中国军队在武汉外围战斗中被过度消耗,因而没有足够的力量保卫武汉。在军事布局上看,武汉实际上已经是一座空城。

田家镇,是守卫武汉的重要门户,无论军事地图比例有多大,都要绘制出田家镇的方位。其战略的重要性可见不一般。

第六师团直逼田家镇,中国第4兵团以第2军、87军死守阵地,以26、48、86军外围策应作战,攻击日军侧背。

开战之时,田家镇只是遭到今村支队的进攻,中国守军从外围围攻今村支队。然而,这一局面被台湾旅团波田支队彻底打破。

波田支队占领九江之后,在海军的掩护下攻克瑞昌,然后沿江西进攻占富池口,再然后对田家镇展开海陆空立体攻击。

上百架飞机集体轰炸守军阵地,近百艘军舰搭载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今村支队趁机猛攻,中国守军被迫撤退。

314团奉命牵制日军,掩护主力撤退,最后被日军四面合围。

现在,314团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龙子育团长站在阵地上看着下面的士兵,他们满目灰尘、伤痕累累,眼神中带着最后的悲壮。龙子育喊道:“兄弟们,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怕不怕!”

“不怕!”

“不怕!”

“……”

下方的士兵高声怒吼,响彻阵地。谁都知道,现在已经无路可退,到不如和鬼子决死一战。

“好!都是好样!我龙子育能和你们一起同生共死是我的荣幸;抵御外寇、战死沙场是我们的光荣!”

随即,龙子育率领五百勇士决死抵抗,血战至最后一人,最终全团为国捐躯。正如邵飞所说,他们全都是英雄,只不过是绝望中的。

田家镇沦陷,这标志着沿江进攻武汉的东南大门彻底敞开。

龙子育团长牺牲的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然而有一人,他身为将军却和一名上校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人不顾友军安危,不顾上级命令,擅自撤离要地,使武汉的沦陷提前。他就是被李宗仁视为“狗东西”的胡宗南。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正当田家镇被日军第11军占领之际,大别山北麓日军第2军进攻武汉的另一个门户出现了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日军三个师团损失上万人之后,艰难的突破了宋希濂的36军,在北面又遭到88师的伏击损失2千余人。然后不断增加增援部队,加快了进攻信阳的计划。

先是损失五千人突破了张自忠将军59军的防线,占领潢川。日军第10师团向罗山、信阳一线的胡宗南部进犯。

在日军猛烈的攻击下,防守罗山城的124师无耻的弃城逃跑。日军顺利占领罗山城,并乘胜深入直逼信阳,威胁平汉铁路。

如果说南面的嫡系王牌是俞济时的第74军,那北面的嫡系王牌属于胡宗南的第一军。由于抗战需要,第一军扩编为17集团军,军团长有胡宗南担任。虽然二人都是嫡系,但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在情况万分危急之下,胡宗南指挥第一军两个师在炮兵、装甲部队的支援下,在罗山和信阳之间阻击和反攻日军。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伤亡都很大。直到日军大量援军赶到,信阳岌岌可危。

李宗仁立即给胡宗南下达死守信阳的命令,这关系到整个武汉的全局,关系到孙连仲和李品仙两个军团的后路。

李宗仁了解胡宗南,此人自认是“天子门生”,从来不把杂牌和自己看在眼里,于是在命令最后又加了一句:如果不支,可再退往鄂北三关,以保证数十万友军的退路。

看着李宗仁的电令,胡宗南一笑了之,将电令扔到一旁。

胡宗南这人不长个子,专长心眼,自觉胜算不大,不能拼光所有家底。考虑再三后决定保存实力,配合孙连仲抵抗了一下,一口气西撤上百里之远,直接脱离了战圈。在信阳城,第一军只留下了一个团。

鄂北地形比台儿庄更有利,李宗仁自认挡住日军完全是有可能,再不济也能拖过冬天。胡宗南不战而退,鄂北三关顿时兵力空虚,如果这三关再失,日军一天之内就能打到武汉城下。

胡宗南擅自撤离,李宗仁大怒,但又无可奈何。只因为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的“太子门生”,即使擅自撤离,也未必受到任何处分。只能口舌之快,大骂胡宗南是“狗东西”!

李宗仁已经不奢望大举歼灭日军,在写台儿庄大捷的辉煌,只要数十万大军能安全撤离,他就谢天谢地了。

当日军再次对信阳城发起猛攻之时,守城一个团闻风而逃。信阳失守。至此,武汉北面门户再次向日军敞开。

信阳的失守,标志着日军可以依托平汉铁路,利用机械化部队南下直取武汉。大量的后方物资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持日军前线作战。武汉危在旦夕,会战也很难在持续下去。

信阳成了武汉会战的折点。如此咽喉要地,胡宗南却轻易的放弃了,这能不叫国人为之寒心吗?

南面有第六师团、波田支队虎视眈眈;北面平汉路被日军控制,大兵压境。武汉三镇已岌岌可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