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大国军垦 > 第3034章 兄弟齐心

大国军垦 第3034章 兄弟齐心

作者:大强67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7-05 15:2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金融领域,战士推出全球首款新能源产业指数基金,吸引了主权财富基金和养老基金的巨额投资。

在教育领域,与麻省理工、清华大学共建“未来能源学院”,每年培养数千名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

在文化领域,以电动汽车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馆“能量方舟”在全球30个城市落地,成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地标。

当北极圈的科考队开着战士电动越野车穿越冰原,当非洲村庄用战士移动电站点亮第一盏电灯,当中国高铁用上战士储能系统实现节能运行。

叶雨泽站在战士集团成立40周年庆典的舞台上,望着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和员工,说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们曾经追赶世界,如今,我们要和世界一起,追赶未来。”

在纽约时代广场,战士电动汽车的巨幅广告循环播放着人类驾驶着“星穹”飞向火星的科幻画面。

纳斯达克交易所里,战士集团的股票代码依然在不断刷新纪录。

但对于叶雨泽和他的团队来说,这从来不是终点——

他们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遥远的星辰大海,在那里,新能源革命的浪潮,正推动着人类文明迈向新的纪元。

随着战士集团的影响力渗透至全球能源、交通与科技领域,一场关于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展开。

在敦煌戈壁深处,战士集团联合华夏科学院启动了“逐日计划“——建造占地相当于三个新加坡面积的超级光伏矩阵。

这个由8.6万块智能追踪光伏板组成的阵列,配合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将成为连接中亚电网的核心枢纽。

当第一束电流通过超高压直流线路输送至欧洲时,德国能源部长惊叹道:

“这不仅是能源输送,更是文明互联的新动脉。“

此时,王丽娜带领的科研团队在量子电池领域取得突破。

实验室里,全球首个基于拓扑量子态的电池原型机成功实现充放电,其能量密度是现有固态电池的20倍。

这个发现让叶风立即启动“黑洞计划“。

在XZALD区建造全球首个量子电池量产基地,利用高海拔环境的纯净电磁环境确保生产精度。

当第一批量子电池搭载在战士最新款概念车“星舰“上时,续航里程直接突破5000公里,彻底终结了里程焦虑的时代。

在商业布局上,魏玉祥展现出更为激进的策略。

他主导的“全球节点“计划耗资200亿美元,通过股权置换与战略投资,控股了全球三大港口运营商、五大铁路集团和七家航空货运公司。

战士电动汽车不再局限于陆地行驶,其标准化电池包可无缝接驳海运集装箱、铁路货运车厢与货运飞机,形成覆盖海陆空的全维度零碳物流网络。

当第一列装载着战士电动汽车的中欧班列驶入鹿特丹港时,港口起重机自动将车辆电池与码头储能系统连接,实现了能源的即时共享。

面对战士集团的全方位扩张,全球传统能源巨头坐不住了。

埃克森美孚联合沙特阿美发起“蓝色能源联盟“,企图通过压低油价和天然气价格,挤压新能源市场的生存空间。

但叶风早有准备,他亲自飞往中东,与阿联酋王储达成“沙漠太阳“协议。

战士集团帮助阿联酋建设全球最大的光热电站群。

作为交换,阿联酋主权基金注资战士集团旗下的太空能源公司,共同探索“太阳能空间发电“项目。

在地球轨道上,战士集团发射的“逐日者号“空间电站开始试运行。

这个直径达3公里的巨型环状结构,将太阳能转化为微波束定向传输至地面接收站。

当第一束能量束成功点亮撒哈拉沙漠中的试点城市时,全球科学界意识到,人类真正进入了“太空能源时代“。

叶风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宣布:“太空电站的技术将向全人类开放,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地球文明向I型文明迈进。“

然而,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欧盟以“数据安全“为由,要求战士集团开放自动驾驶系统的底层代码。

美国政府出台法案,限制量子电池技术的出口。

面对围堵,叶风启动“文明方舟“计划:在马尔代夫建设全球首个区块链能源交易平台,所有能源交易数据通过量子加密技术上链存证。

在南极大陆建立“未来之城“,这座完全由战士集团技术支撑的城市,将成为验证新技术、新制度的试验场。

在文化领域,战士集团发起“地球脉动“艺术项目。

艺术家们驾驶着改装的战士电动汽车,沿着古丝绸之路进行创作,将沿途的风土人情转化为全息投影,通过车载5G网络实时传输至全球。

当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影像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立体呈现时,观众们才意识到,这辆电动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人类文明的时空胶囊。

若干年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79届大会通过了由战士集团参与起草的《全球能源宪章》。

宪章中明确提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是人类的基本权利“。

此时的战士集团,已从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蜕变为推动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

其开发的“行星大脑“系统,整合了全球能源、交通、气候数据,成为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决策中枢。

叶雨泽站在集团总部的观景台上,看着远处用战士太阳能板拼成的地球图案,耳边响起儿子叶风的话:

“父亲,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不是重复过去的辉煌,而是创造让后人惊叹的未来。“

夕阳西下,无数辆战士电动汽车在城市道路上有序穿梭,它们不仅是行驶的交通工具,更是这个文明时代跳动的脉搏,向着未知的宇宙,永不停歇地前进。

而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已经彻底征服了所有人,于是在大家的一再请求下。

叶雨泽终于把原本留给二儿子的战士集团交到了叶风手上。

因为叶风已经用他的能力证明,他是一个可以让战士集团走的更远的人。

但有一条要求叶雨泽跟他说的很清楚,那就是战士集团的核心技术,永远属于华夏。

其实这一点不用嘱咐,叶风也能做到。

因为他比谁都明白,战士集团不是他叶家的私产,而是整个九师,甚至整个兵团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其实并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目光看的远了一些。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战士集团都是属于军垦城,属于那些用双手改变了整个北疆的人。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老太后,玉娥,甚至叶茂本人,都是有些不满的。

虽然叶茂如今工作非常出色,已经又升职了,但失落感总是有的。

王红花开导他:“接手战士集团固然可以让你活的很舒服,但是,目前的岗位可以让你做出更大的贡献。”

想通了这一点儿,叶茂也就释然了。

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他就对于物质没啥需求了。虽然物质会让人享受到极致。

但是,作为叶雨泽的儿子,物质于他真心没啥诱惑力了。

因为他就算什么都不干,这一辈子都可以活的极尽奢华,更何况还有母亲的产业,肯定也是他的。

人生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剩下要做点什么了,挣钱已经不是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方向。

之所以进入体制内,其实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无论什么制度,无论哪个国家。权力始终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而这些人,却是可以决定大多数人命运的人,因为所有的事情基本都由他们决定。

叶茂想做这样的人,并不是有多强的权力欲,他只是想做点事儿,让公理和正义能够公平到每一个人。

当然,他并没有觉得自己能改变什么?不过事情总得有人去做。

他这样的人多了,一切也就朝好的一面发展了。

目前,他也由宣传部门调到了发改委,之所以调动,是他觉得,这个单位能更加直接的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去。

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够谈到其他。

那种低收入的幸福指数他不屑一顾,优越社会保障才是老百姓幸福的唯一保障。

不过换了单位之后,他更忙了,小姑是老大,把他使唤的跟驴一样,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他也是累并快乐着,而且自从叶风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后,叶茂也一头扎进了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深水区。

他主导的《新能源基建普惠化方案》彻底打破了传统能源基建的地域壁垒,通过“光伏进社区““储能下乡“等具体措施,让新能源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在他的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万家灯火“工程,利用战士集团的分布式能源技术,为偏远山区和海岛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

面对部分地方政府在新能源转型中的保守态度,叶茂创新推出“政策实验田“机制。

他选取了12个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城市,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允许其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上先行先试。

其中,西北某工业城市通过引入战士集团的智能电网系统,成功实现从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枢纽的转型,这一案例迅速成为全国学习的范本。

在国际合作方面,叶茂牵头组建了“南南新能源合作联盟“。

他带领团队深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在埃塞俄比亚,他推动建设的“东非太阳谷“项目,不仅解决了该国的电力短缺问题,还通过剩余电力出口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的隐患逐渐显现。

叶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风险,连夜起草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文件创新性地提出“产能动态调控“机制,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产能监测平台,对光伏、储能等产业实行精准调控,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过程中,叶茂发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滞后。

他果断提出“充电桩新基建三年计划“,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网络建设。

不到两年时间,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了3倍,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了充电桩全覆盖。

面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壁垒问题,叶茂主导设立了“国家新能源技术创新基金“。

该基金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面向全球征集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在他的推动下,基金首批支持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制定新能源产业政策时,叶茂始终坚持民生导向。

他推动出台的《新能源惠民补贴实施细则》,将补贴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通过“以旧换新“补贴、充电费用减免等措施,让更多普通民众能够享受到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中,叶茂创造了“政策宣讲直通车“模式。

他定期带队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向地方干部解读政策,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题。

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基层干部的广泛赞誉。

随着工作的深入,叶茂越来越意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他开始着手谋划《2035新能源强国建设纲要》,试图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绘制蓝图。

在这份纲要中,他提出了“技术自主、产业协同、生态共赢“的发展理念,为华夏新能源产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深夜的办公室里,叶茂常常加班至凌晨。看着墙上的全国新能源产业分布图,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每一项政策的制定,每一个项目的推进,都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书写的,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伟大篇章。

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