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四章 溪石斑斓的岁月

晋庭汉裔 第四章 溪石斑斓的岁月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刘羡来说,无论是出生时的奇异天象,还是试儿会上的蝴蝶,他其实都毫无印象。

虽然在成年后的岁月里,父母,叔伯,乃至许多师长,都对他反复提起过这两件事。但刘羡拼命回忆儿时的记忆,也只能追溯到三岁。往前的记忆就像是一场幻梦,它应该存在,可无论人如何用心追寻,结果都如同水中捞月,不留分毫。

毕竟记忆不是一天建成的,如何把过去的经历梳理成回忆,也并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能力。为什么鲜花嫣红?为什么火焰滚烫?为什么黑夜静谧?孩子其实从来都不会产生这些问题。他们只是瞪大眼睛注视这个世界,把这些五彩缤纷的东西记下来,像积木一样堆积在脑海里,而后随意碰撞,直到碰撞出名叫“逻辑”的火花,孩子才学会了铭记。

刘羡学会铭记的那一刻是在奔跑中。

那是一个清澈透明的上午,应该是在春天,三岁的他跟在郤安、张固两个同岁朋友后面,在庭院里奔跑。奔跑的缘由他已经忘了,也忘记自己是怎么拥有的两个好友,为什么在这个庭院,一切就好像是命中注定。他只记得在这一刻,他就是在奔跑,他记得自己奔跑时的呼吸,双腿绷紧的肌肉,还有脚下踩着松软的泥土和迎风飞舞的青草。

那时候的阳光很耀眼,透过庭院间的桃树枝杈射下来,在叶影间都形成了光晕,好似涟漪一般微微摇动。院墙上的连翘也开花了,明媚的花瓣让人联想起星辰。当时还有微风,还有不知从哪里传来的虫鸣。总而言之,一切都很安静。

这种安静使得三人不知不觉就停下了。

然后好像是张固提议的,他提议说要玩游戏,玩捉迷藏。

而点将时刘羡输了,所以开始是刘羡捉,郤安与张固两人藏。刘羡只好对着一颗桑树闭着眼睛大声数完一百声,然后开始在公府里寻找。

他从前院出发,驾熟就轻地穿过内院,来到后院,沿路的仆人都向他笑着问候,他也就仰着头连声问:“你们有看见阿田、稚奴吗?”阿田是张固的小名,稚奴是郤安的小名。

“公子要自己找呢!”

挑水的来福这么说着,伸手揉了揉刘羡的头,又悄悄给他使了个眼神。

刘羡立马跑到水缸边,攀着缸檐往里看,果然看见张固抱膝缩在里面。两人大眼瞪小眼看了一会,张固立马大声说:

“不算,不算!辟疾你和来福说话,你耍赖!”

还不等刘羡回答,一旁的来福就把张固拎起来,笑嘻嘻地说:

“你蹲在这里,我连水都不敢灌,你这不是耍赖?”

张固不敢和大人顶嘴,但还是气呼呼地盯着刘羡。刘羡则不为所动,他沉浸于游戏胜利的简单快乐里,张口说:

“明明是阿田你不行,我才没有耍赖!”

“真正躲得好的人,肯定是谁都找不着的,你还差得远呢!”

这番歪理说服了张固,他低着脑袋想了想,居然认可的点点头:

“那我确实不行,不过辟疾你别得意,稚奴的主意可比我多!”

于是刘羡与张固继续去找郤安。郤安确实是个聪明的家伙,刘羡记得自己找了大约有两刻钟,接连看过伯父的书房、后院的假山、内院的衣橱,结果都没有找到。

最后找到左别院的时候,刘羡还是一无所获,这让他倍感气馁。好在孩子很容易因为其他的事物而开心,找不到就找不到吧!刘羡这么想着,就掏出荷包里的蜜枣与张固分食。

张固咬了三颗在嘴里,含糊不清地取笑道:

“怎么样辟疾,我就说你找不到稚奴!”

“找不到就找不到,等会我就认输……”刘羡靠在树边,也咀嚼着蜜枣,用孩童特有的赌气强调道:“但我生气了,原本想给稚奴半袋枣子,现在我一颗也不给他留!”

这句话刚说完,角落里金黄的稻草堆立刻就动了动,而后有人大声道:

“我认输我认输,辟疾你给我留点!”

无论以后经过了多少岁月,刘羡都还记得这样一幕:光影分明的墙壁下,金堆似的草堆里钻出一张满是草屑的面孔,带着一股暖阳般的金稻草香味,而张固在一旁吃了一惊,差点被蜜枣噎住,方脸涨得通红,口水和鼻涕都咳了出来,而自己提着母亲张希妙绣的荷包,忍不住笑了。

但这一天并不特殊,童年里游戏开怀的日子总是多数,这只是意味着刘羡记忆的开始,而往后的一段时日里,也依旧延续着这样的光景。它就像是旅人偶然在山间看见的溪流,既不知从何处而来,也不知将流往何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看见溪水清澈透明,跳跃的水花仿佛珍珠,却不妨碍望见溪底的卵石,而阳光也干净靓丽,在溪石上化出五彩斑斓不断变化的光纹。这光景并非是什么千古难遇的奇观,却难免让人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很多耿介难忘的往事,一瞬间就这样释怀了。

三岁的刘羡就这样静静流淌着,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要通往何方,也不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只是随着自己的天性生活,无忧无虑,玩闹嬉戏,以至于刘羡很久以后再回头来看时,自己都会觉得诧异,按理来说安乐公府的处境是极为压抑窘迫的,为何会给自己一种安逸的印象。但细细想来,刘羡又觉得合理,因为生活的态度是由人决定的,孩子不会记得忧愁,而长辈们也关爱他。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还是孩子的刘羡充满了勇气,偶尔也会做出一些惊人之举。

记得大约是在夏日的时候,刘羡也是在和朋友捉迷藏,只不过这次人多一些。除了张固和郤安外,还有同辈的族兄刘玄与刘恪,这次是由刘玄来捉,其余四人藏。张固选择藏在池塘边的大箱,刘恪藏在书房门后的夹缝里,而郤安和刘羡都看中了右厢房的衣橱,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刚刚好能够挤进去。

但郤安快人一步,他爬进去后就对着刘羡嚷:“辟疾,这里满了。”,然后“砰”的一声,柜门就关住了。

刘羡瞪了衣橱一眼,也来不及生气,毕竟时间已经不多了。

可走出房门后,地点的选择便困扰着他,还能到哪里去呢?

他抬头看天,心想,假如我能飞就好了。

但抬眼看见的并不是天空,而是一棵桑树层层叠叠的枝杈,无尽的桑叶恰似千万张发光的绿手掌,在微风下对着刘羡轻轻招手。刘羡恍然发现,这棵桑树恰如庭盖一样笼罩四方,正好与屋檐的西南角重叠。

如果藏在这里,定然没人发现。

三岁的刘羡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然后他就开始爬树。

桑树的中间有一个大的分叉,刚刚好让刘羡踩上去,然后他眼前出现了两块树瘤,好似人瞪大的眼睛。刘羡深吸一口气,手抠着一块,小脚踩着一块,猛一用力,就爬上了去一个新的分杈。

用相同的方法登上树梢,桑树为此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声,树干也开始摇晃,令刘羡始终难以站稳。一个三尺多的孩子,踏在碗口大的九尺枝头上下摇晃,若有旁人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会有多担心。但刘羡的心中却只剩下兴奋,他沉浸在即将成功的喜悦中,双手腾空,而后有如神助般地在树枝上小跑几步,而后一跃而起。

刘羡那一刻的感觉是奇妙的。耳边的声音消失了,又或者宁静包裹住了他的双耳,让他只能感受到自己鼻腔里的呼吸。而身前身后毫无着落的轻松,让他以为有清风穿透了自己,将自己消融在天地。最终湛蓝无垠的天空浮现在眼前,云朵似划痕般散落在苍茫的天际里,阳光刺目,可更显得苍穹深邃。

而等他站稳脚跟,视线落在四周鳞次栉比的屋檐,还有远处古朴的洛阳城墙时,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快乐充满了刘羡的身心,让还是孩子的他想放声长啸。

可惜他还在捉迷藏,好胜心督促他:他该藏起来了,他不能长啸。

于是刘羡赶紧躺在房檐上,拉起一丛桑叶挡住自己,而刘玄恰好从下方经过,并没有看见。

直到这时,缓过劲的刘羡才发现一个事实:自己后背已经湿透了,双手双脚都有些不听使唤。原来他为了爬上来,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而自己又毫无知觉。

但这不妨碍小刘羡感到快乐,等刘玄走到别院后,他又忍不住回想起刚才的感觉,很快沉浸到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形容的幻想。好像自己闭上眼,双腿再一跳,他就能到达天际线上那隐约的山峦。

不过疲倦很快爬上了刘羡的眼角,当屋檐温柔的凉风钻入他的衣领,眼前的桑叶又散发出一股沉郁悠扬的清香,阳光就在桑叶星星点点的缝隙里消失了,刘羡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屋檐上睡着了。

梦里他在树梢踩上了风,从梦的这一头飞到了那一头。

等刘羡再从那一头回到这一头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太阳挂在西面的山岳上,失去了刺眼的锋芒后,它红得仿佛母亲的朱砂,显得很可爱,刘羡因此不自觉地盯着它看了一会儿,然后才被自己的名字惊醒。

那不是一两个人的呼唤声,而是一群人的呼唤声,有的人在喊“公子”,有的人在喊“辟疾”,还有人在喊“刘羡”,但毫无疑问,这些呼唤里都带着焦虑与担忧。

原来刘羡在屋檐上睡了足足三个时辰。三个时辰,足以把一场捉迷藏变成一场失踪。当刘玄花了一个时辰,哪怕认输也找不到刘羡的时候,张希妙还以为出了什么意外,于是也带着仆人寻找,而后事态逐渐扩大,大伯母费秀、二伯刘瑶、十二叔刘晨、还有张固的父亲张通、郤安的母亲寇真,都加入了寻找的队伍,但毫无意外,他们都没有找到。毕竟没有人能把孩子和房檐联系在一起。

就在希妙已经忍不住焦虑,打算派人去通报洛阳令的时候,刘羡在房檐上站了起来,他在夕阳的余晖下,兴高采烈地对地上的张固挥手,说:

“我在这里,阿田,我又赢了!”

而苍头宗六看见公子站在那么高的地方,被吓得不轻,连忙让刘羡别动,而后自己搬了架梯子过来,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刘羡抱下去。

王七还没把刘羡放下,希妙就把刘羡接起来,手掌高高扬起,又轻轻落下,笑中含泪地问道:

“冤家!你要吓死我!”

但刘羡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阿母,我赢了,大家都找不到我哩!”

而希妙则假嗔道:“那地方那么高,你怎么上去的?”

刘羡又看了一旁的张固一眼,一手指着桑树,得意道:“我爬树上去的。”

“那怎么叫你你不答应?”

“爬树太累,睡着了。”

看着孩子洋洋自得的表情,希妙终于忍不住母亲的威严,狠狠地打了刘羡两下。但刘羡却还在笑,因为张固、郤安他们到了,且都流露出佩服的神气来,还偷偷给他比了一个大拇指。

这件事也一度成为了安乐公府的谈资,直到刘羡成年后,苍头来福还对刘羡笑话说:“公子要上屋,可以要梯子,可不许再爬树了!”

但对于童年的刘羡来说,不管母亲怎么嘱咐,他的童年仍然是活泼与好动的。就像不管溪流的前方有什么阻碍,把它变成何种形状,溪流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越过去。何况刘羡还生活在周围人的关爱中,所以他仍然没有忧愁,没有顾忌。

可这种清澈的岁月到底只是来源于孩子的无知,而无论孩童们愿意不愿意,他们都必然成长,要经历疑惑和迷茫,正如同溪流终究要裹挟泥沙,汇入江海。

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人成长的时光中,不知不觉就发生的事情。等到人们习惯于疑惑和谜题共存后,他们恍然回顾,才发现原来那段溪石斑斓的岁月,是一段普遍却又回不去的路程。然后他们也就意识到,自己的童年真正结束了。

而刘羡人生中这个结束的开始,是源于五岁时偶遇的一个陌生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