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八十九章 刘羡的秘诀(4k)

晋庭汉裔 第八十九章 刘羡的秘诀(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在另一边,刘羡正在泥阳县对着北地士人做着动员。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说刘羡成功收复了泥阳并稳定了局势,其间展露出的高超手段和不凡风采都令人心折,但有一句话叫过犹不及。无论一个人的才能有多么卓越,他所能做到的事情仍然是有限的。

论武力,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超过项羽,但面对垓下的十面埋伏,项羽也只能自刎于乌江。论智谋,七十年前诸葛亮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可在国力的劣势下,依旧只有星落五丈原一个结局。

因此,有一定经验的士人都喜欢说一个词——量力而行。这个词的意思是,成功的人生是既不要懒惰到浪费自己的精力与才能,同时也不要盲目地向一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努力,如此就不会一事无成,也不至于因盲目而伤害到自己。

而现在泥阳刚刚稳定,刘羡便想要整军与马兰羌决战,为张光解围,在众人眼里,这显然是一件不怎么量力而行的事情。

不难理解,泥阳的稳定是驱除了部分羌胡,又招揽了部分汉人流民才勉强做到的。泥阳内的情形虽然稳定,但北地郡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眼下郡府的架构都尚未搭建完全,南面的富平县也还在铁弗人手里。精锐的郡卒基本都已被消灭,招揽来的汉人流民多是此前被驱逐出去的普通县民,并未经过多少军阵训练,若巩固城防城上放箭。或许还堪一用,但若是出城野战,恐怕并不如自幼好斗的羌人。

若是战胜自然好说,但若是战败了,好不容易得来的泥阳城又将再次丢弃,这无疑是士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当刘羡在宴席上第一次说出解围的设想后,很快就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出身于石川里的朱球是当地有名的乡老,他进言说:

“府君,您可知道,泥阳是关中有数的坚城?”

刘羡说:“我初来乍到,不通北地地理,您说说看?”

朱球便长篇大论,专门为刘羡介绍起泥阳的险峻与重要来:

“泥阳城民户虽不多,可地势险要,东北面是子马兰山,西北面是子午岭,西南面还有嵯峨原、清河原两道山塬环绕,可谓是四塞之地。若将关中之地比作一条龙脉,那泥阳之所在就是龙脊之所在。关中得之则四肢俱全,关中失之则首尾难顾。”

“朝廷深知此地的重要性,因此,为抵御朔方羌胡,在此苦心经营六十载,外有七尺深一丈宽的堑壕两道,堑壕后有外垣一道,城墙皆高四丈,还有十八座望楼,内又有瓮城两座,左右相援,可谓是国家巨防。只需三四千兵力,足可以阻挡外来的十万大军,百万大军。”

刘羡自幼熟读史书兵书,朱球说的这些,其实不用他讲,刘羡也是明白的,但此刻他却佯作糊涂,问道:

“朱公的意思是,泥阳是一座极坚固的城池,我只需要留数百人在城内,诸位就能守住咯?”

“这……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朱球咳嗽了两声,显得有些尴尬,他连忙解释说:

“在下的意思是,府君眼下收回泥阳,已然是大功一件。当务之急,是保证泥阳不再丢失。您去救援张都尉,其心固然可嘉,但若是出城后因兵力不足丢失了泥阳,那就是令好事变成了坏事,因小失大啊!”

这句话是所有北地士人的心声,得知刘羡收复泥阳后,周遭的士人可谓是欣喜若狂,不止泥阳的士人前来效忠,富平、池阳乃至频阳的士子也前来观望,不过四五日时间,泥阳城内就已经收拢了两千余名汉人,在刘羡眼前议事的则有三十余人,而且肉眼可见地,这个数字还在将在以后继续增长。

刘羡笑说:“朱公未免忧虑得太多了,我只是在和大家商议,还没有出城作战,也还在探查敌情,怎么在大家看来,似乎我已经必输了一样。”

“在下没有这个意思。”

就像接力一样,朱球刚刚说没有这个意思,来自富平的梁晏就紧接着进言道:

“恕在下冒昧,府君文武俱佳,能收复泥阳,已是天纵之才,但想要再出城野战,确实有些力不能及了。”

“自万年惨败后,郡内老卒已然一扫而空,府君如今招揽了一些流民做郡卒,可并没有甲胄,也没有多少合格的将领,更没有多少人懂得军令。府君带着这样一群乌合之众出战,纵使有再高的才能,又怎么发挥得出来呢?”

“在下虽然不才,但也知道战国时的先例,廉颇率领赵人便是天下名将,率领楚人时就默默无闻,难道是他的才能发生了什么改变吗?并非如此,其实是士卒的素质约束了他的发挥。”

“府君也是如此,您手下并没有真正的士卒,怎么能够去赢得真正的胜利呢?诸公之所以劝阻,也是从这方面考虑,还望府君鉴纳。”

这番话说出来,既有引经据典,也有对眼下的分析,说服力不可谓不高,众位士人听了,觉得也符合自己心意,于是纷纷附和应是。刘羡冷眼旁观,发现场上众人,除了自己带来的斛摩根等人外,只有傅畅没有附和。

他在心下微微赞许,暗想:还是年轻人拥有跨越艰险的勇气。

但眼下的这个场面还是需要平息,刘羡咳了两声,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然后道:

“梁君说的确有道理,但这件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按照军法,如果朝廷没有特别下令,对同袍见死不救,是可以按临阵脱逃罪论处的。”

“我们若是没得到消息还好,如今得了消息,怎么都要有一番表示,不然事后追究起来,恐怕功过难以相抵。”

形势有时候也难敌国法,刘羡把国家军法搬出来,众人一时便哑了火,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毕竟再怎么畏战,也没人乐意背一个违背国法的罪名。

但不出声不代表就同意,刘羡深知自己离不开这些士人的支持,若就这么放他们离去,或许永远也救不了张光。

还是得用一些谋略。

刘羡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们先在城内休整几日,等人稍微多些了,我们拉着三千人出去游走一圈,走到一半,看见几个羌人了,我们放几箭就撤回来,如此装装样子,也就对朝廷有些交代了。如何?”

在场众人听了这个提议,脸色顿时都放松下来,相互议论了一会儿后,傅晞出面道:“府君说得有理,只是我们还是先定下一个地点为好,总不能不见羌人,我们就一直走到马兰山内去吧?”

立刻有人提议道:“定在孝雷亭如何?这里距离马兰山还有十里,地势开阔平坦,走一趟也不费力。”

刘羡当即颔首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时间就定在十日以后吧。”

至此,刘羡和士人算是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次军议就算是圆满完成了。士人们与刘羡告别后,陆续从北地郡府中离去,转眼就只剩下刘羡一人。

此时已经是申时了,还未到晚膳时间。刘羡稍稍收拾桌上的案牍,就到府门前吹吹秋风,想以此来吹散心神的些许疲倦。

站在泥阳城的中心,刘羡举目北望,苍穹下的子午岭立刻映入眼帘。山间的林木大多已经凋谢了,山头秃了一半,剩下的绿树,无非就是世人熟知的竹林、松林、柏林,即使满山都是落叶,但这已无法覆盖山中连绵裸露的岩石。

“马上就要冬日了,解救出景武兄后……”刘羡看着这副深秋景象,在心中深思。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刘羡已经学会了未雨绸缪,他在九月份时就已经在思考年关乃至下一年的事情。

但这时,他听到身后传出一个促狭的声音,问道:“府君何时给我回复啊?”

刘羡一回头,就看见了傅畅那副似笑非笑,满脸暧昧的表情。很显然,他口中说的回复,是在问之前刚进泥阳时,他亲口提出的,想迎娶刘羡族妹,和刘羡结成亲家一事。

“哈哈,世道真不是开玩笑?”刘羡很欣赏傅畅,故而一想到这件事,就不禁微笑起来,说道:

“我可是知道的,令兄傅宣傅世弘,可是当今的驸马,尚的是当今皇后的亲女儿——弘农公主,如今正在尚书省当尚书郎,可谓前途无量。”

“按照灵州公(傅祗)的想法,世道将来不是与藩王联姻,就是要娶公侯之女,怎么找我家来寻开心呢?”

傅畅闻言,很流畅地答道:“府君家不也是公侯之家吗?按理来说,您家与我家,就是门当户对啊!”

刘羡哑然,傅畅话说得不错,安乐公确实是大晋官方认可的公爵,但公爵和公爵不能一概而论,论政治影响力,刘羡的政治影响力基本就是整个安乐公府的政治影响力,可以说是晋朝公爵中最为寒酸的了。但看傅畅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此事,刘羡也有些严肃起来,问道:

“世道是认真的?”

“在下当然是认真的。”

傅畅走到刘羡面前,对他肃然行礼道:“在下是由衷地敬仰府君,想与府君结亲。”

言下之意,是非常看好刘羡未来的前途。

“哦?那可真是承蒙厚爱了。”刘羡问道,“只是不知,你为什么这么看好我?”

“当然是从府君身上看到了成功的秘诀。”

“成功的秘诀?”

这倒让刘羡有些好奇了,他再问道:

“你说说看,是什么秘诀?”

“六个字,智略,奇勇,宽容。”

见刘羡露出鼓励的眼神,傅畅便徐徐说道:

“府君大人来到北地,先是用刺杀计策除去贼首,而后是用内间计收复了泥阳,又设宴对羌胡瞒天过海,争取了稳定大局的时间,眼下又对着大家无中生有,骗得众人出兵,似乎须臾之间就能想出计谋,真是叫在下叹为观止。”

“这就是府君的智略,或者说,是天下第一等的智略。”

“但只有智略,没有勇气,智略也难以实施。府君的智略之所以能够无往而不利,是因为府君比其他人更勇敢,或者说,对自己更苛刻。您几乎每一步都把自己的性命当做筹码,作为智略中的关键一步,其余人却不能,反而望而生畏,那自然就会输给府君。”

“这就是府君的奇勇。也是这几日我从府君身上学到的道理,原来智慧没了勇气,就会变成市侩。”

“而最让我感叹的,是府君您的宽容。”

“有很多事,您其实都在体谅大家的难处,大家只看得见自己眼前的利益,而看不见长久的利益,所以不愿意合作。所以本来很多简单的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府君就是考虑到这些,以宽容的心态顺应大家的立场,以此设计一个又一个计谋,为此不惜多牺牲自己来达到最大的目的,从而获得众人的拥护。我真是好奇,您是怎么会养成这样的习惯的?”

听到这里,刘羡不得不对傅畅刮目相看,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看重这个少年,没想到他比自己想象得还要聪明。

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幼苗,如果成长起来,应该会是一株大树,能给自己分担一些风雨,自己应该在这里留下印记。

这么想着,刘羡回答道:“因为几年前,我看错过一个人。”

“看错一个人?”

“对,我曾经非常自以为是,当然,现在也是,只是当年更甚。”

刘羡回忆起李肇,有些伤感又苦涩地说道:

“我曾经觉得他人那些庸俗的选择,都是因为不聪明才如此选择的。但实际上,我从未了解过他们。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曾经看低的那个人,其实很轻易地就看穿了我,只是他没有揭穿。我才认识到,其实我才是那个傻瓜。”

“或许每个人都是傻瓜,因为人永远不能了解别人的内心,你永远不会知道,他木讷的表情下,会藏有什么样的惊涛骇浪。”

“从那之后,我不敢再看轻任何人的内心,或许他们不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但他们的眼睛一定是明亮的,内心一定是下过判断的。”

说到这里,刘羡顿了顿,对傅畅问道:“话说世道,你能理解我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哪怕骗人也要去为张都尉解围吗?”

傅畅茫然地摇摇头。

“之所以现在有许多流民前来投奔泥阳,是因为我冒着风险也在为民做事。民心对此做了一个判断,认为我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若是我对张都尉见死不救,他们也会做一个判断,认为我是一个不可信赖的人,放弃之前的判断。”

刘羡感慨道:“以吴起这样未尝一败的名将,尚且说固国不以山河之险。我若失去了这份信赖,等到到时候真有羌贼打过来,纵使泥阳城防绝险,民心不愿意死命效力,那又如何守得住呢?”

“这就是我说的,要相信,人的目光是雪亮的,他们或许会朝三暮四,或许会昏招频出,但是绝对不会漏掉你做过的每一件事。”

听刘羡说到这里,傅畅既生出些开悟的恍然,同时又诞生了更多的迷茫,他不禁问道:“那府君为何不将这些话说给二兄他们听呢?”

“因为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他们就是不想出战,拒绝出战的理由是说不完的。我说这些,反而会辩论得没完没了,不如早做准备。”

说罢,刘羡继续遥望马兰山方向,别看表面上他这么镇定,实际上对于能否获得下一次合战的胜利,他心里并没有多少把握。

这或许就是战争的魅力吧。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